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学 上 I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学 上 I
  • 陈忠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6099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学 上 I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规范概述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1

一、刑法的概念1

二、刑法的性质2

第二节 中国刑法发展概况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中国刑法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发展7

一、刑法的根据9

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与任务9

二、刑法的任务12

第四节 刑法的渊源与体例14

一、刑法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14

二、刑法典的编纂体例19

第五节 刑法的解释21

一、刑法解释的含义21

二、刑法解释的必要性与特殊性21

三、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23

四、刑法解释的种类25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31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渊源和历史发展31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31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蕴涵33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34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35

第二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36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渊源与发展36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37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37

四、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38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39

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渊源和发展39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蕴涵40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41

四、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42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44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44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44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46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53

一、刑法生效的时间53

二、刑法失效的时间53

三、刑法的溯及力53

第一节 犯罪的本质58

一、西方学者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述评58

第四章 犯罪概念58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60

第二节 犯罪的一般特征61

一、犯罪的定义61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62

第三节 罪的分类68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68

二、犯罪的立法分类69

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渊源72

第五章 犯罪构成概述72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说72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75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77

四、犯罪构成的意义77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概说78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78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79

三、基本的与选择的犯罪构成要件82

第六章 犯罪客体84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84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84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86

三、犯罪客体的意义87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88

一、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89

二、犯罪的直接客体的分类90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92

第三节 犯罪对象92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93

第七章 犯罪主体96

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96

一、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96

二、研究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98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99

一、刑事责任能力100

二、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01

第三节 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108

一、自然人犯罪的特殊主体与特殊主体要件108

二、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的分类109

第四节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110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110

二、单位犯罪主体要件112

二、犯罪主观要件的特点117

一、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117

第一节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117

第八章 犯罪主观要件117

三、犯罪主观要件的客观性120

四、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120

第二节 犯罪故意121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121

二、犯罪故意的内容122

三、犯罪故意的法定类型123

四、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125

五、犯罪的目的与动机126

第三节 犯罪的过失127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127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128

三、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131

第四节 刑法中的意外事件132

一、刑法中意外事件的概念和特征132

二、刑法中意外事件与几种犯罪行为的区别133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135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135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135

第九章 犯罪客观要件135

三、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137

第二节 危害行为138

、危害行为的概念138

二、危害行为与其他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在联系139

三、决定危害行为客观性质的条件141

四、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141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143

第三节 危害结果143

二、危害结果的特征144

三、危害结果在我国刑法中的表现形式145

第四节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146

一、刑法中因果关系的概念146

二、指导刑法中因果关系研究的哲学原理147

三、认定刑法中因果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150

第五节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150

三、特定的犯罪手段151

二、特定的犯罪地点151

一、特定的犯罪时间151

第十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153

第一节 概述153

一、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153

二、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特征154

三、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本质及分类155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156

二、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156

第二节 正当防卫156

三、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161

第三节 紧急避险162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162

二、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162

三、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165

第四节 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165

一、履行法定义务165

二、执行上级命令165

四、正当的业务行为166

三、行使合法权利166

五、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167

第十一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169

第一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概述169

一、犯罪的形态与犯罪的结束形态169

二、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170

三、研究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意义171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172

第二节 犯罪预备172

二、犯罪预备的类型173

三、预备犯的刑事责任173

第三节 犯罪未遂174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174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174

三、犯罪未遂的分类176

四、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177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178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178

第四节 犯罪中止178

三、犯罪中止的分类179

四、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180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182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182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182

二、国内外共同犯罪的理论论争182

一、两个以上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共同犯罪人183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183

二、共同的犯罪故意184

三、各共同犯罪人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行为185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分类187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187

二、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188

三、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188

四、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特殊的共同犯罪188

五、犯罪集团188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189

第四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189

二、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190

第十三章 定罪198

第一节 定罪概述198

一、定罪的概念和特征198

二、定罪的意义201

第二节 定罪的原则和方法202

一、定罪的原则202

二、定罪的方法204

一、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205

第三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与定罪205

二、行为人对法律规定的认识错误与定罪206

三、行为人对与行为有关的事实的认识错误与定罪206

第四节 危害行为的情节 与定罪209

一、定罪情节 的概念209

二、定罪情节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情况210

三、定罪情节 的内容211

一、区分罪数的意义214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214

第十四章 罪数214

二、认定罪数的标准215

第二节 一罪216

一、简单的一罪216

二、复杂的一罪216

第三节 数罪224

一、数罪的概念224

二、数罪的类型225

一、刑事责任概述228

第十五章 犯罪的法律后果228

第一节 刑事责任228

二、单位的刑事责任231

三、刑事责任的根据232

四、刑事责任的实现234

第二节 刑罚概述237

一、刑罚与刑罚权237

二、刑罚的功能239

三、刑罚的目的241

第十六章 刑罚的体系245

第一节 刑罚体系概述245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245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246

第二节 主刑247

一、管制247

二、拘役248

三、有期徒刑249

四、无期徒刑250

五、死刑251

第三节 附加刑253

一、罚金253

二、剥夺政治权利255

三、没收财产256

四、驱逐出境258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258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258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及适用条件259

三、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意义260

第十七章 量刑261

第一节 量刑概述261

一、量刑的概念261

二、量刑的意义262

三、量刑的一般原则262

第二节 量刑情节264

一、量刑情节 的概念264

二、量刑情节 的种类265

三、法定情节 的刑罚裁量269

四、无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减轻处罚269

第三节 累犯270

一、普通累犯270

二、特殊累犯271

三、累犯的处罚272

第四节 自首和立功272

一、自首272

二、立功276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与特征278

二、数罪并罚制度的意义278

第五节 数罪并罚278

三、数罪并罚的原则279

四、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282

第六节 缓刑284

一、缓刑的概念284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284

四、对缓刑犯的考察285

三、缓刑考验期285

五、缓刑的法律后果286

六、缓刑的撤销287

七、特别缓刑287

八、缓刑与免予刑事处分、监外执行及死缓的区别288

第十八章 减刑和假释292

第一节 减刑292

一、减刑的概念292

二、减刑的条件293

三、减刑的限制294

四、减刑的程序294

五、减刑后刑罚的执行295

第二节 假释296

一、假释的概念296

二、假释的条件297

三、假释的程序298

四、假释的考验期及考验期的监督298

五、假释及其撤销的法律后果299

第十九章 时效与赦免301

第一节 时效301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301

二、追诉时效期限302

三、追诉期限的起算304

四、追诉时效的中断和延长304

第二节 赦免305

一、赦免制度305

二、我国的特赦及其特点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