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儿科药物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亚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4772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98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1000页
- 主题词:小儿疾病-药物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儿科药物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各期小儿的生理特点与用药的关系3
第一节 孕妇用药对胎儿的影响3
一、胎儿药物动力学特点3
二、药物与致畸5
三、药物对胎儿的毒性6
第二节 哺乳期用药对乳儿的影响7
一、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的因素7
二、各类药物对乳儿的影响8
第三节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11
一、新生儿用药的特点11
二、早产儿、新生儿的药物疗法15
三、几种新生儿常见疾病与用药的关系17
四、药物对新生儿的毒性及防治原则19
五、婴幼儿生理特点和用药的关系19
第四节 儿童期用药20
第二章 遗传药理学与用药的关系22
第一节 遗传因素对药动学的影响22
一、乙酰化酶异常22
二、氧化酶缺陷22
三、血浆胆碱酯酶异常22
四、过氧化氢酶缺乏23
第二节 遗传因素对药效学的影响23
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23
二、血红蛋白异常23
三、华法林耐受变异23
四、眼睛对糖皮质激素反应的遗传变异24
五、恶性高热24
六、苯硫脲味盲24
七、血卟啉症24
第三章 器官功能损害与用药的关系25
第一节 肝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25
第二节 肾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27
一、利用清除速率常数进行调整27
二、利用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调整29
第三节 心功能衰竭与休克时给药方案的调整32
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33
第一节 小儿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TDM的关系33
第二节 药物监测的对象33
一、需要监测的人群33
二、需要监测的药物34
第三节 采血时间34
第四节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5
第五节 给药方案的调整36
一、求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36
二、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36
第六节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36
第七节 治疗药物监测40
一、治疗药物监测常用的仪器和方法40
二、治疗药物监测举例40
第五章 药物相互作用45
第一节 药物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作用45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45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46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47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49
第二节 药物在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51
一、药物相互作用使药效或毒性增强51
二、药物在受体部位竞争性拮抗51
三、药物对介质的不同作用而产生的相互影响51
四、药物增敏作用51
第三节 药物在药剂学方面的相互作用51
一、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52
二、生物利用度改变55
第四节 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55
一、患者方面的因素55
二、给药方面的因素56
第五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57
一、注意对器官功能有直接影响的药物57
二、了解药物的性质及作用特点57
三、易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57
四、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58
第六章 药物不良反应61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61
一、药物副作用61
二、药物毒性反应61
三、药物过敏反应及类过敏反应61
四、药物继发性反应62
五、药物依赖性62
六、药物致突变、致癌与致畸作用62
七、个体差异引起的不良反应62
八、药品质量和使用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63
九、药物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63
十、后遗效应64
第二节 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措施64
第三节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70
一、高血压危象70
二、严重低血压反应70
三、心律失常70
四、出血70
五、呼吸麻痹71
六、低血糖反应71
七、骨髓抑制71
八、听力反应71
九、血管栓塞71
第七章 合理使用药物72
第一节 合理选择药物72
一、明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72
二、首选强有力的治疗药物72
第二节 杜绝滥用药物72
一、滥用抗生素72
二、滥用糖皮质激素73
三、滥用营养药73
四、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73
第三节 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74
第四节 掌握好用药的量效关系74
第五节 正确掌握给药时间及间隔74
第六节 小儿用药的依从性75
下篇 各论79
第八章 抗感染药79
第一节 概论79
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79
一、竞争细菌代谢酶的底物79
二、抑制核糖体和干扰DNA功能79
三、抑制细胞壁合成及使胞浆膜渗透性增加80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80
一、细菌耐药性的来源80
二、产生耐药的方式80
第四节 抗菌药物与病原微生物及宿主的关系82
一、药物与细菌的关系82
二、宿主与细菌的关系82
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83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83
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84
三、防止滥用抗生素85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87
一、联合用药的适应证87
二、可能有效的联合用药87
