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认识方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欧阳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2598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社会认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认识方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从社会认识论到社会认识方法论1
一、回顾社会认识论的建构历程1
二、透视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主要难题9
三、建构社会认识方法论的基本思路17
第二章 社会认识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1
一、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透视21
1 关于人文社会学科的科学性问题的实证主义认定23
2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特殊性的人文主义理解26
3 解析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28
4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化发展趋势30
二、社会认识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3
1 当代人类实践合理化进程的客观要求33
2 当代人类自我意识的科学提升37
3 当代大科学体系的自我建构39
三、社会认识科学化的可能性40
1 社会认识的客观性42
2 社会科学的真理性47
3 社会评价的合理性5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理论与方法56
一、确立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对象性前提57
1 自然与社会57
2 个人与社会60
3 社会历史的规律与思维逻辑行程65
4 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69
二、社会认识的方法72
1 社会有机体与决定性因素分析方法72
2 物质利益与阶级分析方法77
3 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分析方法80
1 历史逻辑相统一82
三、社会认识的方法论原则82
2 社会抽象与社会具体相统一86
3 社会批判与社会建构相统一91
4 事实与价值相统一95
第四章 社会观测的活动与方法101
一、社会观测的可能性101
1 问题的提出102
2 社会存在的客观性103
3 社会运动的规律性105
二、社会观测与自然观测107
1 介入程度108
2 时态特点109
3 价值特性111
4 环境调控112
1 社会观测客体113
三、社会观测系统的基本结构113
2 社会观测主体115
3 社会观测中介118
4 社会观测系统的总体特征120
四、社会观测活动的过程与方法122
1 选择合理课题,提出理论假设122
2 运用适当方法,全面搜集材料123
3 统计分析资料,检验修正理论126
第五章 社会发现的活动与方法130
一、社会发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30
1 发现与社会发现130
2 社会发现与社会观测137
3 社会发现与科学发现138
1 社会发现的本质141
二、社会发现的本质、类型和特征141
2 社会发现的类型143
3 社会发现的特征146
三、社会发现活动的系统结构148
1 社会发现主体148
2 社会发现客体152
3 社会发现中介154
四、社会发现的过程157
1 准备阶段159
2 突破阶段160
3 完善阶段161
五、社会发现的方法162
1 调查分析方法163
2 质疑解疑方法166
3 转换视角方法167
4 交流比较方法168
第六章 社会预测的活动与方法172
一、社会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72
1 社会预测的必要性173
2 社会预测的可能性176
3 社会预测与自然预测179
二、社会预测活动的内在矛盾与特点182
1 社会预测活动的内在矛盾182
2 社会预测活动的主要特点185
三、社会预测的活动过程188
1 把握社会现实,洞见“浪潮前锋”188
2 解析新兴因素,顺应历史潮流190
3 运用适当方法,作为预测报告192
四、社会预测的基本方法193
2 时间方法194
1 趋势外推法194
第七章 社会理解的活动与方法197
一、社会理解活动与社会历史活动197
1 社会历史活动是社会理解活动的本体论基础198
2 社会理解活动是社会历史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202
二、社会理解的本质和功能206
1 透视对社会理解的不同理解206
2 社会理解是人自我理解和自我超越的途径211
3 社会理解的功能216
三、社会理解的系统构成221
1 社会理解主体221
2 社会理解客体223
3 社会理解中介225
四、社会理解的实现途径227
1 社会理解的语言性228
2 从对人的自我理解到对社会的理解234
3 从对社会的解释到对人的自我理解237
五、社会理解的主要方法239
