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 谭书敏,郭朝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4945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柯尊平第一篇 大学生党建的理论篇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奠基2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政治条件3

二、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经济条件3

三、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理论条件4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主观条件5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5

一、巴黎(曼彻斯特)——布鲁塞尔时期5

二、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7

三、第一国际时期8

四、第二国际时期9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0

一、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1

二、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11

三、关于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2

四、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了政治纲领和策略原则12

五、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12

六、关于党的团结和斗争问题13

第一节 列宁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15

第二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5

一、列宁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时代条件16

二、列宁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阶级基础17

第二节 列宁党的建设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18

一、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18

二、探讨执政党建设的理论21

第三节 列宁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2

一、关于党的建设的一般理论22

二、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24

四、斯大林对列宁党的建设理论做出新的贡献27

三、列宁党的建设理论的时代意义27

第三章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29

第一节 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29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坚定性和革命的彻底性29

二、农民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30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1

第二节 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31

一、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萌芽时期31

二、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时期32

三、毛泽东党的建党理论的发展时期34

四、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继续发展时期35

第三节 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6

一、特别强调从政治上思想上建设党36

二、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37

三、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37

四、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38

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38

六、丰富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理论38

八、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中国特色39

七、把党风建设提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39

第四章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深化与创新42

第一节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42

一、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国内背景42

二、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产生的国际背景44

第二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46

第三节 邓小平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前进目标和指导思想47

一、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前进目标48

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49

一、邓小平对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52

第四节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52

二、邓小平对党的组织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53

三、邓小平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55

四、邓小平在党的制度建设理论上的重要理论突破56

第五章 江泽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境界57

第一节 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57

一、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57

二、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5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全面总结和升华6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2

第二节 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6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6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71

第三节 在高校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2

一、高校党的建设要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2

二、大学生要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战士,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75

第六章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新贡献80

第一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80

一、从局部执政到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历史性转变80

二、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83

三、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86

第二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87

一、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87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89

第三节 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90

一、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90

二、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91

三、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91

五、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92

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92

第七章 中国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94

第一节 西方的“三权分立”不符合中国国情94

一、“三权分立”的历史由来94

二、“三权分立”在当代西方的发展变化95

三、西方的“三权分立”不符合中国国情97

第二节 多党制在中国根本行不通98

一、西方多党制的由来和实质99

二、鼓吹在中国搞“多党制”的目的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00

第三节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101

三、实行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101

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102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和强大中国103

三、历史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103

第二篇 党的基本知识篇106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06

第一节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06

一、党的一般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06

二、党的特殊性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08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110

第二节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10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111

三、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12

第三节 大学生党员要坚持党性,捍卫党的纯洁性113

一、坚持和捍卫党性的重要性113

二、大学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培养的途径115

三、捍卫党的纯洁性117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19

第一节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19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120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胜利123

第二节 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124

一、坚持党的指导思想124

二、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125

第三节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126

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127

二、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128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130

第一节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130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131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34

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38

第二节 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141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41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和基本路线14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45

四、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而奋斗146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149

第一节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49

一、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149

一、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151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51

第二节 新世纪共产党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51

二、新世纪共产党员要努力实践党的宗旨153

第三节 大学生党员要努力实践党的宗旨156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根本宗旨156

二、努力学习,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157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158

四、具有奉献精神,关键时刻挺身而出159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61

第一节 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161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161

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163

第二节 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165

一、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166

二、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170

第三节 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组织纪律性172

一、坚持和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集中制172

二、加强组织纪律性,严肃党的纪律175

一、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完善179

第一节 党的优良作风的主要内容179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179

二、党的优良作风181

第二节 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83

一、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党的领导作用184

二、党风问题决定着党的命运185

三、党风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186

第三节 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党的优良作风187

一、正确认识党风现状,牢固树立搞好党风建设的信心187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要努力发扬党的优良作风189

第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条件192

第一节 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192

一、年龄和对象192

二、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193

三、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193

四、执行党的决议194

五、按期交纳党费194

第二节 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195

一、共产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195

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

三、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197

第三节 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198

一、坚持党员标准的重要意义199

二、坚持党员标准,把好入党关199

三、党员质量,重在建设202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义务与权利204

第一节 党员的义务204

一、党员义务的内容204

二、严格履行党员义务205

一、党员权利的内容208

第二节 党员的权利208

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209

第三节 党员义务与权利的关系211

一、党员义务与权利的关系211

二、切实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是严格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213

