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4701087.jpg)
- 李岳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500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血吸虫病-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1
第一节 概述1
一、人体血吸虫发现史1
二、血吸虫的分类1
目录1
三、六种人体血吸虫简况2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的形态3
一、成虫3
二、虫卵4
三、毛蚴5
四、母胞蚴5
五、子胞蚴6
六、尾蚴6
七、童虫6
二、虫卵的排出7
三、毛蚴的孵化7
一、成虫寄生、产卵(有性世代)7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7
四、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繁殖(无性世代)8
五、尾蚴逸出与侵入终宿主9
六、童虫移行和发育9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的生态9
一、成虫的生态9
二、虫卵的生态10
五、尾蚴的生态11
四、胞蚴的生态11
三、毛蚴的生态11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12
一、流行区的地域分布12
二、传染源与疫源地13
三、人群暴露与感染14
四、血吸虫病的预防15
第二章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19
第一节 致病机制19
一、尾蚴所致损害19
三、成虫所致损害20
二、童虫所致损害20
四、虫卵所致损害21
五、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损害22
第二节 病理变化22
一、虫卵结节22
二、胸腔变化24
三、腹腔变化24
四、腹腔脏器24
五、呼吸系统29
六、循环系统29
七、泌尿生殖系统30
八、骨髓30
九、神经系统30
三、慢性血吸虫病对劳动能力的影响31
一、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31
第四节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31
四、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存期限31
一、血吸虫病侏儒症31
第三节 血吸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1
二、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的影响31
二、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逆性38
第五节 免疫39
一、先天免疫39
二、获得性免疫39
二、尾蚴性皮炎42
三、发热42
第一节 性血吸虫病42
一、感染史42
第三章 临床症状和体征42
四、消化系统症状43
五、肝脾肿大43
六、呼吸系统症状43
七、其他症状43
八、分型43
第二节 慢性血吸虫病44
九、辅助检查44
一、无症状型(隐匿型)45
二、有症状型45
第三节 晚期血吸虫病45
一、临床表现45
二、分型46
三、并发症47
四、辅助检查50
一、脑型血吸虫病51
第四节 异位血吸虫病51
二、肺型血吸虫病52
第四章 实验室诊断技术54
第一节 病原学检查54
一、粪便检查54
二、直肠活体组织检查59
三、肝脏、结肠、阑尾及其他组织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61
第二节 免疫学检查64
一、皮内试验64
二、环卵沉淀试验65
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67
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68
五、胶乳凝集试验69
六、免疫金技术及免疫染色技术70
第三节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查73
一、透明质酸73
二、Ⅲ型前胶原75
三、Ⅳ型胶原76
五、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78
四、层粘连蛋白78
六、转化生长因子-β179
第四节 影像学检查80
一、血吸虫病超声显像80
二、肺血吸虫病的X线诊断85
三、血吸虫病的CT诊断85
四、血吸虫病的MRI诊断87
二、诊断要点91
一、疫水接触史91
第五章 血吸虫病临床诊断91
第一节 急性血吸虫病91
三、诊断参考标准92
第二节 慢性血吸虫病92
一、诊断要点92
二、诊断参考标准93
第三节 晚期血吸虫病93
一、腹水型93
二、巨脾型93
三、侏儒型94
四、结肠肉芽肿型94
五、诊断参考标准94
第四节 脑型血吸虫病94
第五节 肺型血吸虫病95
第六节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95
一、非创伤性诊断96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99
二、影像学诊断99
第六章 鉴别诊断101
第一节 急性血吸虫病101
一、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101
二、鉴别诊断101
第二节 慢性血吸虫病103
一、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103
二、鉴别诊断103
第三节 晚期血吸虫病105
一、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105
二、鉴别诊断106
第四节 异位血吸虫病117
一、急性脑型血吸虫病117
二、慢性脑型血吸虫病118
三、肺型血吸虫病119
一、吡喹酮121
第七章 血吸虫病内科治疗121
第一节 抗血吸虫病药121
二、蒿甲醚和青蒿琥酯124
第二节 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126
一、对症和支持治疗126
二、病原治疗127
三、护肝治疗127
二、群体化疗剂量及方法128
一、病原治疗剂量及方法128
第三节 慢性血吸虫病的治疗128
四、急性血吸虫病的预防128
三、护肝治疗及评价129
第四节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129
一、去除病因129
二、护肝129
三、抑制HSC活化130
四、促进胶原降解131
五、中药治疗131
六、中医治疗132
七、基因治疗133
第五节 晚期血吸虫病的病原治疗134
一、病原治疗之前的对症治疗134
二、病原治疗135
第六节 晚期血吸虫病顽固性腹水的治疗136
一、导致顽固性腹水的原因136
二、治疗136
第七节 血吸虫病性侏儒症的治疗139
二、慢性脑型血吸虫病140
第八节 异位血吸虫病的治疗140
一、急性脑型血吸虫病140
第八章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144
第一节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144
一、门静脉的组成144
二、门静脉主要属支145
三、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的交通147
六、门静脉系统解剖特点148
四、食管下段静脉解剖148
五、门静脉系统的肝内解剖148
第二节 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149
一、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形成和特点149
二、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因素151
三、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153
第三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155
一 、阻力学说155
二、高动力学说156
三、液递质学说157
四、血管病变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59
第四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病理生理159
一、脾大与脾功能亢进159
二、门-体静脉侧支循环开放159
一、脾大、脾功能亢进160
二、呕血和(或)黑便160
三、腹水160
第五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160
三、腹水161
四、其他161
第六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争议161
一、断流术和分流术161
二、治疗性手术和预防性手术163
三、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166
一、单纯脾切除术167
第七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167
二、门-奇断流术180
三、门-体静脉分流术199
四、围术期护理208
第八节 晚期血吸虫病的其他外科治疗方法212
第九节 晚期血吸虫病术后远期再出血的处理214
一、再出血的原因214
二、再出血的预防216
三、再出血的诊断217
四、再出血的治疗218
五、再出血的预后219
第十节 结肠增殖型晚期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220
一、概述220
二、手术适应证221
三、禁忌证221
四、手术方法与原则221
五、并发症防治222
六、围术期护理222
第九章 血吸虫病并发症226
第一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6
一、临床表现226
二、诊断227
三、治疗229
四、护理235
一、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237
二、腹膜的生理功能237
第二节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37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238
四、病理生理变化238
五、临床表现239
六、实验室检查240
七、诊断240
八、鉴别诊断241
九、治疗241
十、护理243
第三节 肝性脑病244
一、病因245
一、诱发因素245
三、发病机制245
四、病理247
五、临床表现248
六、临床分型248
七、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248
九、诊断249
八、肝性脑病的临床分级249
十、鉴别诊断250
十一、治疗251
十二、预后254
十三、预防255
十四、护理255
一、肝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257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257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257
三、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和分型258
四、肝肾综合征的鉴别诊断258
五、肝肾综合征的治疗259
六、肝肾综合征的预后影响因素262
第十章 血吸虫病合并症265
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265
一、病原学266
二、流行病学267
五、血清酶测定268
三、发病机制268
四、病理改变268
六、诊断269
七、治疗271
八、预防272
第二节 肺结核病272
三、结核病基本病变273
四、肺结核病的临床类型273
二、传播途径273
一、病原学273
五、症状与体征274
六、诊断275
七、鉴别诊断276
八、并发症276
九、治疗276
第三节 肾小球肾炎278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278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