图书介绍
股权分置改革操作与后股权分置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如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75080386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上市公司-股份制-经济体制改革-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股权分置改革操作与后股权分置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理论篇3
第1章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3
第1节 股权分置的历史由来4
1.1.1 成立股票市场首先要突破的四个理论禁区 4
1.1.2 转型期思想观念下的中国资本市场6
1.1.3 股权分置形成的政策法规依据8
第2节 股权分置的制度变迁及对国有股流通的探索9
1.2.1 国有股流通的自发探索阶段 9
1.2.2 国有股减持试点探索阶段10
1.2.3 国有股存量减持探索阶段11
1.2.4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实施及全面解决阶段 13
第3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15
1.3.1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股权结构15
1.3.2 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分析 18
1.3.3 不同市值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分析 21
第2章 股权分置下的制度缺陷分析24
第1节 股权分置下我国股票市场功能的缺陷25
2.1.1 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缺陷 26
2.1.2 我国股票市场定价功能的缺陷 29
2.1.3 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缺陷 32
2.1.4 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34
第2节 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缺陷 37
2.2.1 股权分置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37
2.2.2 股权分置下的并购重组41
第3节 股权分置下的投资者特征43
2.3.1 股权分置下的投资者结构43
2.3.2 股权分置下的投资者行为 46
2.3.3 股权分置下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程度 48
第1节 股权分置的新制度经济学概述52
第3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52
3.1.1 概念简述53
3.1.2 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简析54
第2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分析58
3.2.1 股权分置与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合同关系分析58
3.2.2 “对价”及其支付程度的法律分析59
3.2.3 股改方案中“承诺”的法律分析 61
3.2.4 “三分之二多数原则”的法律分析 62
第4章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情况综述67
第二篇 实务篇67
4.1.1 首批试点公司的基本情况 68
第1节 试点公司的基本情况68
4.1.2 第二批试点公司的基本情况 70
第2节 试点中采用的对价测算方法72
4.2.1 测算对价的理论模型 72
4.2.2 测算对价的参数的取值依据75
4.2.3 各种测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77
第3节 试点中采用的对价支付方式79
4.4.1 对价支付的辅助条款82
第4节 试点中对价支付的辅助条款及股权激励措施82
4.4.2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的股权激励措施84
第5节 全面铺开后的情况87
第5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操作程序91
第1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操作流程91
5.1.1 操作流程91
第2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工作及参与主体98
5.2.1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形成阶段98
5.2.2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申报阶段103
5.2.3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操作阶段106
5.2.4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阶段110
第6章 股权分置改革的重点及难点111
第1节 股权分置改革操作重点111
6.1.1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设计111
6.1.2 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投资者关系管理119
6.1.3 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媒体投放 123
第2节 股权分置改革中期权的运用126
6.2.1 权证 126
第3节 特殊类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操作探讨133
6.2.2 流通股股东出售权133
6.3.1 含外资股份的上市公司 134
6.3.2 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存在难度的上市公司 142
6.3.3 存在募集法人股、内部职工股的上市公司 153
6.3.4 亏损类、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 153
第7章 股权分置改革与股权激励制度160
第1节 股权激励制度概述160
第2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163
7.2.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几种模式163
7.2.2 目前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障碍167
7.3.1 试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170
第3节 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期权制度170
7.3.2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171
第4节 股票期权激励的设计原则172
7.4.1 股票期权计划的基本组成要素 174
7.4.2 股票期权计划执行及其管理 178
第5节 股票期权计划的设计案例180
第8章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市场环境191
第1节 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完善191
第三篇 展望篇191
8.1.1 注册制与审核制的比较 192
8.1.2 我国发行审核制度的变迁195
8.1.3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发行审核制度改革198
第2节 股票市场定价功能的完善203
8.2.1 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及比较204
8.2.2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历史过程205
8.2.3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市场定价功能的意义209
8.2.4 后股权分置时代新股发行定价的展望 212
8.3.1 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特点213
第3节 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完善213
8.3.2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221
第4节 我国风险投资及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225
8.4.1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226
8.4.2 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232
第5节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金融产品创新235
8.5.1 权证 235
8.5.2 股指期货 240
第1节 后股权分置时代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248
第9章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上市公司248
9.1.1 股权结构的合理化 250
9.1.2 管理层激励制度251
9.1.3 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252
第2节 后股权分置时代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252
9.2.1 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资产运营的影响253
9.2.2 后股权分置时代国有资产运用管理的变化 254
第10章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中介机构及投资者257
第1节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证券公司257
10.1.1 股权分置下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 258
10.1.2 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263
第2节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基金管理公司 269
10.2.1 基金的发展及对证券市场的促进269
10.2.2 股权分置下的我国基金管理公司 270
10.2.3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基金管理公司 272
第3节 后股权分置时代QFII的发展273
10.3.1 我国QFII的发展现状274
10.3.2 后股权分置时代加大引进QFII的建议276
法规附录279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279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285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 294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保荐工作指引 298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01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304
商务部、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涉及外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07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格式指引》 309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在线填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沟通意向表》的通知 319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一号320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二号325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三号326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四号329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格式指引》 331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1号——材料报送(一)》 339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2号——信息披露(一)》342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3号——承诺事项(一)》350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4号——材料报送(二)》353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5号——信息披露(二)》355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6号——以股抵债》357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7号——含B股、H股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事项》363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备忘录第8号——实施程序及相关披露》364
证券业协会公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机构名单36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367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工作指引(试行) 368
关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增持社会公众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370
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371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 377
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382
深圳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388
参考文献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