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饮食本草养疗速查图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饮食本草养疗速查图典](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4684747.jpg)
- 崔晓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0646679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本草纲目-养生(中医)-图解;本草纲目-食物疗法-图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饮食本草养疗速查图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坚持“本草”生活,进行绿色养生9
千年本草史,脉养生经10
饮食本草的养生功效11
饮食本草的养生理念12
未病先防,胜似求医讨药方12
求医也要求己,食疗更胜药疗13
提高防病意识,增强保健知识13
养生要知“彼”,先认识本草的性能14
本草的四性、五味14
本草的归经15
本草的升降浮沉15
本草养生要辨清体质16
实性体质者如何养生16
虚性体质者如何养生16
寒性体质者如何养生17
热性体质者如何养生17
中药煎煮的诀窍18
首先要对中药进行浸泡18
煎煮容器精挑细选18
煎药用水很关键18
把控好煎煮的火候及时间19
煎煮次数有窍门19
了解一些常用的入药方法19
本草配伍要有“章”可循20
本草为什么要进行配伍20
本草配伍中的“君臣佐使”21
本草配伍之后的意义何在21
《本草纲目》中的本草养生经23
药食同源——善用常见的食物养生24
葱、姜、蒜24
辣椒24
胡椒24
芹菜24
扁豆25
洋葱25
黄豆25
红小豆25
黑豆25
绿豆25
苦瓜25
黑芝麻25
百合25
荷叶26
茴香26
甘蓝26
丝瓜26
香菇26
橘子26
菠菜26
韭菜27
白菜27
樱桃27
南瓜27
如何贮藏一些名贵的中药28
第二章游本草世界,了解本草“性情”29
补气类30
人参30
淮山31
甘草32
白扁豆33
蜂蜜34
黄芪35
白术36
补阳类37
鹿茸37
冬虫夏草38
紫河车39
淫羊藿40
杜仲41
补血类42
何首乌42
当归43
阿胶44
熟地黄45
桂圆46
滋阴类47
桑葚47
枸杞子48
百合49
黑芝麻50
天门冬51
麦门冬52
清热类53
金银花53
连翘54
板蓝根55
决明子56
马齿苋57
黄连58
夏枯草59
利水渗湿类60
车前子60
慧仁61
茯岺62
口温里类63
肉桂63
丁香64
小茴香65
安神类66
酸枣仁66
柏子仁67
合欢皮68
灵芝69
理气类70
玫瑰花70
理血类71
红花71
益母草72
月季花73
郁金74
川芌75
艾叶76
三七77
消食类78
山植78
鸡内金79
麦芽80
解表类81
香薷81
薄荷82
葛根83
柴胡84
菊花85
止咳平喘类86
杏仁86
白果87
泻下类88
大黄88
第三章 最具价值的护生养命秘笈——中国家庭传用千年的48大汤剂丸散89
气血双补剂90
归脾汤90
十全大补汤90
八珍汤90
补阴剂90
六味地黄丸90
知柏地黄丸90
贯煎91
补血剂91
四物汤91
炙甘草汤91
补气剂91
四君子汤91
香砂六君子汤92
生脉散92
参苓白术散92
补中益气汤92
解表剂92
小青龙汤92
葛根汤92
银翘散93
荆防败毒散93
麻黄汤93
桂枝汤93
射干麻黄汤93
辛夷散93
和解剂94
小柴胡汤94
加味逍遥散94
半夏泻心汤94
安神剂94
酸枣仁汤94
甘麦红枣汤94
天王补心丹95
理血剂95
生化汤95
血府逐淤汤95
疏经活血汤95
补阳还五汤95
少腹逐淤汤96
桂枝茯苓丸96
当归芍药散96
清热剂96
白虎汤96
龙胆泻肝汤96
甘露饮96
固涩剂97
桂枝龙骨牡砺汤97
玉屏风散97
金锁固精丸97
完带汤97
治风剂97
消风散97
独活寄生汤97
小活络丹98
三痹汤98
泻下剂98
麻子仁丸98
祛湿剂98
当归拈痛汤98
平胃散98
第四章 享受健康人生,本草助你幸福到天年99
呼吸系统疾病100
感冒100
发烧101
咳嗽102
哮喘103
支气管炎104
肺气肿105
肺结核106
肺炎107
消化系统疾病108
腔腔溃疡108
慢性结肠炎109
食欲不振110
消化不良111
胃炎11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13
胃下垂114
胃酸过多115
呃逆116
腹泻117
胆囊炎118
胆结石119
便秘120
循环系统疾病121
高血压121
低血压122
脑卒中123
动脉粥样硬化124
心悸125
心脏病126
神经系统疾病127
神经衰弱127
头痛128
坐骨神经痛129
三叉神经痛130
老年性痴呆131
面神经麻痹132
感觉系统疾病133
沙眼133
青光眼134
夜盲症135
麦粒肿136
结膜炎137
白内障138
近视139
老花眼140
耳鸣141
美尼尔氏综合征142
中耳炎143
过敏性鼻炎144
鼻窦炎145
运动系统疾病146
小腿抽筋146
肩周炎147
关节炎148
腰腿疼痛149
骨质疏松150
股骨头坏死151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152
高血脂152
糖尿病153
贫血154
甲状腺功能亢进155
更年期综合征156
生殖系统疾病157
月经不调157
宫颈糜烂158
子宫脱垂159
前列腺炎160
阳痿161
早泄162
遗精163
泌尿系统疾病164
尿道炎164
膀胱炎165
肾炎166
儿科疾病167
小儿厌食167
小儿腹泻168
小儿便秘169
小儿百日咳170
第五章 本草来“支招”赶走小毛病171
疲劳172
失眠173
手脚冰冷174
盗汗175
免疫力低下176
白发、脱发177
消瘦178
肥胖179
皮肤粗糙180
色斑181
头皮屑182
皮肤过敏183
粉刺184
附录1:居家生活需常备的中成药185
附录2:中医知识小锦囊——常用中医术语186
附录3:服用中药剂量有讲究187
附录4:必知的中西药联用禁忌188
附录5:漫话中药命名之趣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