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下
  • 史晋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533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0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私营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化391

第一节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概述392

一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概念界定及发展概况392

二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概况393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95

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民营资本投资395

二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将推进农业产业化401

三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403

四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404

一 农业关联产业群的含义、特征与作用406

第三节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选择406

二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产业选择:农产品加工业408

第四节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方式及利益机制412

一 参与方式412

二 利益机制414

第五节 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因素分析418

一 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环境尚待改善418

二 民营农业企业与农户尚未形成密切的利益关系419

二 发展对策421

一 结论421

第六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21

第十一章 民营经济、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治理429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国外经验430

一 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兴起430

二 民间商会的研究现状432

三 国外民间商会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434

四 国外民间商会发展的一般经验439

第二节 民间商会的性质与角色441

一 商会是什么442

二 民间商会做了什么445

第三节 地方政府治理的变迁454

一 政府自身的改革454

二 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变革457

三 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革460

四 地方政府创新及其动因461

第四节 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治理的转型464

一 民间商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条件分析465

二 民间商会的影响力要素分析468

三 民间商会与政府:政策过程470

第五节 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机制473

一 治理与博弈474

二 互动博弈与机制形成476

三 温州商会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互动机制的局限条件479

第十二章 工商联与民营经济及其阶层变迁——制度博弈中的组织双重代理483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假设483

一 历史比较下的问题提出:制度均衡背后的支撑484

二 研究的假设:ACFIC组织功能发挥与制度变迁487

第二节 理论回顾: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488

一 结构视角489

二 组织视角493

三 制度视角494

四 小结494

第三节 研究方法: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494

一 政治学对制度研究的传统特征494

二 马克思主义与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共性495

三 新政治经济学495

四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的方法497

第四节 分析框架:制度博弈中的组织代理498

一 “制度是重要的”:作为均衡的制度498

二 制度变迁的关键在于减少成本500

三 制度博弈中的代理人——组织501

四 社会组织作为制度博弈中的重要载体,维持了制度变迁的延续性501

五 “历史是重要的”:组织代理人基础上的博弈503

六 小结503

第五节 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504

一 ACFIC的历史功能504

二 1978年后ACFIC背后的经济和社会505

三 ACFIC的社会代理功能508

四 ACFIC的国家代理功能516

五 ACFIC双重代理的结果:博弈均衡与制度发展517

第六节 结论:组织的双重代理与非均衡制度结构的渐进转型518

一 延续性的组织为非均衡制度转型结构的渐进提供了载体和空间518

二 以组织为支点实现渐进制度转型的中国逻辑521

三 研究结论和研究模式的定位与反思524

第十三章 民营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计划531

第一节 研究主题与研究背景531

第二节 民营企业社会保险、企业年金及员工福利发展现状分析534

一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534

二 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535

三 员工福利计划538

四 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542

第三节 民营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计划体制创新的环境547

一 潜在的社会危机547

二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553

三 企业年金的推行554

第四节 民营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计划的体制创新562

一 设立专门的公司或组织管理企业年金计划563

二 在实行EET税收优惠的同时,规范企业年金的终止条件564

三 实行再保险,保障投资者的最低收益566

四 建立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实现透明公开566

附录 关于员工福利的调查问卷568

第十四章 民营经济从内源式向开放型转型——基于“浙江模式”的研究573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574

一 “内源式”发展:概念的界定574

二 可能的路径及其选择578

第二节 浙江民营经济的对外开放581

一 浙江民营经济对外开放的特征581

二 浙江对外开放进程的实证研究583

第三节 浙江民营经济转型的动因590

一 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是民营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因590

二 区域发展路径的变革是民营经济转型的重要原因592

三 经济全球化是民营经济转型的主要促成力量594

一 产品国际化与企业国际化分离597

第四节 浙江民营经济转型的困境597

二 潜在市场势力与现实市场势力背离598

三 创新弱化与产业锁定600

四 企业开放的制度性障碍601

第五节 浙江民营经济转型的思路与对策602

一 基本思路602

二 对策措施604

第十五章 民营经济发展与专业化产业区——以浙江省为例的研究611

一 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现状与分布612

第一节 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现状及其作用612

二 专业化产业区与专业市场的互动614

三 专业化产业区在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618

第二节 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产业组织:实证分析624

一 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624

二 企业家队伍分析626

三 企业竞争力分析629

四 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632

五 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635

一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643

第三节 浙江专业化产业区:演化路径与发展趋势643

二 市场销售渠道不断转变646

三 企业分工协作方式开始发生变化647

第四节 浙江专业化产业区:个案研究647

一 永康五金机械专业化产业区647

二 台州塑料模具专业化产业区657

三 乐清低压电器专业化产业区665

四 诸暨大唐袜业专业化产业区675

五 浦江水晶玻璃工艺品产业区685

第十六章 民营经济主导型技术创新效率——基于江浙典型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697

第一节 研究主题与研究背景698

第二节 复合效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701

一 区域技术创新的市场效率——Ⅰ型效率702

二 区域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率——Ⅱ型效率704

三 区域技术创新复合效率的兼容705

第三节 民营经济主导型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710

一 江浙区域创新模式比较710

二 江浙区域技术创新“复合效率”的实证分析719

第四节 民营经济主导型技术创新效率增进的思路724

一 内外资互动融合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增进724

二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增进728

三 政府作用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增进731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研究启示734

第十七章 民营企业发展的技术来源——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的案例研究740

第一节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回顾741

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民营企业(主要指乡镇企业)技术来源情况741

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技术来源情况742

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比研究743

四 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以及技术来源现状746

一 关于技术商品747

第二节 浙江民营企业的技术商品特性及技术来源途径747

二 技术来源的途径分析750

第三节 浙江民营企业的特点与获取技术的特质资源758

一 浙江民营企业的特点758

二 影响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的特质资源762

第四节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的实证研究773

一 调查方法773

二 调查问卷的相关问题及统计方法说明774

三 调查问卷分析处理775

四 结论与建议7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