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酉阳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曾汉轩主编;《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5853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731页
- 主题词:地方志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学科: 地方志)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酉阳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建置沿革27
第一章 建置沿革27
第一节 建州(县)前隶属27
第二节 建州(县)后沿革27
第三节 境域变迁28
第四节 县名考30
第二章 行政区划31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区划31
第二节 民国区划32
第三节 解放后区划34
第三章 区、乡(镇)概况46
第一节 钟多镇46
第二节 钟多区46
第三节 黑水区48
第四节 兴隆区49
第五节 大溪区50
第六节 酉酬区52
第七节 麻旺区53
第八节 龙潭区55
第九节 李溪区57
第十节 双河区58
第十一节 丁市区60
第十二节 苍岭区62
第十三节 龚滩区63
第二篇 自然环境65
第一章 地质65
第一节 地质构造65
第二节 地层及岩性65
第二章 地貌66
第一节 总貌66
第二节 山地67
第三章 气候67
第一节 气候形成及特征67
第二节 气温69
第三节 日照71
第四节 降水72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73
第四章 植被76
第一节 植被类型76
第二节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77
第三节 植被演替变化规律77
第五章 土壤78
第一节 土壤成因78
第二节 类型80
第三节 分布82
第六章 水系与河流82
第一节 水系82
第二节 河流83
第七章 自然资源83
第一节 土地资源83
第二节 矿产资源86
第三节 生物资源88
第四节 水资源89
第三篇 人口92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92
第一节 人口数量92
第二节 人口分布94
第二章 人口结构96
第一节 民族构成96
第二节 年龄及性别构成97
第三节 姓氏构成99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99
第五节 职业构成100
第三章 人口控制101
第一节 计划生育101
第二节 户口控制105
第四篇 农业106
第一章 土地制度106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06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107
第三节 农民集体所有107
第四节 全民所有108
第二章 种植业108
第一节 耕地108
第二节 作物分布与种植区划109
第三节 种植制度110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112
第五节 作物品种112
第六节 农技推广116
第三章 农具119
第一节 传统农具119
第二节 农业机械120
第三节 农机管理121
第五篇 林业122
第一章 林业资源122
第一节 森林122
第二节 林木品种资源124
第三节 果、茶、桑、花卉131
第二章 林业生产134
第一节 采种134
第二节 育苗136
第三节 造林137
第四节 零星植树140
第五节 森林抚育140
第三章 森林保护141
第一节 护林机构141
第二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143
第三节 森林防火143
第四节 制止乱砍滥伐144
第四章 林政管理1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145
第二节 林木所有制146
第三节 采伐购销管理147
第四节 育林基金148
第五节 狩猎管理149
第六篇 水利电力150
第一章 水利建设150
第一节 水利资源150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152
第三节 水利队伍162
第四节 建设工具163
第二章 电力163
第一节 水能资源163
第二节 水能资源开发165
第三节 电力管理171
第七篇 畜牧水产173
第一章 畜牧173
第一节 资源173
第二节 饲养176
第三节 牲畜的繁殖改良181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182
第五节 畜牧技术队伍184
第二章 水产186
第一节 水域186
第二节 水产资源187
第三节 养殖187
第四节 捕捞190
第五节 渔政管理191
第八篇 工业192
第一章 经济成分192
第一节 个体、私营手工业192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192
第三节 国营工业196
第二章 工业门类198
第一节 冶金工业198
第二节 电力工业199
第三节 煤炭工业200
第四节 化学工业201
第五节 机械工业202
第六节 建材工业204
第七节 木材加工工业205
第八节 食品工业205
第九节 纺织工业208
第十节 缝纫工业209
第十一节 皮革工业210
第十二节 造纸工业210
第十三节 卷烟工业211
第十四节 印刷工业211
第十五节 其他工业212
第九篇 城乡建设215
第一章 县城215
第一节 街道小巷215
第二节 房屋建筑216
第三节 公共设施及县城绿化217
第二章 乡镇及农房建设219
第一节 主要场镇219
第二节 农房建设222
第三章 建筑业224
第一节 建筑队伍224
第二节 设计施工225
第三节 建筑技术225
第四章 房地管理226
第一节 规划管理226
第二节 公房改造管理227
第三节 私房改造228
第四节 宅基地管理229
第十篇 交通邮电230
第一章 陆路交通230
第一节 古道、古桥、古渡、索桥230
第二节 公路建设232
第三节 养护、绿化236
第四节 路政管理237
第五节 公路运输238
第二章 水路交通240
第一节 通航河道整治240
第二节 水路运输242
第三节 航运管理244
第四节 重大海损事故244
第五节 搬运装卸及其机构245
第三章 邮电机构和网络247
第一节 邮政247
第二节 电信247
第三节 邮政网络248
第四节 电信网络250
第四章 邮电业务251
第一节 邮政业务251
第二节 电信业务252
第十一篇 商业254
第一章 经营体制255
第一节 私营商业255
第二节 个体商业256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256
第四节 国营商业258
第五节 合营合作商业259
第六节 其他商业260
第二章 商品购销262
第一节 粮油经营262
第二节 食盐经销268