三、联合用药的效果88
四、联合用药方法89
五、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90
第七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90
一、毒性反应90
二、过敏反应94
三、二重感染97
第八节 抗生素类药98
一、β-内酰胺类98
二、氨基苷类131
三、四环素类144
四、酰胺醇类149
五、大环内酯类153
六、林可酰胺类160
七、多肽类162
八、其他抗生素165
第九节 合成抗菌药169
一、磺胺类169
二、抗感染药物增效剂176
三、硝基呋喃类178
四、吡酮酸类179
五、硝咪唑类184
六、其他187
第十节 植物抗菌药187
第十一节 抗厌氧菌药189
一、厌氧菌的分类189
二、与厌氧菌有关的感染190
三、常用抗厌氧菌药190
四、抗厌氧菌药的选择194
第十二节 抗真菌药195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195
二、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196
三、使用抗真菌药的注意事项196
四、药物相互作用196
五、常用抗真菌药197
六、经验性抗真菌治疗208
七、预防性抗真菌治疗209
第十三节 抗病毒药209
一、抗艾滋病病毒药212
二、抗疱疹病毒药225
三、抗流感及呼吸系统病毒药229
四、抗肝炎病毒药231
第十四节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示例234
一、小儿脑膜炎临床用药选择234
二、抗感染药物在小儿外科的应用238
第九章 抗结核药及抗麻风病药247
第一节 抗结核药247
一、影响抗结核药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247
二、抗结核药种类及分类方法248
三、儿科常用抗结核药249
四、结核病的治疗原则256
五、短程化学治疗257
六、耐药结核的治疗257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258
第十章 抗寄生虫药262
第一节 驱肠虫药262
一、抗肠道蠕虫病药263
二、抗绦虫药270
第二节 抗丝虫病药及抗黑热病药272
一、抗丝虫病药272
二、抗黑热病药275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276
第四节 抗阿米巴病药281
第五节 抗滴虫药288
第六节 抗疟药289
一、主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290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与传播的抗疟药299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300
第十一章 麻醉用药301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301
一、吸入麻醉药药理301
二、吸入麻醉的分期305
三、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308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312
第三节 局部麻醉药320
一、概述320
二、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322
第四节 肌肉松弛药327
一、概述327
二、骨骼肌松弛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328
三、骨骼肌松弛药的临床应用329
四、影响肌松药效应的因素332
五、神经肌肉功能监测334
第十二章 镇痛药335
第一节 概述335
第二节 镇痛药药理335
第三节 常用镇痛药336
一、阿片生物碱类336
二、半合成阿片生物碱类339
三、合成镇痛药339
四、中药348
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药350
第一节 概述350
第二节 常用镇静催眠药350
一、巴比妥类350
二、苯二氮?类354
三、丙二醇类358
四、哌啶二酮类358
五、醛类358
第三节 镇静催眠药的合理应用359
第十四章 抗精神障碍药361
第一节 概述361
一、小儿用药的特点361
二、精神药物分类361
第二节 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应用362
一、抗精神病药362
二、抗焦虑药376
三、抗抑郁药385
四、抗躁狂药398
五、精神兴奋药398
六、促智药400
第三节 治疗小儿多动症用药403
第四节 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药404
第十五章 抗癫痫药406
第一节 概述406
一、癫痫的分类406
二、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407
第二节 抗癫痫药的治疗原则407
第三节 常用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408
一、常用抗癫痫药408
二、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416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418
第一节 常用中枢兴奋药418
第二节 中枢兴奋药应用中的问题421
第十七章 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及抗震颤麻痹药423
第一节 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423
第二节 抗震颤麻痹药424
一、拟多巴胺类424
二、中枢抗胆碱类427
三、其他抗震颤麻痹药428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429
第一节 概述429
一、解热作用429
二、镇痛作用429
三、消炎抗风湿作用429
四、抗血小板凝集作用430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430
一、水杨酸类430
二、乙酰苯胺类432
三、吡唑酮类433
四、邻氯苯甲酸类433
五、吲哚类和有机酸类433
六、芳香基丙酸类435
第三节 其他抗风湿药436
第四节 几种常见小儿风湿病的药物治疗441
一、风湿热441
二、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幼年强直性脊性炎442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442
四、皮肌炎443
五、过敏性紫癜444
六、川崎病444
第十九章 抗痛风药446
第二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450
第一节 祛痰药450
一、局部吸入祛痰药450
二、口服祛痰药452
第二节 镇咳药454
一、中枢性镇咳药454
二、外周性镇咳药457
第三节 平喘药457
一、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458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464
三、过敏介质阻释剂467
四、抗白三烯类药物468
五、M胆碱受体阻断剂470
六、糖皮质激素类471
第四节 呼吸兴奋剂475
第五节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477
一、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477
二、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治疗480
三、人离流感的药物治疗和预防481
第二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484
