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创造与思维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武杰,周玉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ISBN:780172074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创造与思维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新是21世纪的精神1
第一节 创新:理论家的洞察1
一、马克思的观点2
二、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点3
三、经济学家的观点4
四、历史学家和管理学家的观点5
第二节 创新:时代的呼唤7
一、知识的力量7
二、技术是双刃剑8
三、创新的分类9
四、中国面临的挑战11
第三节 创新的主体、动力和切入点13
一、创新的主体13
二、创新的动力18
三、创新的切入点23
第二章 创造是人类智慧的花朵26
第一节 创造的定义及其特点26
一、什么是创造27
二、创造的范围27
三、创造的特点28
四、创造的意义29
第二节 对创造力的科学理解31
一、什么是创造力31
二、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力34
三、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和差异38
第三节 创造学是一门软科学性质的横断科学43
一、创造学的产生43
二、创造学在我国的发展46
三、推广创造学的深远意义47
第三章 创造与人脑潜能的开发51
第一节 人脑的生理结构与功能51
一、人脑的生理结构52
二、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55
三、大脑两半球的整体功能57
第二节 人脑潜能:等待开发的创造宝库59
一、神奇的人脑潜能59
二、积极开发人脑潜能61
第三节 右脑潜能的开发与训练68
一、开发右脑潜能是时代的迫切要求68
二、开发右脑潜能的基本方法69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74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述74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征75
二、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79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83
一、直觉是一种洞察力84
二、灵感是一种顿悟95
三、想象是智慧的翅膀102
第三节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113
一、思维定势113
二、满足现状119
三、刻板僵化,过早下结论120
四、消极心理(弊导思维)121
第五章 创造技法123
第一节 创造技法的基本原则与还原法123
一、技术发明的一般过程124
二、创造技法的基本原则127
三、还原法129
第二节 列举法133
一、特性列举法133
二、缺点列举法136
三、希望点列举法140
第三节 设问法143
一、智力激励法144
二、检核表法150
第四节 利用专利进行创造发明157
一、专利权的概念157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159
三、利用专利文献进行发明创造161
第六章 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164
第一节 科学和艺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165
一、张衡和达·芬奇165
二、科学和艺术的思维方法是统一的166
三、科学和艺术的共同追求168
第二节 创造的阶段169
一、艺术创造的过程169
二、科学创造的过程172
三、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的共同规律177
第三节 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的联系180
一、洞察现实的力量181
二、蕴涵科学的发现182
三、展示个人的风格183
四、“必然”基础上的自由185
五、结合科学的艺术186
第四节 科学创造与审美意识188
一、审美意识的重要性189
二、美感在创造中的作用193
三、科学家怎样培养自己的美感194
第七章 创造者的个性与品质200
第一节 创造者的个性特征200
一、动机201
二、个性特征208
第二节 个体的思维品质及生活中的创意220
一、个体的思维品质220
二、生活中的创意226
第八章 环境与创造233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创造233
一、社会政治环境与创造234
二、社会经济环境与创造237
三、社会文化环境与创造240
第二节 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与创造245
一、工作环境是决定创造的主要因素245
二、生活环境是决定创造的基本因素248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创造251
一、自然环境为人们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52
二、自然环境为人们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253
三、自然环境中自然物不断使人们产生灵感254
四、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提高人的创造能力255
第四节 努力营造优良的创造环境256
一、营造有利于创造的社会政治环境256
二、营造有利于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257
三、营造有利于创造的市场经济环境260
四、营造有利于创造的工作、生活环境262
第九章 教育与创造266
第一节 教育与智商、情商的培养266
一、教育与智商的培养267
二、教育与情商的培养269
第二节 教育与创造能力的培养272
一、教育与观察力的培养273
二、教育与记忆力的培养277
三、教育与注意力的培养279
四、教育与思维力的培养281
五、教育与想象力的培养282
第三节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84
一、传统教育的弊端与改革284
二、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86
三、加快教育改革进程289
第四节 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教育模式291
一、创造教育的产生及其内涵292
二、创造教育在我国的发展293
三、创造教育的实施途径295
四、实施创造教育的意义296
第十章 努力培养创造性人才298
第一节 人才与创造性人才概述298
一、“人才”概念的演化299
二、创造性人才的共性特征300
三、不同类型创造性人才的特征302
第二节 当代国外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05
一、当代国外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趋势306
二、当代国外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模式308
三、当代国外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要理论311
第三节 创造性人才素质的培养312
一、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313
二、自信心的培养316
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的培养319
四、勤奋和紧迫感的培养322
附录 创造性思维训练部分324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