第三节 药品经营269
第四节 生产资料经营271
第五节 副食品经营274
第六节 日用工业品经销277
第七节 土特产品经营280
第八节 烟叶282
第九节 木材经营283
第三章 饮食服务284
第一节 饮食、旅店业284
第二节 服务业285
第四章 对外贸易286
第一节 民国时期外贸业务286
第二节 共和国成立后对外贸易286
第十二篇 财税290
第一章 财税管理290
第一节 机构290
第二节 体制291
第三节 财务管理与财税监督292
第二章 收支及平衡294
第一节 预算内收支294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305
第十三篇 金融309
第一章 机构309
第一节 民国时期3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11
第二章 货币312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币制312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货币及流通314
第三节 建国后货币及流通314
第三章 典当、银楼、钱庄316
第一节 典当316
第二节 银楼与金号316
第三节 钱庄316
第四章 银行业务317
第一节 存款业务317
第二节 贷款业务319
第三节 拨款监督323
第四节 结算324
第五章 信用社业务325
第一节 积聚资金325
第二节 发放贷款325
第三节 企业管理326
第六章 保险业务327
第一节 承保327
第二节 防灾理赔328
第十四篇 经济管理334
第一章 计划管理334
第一节 国民经济计划334
第二节 统计管理339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42
第一节 管理沿革342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343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管理344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346
第五节 执照、商标、合同、广告管理346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348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348
第二节 标准计量管理349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350
第四章 物资管理350
第一节 管理沿革350
第二节 管理办法350
第五章 物价管理351
第一节 管理体制351
第二节 管理办法351
第三节 价格演变352
第四节 交换比价353
第五节 物价监督354
第十五篇 党派群团35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55
第一节 中共酉阳县委员会355
第二节 党务工作36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372
第一节 组织沿革372
第二节 主要活动373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374
第三章 群众团体375
第一节 工会375
第二节 青少年团(队)376
第三节 妇联377
第四节 农协379
第五节 工商联379
第六节 科协 侨联380
第十六篇 政权政协382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382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382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会议383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390
第二章 政府机构393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393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395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400
第三章 人民政协401
第一节 组织机构401
第二节 历届人民政协委员会会议402
第三节 主要活动405
第四章 议会407
第一节 临时参议会407
第二节 参议会408
第三节 参议员选举408
第十七篇 劳动人事413
第一章 劳动413
第一节 劳动就业413
第二节 职工队伍414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415
第四节 职工培训416
第二章 人事417
第一节 干部队伍417
第二节 干部任用419
第三节 干部考核与奖惩422
第四节 干部培训422
第三章 劳动工资423
第一节 工资制度423
第二节 工资改革424
第三节 工资调整424
第四节 其他工资的变动425
第四章 劳保、福利427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427
第二节 福利待遇427
第三节 离退休(职)及待遇428
第十八篇 民政431
第一章 救济431
第一节 灾害救济431
第二节 社会救济433
第二章 福利435
第一节 福利机构435
第二节 “五保”扶养437
第三节 收容遣送438
第三章 优抚安置438
第一节 优待、慰问、支前438
第二节 抚恤439
第三节 烈士褒扬440
第四节 安置441
第四章 婚、葬管理441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441
第二节 婚姻登记442
第三节 殡葬改革442
第五章 移民、政区管理443
第一节 移民443
第二节 政区调整443
第三节 边界事务444
第四节 地名普查445
第十九篇 公安司法446
第一章 公安446
第一节 机构446
第二节 社会治安447
第三节 监狱、看守、劳改450
第四节 户政管理451
第五节 消防工作452
第六节 基层治保组织453
第二章 检察453
第一节 机构453
第二节 刑事检察454
第三节 经济检察455
第四节 法纪检察455
第五节 监所检察45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456
第三章 法院456
第一节 机构456
第二节 刑事审判457
第三节 民事审判457
第四节 经济审判458
第五节 申诉复查458
第四章 司法行政458
第一节 机构458
第二节 法制宣传459
第三节 公证律师459
第四节 基层调解组织460
第二十篇 军事462
第一章 地方武装462
第一节 旧制武装462
第二节 人民武装464
第二章 驻军466
第一节 民国时期46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468
第三章 兵役468
第一节 民国时期46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469
