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教学中的若干理论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教学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 张天义,周彦平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11717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教学中的若干理论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马克思主义原理19

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兼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19

恩格斯与列宁关于哲学基本问题阐发之异同30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36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实质36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9

三、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与我国控制人口政策的本质区别42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44

战后西方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没有改变无产阶级的本质44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47

三、“中产阶级化”理论的特点及其实质50

四、无产阶级本质没有改变53

怎样正确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55

一、工人收入增加,生活状况改善55

二、工人劳动时间的缩短58

三、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60

四、无产阶级贫困依然存在62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哲学思考65

一、社会主义优越是其根本制度的优越66

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是一个历史过程70

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73

用辩证的观点看改革76

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基础83

一、“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过程84

二、“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具体运用87

三、几点要澄清的看法9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95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5

二、人民群众的拥护是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98

三、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0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10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精神文明的关系10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殊作用112

提倡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辩证法115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20

一、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通俗化、中国化的科学概括121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点123

三、实事求是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出发点127

一、什么是人的价值132

关于人的价值的思考132

二、如何评价人的价值135

三、怎样突现人的价值13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141

一、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趋势142

二、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证实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趋势146

三、当今世界发展仍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150

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之根源156

一、封建主义的漫长统治与中国历史发展的沉重负荷156

第二编 中国革命史156

二、半封建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缓慢发展160

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畸形164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66

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67

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69

三、共产国际的帮助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74

遵义会议及其重大意义175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条件和原因176

二、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179

三、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182

一、大革命时期党对中国国情和革命道路的探索184

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184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187

三、围绕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党所经历的斗争191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93

一、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积极配合193

二、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到1943年底),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共产党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分裂倒退198

三、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初到1945年8月),共产党继续积极抗战,国民党在抗战的同时,准备内战202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及其历史经验204

一、中国民主党派产生的历史回顾204

二、中共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斗争历程206

三、中共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史经验209

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基本经验213

一、关于党的建设214

二、关于革命统一战线219

三、关于武装斗争222

建国初期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224

一、建国初期党和国家机关中发生腐败现象的原因224

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228

三、“三反”运动的主要经验和重大意义231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34

一、中国近代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与破产234

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39

一、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基本阐述244

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44

二、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要点247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进时历史意义和失误255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258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不能因为出现这样那样的干扰而离开这个工作重心258

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既要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260

三、必须逐步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263

四、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67

台湾历史现状与和平统一问题268

一、台湾的历史发展线索269

二、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面临的困境272

三、现实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275

四、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最佳出路276

第三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282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批判私有化思潮282

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然性282

二、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批判私有化思潮288

我国所有制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292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所有制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293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的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296

一、按劳分配的科学性和现实性305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分配领域中的问题305

二、当前分配领域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308

三、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311

四、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对策314

树立商品经济观念 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317

一、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318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观念320

三、树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323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宏观调控326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26

二、加强宏观调控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331

三、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335

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走强国之路337

一、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338

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长期性341

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347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352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本质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352+++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355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发挥需要一个逐步过程361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364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364

二、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366

三、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相结合368

四、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制度370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72

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374

一、民主的阶级性375

二、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进步性及其虚伪性377

三、民主与社会主义379

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82

五、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38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稳定38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思想条件387

二、精神文明建设“滑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389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稳定393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395

一、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395

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399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404

社会制度比较的思想方法407

第四编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418

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418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418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421

三、“民主社会主义”泛滥的根源425

当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时代427

一、“社会时代”的含义427

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所处的社会时代430

三、“争取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特点439

浅谈美国的全球战略441

一、美国全球战略从构想到提出441

二、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的美国全球战略442

三、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美国全球战略446

四、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全球战略448

一、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450

怎样认识综合国力的竞争对国际形势发展的影响?450

二、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453

三、中国如何在发展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45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459

一、维护和平是关系世界全局的重大问题460

二、发展与合作问题465

试论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和人权469

一、主权和人权的基本含义470

二、主权和人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472

三、树立正确的人权观,抵制人权外交476

后记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