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
  • 余仰涛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278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政治工作-研究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概说1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的现状1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1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的状况4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建设中一些尚未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矛盾6

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态的研究状况19

(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原始形态——思想工作的原始思想20

(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态——思想政治工作思想21

(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系统化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论22

(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一般化形态——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23

(五)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学科群体化形态——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群24

(六)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方法化形态——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25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定位的研究状况25

(一)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类别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26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划为横断性的社会科学学科比较合适27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是一门横断性的社会科学学科说明了什么29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30

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任务和意义30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的任务31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意义32

第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命题34

一、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变化35

(一)从生产力的社会存在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变化36

(二)从社会制度的存在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变化37

(一)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研究不同社会形态和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38

社会形态、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现象38

二、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指导研究不同38

(三)从生产方式的存在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变化38

(二)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来研究不同社会形态和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39

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41

(一)从人的本质理论来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对象41

(二)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43

四、以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的思想的整体制约理论指导研究人的个体的思想现象43

(一)从所有制形式的制约中来研究人的个体的思想现象44

(二)从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中来研究人的个体的思想现象44

五、以实践理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现45

(三)从传统和教育的制约中来研究人的个体的思想现象45

(一)以实践理论指导研究建设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学46

(二)以实践理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合目的性47

(三)以实践理论指导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间的统一关系48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50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50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等同论50

(二)两规律为研究对象论51

(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为对象论52

(四)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对象论53

(五)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为对象论54

(六)意识形态影响为研究对象论54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对象的方法论56

(一)学科的特殊矛盾性揭示法56

(二)人们实践活动指向性确定法57

(三)可界定性规定法58

三、思想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59

(一)思想关系的涵义59

(四)空缺性检验法59

(二)思想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对象的根据62

第四章 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论67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67

(一)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等同论67

(二)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史等同论68

(三)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同论69

二、研究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历史的主要方法论69

(一)历史再现方法69

(二)逻辑思考方法71

(三)进程划分法73

(四)制度方法75

三、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历史是社会思想关系变化的通体77

(一)原始社会思想工作——原始型思想关系77

(二)奴隶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奴化型思想关系79

(三)封建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专制型思想关系80

(四)资本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双刃型思想关系81

(五)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初级自由型思想关系83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86

(一)主客体等要素论86

第五章 思想政治工作要素研究方法论86

(二)教育要素论88

(三)工作要素论89

(四)基本要素论90

(五)情、理、行要素论90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要素的方法论91

(一)要素的要素确定法91

(二)要素特性衡量法93

(三)分析分解法94

(四)科学抽象法95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素的概括抽象98

(一)思想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素研究的起点98

(二)从思想关系的“线缝”中分析思想政治工作要素99

(三)统治思想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手段101

四、正确理解思想政治工作要素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02

(一)关于对统治思想的界定的问题102

(二)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03

(一)过程结构论106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106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结构研究方法论106

(二)要素结构论107

(三)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方面结构论108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结构的方法论110

(一)结构要素确定法110

(二)结构特性衡量法112

(三)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反求法114

(一)思想政治工作结构的内部和谐116

三、思想政治工作结构优化的标准116

(二)思想政治工作结构的对外适应117

(三)思想政治工作结构是内和谐与外适应相统一的结构118

四、思想政治工作结构优化的几种模式119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合时”时间结构模式119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动思想一受动思想为本”空间结构模式120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机”时空结构模式120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向式结构模式121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向性式结构模式121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123

(一)管理为本质论123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研究方法论123

(二)政治为本质论124

(三)转化为本质论124

(四)意识形态为本质论125

(五)教育为本质论126

(六)二重性为本质论126

(七)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质论127

(八)党的工作为本质论128

(九)党的群众工作为本质论128

(十)综合论129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方法论130

(一)本质要素确认法130

(二)本质特性衡量法132

(三)剥露法135

(四)透视法137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思想互动138

(一)思想互动是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属性138

(二)思想互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他一切特性的基础139

(三)思想互动是组成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141

(四)思想互动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根本区别142

(五)群众性思想互动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143

第八章 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研究方法论145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145

(一)地位作用论145

(二)生命线作用论146

(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作用论147

(四)保证(或保障)作用论148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方法论149

(一)作用要素确认法149

(二)作用特性衡量法151

(三)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属性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152

(四)从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155

(五)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合规律性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157

三、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思想关系功能的发挥158

(一)思想关系的思想导向功能158

(二)思想关系的思想控制功能159

(三)思想关系的思想调适功能159

(四)思想关系的思想激发功能160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162

(一)教育为职能论162

第九章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职能研究方法论162

(二)生命线为职能论163

(三)转化为职能论163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职能的方法论164

(一)用异中求同法来认识“职能”概念164

(二)基本职能要素确认法167

(三)基本职能特性衡量法167

(四)从人类活动特点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168

(五)从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来揭示它的基本职能169

(六)从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来揭示它的基本职能171

(七)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来揭示它的基本职能173

三、建设本社会形态或本阶级的思想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174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175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175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176

