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虚拟学习社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虚拟学习社会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4710634.jpg)
- 裘伟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367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社会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虚拟学习社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走进“虚拟学习社会”1
第一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概念4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会研究的背景4
一 学习化社会4
二 虚拟社会12
三 网络教育18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概念与性质22
一 虚拟学习社会的界定22
二 虚拟学习社会性质特点30
第三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研究对象34
一 研究对象的提出与特点34
二 虚拟学习社会与现实学习社会的关系39
第二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构成44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形成因素44
一 虚拟学习社会形成的内部因素44
二 虚拟学习社会形成的外部条件48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基本构成52
一 虚拟学习社会的系统构成52
二 虚拟学习社会的社会构成57
第三节 虚拟学习者的特征和培养62
一 虚拟学习者的内涵62
二 虚拟学习者的特征67
三 虚拟学习者的基本素质71
四 虚拟学习者的社会化75
第三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运行机制81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规范建设81
一 虚拟学习社会的建设项目81
二 虚拟学习社会的建设原则84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88
一 虚拟学习社会的动力机制89
二 虚拟学习社会的支撑机制93
三 虚拟学习社会的保证机制96
第三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运行规律98
一 虚拟学习社会运行的外在规律99
二 虚拟学习社会运行的内在效应105
第四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生态环境114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会生态环境基础114
一 虚拟学习社会生态环境的含义114
二 虚拟学习社会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118
三 虚拟学习社会生态环境的基础123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会生态环境的技术基础126
一 虚拟学习社会应用的主要技术126
二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技术131
三 虚拟现实技术138
第三节 虚拟文化环境142
一 虚拟文化环境概述142
二 虚拟文化环境的构成148
三 虚拟文化环境的作用152
第四节 虚拟信息环境156
一 虚拟信息环境概述156
二 虚拟信息环境品质160
三 虚拟信息环境相关问题163
第五节 虚拟语言环境168
一 虚拟语言的构成168
二 虚拟语言环境的影响力173
三 虚拟语言环境对虚拟学习的意义与作用176
一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概述179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的意义及作用179
第五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交互179
二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的意义182
三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的特点185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的内容与模式188
一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的内容188
二 虚拟学习社会的交互模式190
第三节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的运行194
一 虚拟学习社会交互的影响因素194
二 虚拟学习社会的交互障碍196
第四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情感交互198
一 虚拟学习社会需要情感交互199
二 虚拟学习社会情感交互的内涵和特点202
三 虚拟学习社会情感交互的实现208
第六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学习效能213
第一节 虚拟学习内涵213
一 虚拟学习社会的学习变革213
二 虚拟学习的概念216
三 虚拟学习社会的学习内容和特征221
一 虚拟学习行为方式227
第二节 虚拟学习行为227
二 虚拟学习行为性质233
三 虚拟学习制度237
第三节 虚拟学习的学习力239
一 虚拟学习的学习力概念239
二 虚拟学习力的提升245
第七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社会关系252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社会关系类型252
一 一般意义上的虚拟社会关系252
二 学习意义上的虚拟社会关系256
第二节 虚拟社会关系的形成259
一 虚拟社会关系的形成因素259
二 虚拟社会关系的特性263
三 虚拟学习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关系269
第三节 虚拟学习社会关系的层次结构275
一 虚拟学习社会的分层275
二 虚拟学习社会的权利280
三 虚拟学习社会的层次构成287
一 虚拟群体的内涵295
第八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群体295
第一节 虚拟群体概述295
二 虚拟群体的产生299
三 虚拟群体的原则302
四 虚拟群体的规范305
第二节 虚拟学习群体308
一 虚拟学习群体的内涵308
二 虚拟学习群体的特点310
三 虚拟学习群体的机制313
四 虚拟学习群体的效应316
五 虚拟学习群体的类型和模式320
第三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群体规律323
一 虚拟学习群体的关系323
二 虚拟学习群体的群分328
第九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组织335
第一节 虚拟组织概要335
一 虚拟社会的社会组织335
二 虚拟组织的运行341
一 虚拟学习社会组织的类型343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征343
二 虚拟学习社会组织的结构特征348
三 虚拟学习社会组织的管理350
第三节 虚拟学习共同体354
一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含义与功能354
二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359
第四节 虚拟学习型组织361
一 学习型组织概述361
二 虚拟学习型组织概念及特点364
三 虚拟学习型组织的构建368
第十章 虚拟学习社区373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373
一 虚拟学习社区的内涵373
二 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标志380
三 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规律384
四 虚拟学习社区的特色388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392
一 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分类392
二 虚拟学习社区的教育功能398
一 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特点405
第三节 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405
二 虚拟学习社区的管理策略408
三 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管理410
第十一章 虚拟学习社会的问题及控制412
第一节 虚拟学习社会问题的概念412
一 虚拟学习社会问题的来源412
二 虚拟学习社会问题的认定414
三 虚拟学习社会问题的特征418
一 虚拟学习社会问题类型的界定422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问题类型422
二 虚拟学习社会的基础问题424
三 虚拟学习社会的磨合问题426
四 虚拟学习社会的失范问题430
五 虚拟学习社会的病态问题434
第三节 虚拟学习社会的控制439
一 虚拟学习社会控制的原则特性439
二 虚拟学习社会控制的方法442
余论:虚拟学习社会是乌托邦吗448
参考文献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