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
  • 毕宝魁,卞地诗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2849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国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学基础二十四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奠定国学的基石—汉字1

第一节永远流传的语言符号1

第二节仓颉造字与李斯统一文字2

第三节带有表情的文字4

第四节六书与小学5

第二讲汉字的演变7

第一节从甲骨文到篆书7

第二节从隶书到魏碑8

第三节楷书与行书10

第四节草书11

第三讲古代书籍制度12

第一节了解书籍制度的重要12

第二节书籍的产生12

第三节甲骨与金石时代14

第四节简册书籍16

第五节卷轴制度20

第六节册页制度21

第四讲古代目录学24

第一节何谓目录学24

第二节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概况25

第三节系统目录的建成26

第四节《七略》的内容27

第五节《汉书·艺文志》的编订29

第六节《七志》与《七录》的编订30

第七节中古时期四分法目录的建立31

第八节《隋书·经籍志》的编订32

第九节历代各朝的史志目录33

第十节清代的官修目录34

第十一节《四库全书》的内容35

第十二节《四库全书》的收藏36

第十三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订37

第十四节私家藏书目录38

第十五节私人撰写的目录39

第十六节张之洞《书目答问》40

第十七节小说、丛书、类书目录概貌42

第十八节目录知识的运用43

第五讲版本学与校勘学45

第一节要有一定的版本知识45

第二节为避免错字的麻烦45

第三节避免删节的问题46

第四节各种版本的名称47

第五节有关版本的术语49

第六节关于版本的其他问题51

第七节何谓校勘学52

第六讲学术思想的发端与百家争鸣54

第一节阴阳观念与术数54

第二节阴阳五行学说55

第三节筮卜与龟卜57

第四节百家争鸣的出现58

第五节老子及道家59

第六节墨翟及墨家61

第七节韩非子与法家63

第七讲孔子与《论语》65

第一节孔子的生年与生日65

第二节孔子的生平66

第三节孔子儒家思想的来源68

第四节周礼依然是社会制度的主流69

第五节鲁国是保存礼乐文化最完备的国家70

第六节孔子时期确实面临礼崩乐坏的严重危机72

第七节《论语》的成书74

第八节孟子与荀子75

第八讲五经四书简说78

第一节“五经四书”概念的由来78

第二节《诗经》79

第三节《尚书》80

第四节《礼经》82

第五节《易经》83

第六节《春秋》85

第七节《四书》88

第九讲博大精深的史学(上)89

第一节自觉的历史意识89

第二节先秦史籍90

第三节史书里程碑—《史记》91

第四节第一部断代史—《汉书》93

第十讲博大精深的史学(下)95

第一节编年体史书95

第二节纪事本末体96

第三节政书类97

第四节传记类99

第十一讲浩如烟海的文学(上)101

第一节文学的概念101

第二节上古神话101

第三节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102

第四节屈原与楚辞103

第五节汉代的辞赋和政论散文105

第六节两汉乐府诗106

第七节建安风骨108

第八节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108

第九节太康繁荣109

第十节田园诗鼻祖陶渊明111

第十一节山水诗先驱谢灵运112

第十二节 永明体之价值113

第十二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中)114

第一节 辉煌盛世的文学114

第二节 盛唐诗歌115

第三节 中唐诗歌116

第四节 晚唐诗歌117

第五节 韩柳古文117

第六节 传奇及唐前小说118

第七节 宋代婉约词的嬗变119

第八节 宋代豪放词的嬗变120

第九节 宋代诗歌121

第十节 宋代散文121

第十三讲 浩如烟海的文学(下)123

第一节 元曲123

第二节 明代小说123

第三节 清代小说125

第四节 明清戏剧126

第五节 明清诗文127

第六节 近代文学129

第七节 近体诗格律常识130

第十四讲 古代教育135

第一节 原始教育状况135

第二节夏、商、周三代的学校135

第三节 学在官府137

第四节 私学的兴起138

第五节 汉魏六朝的太学139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的官学142

第七节 唐代教育的全面繁荣142

第八节 宋代书院的兴起与体制144

第九节 书院的发展与演变145

第十节 书院的教学活动146

第十一节 书院的学风147

第十二节 元明两代的教育概貌149

第十三节清代的学校教育150

第十四节私学与启蒙教育151

第十五讲选士与科举153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选贤授能153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举贤才154

