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音编码技术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音编码技术及应用
  • 吴家安主编;张会生,陈新富,吴海锋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729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5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64页
  • 主题词:语音数据处理-编码-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音编码技术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1

前言1

第1章 语音编码导论1

1.1 语音编码概述1

1.1.1 什么是语音编码1

1.1.2 对语音编码的要求1

目录1

1.2 语音编码的分类2

1.2.1 传统的分类方法2

1.1.3 语音编码系统的构成2

1.2.2 按照编码速率的分类方法3

1.2.3 按照被编码信号所在域的分类方法3

1.2.4 按照编码所使用主要技术的分类方法4

1.2.5 按照编码算法是否依赖于某种模型假定的分类方法4

1.2.6 按照被编码信号属性的分类方法4

1.3 衡量语音编码性能的主要指标5

1.3.1 编码质量5

1.3.2 编码速率6

1.3.3 编译码复杂程度6

1.4 语音编码发展简介7

1.3.4 编译码时延7

1.3.5 坚韧性7

1.5 提高语音编码质量的基本途径10

1.6 复习思考题12

1.7 练习题12

第2章 语音信号的矢量量化原理13

2.1 概述13

2.2 标量量化14

2.2.1 无记忆标量量化14

2.2.2 有记忆标量量化25

2.3 矢量量化原理28

2.3.1 矢量量化的定义28

2.3.2 失真测度29

2.3.3 矢量量化器的结构30

2.3.4 矢量量化器的速率31

2.3.5 最佳矢量量化器32

2.3.6 矢量量化器的设计算法33

2.4 无记忆矢量量化器38

2.4.1 基本矢量量化器38

2.4.2 树搜索矢量量化器40

2.4.3 多级矢量量化器46

2.4.4 乘积码矢量量化器49

2.5 有记忆矢量量化器52

2.5.1 反馈矢量量化器52

2.5.2 自适应矢量量化器54

2.6 复习思考题54

2.7 练习题55

3.1 线性预测的基本原理56

3.1.1 预测编码的原理(以DPCM为例)56

第3章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原理56

3.1.2 线性预测方程组及预测系数的确定58

3.2 线性预测的几种推演参数59

3.2.1 反射系数59

3.2.2 对数面积比系数60

3.2.3 倒谱系数60

3.2.4 预测器多项式的根60

3.2.5 全极点系统的冲激响应61

3.2.6 全极点系统冲激响应的自相关系数61

3.2.7 预测误差滤波器的冲激响应的自相关系数61

3.3.1 线谱对分析的基本原理62

3.3 线谱对62

3.4 语音合成模型63

3.3.2 线谱对参数的求解63

3.5 复习思考题64

3.6 练习题64

第4章 语音信号的变换编码原理65

4.1 概述65

4.1.1 什么是变换编码?为什么进行变换?65

4.1.2 正交变换去相关原理的说明65

4.1.3 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66

4.2.1 K-L变换68

4.2 几种常用的变换68

4.2.2 W-H变换70

4.2.3 Haar变换71

4.3 变换编码的量化73

4.3.1 变换矩阵的选择73

4.3.2 量化参数的选择73

4.4 复习思考题74

4.5 练习题74

5.1 概述75

第5章 语音信号的子带编码原理75

5.2 子带编码的工作原理76

5.3 子带编码的比特分配77

5.4 整数带滤波器组80

5.5 正交镜像滤波器组82

5.6 复习思考题83

5.7 练习题83

第6章 语音波形编码技术及应用84

6.1 CCITT G.721建议的高质量32kbit/s ADPCM84

6.2 CCITT G.727建议的镶嵌式ADPCM90

6.3.1 CCITT G.722关于7kHz带宽高音质声频编码方案的主要内容92

6.3 CCITT G.722建议的7 kHz带宽高音质声频编码系统92

6.3.2 编、译码器的组成93

6.3.3 CCITT G.722编码方案的特点96

6.3.4 G.722编码标准的应用场合96

6.4 复习思考题96

6.5 练习题97

第7章 语音参数编码技术及应用98

7.1 语音参数编码的基本原理98

7.1.1 语音生成模型98

7.1.2 LPC声码器99

7.1.3 特征参数的提取100

7.2 LPC-10声码器101

7.2.1 LPC-10的编码器101

7.2.2 LPC-10的译码器102

7.2.3 LPC-10参数的编码与译码103

7.3 LPC-10e声码器104

7.3.1 LPC-10e的编码器105

7.3.2 LPC-10e的译码器105

7.4.1 LPC声码器存在的主要问题106

7.4 LPC声码器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106

7.4.2 LPC声码器的改进措施107

7.5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声码器108

7.5.1 MELP声码器编码原理109

7.5.2 MELP声码器译码原理112

7.6 复习思考题114

7.7 练习题115

第8章 语音混合编码技术及应用116

8.1 语音混合编码的一般原理116

8.1.1 感觉加权滤波器116

8.1.2 合成分析法(A-B-S或ABS)117

8.1.3 激励源的改进118

8.2 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PELPC)119

8.2.1 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的原理框图119

8.2.2 最佳激励脉冲参数的估值119

8.2.3 准最佳激励脉冲参数的估值120

8.2.4 多脉冲线性激励预测编码的应用121

8.3 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RPELPC)121

8.3.1 RPELPC基本原理121

8.3.3 GSM系统的RPE-LTP编码器123

8.3.2 RPE-LTP编码方案123

8.3.4 GSM系统的RPE-LTP译码器124

8.4 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125

8.4.1 CELP的基本原理125

8.4.2 美国政府标准(FED-STD-1016)4.8 kbit/s CELP声码器126

8.4.3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协会(EIA/TIA)标准8 kbit/sVSELP声码器128

8.4.4 CCITT G.728建议的16 kbit/s低延时CELP(LD-CELP)声码器129

8.4.5 ITU-T G.729建议的8kbit/s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CS-ACELP)声码器132

8.5 多带激励(MBE)编码133

8.5.1 MBE语音信号产生模型134

8.5.2 MBE模型参数的估计135

8.5.3 MBE语音合成136

8.5.4 MBE声码器的应用136

8.6 复习思考题136

8.7 练习题137

第9章 极低速率语音编码、宽频带高音质声频编码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语音编码技术138

9.1 极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138

9.1.1 1200 bit/s~400 bit/s的语音编码技术138

9.1.2 400 bit/s以下的语音编码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139

9.2.1 宽频带声频的发展状况140

9.2 宽频带高音质声频编码技术140

9.2.2 宽频带声频编码技术141

9.2.3 宽频带高音质声频编码器实例141

9.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语音编码技术142

9.3.1 增强型变速率(EVRC)语音编码143

9.3.2 变速率CELP(QCELP)语音编码144

9.3.3 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码149

9.3.4 可选模式声码器(SMV)150

9.4 复习思考题151

参考文献1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