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逻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律逻辑学
  • 姜祖桢,刘梅主编;赤艳,刘恒志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 ISBN:780155446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逻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法律逻辑学的性质和要求1

一、法律逻辑学的性质1

二、法律逻辑学的对象3

第二节 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6

一、逻辑科学的产生6

二、逻辑科学的发展8

三、法律逻辑学的建立11

第三节 学习法律逻辑学的意义12

一、有助于获取新知识,提高推理能力12

二、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密地论证问题13

三、有助于人们提高论证能力,识别谬误,驳斥诡辩14

第四节 法律逻辑学的学习方法15

一、理论联系实际15

二、一般和特殊相结合17

三、循序渐进,勤学苦练18

思考题18

第二章 概念19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19

一、概念的含义19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0

三、概念与语词的关系21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22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2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23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24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25

一、全同关系26

二、种属关系26

三、属种关系27

四、交叉关系28

五、全异关系29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31

一、概念的限制31

二、概念的概括33

一、定义的含义35

二、下定义的方法35

第五节 概念的定义35

三、定义的种类37

四、定义的规则39

五、法律定义的特点40

第六节 概念的划分41

一、划分的含义41

二、划分的种类43

三、划分的规则44

思考与练习46

第三章 简单判断49

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49

一、判断的含义49

二、判断和语句50

三、判断的种类53

一、性质判断的含义54

第二节 性质判断54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56

三、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问题58

四、同素材的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60

第三节 关系判断63

一、关系判断的含义63

二、关系的性质65

思考与练习67

第四章 复合判断(一)70

第一节 复合判断概述70

一、复合判断的含义70

一、联言判断的含义71

第二节 联言判断71

二、复合判断的逻辑性质71

二、联言判断真值72

三、联言判断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73

第三节 选言判断74

一、选言判断的含义74

二、选言判断的种类74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有关的几个问题77

四、选言判断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79

思考与练习81

第五章 复合判断(二)83

第一节 假言判断83

一、假言判断的含义83

二、假言判断种类84

一、负判断的含义88

第二节 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88

二、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90

三、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93

思考与练习96

第六章 模态判断及对当关系99

第一节 模态逻辑概述99

一、模态逻辑的含义99

二、主观模态与客观模态100

第二节 模态判断101

一、模态判断的含义101

二、简单模态判断的种类102

三、同素材模态判断之间的关系103

四、同素材模态判断与非模态判断之间的关系106

一、规范模态判断的含义108

第三节 规范模态判断108

二、规范模态判断的类型109

三、规范模态判断的对当关系110

四、规范模态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112

思考与练习112

第七章 简单判断的推理115

第一节 推理概述115

一、推理的含义115

二、推理的语言表达形式117

三、推理的基本要求117

四、推理的种类119

第二节 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120

一、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推理120

二、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123

一、三段论的构成126

第三节 三段论推理126

二、三段论推理的依据127

三、三段论的规则128

四、三段论的格式134

五、三段论的省略形式140

第四节 关系判断推理142

一、直接关系推理143

二、间接关系推理144

思考与练习145

第八章 复合判断推理(一)149

第一节 联言推理149

一、分解式149

第二节 选言推理150

二、组合式150

一、相容选言推理151

二、不相容选言推理152

三、选言推理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154

思考与练习156

第九章 复合判断的推理(二)158

第一节 假言直接推理158

一、假言易位推理158

二、假言换质推理160

三、假言易位换质推理161

第二节 假言直言推理162

一、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163

二、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165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167

四、假言直言推理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170

一、假言选言推理的含义172

二、假言选言推理的逻辑形式172

第三节 假言选言推理172

三、假言选言推理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176

第四节 真值表及其作用180

一、利用基本真值表导出任意一个复合判断的真值180

二、利用真值表确定两个复合判断之间的关系181

三、利用真值表判定复合判断推理是否有效183

思考与练习185

第十章 归纳推理190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190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90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191

一、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193

三、归纳推理的分类193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193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及运用时的要求195

三、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195

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196

一、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196

二、简单枚举法197

三、科学归纳推理201

第四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204

一、因果联系概述204

二、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206

思考与练习217

一、类比推理概述221

第十一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221

第一节 类比推理221

二、类比推理的特征223

三、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方法224

四、类比推理的几种应用225

第二节 假说231

一、假说的特征231

二、建立假说的逻辑程序233

三、假说的认识意义238

第三节 侦查假设240

一、侦查假设概述240

二、侦查假设的建立241

思考与练习247

一、思维基本规律的含义251

第一节 思维基本规律概述251

第十二章 思维的基本规律251

二、思维基本规律的作用252

第二节 同一律252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252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253

三、同一律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257

四、正确理解和运用同一律258

第三节 矛盾律260

一、矛盾律的内容要求260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261

三、矛盾律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262

四、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265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267

第四节 排中律267

二、违反排中律的错误268

三、排中律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269

四、正确理解和运用排中律270

五、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272

第五节 充足理由律273

一、充足理由律内容和要求273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274

三、充足理由律在法律工作中的运用276

思考与练习277

第十三章 论证282

第一节 论证概述282

一、论证的含义282

二、论证的组成283

三、论证与推理的关系285

第二节 证明的种类286

一、演绎证明、归纳证明和类比证明286

二、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292

第三节 证明的规则297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297

二、关于论据的规则300

三、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303

第四节 反驳306

一、反驳概述306

二、反驳的种类309

三、反驳诡辩316

思考与练习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