第四章 军事活动469
第一节 猫猫山起义469
第二节 太平军在酉阳470
第三节 辛亥革命酉阳独立470
第四节 复兴中华革命军471
第五节 联英会反暴斗争471
第六节 红军在南腰界472
第七节 解放酉阳474
第八节 解放初期剿匪斗争475
第二十一篇 文化479
第一章 群众文化4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79
第二节 文化活动481
第三节 文学创作482
第四节 戏曲484
第五节 书画摄影486
第六节 民间艺术487
第二章 图书490
第一节 发行490
第二节 藏书阅览491
第三章 电影、电视492
第一节 电影492
第二节 电视493
第四章 新闻494
第一节 报纸494
第二节 广播495
第三节 刊物496
第五章 档案497
第一节 管理497
第二节 查阅497
第六章 文物498
第一节 革命文物498
第二节 历史文物500
第三节 古迹502
第四节 文物保护、维护503
第七章 编史修志504
第一节 旧志简述504
第二节 新志编修505
第八章 风景名胜506
第一节 名山506
第二节 名泉508
第三节 名洞509
第四节 名桥511
第五节 关隘511
第二十二篇 教育513
第一章 学校教育513
第一节 学前教育513
第二节 小学教育514
第三节 中学教育518
第四节 中等职业教育522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525
第六节 教学改革526
第七节 考试与招生527
第八节 学制演变530
第九节 课程设置530
第十节 体育、卫生531
第二章 成人教育531
第一节 扫盲教育531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532
第三节 电大教育532
第四节 函授教育533
第三章 特殊教育533
第一节 福利学校533
第二节 盲、哑学校534
第四章 教师534
第一节 师资534
第二节 待遇536
第三节 培训和提高538
第五章 教育经费与设备539
第一节 教育经费539
第二节 设备540
第三节 勤工俭学541
第二十三篇 科技543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人员543
第一节 科技机构543
第二节 科技队伍544
第二章 科技活动548
第一节 科技调研548
第二节 科技交流与普及549
第三章 科技成果549
第一节 种植业550
第二节 养殖业552
第三节 建材业553
第二十四篇 医药卫生557
第一章 医疗机构557
第一节 县属卫生机构557
第二节 区、乡卫生院560
第三节 卫生进修学校563
第二章 中西医疗564
第一节 中医564
第二节 西医56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566
第三章 卫生防疫566
第一节 机构566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567
第三节 城乡环境卫生568
第四节 食品卫生569
第四章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570
第一节 机构570
第二节 妇幼保健571
第三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572
第五章 地方病防治573
第一节 丝虫病防治573
第二节 麻风病防治574
第三节 其他地方病防治574
第四节 恶性肿瘤及死因回顾调查575
第六章 医药575
第一节 中草药资源575
第二节 药品制剂生产576
第三节 药政管理576
第七章 公费医疗577
第二十五篇 体育580
第一章 学校体育580
第一节 课程及教师580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达标训练580
第三节 幼儿体育581
第二章 群众体育581
第一节 民间体育581
第二节 职工体育582
第三节 老年体育583
第三章 发展与竞赛583
第一节 田径583
第二节 球类584
第三节 其他竞技项目585
第四章 人才培训590
第一节 运动员培训590
第二节 教练员培训590
第三节 裁判员培训590
第四节 师资培训590
第五章 场地建设591
第二十六篇 民族592
第一章 民族592
第一节 土家族592
第二节 苗族593
第三节 汉族594
第二章 酉阳土司594
第一节 土司制594
第二节 土司统治596
第三节 土司经济596
第三章 设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99
第一节 民族成分恢复经过599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600
第三节 民族政策再教育600
第四节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601
第五节 民族团结602
第二十七篇 社会风土603
第一章 家庭家族603
第一节 家庭及婚俗603
第二节 家族604
第二章 风俗习惯605
第一节 饮食605
第二节 服饰607
第三节 民居607
第四节 祭祀608
第五节 婚丧喜庆610
第六节 禁忌613
第三章 宗教信仰614
第一节 信仰614
第二节 宗教615
第四章 方言、谚语622
第一节 方言622
第二节 谚语627
第三节 歇后语628
第四节 民谣629
第二十八篇 人物631
第一章 人物传631
赵世炎631
刘仁631
赵世兰632
赵君陶632
邹杰633
刘扬633
陈德元633
王勃山634
冉国平634
王剑虹634
应礼棠635
石邦榘635
张朝宜635
帅本立635
杨晟636
蔡涛636
王光泽636
符功荣637
陈良玉637
石维贞638
吴永发638
刘兰成638
陈汝先638
池宽成638
罗汝仲639
陈显朝639
田干周639
冉衢639
黄德全640
田伯谦640
汤化赞640
谷成林641
冉隆发641
杜用选641
吴汉骥642
吴偶逸642
仲禹民643
万幼鹿643
石梅坞644
彭清明644
傅翼645
冉庆之645
第二章 英名录646
一、清朝时期英烈646
二、辛亥革命时期英烈646
三、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646
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647
五、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648
六、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649
七、共和国建立后,在剿匪、平叛战斗中牺牲的烈士650
八、共和国建立后,在酉阳征粮工作中牺牲的烈士651
九、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失踪)的烈士653
十、在保卫祖国边疆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664
十一、在执行军训及其他公务中牺牲的烈士665
编后记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