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合作化到公社化 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合作化到公社化 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 陈大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488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合作化到公社化 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篇 农业集体化体制的形成13

一、从国情实际出发 精心描绘新中国建国蓝图——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想的形成与确立13

毛泽东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张15

“九月会议”集中全党智慧描绘建国蓝图19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新中国建国方针26

人民政协: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成为《共同纲领》30

二、新中国建立伊始发生的分歧与争论——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农村发展道路的第一场争论34

土改后的农村应否立即走向社会主义?34

毛、刘间认识上的分歧初现40

毛泽东亲手推动,农村互助合作运动起步48

难以消除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影响53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思想及理论上的局限57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与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全面展开64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酝酿到确立65

总路线的实施推动了农业合作化的发展72

中央农村工作部成立及纠正急躁冒进的努力78

毛泽东两次谈话:要求加快合作社发展85

粮食统购统销与农业合作化发展92

四、“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席卷全国——农业合作化快速发展全面实现102

“生产力的暴动”及“停、缩、发”三字方针的提出103

“五月变化”:“上马”与“下马”之争爆发112

论争再起:“大发展”还是“小发展”?117

毛泽东痛批“小脚女人”,合作化加速实现123

最重要的一步: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转变132

五、为巩固合作社的苦心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包产到户”的兴起141

“闹社”、退社风潮呼唤建立生产责任制143

实践中形成的包产制:“三包一奖”151

邓子恢在实践中探索合作社的生产责任制155

“包产到户”:农民自己的创造161

最早的较大规模包产到户实践:浙江永嘉的试验164

全国第一场“包产到户”大论争171

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兴起——农业体制变革陷入“乌托邦”空想177

毛泽东严批“反冒进”,发动“大跃进”179

“左”倾冒进的“大跃进”浪潮席卷神州大地189

走向“乌托邦”: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197

超越现实的“共产主义畅想”209

难以实现的“强国梦”215

饥饿的农民实行“包产到户”以自救222

下篇 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及最终确立229

七、纠“左”,调整政策的曲折历程——庐山会议前后纠“左”反右的大反复229

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纠“左”,为“共产风”降温230

从八届六中全会到第二次郑州会议:继续纠“左”235

庐山会议:突然中断纠“左”,转向全面“反右倾”242

“乌托邦”空想的破灭及所造成的恶果251

八、形势紧迫,停止反右继续纠“左”——人民公社体制实行调整259

“三年困难”时期到来,反右倾斗争降温259

八届九中全会:纠“左”又成主要任务265

人民公社被迫从“一大二公”社有制后退269

人民公社放弃超越现实的“供给制”277

九、一次试图总结“大跃进”以来经验教训的会议——“七千人大会”的成就与局限285

一次群情激昂、“议论纷纷”的会议286

毛泽东的讲话及对错误认识的“底线”294

毛、刘间的分歧由此而起吗?300

大会终未能突破历史性局限308

十、人民群众自发调整人民公社体制的探索——“包产到户”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313

“包产”、“借地”之法风行全国314

一批干部、知识分子在实践中的积极探索322

浙江的“两个半单干理论家”(上)329

浙江的“两个半单干理论家”(下)338

江苏两位热血青年为“包产到户”奔走呼号347

十一、一次大规模的“包产到户”实践——安徽“责任田”的兴起和“改正”354

“左”倾错误的一个重灾区354

曾希圣“左”后纠“左”362

宿县一位老农自食其力的启示368

南新庄试点371

顶着巨大压力在全省推行376

“责任田”,救命田!380

探索农村改革的重要一步382

违背民心的“改正”386

一位县委干部上“万言书”保荐“责任田”393

淮北一群痴汉一腔赤诚上书毛泽东398

十二、终止纠“左”全面反右,人民公社体制最终确立——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及其历史性影响408

反“三股歪风”,形势顷刻逆转409

重提阶级斗争,“左”倾错误又成主导414

全面禁绝“包产到户”,人民公社体制最终确立419

附录429

后记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