1 注重情境因素的具体整体性方法240
2 注重直觉体验的理解方法242
3 注重时间因素的历史性方法244
第八章 社会评价的活动与方法248
一、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248
1 社会事实与“社会价值”248
2 社会认识过程中的认知与评价相互交织252
3 社会评价的界定254
二、社会评价活动的本质和特点257
1 社会评价活动的本质257
2 社会评价的基本特点260
1 社会评价的系统结构262
三、社会评价的系统结构和过程262
2 社会评价活动的过程267
四、社会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271
1 社会评价的客观性271
2 社会评价的合理性275
五、社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279
1 社会评价的标准279
2 社会评价的方法280
第九章 社会决策的活动与方法283
一、社会决策与社会认识284
1 社会心理、社会理论与社会决策284
2 社会决策与社会实践285
二、社会决策的特点287
2 批判性288
1 超前性288
3 综合性290
三、社会决策结构的系统分析291
1 社会决策主体291
2 社会决策客观294
3 社会决策中介296
四、社会决策活动的过程模型299
1 社会决策与问题分析299
2 社会决策与目标设计301
3 社会决策与方案制定303
五、社会决策的基本方法305
1 系统分析方法306
2 价值分析方法307
第十章 社会认识的传播机制309
一、传播与社会认识传播309
1 传播与人类社会310
2 社会认识传播311
3 传播在社会认识活动中的地位314
二、社会认识传播活动的系统结构构成及其优化317
1 传播者317
2 传播内容319
3 社会认识传播渠道和媒介321
4 受传者322
5 传播效果324
三、社会认识传播活动的运行过程327
1 传播者的信息发送328
2 受传者的选择与理解329
3 反馈传播与传播的延续331
四、社会认识传播的功能333
1 社会表达功能333
3 社会认知功能334
2 社会化功能334
4 社会监测和调适功能335
5 社会控制功能336
6 社会储存功能337
五、社会认识传播的技巧与方法338
1 理性论证法338
2 两面分析法339
3 结论明示法339
4 张力思维法340
第十一章 社会认识的检验机制342
一、社会认识检验活动的特点及其内部矛盾343
1 社会认识检验活动的特点343
2 社会认识检验活动的内在矛盾346
二、社会认识检验机制的系统构成349
1 社会认识检验的主体350
2 社会认识检验的客观352
3 社会认识检验的中介系统354
4 社会认识检验系统的优化组合方式356
三、社会认识的检验过程及检验方式358
1 社会认识检验的过程358
2 社会认识的实践检验方式361
3 社会认识的逻辑检验方式365
4 社会认识的思想实验方式367
四、社会认识检验的标准及其特点369
1 检验社会认识的事实尺度369
2 检验社会认识的价值尺度371
3 检验社会认识的标准的特点375
一、社会认识进化的界定379
1 进化与认识进化379
第十二章 社会认识的进化机制379
2 社会认识的进化的内涵381
3 社会认识进化的表现383
4 社会认识进化的类型388
二、认识进化与社会进步391
1 社会进步392
2 认识进化促进社会进步393
3 社会进步促进社会认识的进化发展397
三、社会认识进化的实现机制399
1 社会认识图式及其特点400
2 社会认识图式的内在进化机制402
3 社会认识进化的两种形式和双重机制405
四、社会认识进化的动力系统411
1 认识客体化--社会认识进化的工具进化412
2 社会实践发展--社会认识进化的客体动因416
3 自觉、批判、交往--社会认识进化的主体动因418
第十三章 科学地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423
一、客观性原则--致力于揭示和再现人类社会“自己构成自己”的历史过程423
1 唯物史观在社会认识中的方法论功能423
2 科学的逻辑前提425
3 有效的认识方法428
4 严整的理论框架430
二、具体性原则--在定性、定量和定时研究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事件435
1 真理是具体的435
2 关于社会事件的定性研究及其方法437
3 关于社会事件的定量研究及其方法442
4 关于社会事件的定时研究及其方法447
5 定性、定量、定时研究的统一450
三、整体性原则--在要素研究、结构研究和功能研究的统一中把握社会有机整体451
1 社会有机体的系统性451
2 关于社会机体的要素研究及其方法453
3 关于社会机体的结构研究及其方法459
4 关于社会机体的功能研究及其方法464
5 社会认识中的系统工程方法469
四、发展性原则--在稳态、动态和过程研究的统一中把握社会进化471
1 进化--社会系统存在和运动的本质特征之一472
2 关于社会系统的稳态研究及其方法474
3 关于社会系统的动态研究及其方法477
4 关于社会系统的过程研究及其方法486
五、主体性原则--在真理认识、价值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把握人在社会认识中的自觉能动性497
1 主体性与主体一客体相关律497
2 对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真理性认识501
3 社会认识中的价值性评价505
4 社会认识中的审美性追求510
5 真、善、美的具体历史统一513
后记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