第三篇 大学生党建的实践篇217

第十六章 大学生党建的“六个三”系统工程217

第一节 大学生党建“六个三”系统工程的构建217

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在大学生党建“六个三”系统工程中的主导地位218

二、注意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219

三、大学生党建“六个三”系统工程的构建220

第二节 划分“三级责任”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223

一、党委组织部223

二、学院分党委(总支)224

三、党支部224

第三节 建设“三支队伍”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225

一、组织员225

二、辅导员226

三、党支部书记227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基础教育228

第四节 实施“三级教育”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思想保证228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教育230

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提高教育232

第五节 执行“三项制度”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质量保证234

一、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234

二、发展对象测评制235

三、发展党员公示制236

第六节 落脚“三个载体”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搭建工作平台237

一、大学生党建进网络——“真理之声”大学生党建网站237

二、大学生党建进社团——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长期化,规范化238

三、大学生党建进学生公寓240

第七节 建立“三级评估”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保证监督241

一、学生与学生党员对学院党建工作的评估242

二、学院分党委(总支)对党支部进行评估242

三、学校党委对学院分党委(总支)的评估243

第十七章 努力掌握可供操作的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参照标准和培养工作244

第一节 努力掌握可供操作的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参照标准244

一、深刻理解和自觉坚持党员标准244

二、努力掌握可供操作的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参照标准245

一、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应该是相对稳定的,长期与积极分子保持联系248

第二节 全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培养工作248

二、交叉联系,多渠道培养,全方位观察249

三、派高年级党员到低年级各班作联络员,或者作辅导员助理249

四、开展团支部向党组织推荐党员发展对象的工作249

五、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党组织、党员与积极分子的了解和联系249

六、实施入党积极分子的三级教育体系250

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组织发展速度250

第三节 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几个具体问题250

一、“家庭出身不好”和直系亲属中有杀、关、管的大学生能否入党250

二、没有入团的大学生能否入党251

四、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能否入党252

五、亲属在国外或在台湾、港澳的大学生能否入党252

三、犯过错误的大学生能否入党252

第十八章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手续253

第一节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初步培养和重点培养253

一、初步培养253

二、重点培养254

三、预审256

二、填写《入党志愿书》257

第二节 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接收程序257

一、确定入党介绍人257

三、召开发展党员大会258

四、党组织派人找发展对象谈话258

五、分党委(总支)讨论258

六、党委审批258

二、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259

第三节 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259

一、建立考察关系259

七、对新党员进行谈话259

八、举行入党宣誓259

三、支部讨论预备党员转正260

四、分党委(总支)讨论261

五、党委组织部审批261

六、分党委(总支)通知支部261

七、材料归档261

第十九章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262

第一节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目标管理262

二、分年级思想教育计划263

第二节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内容的目标管理263

一、系列党课教育计划263

三、校、院级党校264

四、干部培训班进行各种能力培养264

第三节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制度的目标管理264

一、入党积极分子选拔、管理制度264

二、学生党员联系制度265

三、组织员制度265

四、分层次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265

八、密切党组织与积极分子的联系266

七、团支部向党组织推优266

五、交叉联系,多渠道培养,全方位观察266

六、派高年级党员到低年级做联络员266

第四节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法的目标管理267

一、学生活动制度化、规范化267

二、对入党积极分子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267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在十种目标方法上培养268

二、发挥教育功能269

三、强化管理功能269

一、运用凝聚功能269

第五节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艺术的目标管理269

第六节 大学生入党程序的目标管理270

第七节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所带来的目标效果270

第二十章 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塑造272

第一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72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针对性、重大的战略意义273

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内容275

三、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特殊意义2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党员提出新的要求279

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党员提出新的要求279

二、大学生党员应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81

第三节 新世纪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塑造283

一、新世纪大学生党员应具有的形象283

二、努力塑造新世纪大学生党员形象286

第二十一章 大学生要努力争取入党,争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88

第一节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288

一、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大学生申请入党的思想基础288

二、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大学生入党的动力和力量源泉289

第二节 大学生要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291

二、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帮助和考察292

一、对照党员标准,找出差距292

三、努力做到“牢记两个根本”,“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和“发挥三个作用”293

第三节 大学生要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94

一、继往开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294

二、振奋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294

三、坚持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295

附录一 中国共产党章程298

附录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320

附录三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340

参考文献348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