第三节两汉的“察举”与“征辟”156

第四节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157

第五节隋唐的科举取士158

第六节唐代进士考试全过程161

第七节宋代对科举的改革164

第八节元明清的科举165

第九节明清的八股文167

第十六讲古代职官170

第一节要基本掌握职官制度170

第二节“治天事”之“官”170

第三节商王朝的内外职官171

第四节西周的“内服”和“外服”173

第五节西周及春秋时的官职175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的世官制176

第七节秦的职官制度177

第八节两汉的中央官制179

第九节魏晋的职官制度180

第十节隋代对官制的改革181

第十一节唐代的三省六部181

第十二节宰相制与宰相机构184

第十三节御史台与九寺五监185

第十四节隋唐的地方官制186

第十五节宋至清的中央官制186

第十六节监察官员与馆阁大学士188

第十七节宋至清的地方行政长官189

第十七讲天文与历法191

第一节对天地起源的思考191

第二节对日、月、星辰的认识192

第三节对天体结构的认识193

第四节三种宇宙图形194

第五节观象授时196

第六节对日月星的观测197

第七节阴阳合历的形成199

第八节二十八宿与分野201

第九节古代纪年法202

第十节月日表示法204

第十一节一天内记时法206

第十八讲古代地理208

第一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208

第二节《禹贡》分天下为九州208

第三节行政区划的形成过程210

第四节西周的五服与乡遂制211

第五节州郡制—秦至南北朝的行政区划212

第六节道路制—隋、唐、宋的行政区划213

第七节行省制—元、明、清的行政区划215

第八节古代地理沿革资料的利用217

第九节有关古代地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18

第十九讲古代服装与佩饰221

第一节冠饰221

第二节服饰223

第三节履类226

第四节佩饰227

第五节炊具与食器227

第六节饮酒器229

第二十讲古代节日习俗232

第一节元日232

第二节人日与上元233

第三节社日、寒食与清明234

第四节上巳与端午236

第五节伏日与七夕237

第六节中元与中秋238

第七节 重阳239

第八节 冬至与腊日240

第九节 除夕241

第二十一讲 古代的居处与车马243

第一节 传说中的巢居与穴处243

第二节 原始社会中的民房243

第三节 商周时代的民房245

第四节 古代宫室与贵族住宅246

第五节 堂与室247

第六节 庭院与室内248

第七节 都邑与城郭250

第八节 古代车马略谈252

第九节 车上的主要部件253

第十节 战车与车战254

第十一节 御者及其他车上人员255

第二十二讲 古代饮食257

第一节 古人就餐习俗257

第二节 米饭类主食258

第三节 面食与点心259

第四节 副食中的肉261

第五节 副食中的羹262

第六节 饮料与酒263

第七节 唐代的酒264

第八节 饮茶习俗漫谈265

第九节 陆羽与《茶经》266

第十节 唐人饮茶方式与习俗266

第二十三讲 古代常用器物268

第一节 圭表与日晷268

第二节 漏刻269

第三节 香篆与其他计时器271

第四节 席与筵272

第五节 床榻与几案273

第六节 幕帐与屏风275

第七节镜与镜台276

第八节旗与剑277

第九节十八般兵器概说280

第二十四讲古代婚姻281

第一节古代婚姻形式的演变281

第二节母系向父系氏族制转化时期的婚姻283

第三节从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284

第四节古代婚姻的社会作用285

第五节封建婚姻对妇女的迫害287

第六节封建婚礼的主要形式288

第七节古代婚姻的类型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