第一节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484
一、概述484
二、分类及常用药484
第二节 助消化药491
第三节 促进肠道菌群恢复药492
第四节 泻药495
第五节 止泻药498
第六节 止吐药500
第七节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503
第八节 治疗细菌性肠炎药505
一、各种细菌性肠炎的诊断要点505
二、药物治疗506
第二十二章 肝脏疾病用药507
第一节 概述507
一、小儿肝脏的特点507
二、药物在肝内的生物转化507
三、肝脏疾病的类型507
第二节 小儿肝脏疾病药物治疗原则510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510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510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511
四、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511
五、肝性昏迷的治疗原则511
六、药源性肝损伤和毒物中毒性肝损伤的治疗原则511
七、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肝损伤的治疗原则511
八、肝脓肿的治疗原则511
第三节 小儿肝脏疾病常用药511
一、抗病毒药511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515
三、免疫调节剂516
四、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药518
五、防治肝性脑病药518
六、脱水药521
七、白蛋白522
八、防治出血药522
九、改善微循环药522
十、保肝、退黄、降酶药523
十一、治疗肝病的中成药526
第二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527
第一节 钙通道阻滞剂527
一、概述527
二、常用药物527
第二节 心力衰竭临床用药531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531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532
三、心力衰竭的病因532
四、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532
五、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546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546
一、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生理基础546
二、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548
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62
四、抗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565
五、常见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566
第四节 小儿抗高血压药567
一、概述567
二、常用降压药568
三、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583
四、抗高血压药物在小儿肾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实例584
第二十四章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用药585
第一节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585
一、综合治疗用药的理论基础585
二、治疗休克原则586
三、抓住重点突出预防性治疗586
第二节 抗感染治疗586
一、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法586
二、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586
三、常用抗感染药物587
第三节 抗休克治疗590
一、抗休克的液体疗法590
二、增强心脏功能的治疗594
三、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597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治疗600
一、肝素及氨基己酸的应用600
二、鱼精蛋白的应用601
三、盐酸川芎嗪的应用601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601
五、休克的代谢性治疗602
六、抗休克的对症治疗603
第五节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603
一、脑水肿603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06
三、心源性休克607
第二十五章 小儿液体疗法及其用药610
第一节 液体疗法在儿科中的重要性610
第二节 补液的原则610
一、累积损失及其补充610
二、继续丢失及其补充610
三、生理消耗及其补充611
第三节 补液的步骤及疗程611
第四节 几种儿科常见情况的液体疗法612
一、新生儿的液体疗法612
二、婴幼儿肺炎的液体疗法612
三、肾功能衰竭的液体疗法612
四、水中毒或低钠血症的液体疗法613
第五节 水盐代谢药物613
一、非电解质溶液613
二、各种含钠、钾溶液614
三、调节酸碱平衡药617
四、钙、镁制剂618
第二十六章 抗贫血药物与促白细胞增生药物620
第一节 概述620
第二节 小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620
一、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620
二、维生素B6效应性贫血的药物治疗625
第三节 巨幼细胞贫血的药物治疗627
一、维生素B12627
二、叶酸630
第四节 正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632
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632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632
三、肾性贫血633
第五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物637
一、粒细胞减少的机制637
二、常用药物638
第二十七章 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641
第一节 促凝血药641
一、促进凝血因子活性止血药641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644
三、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646
四、凝血因子制剂647
五、升血小板药649
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9
六、局部促凝血药650
七、中药促凝血药652
第二节 抗凝血药653
一、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653
二、与血凝有关的溶栓药物656
三、抗血小板药物660
第二十八章 治疗水肿药物663
第一节 小儿肾脏功能的特点663
第二节 利尿药及脱水药663
一、利尿药663
二、脱水药669
第二十九章 常见小儿肾脏疾病的药物治疗671
第一节 常见小儿肾脏疾病671