四、建设思想关系的内容176

(一)发展思想关系176

(二)协调思想关系176

(三)转化思想关系177

第十章 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研究方法论178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178

(一)“机理”与“机制”等同论178

(二)“机理”与“原理”等同论180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机理的方法论180

(一)“机理”特性衡量法180

(二)因果分析法182

(三)假说思考法183

(一)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初衷来看185

三、思想政治工作机理就是思想之间发生作用的原理185

(二)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来看186

(三)从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过程来看186

四、思想政治工作机理187

(一)动因性机理188

(二)对应机理192

(三)双向感应机理193

(四)思想场机理194

(五)动因性机理、对应机理、双向感应机理、思想场机理之间的关系197

(一)教育者教育要求与被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矛盾论199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矛盾研究方法论199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199

(二)多矛盾论200

(三)主客体矛盾论202

(四)不同阶级思想政治意识矛盾论、不同阶级思想体系矛盾论203

(五)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矛盾论204

(六)人的思想与社会发展矛盾论204

(七)主体所代表的社会需要与对象性思想矛盾论205

(一)寻找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矛盾206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矛盾的方法论206

(二)寻找决定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矛盾208

(三)寻找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的矛盾210

(四)寻找一切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共有的矛盾212

三、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矛盾是思想主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214

(一)思想主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214

(二)思想主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的原因217

(三)思想主客体适应统治思想规律是思想主客体与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218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223

(一)人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成、变化、发展规律论223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研究方法论223

(二)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规律论224

(三)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规律论225

(四)导向认同律论225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的方法论226

(一)基本规律要素确认法226

(二)规律特性衡量法228

(三)基本规律特性衡量法229

(四)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矛盾揭示法232

(五)基本规律功能反求法234

三、思想联结的意识形态性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235

(一)思想联结的意识形态性是客观规律235

(二)思想联结的意识形态性规律是基本规律236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表现形式研究方法论239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239

(一)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等同教育形式论240

(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等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240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表现形式的方法论241

(一)事物表现形式“一般”的抽象法241

(二)事物表现形式要素确认法244

(三)事物表现形式特性衡量法246

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交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表现形式248

(一)思想政治教育248

(二)思想管理250

(三)思想交往252

(四)思想政治工作诸形式之间的关系254

(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相同论257

(一)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等同论257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257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研究方法论257

(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与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等同论259

(四)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与思想政治工作阶段等同论259

(五)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是思想教育与思想交流的统一论259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方法论260

(一)过程要素确认法260

(二)过程特性衡量法264

(三)过程功能反求法266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递进过程267

三、群众性思想互动作用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267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环节链条过程269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思想互动过程270

第十五章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研究方法论272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272

(一)环境为内在要素论272

(二)周围境况为环境论273

(三)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影响的事物为环境论273

(四)外部条件综合为环境论273

(一)环境要素确认法274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方法论274

(二)环境特性衡量法276

(三)环境功能反求法278

三、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281

(一)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上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281

(二)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上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282

(三)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283

(四)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作用上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284

一、主要学术观点简评286

(一)效果评价论286

第十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研究方法论286

(二)效率评价论287

(三)效用评价论288

(四)有效性评价论289

(五)效能评价论289

(六)效益评价论290

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方法论291

(一)事物评价要素确认法291

(二)评价客体特性衡量法292

(三)评价客体功能反求法294

三、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是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最终指向295

(一)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具有评价客体的要素295

(二)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具备评价客体的特性296

(三)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具有评价客体的功能298

第十七章 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趋势301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理论建设研究的强化趋势301

(一)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为什么会呈现出学科理论建设研究的强化趋势301

(二)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理论建设强化趋势的表现308

(一)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什么会呈现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融合的研究趋势309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融合的理论研究趋势309

(二)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融合理论研究趋势的表现311

三、思想管理理论研究的趋势311

(一)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什么会呈现出思想管理研究的趋势312

(二)21世纪思想管理理论研究趋势的表现313

四、思想交往理论研究的趋势313

(一)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什么会呈现出思想交往研究的趋势314

(二)21世纪思想交往理论研究趋势的表现315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化研究方法论研究趋势317

第十八章 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趋势317

(一)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为什么会呈现出学科化研究方法论的发展趋势318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化研究方法论发展趋势的表现318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创新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趋势320

(一)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为什么会呈现出理论创新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趋势320

(二)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创新研究方法论研究趋势的表现321

三、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应用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趋势324

(一)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为什么会呈现出理论应用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趋势324

(二)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应用研究方法论研究趋势的表现325

主要参考文献329

后记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