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9中国人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09中国人口](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672827.jpg)
-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978750376126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人口-研究-中国-200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9中国人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人口发展概况1
1.人口总量持续低速平稳增长,生育继续维持在低水平1
2.分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基本稳定4
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区域差异与各区域出生率水平密切相关7
4.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势头有所遏制10
5.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12
6.流动人口规模庞大16
7.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16
8.人口老龄化进程继续加快17
二、性别年龄结构19
1.2009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降到106以下,呈不断下降趋势19
2.分年龄人口性别比基本上随年龄上升而下降,农村普遍高于城镇21
3.各省区市的人口性别比差异明显,海南最高,西藏最低23
4.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势头有所遏制,下降到120以下25
5.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26
6.老年人口性别比有所上升,城乡差异显著28
7.我国继续处于“人口红利”期,抚养比的地区差异明显30
8.1949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人口金字塔顶部呈加宽的趋势33
三、妇女生育水平35
1.我国生育率继续稳定在低水平,出生人数继续少量回升35
2.我国出生率的地区差异显著39
3.出生人口的月份分布具有中国文化习俗以及奥运的烙印41
四、人口死亡状况43
1.受年龄结构老龄化影响,我国人口粗死亡率持续回升43
2.死亡率年龄模式呈现出典型的J形低死亡模式特征,死亡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47
3.死亡率性别差异显著,死亡率性别比呈现倒U型年龄模式49
五、婚姻与家庭52
1.婚姻基本特征未变;年龄结构影响凸显52
2.适婚人口中,男性未婚比例更高;农村“光棍”城市“剩女”以及“甲女丁男”现象;不婚率男性尤其乡村男性偏高55
3.离婚比例保持低水平稳定;中年人口离婚比例最高;分性别、分地区的离婚比例差异较大61
4.平均家庭户规模不足4人;“三人户”和“二代户”最为典型65
5.城镇家庭立户水平高于乡村;户主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女性城镇高于农村;男性在中年达到峰值,女性在老年达到峰值67
6.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超过半数仅有一个老年人;城镇独居或空巢老人较多,乡村隔代家庭较多69
六、受教育状况72
1.2009年全国人口粗文盲率下降,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地区差逐步缩小72
2.粗文盲率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粗文盲率最高73
3.随着年龄的增加,城镇乡村之间分年龄文盲率在逐渐上升,且差距亦在上升73
4.全国一般文盲率在下降,男性和女性间一般文盲率差距在缩小74
5.各年龄阶段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乡村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乡村提升幅度更明显75
6.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在提高,且差异正在减小76
7.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地区差异较大,北京、上海、天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居前三78
七、流动人口80
(一)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80
1.流动人口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80
2.流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0年,平均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82
3.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显著,省内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高于跨省流动人口83
4.51.16%的跨省流动人口就业于制造业84
5.跨省流动人口职业分布集中86
6.务工经商是最主要的流动原因88
7.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流动原因构成有较大差异89
(二)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90
1.流动人口流出地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分布在四川、河南、安徽、福建、江苏等省份90
2.不同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吸引度差异显著91
3.不同地区跨省流动人口的参与度差异显著92
4.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93
5.不同地区流动人口类别构成具有较大差异94
6.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湖北、重庆等地96
7.主要人口流入省份的来源地构成97
8.跨省流动人口的流向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101
八、老年人口103
(一)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103
1.老年人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例不断下降103
2.男性老年人主要依靠劳动收入,女性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104
3.城镇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劳动收入105
4.低龄老年人主要依靠劳动收入,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主要是高龄老年人106
高龄老年人106
(二)老年人的居住状况107
1.大部分老年人与其他成年人生活在一起,单身老人户和老年夫妇户比例不断上升107
2.城镇单身老人户和老年夫妇户比例较高,乡村“隔代户”比例较高109
3.单身老人户比例区域差异显著,浙江最高,西藏最低110
4.老年夫妇户比例区域差异显著,山东最高,西藏最低111
(三)老年人口迁移原因112
1.投亲靠友、随迁家属和拆迁搬家是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12
2.务工经商的男性老年人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投亲靠友和随迁家属的女性老年人比例高于男性老年人113
3.不同年龄的老年人迁移原因存在差异114
4.城镇老年人拆迁搬家的比例高于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婚姻嫁娶的比例高于城镇老人115
(四)老年人口死亡率状况115
1.老年人口死亡率随年龄上升而升高,95岁及以上的老人死亡率突破200‰115
2.男性老年人的死亡率在各个年龄组均高于女性,两性老年人死亡率差值在波动中上升116
3.农村老年人死亡率在各个年龄组普遍高于城镇老年人,城乡老年人死亡率差值在95岁及以上组最大117
(五)老年人口受教育状况118
1.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118
2.男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老年人119
3.城镇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于乡村老年人120
4.老年人口文盲率持续下降,女性老人文盲率下降幅度大于男性老人121
(六)老年人口婚姻状况123
1.大部分老年人口有配偶,老年人口丧偶比例下降123
2.有配偶的男性老年人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丧偶比例女性高于男性124
3.城镇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高于乡村,丧偶的比例农村高于城镇125
九、港澳台人口状况126
1.港澳台地区2009年人口超过3千万,近5年稳定增长126
2.香港人口最老,台湾负担系数最重;总人口性别比台湾最高,香港最低129
3.港澳台地区人口自然变动处于“三低”状态;近5年来港澳地区出生率有所回升131
4.港澳台人口的婚姻状态基本稳定136
5.港澳台地区劳动人口稳定增长;失业率近5年趋于下降138
十、世界人口状况141
1.2009年世界人口突破68亿人,人口增长加快,年人口增长率为1.57%141
2.2009年世界人口平均生育率稳定在2.6,平均预期寿命有所提高;生育率最低、预期寿命最高和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均在亚洲145
3.2009年各地区国际迁移率差异大,主要迁出地和迁入地比较集中149
4.世界各地区老龄化程度加重,全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54亿人149
5.2009年世界城市化率达到50%,人类开启多数人口居住于城市地区的历史152
附录一 2009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154
表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154
表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156
表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158
表4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163
表5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165
表6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169
表7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173
表8 各地区分性别的1 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179
表9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183
表10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189
表11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198
表12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