一、急进性肾小球肾炎671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672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674
第二节 腹膜透析疗法675
第三十章 内分泌系统用药678
第一节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释放激素的药物678
一、生长激素678
二、性激素类药680
三、尿崩症用药686
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688
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694
第二节 降血糖药702
一、胰岛素702
二、口服降糖药的应用707
三、胰岛素的临床应用715
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717
第三十一章 抗肿瘤药物719
第一节 概述719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719
一、按药物作用机制分类719
二、按细胞增殖周期作用特点分类720
三、按药物的性质和来源分类721
第三节 抗肿瘤化疗方案设计原则721
第四节 抗肿瘤化疗的设计方案721
一、单一药物的最适用方案721
二、序贯治疗722
三、联合化疗722
第五节 常用抗肿瘤药物722
一、烷化剂722
二、抗代谢药物725
三、抗生素类药物728
四、植物药731
五、铂类药734
六、其他抗肿瘤药735
第六节 小儿白血病的化学治疗736
一、概述736
二、白血病的分类736
三、白血病的治疗736
第三十二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740
第一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分类740
第二节 常用抗变态反应药物740
一、抗组胺药740
二、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746
三、钙剂747
第三十三章 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749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749
一、分类749
二、作用机制749
三、临床应用750
四、不良反应750
五、免疫抑制药750
第二节 免疫增强剂758
第三十四章 酶类制剂及其他生化制剂769
第一节 酶类制剂769
一、分类769
二、常用药物769
第二节 其他生化制剂775
第三十五章 生物制剂777
第一节 血液制品777
第二节 病毒性疫苗780
第三节 细菌性疫苗784
第四节 类毒素788
第五节 免疫血清及噬菌体788
第六节 诊断用生物制品791
第三十六章 小儿营养剂的临床应用793
第一节 蛋白质类793
一、小儿用氨基酸794
二、肝病用氨基酸795
三、肾用氨基酸795
四、其他氨基酸797
第二节 脂肪类800
第三节 糖类801
第四节 矿物盐及微量元素802
一、宏量元素802
二、微量元素808
第五节 维生素812
一、概述812
二、脂溶性维生素813
三、水溶性维生素821
第三十七章 小儿减肥药及调节脂肪代谢药物831
第一节 小儿减肥药831
一、概述831
二、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药物831
第二节 调节脂肪代谢药物832
一、概述832
二、调节脂肪代谢的药物833
第三十八章 消毒防腐药840
第三十九章 解毒药846
第一节 一般性解毒药846
一、催吐药846
二、洗胃药846
三、导泻药847
第二节 特异性解毒药848
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解毒药848
二、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848
三、有机磷中毒的解毒药849
四、有机氟中毒的解毒药851
五、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852
六、某些药物中毒的拮抗药855
第四十章 诊断用药857
第一节 X线诊断用药857
一、钡剂857
二、无机碘化物858
三、主要经肾排泄的有机碘化物858
四、通过肝排泄的造影剂865
五、油脂类含碘造影剂866
第二节 X线检查辅助用药867
一、清洁肠腔用药867
二、改变胃肠道状态的药物867
三、低张力胃肠造影用药867
四、缩短胃肠造影检查时间用药867
五、胆道系统造影辅助用药867
第三节 顺磁性造影剂868
第四节 器官功能检查用药869
一、心功能检查药869
二、肝功能检查药870
三、肾功能检查药870
四、胃酸分泌功能检查药871
第四十一章 口腔科用药873
第一节 小儿口腔解剖及生理特点873
第二节 小儿口腔科用药的特点873
第三节 小儿口腔科常用药物873
一、内用药873
二、外用药874
第四节 常见小儿口腔疾病的药物治疗881
一、鹅口疮881
二、婴幼儿口腔创伤性溃疡882
第四十二章 小儿眼科用药883
第一节 药物在眼内的通透性883
第二节 局部用药角膜的通透性883
一、角膜的结构及功能883
二、药物的性质883
第三节 全身用药进入眼内的通透性884
第四节 眼科常用给药途径884
一、局部外用884
二、局部注射884
第五节 眼科常用药物884
一、抗菌药884
二、抗病毒药886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887
四、降眼压药888
五、扩瞳药889
六、其他890
第四十三章 耳鼻喉局部常用药物896
第一节 概述896
第二节 鼻部用药896
第三节 耳部用药899
第四节 咽喉部局部用药901
第五节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904
一、急性中耳炎904
二、急性鼻炎904
三、慢性鼻炎905
四、鼻窦炎905
五、鼻出血907
六、急性喉炎908
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908
第四十四章 小儿皮科用药910
第一节 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910
第二节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910
第三节 皮科用药的选择911
一、剂型的选择911
二、药物的选择911
三、其他情况912
第四节 局部用药的不良反应912
第五节 小儿皮科常用药物912
第六节 常用皮肤科外用药物制剂918
一、清洁剂918
二、保护剂918
三、收敛剂919
四、止痒剂920
五、抗菌消炎药920
六、抗真菌剂921
七、皮质激素类及抗过敏剂923
八、杀虫药923
九、促角化药924
十、角质剥脱药924
十一、消毒防腐剂925
十二、腐蚀剂926
十三、防光晒药926
十四、其他926
第七节 常用皮科药物的使用方法927
第八节 常见小儿皮肤病的治疗928
一、儿童特应性皮炎928
二、痤疮929
三、银屑病930
第四十五章 小儿妇科疾病用药932
第一节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药物治疗932
一、全身治疗药物932
二、局部治疗药物933
第二节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药物933
一、全身治疗药物933
二、局部治疗药物934
第三节 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934
一、止血药物935
二、调整人工周期药物936
第四节 治疗痛经药物936
第四十六章 常用中成药938
附录957
一、常用抗生素理论效价与纯度957
二、小儿用药极量957
三、药物对妊娠危害性等级分类958
四、皮试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961
五、儿科常用注射用药的稀释浓度及其稳定性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