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涂成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0644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技术革新-制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7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0
一、国外文献综述10
二、国内文献综述18
第三节 基本内容与结构27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33
一、文献研究法33
二、科学抽象法33
三、案例研究法34
四、比较研究法34
第二章 自主创新与制度安排的一般理论35
第一节 创新与制度基本概念的界定36
一、创新、技术创新与自主创新36
二、制度、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40
第二节创新与制度理论的历史演进44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历史演进44
二、制度理论的历史演进46
三、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历史演进50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理论53
一、凡勃仑和埃尔斯的“技术决定论”54
二、诺思的“制度决定论”56
三、拉坦的“互不决定论”58
四、马克思的“辩证关系论”59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基本关系61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作用机理61
二、自主创新需要制度创新做保障62
第三章 自主创新的制度结构67
第一节 自主创新制度结构的内涵68
一、自主创新制度结构概念的演变68
二、自主创新制度结构的主要特点69
三、自主创新制度结构的要素构成71
第二节 自主创新制度结构的功能与动力机制73
一、自主创新制度结构的基本功能73
二、自主创新制度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80
第三节 影响自主创新的各种制度安排82
一、产权制度82
二、市场制度84
三、风险投资制度86
四、政府采购制度87
五、企业研发制度89
六、财政投入与税收优惠制度90
七、合作创新制度93
八、创新文化96
第四章 创新主体在制度安排中的功能定位99
第一节 创新主体的内涵与类型100
一、创新主体的内涵100
二、创新主体的类型与角色定位100
第二节 不同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103
一、政府的功能定位103
二、企业的功能定位111
三、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115
四、高等院校的功能定位117
五、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定位120
第三节 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124
一、政府制度安排对其他主体创新活动的直接影响125
二、科技中介组织是各主体间有效合作的重要纽带126
三、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126
四、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与竞争127
第五章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129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内涵、结构与模式130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130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131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132
四、国家创新体系的模式134
第二节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与现状135
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程135
二、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137
第三节 典型国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141
一、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141
二、英国的国家创新体系145
三、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149
四、韩国的国家创新体系152
五、芬兰的国家创新体系156
第四节 典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启示159
一、保持对自主创新的高强度高投入159
二、建立开放的有活力的创新体系160
三、政府要发挥积极的关键作用161
四、建立宽松的创新环境与氛围162
五、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162
六、发挥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融合效应164
七、加强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165
八、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创新体系模式165
第六章 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167
第一节 原始创新的内涵与意义168
一、原始创新的内涵168
二、原始创新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170
第二节 我国原始创新的制度障碍173
一、我国原始创新的成效与不足173
二、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制度根源178
第三节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制度设计建议182
一、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降低原创成果的外部性182
二、健全评估体系,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182
三、创新人才机制,构建杰出科学家“人才链184
四、拓展开放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效率185
第七章 集成创新的制度安排187
第一节 集成创新的内涵与类型188
一、集成与集成创新188
二、集成创新的基本类型190
第二节 我国集成创新的现状分析193
一、我国集成创新的主要模式193
二、我国集成创新存在的缺陷200
三、制度缺陷的成因分析202
第三节 加强集成创新制度建设的建议205
一、政府层面的制度建设205
二、企业层面的制度建设209
第八章 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制度安排213
第一节 引进消化再创新的理论前提214
一、技术差距论214
二、需求资源理论215
三、后发优势理论216
四、技术模仿理论219
第二节 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背景与发展阶段220
一、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意义220
二、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发展阶段223
第三节 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的现状分析225
一、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基本政策225
二、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取得的成绩232
三、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存在的问题235
四、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制度缺陷237
第四节 我国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制度安排建议241
一、完善政府的规划引导与宏观管理241
二、加大并落实对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242
三、培育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主体及中介组织244
四、强化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配套经济政策建设244
五、注重国际技术合作与国内产学研合作246
第九章 自主创新研发阶段的制度安排249
第一节 自主创新研发阶段的内涵及其特点250
一、自主创新研发阶段的内涵涵250
二、自主创新研发阶段的主要特点251
第二节 研发阶段对制度安排的要求254
一、企业必须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254
二、政府必须强力支持研发活动254
三、建立完善的开放的研发联盟机制255
四、可行的吸引人才的战略和机制258
五、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59
第三节 我国自主创新研发阶段的制度缺陷260
一、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结构不尽合理260
二、企业未能担当起真正研发主体的角色262
三、政府财政研发投入明显不足263
四、体制弊端导致研发效率明显偏低264
五、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导致人才外流严重265
第四节 自主创新研发阶段的制度设计建议267
一、建立对企业管理层新的激励与考核机制267
二、建立政府研发资金投入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269
三、创新科研体制,培养创新文化270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开放的研发联盟体系271
五、建立合理的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安排272
六、建立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273
第十章 自主创新孵化阶段的制度安排277
第一节 自主创新孵化阶段的内涵及模式278
一、自主创新孵化阶段的基本内涵278
二、自主创新孵化阶段的主要模式279
第二节 孵化阶段对制度安排的要求283
一、有完善的孵化器制度,具有良好的孵化平台283
二、有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种子资金充足284
三、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与扶持286
四、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87
五、有门类齐全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288
六、有勇于创业、容忍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289
第三节 我国自主创新孵化阶段的制度缺陷290
一、孵化器管理的制度性缺陷造成较低孵化能力290
二、风险投资发育不善导致孵化融资困难291
三、科技体制的制约造成创新成果与市场严重脱节292
四、激励与保障制度缺失致使成果孵化动力不足293
五、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294
第四节 自主创新孵化阶段的制度设计建议295
一、大力发展企业孵化器,构建良好的创业平台295
二、建立并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298
三、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的合法权益299
四、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动创新成果的孵化进程300
五、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改革创新成果评价体系301
六、合理分摊孵化成本,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302
七、强化创新主体合作,构建“官产学研金”合作体系303
第十一章 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阶段的制度安排305
第一节 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的内涵与特点306
一、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的基本内涵306
二、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阶段的特点307
三、影响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的主要因素308
第二节 市场化阶段对制度安排的要求309
一、具有市场化初期风险投资的有效介入机制309
二、具有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市场体系310
三、具有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担保服务体系311
四、具有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313
五、具有公共财政采购创新产品的制度安排314
六、具有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体系315
七、具有推进可持续的研发的制度安排315
第三节 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阶段的制度缺陷316
一、科技金融结合成效不明显,企业获得银行货款困难重重316
二、资本市场发育很不完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318
三、风险投资发展差强人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18
四、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一定缺陷,对企业支持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320
五、公共财政采购政策没有给予自主创新产品有效支持321
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随意性与家族化管理倾向明显323
七、漫长的专利审批和维权诉讼制度,专利产品保护不尽人意323
第四节 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阶段的制度设计建议324
一、组建科技开发银行,创新担保制度,发挥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324
二、继续发展风险投资,为初创企业提供有效的原始资本筹集渠道326
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再融资能力327
四、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压力330
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资金采购制度,降低自主创新产品的入市难度331
六、加大专利产品保护力度,严打盗版、仿冒等侵权行为331
七、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创新企业管理水平332
八、重视创新产品的衍生产品研发,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333
第十二章 结语335
参考书目341
也算后记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