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
  • 程恩富,马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21472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9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706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1

一、经济学理论假设的检视与创新1

二、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4

三、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5

四、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7

五、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1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11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性借鉴14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横向借鉴18

附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对程恩富教授“四大理论假设”的思考19

第一编 直接生产过程25

第二章“斯蒂德曼诘难”与劳动价值论25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与斯蒂德曼诘难25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提出及证明26

二、“联合生产问题”与斯蒂德曼诘难27

第二节 围绕“联合生产问题”的争论30

一、对斯蒂德曼诘难的批判30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再证明40

第三节 联合生产条件下价值量决定理论44

一、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44

二、其他类型的联合生产46

三、一般形式的联合生产48

四、关于“λ”的确定50

五、“负价值”问题的其他解释51

附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其他观点55

第三章“世纪之谜”与价值量变动规律59

第一节“世纪之谜”及其争论59

一、“世纪之谜”对“成反比”理论的挑战60

二、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理论界定62

第二节 经典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动关系模型65

一、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界定66

二、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关系68

三、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化的关系69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动关系新说71

一、新假定条件下的理论模型71

二、另一种状态的理论体系73

三、“正和”说的四大命题78

四、“期差”说83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三种变动关系理论89

一、三种变动关系的理论阐述89

二、三种变动关系的数理模型90

三、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短期和长期变动关系理论93

附录:“成正比”理论的简史及研究进展100

第四章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理论120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理论模型120

一、西方通胀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引发的困境120

二、纸币体系中的绝对价格122

三、纸币体系中的价格总水平124

四、纸币体系下市场价格机制的特征127

第二节 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微观机制129

一、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价格总水平效应129

二、市场机制调节的价格总水平效应131

三、需求刚性的价格总水平效应134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的扩展模型136

一、通货膨胀控制理论模型137

二、无预期通货膨胀理论模型145

附录:关于通货膨胀的两个问题150

第五章“索洛悖论”与剩余价值新生产方式160

第一节 生产过程“黑箱”与“索洛悖论”160

一、西方经济学“黑箱”之谜引起的“索洛悖论”160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揭示“黑箱之谜”的有效途径164

第二节 新技术条件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65

一、新技术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理论模型165

二、网络技术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174

三、模块化生产网络:剩余价值生产新组织方式179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变化180

一、基本模型:利润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181

二、不同技术变化条件下资本积累矛盾与工资的关系186

附录:劳资关系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194

第二编 流通过程207

第六章 投入产出法与再生产拓展模型207

第一节 再生产投入产出分析207

一、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207

二、再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表:一个争论209

三、再生产平衡模型:一个发展212

第二节 再生产拓展模型215

一、开放经济的再生产模型215

二、多部类再生产模型217

三、环境与可持续增长模型222

四、实体经济再生产与虚拟经济交换模型231

第三节 两部类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234

一、均衡积累增长关系模型234

二、自动控制增长关系模型239

三、有机构成增长关系模型244

附录:两部类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248

第七章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255

第一节 经济危机模型的新发展255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危机论256

二、劳动后备军的耗竭危机论257

三、消费不足危机论259

四、三种危机理论的简单综合261

第二节“长波问题”的提出270

一、曼德尔的“长波问题”271

二、新熊彼特学派的“长波论”273

三、SSA学派与调节学派的“长波论”275

第三节“长波理论”的研究280

一、关于曼德尔长波论的评述280

二、关于新熊彼特派模型的评述281

三、关于SSA学派和调节学派模型的评述282

四、“长波问题”新解284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危机的根源286

一、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87

二、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294

三、经济危机成因的简单表达297

附录一:金融性危机的根由——中美两位经济学家的对话302

附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304

第三编 生产的总过程317

第八章 价值转形动态模型317

第一节 马克思的价值转形理论317

一、马克思价值转形过程的逻辑结构318

二、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数理表达319

三、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贡献321

第二节 转形理论的五大解法322

一、古典解法322

二、新李嘉图主义解法323

三、新解主义解法324

四、分期单一体系解法325

五、中国解法326

第三节 转形理论的七大焦点问题327

一、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计量单位问题327

二、投入品和产出品的生产价格是否同时决定的问题329

三、“总计一致二命题”是否成立的问题330

四、劳动价值论对于生产价格的决定是否冗余的问题331

五、价值利润率和价格利润率是否相等的问题333

六、价值转形是否存在“历史性”的问题335

七、价值转形是否“伪问题”的问题336

第四节 价值转形理论动态模型337

一、“百年之争”评析337

二、狭义动态转形模型341

三、广义动态转形模型345

四、动态转形模型的理论价值351

附录一: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353

附录二: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评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364

第九章 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376

第一节“置盐定理”及其争论376

一、“置盐定理”的提出376

二、围绕“置盐定理”的争论381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动态变动模型385

一、背景条件385

二、新假定条件386

三、平均利润率三种变动趋势387

第三节 利润率变化趋势研究的新方法390

一、莱伯门的分期分析模型390

二、TSS学派的研究方法394

第四节 利润率变化趋势研究的新观点397

一、全球化背景下利润率下降趋向的新解释398

二、现代社会各产业利润率仍趋向于平均化的观点399

三、金融深化对利润率的影响401

附录:关于利润率变化趋势的经验数据分析404

第十章 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415

第一节 公平与效率两难理论415

一、奥肯的平等与效率兼顾理论415

二、效率优先论419

三、平等优先论422

四、公平与效率两难的数理分析423

第二节 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变动理论427

一、马克思公平分配观的核心427

二、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关系430

三、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模型432

第三节 机会不平等理论437

一、机会不平等相关理论437

二、机会不平等基本模型438

三、机会不平等的度量模型440

四、机会平等新模型框架442

附录: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关系的实证研究444

第四编 国家经济过程469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从GDP到国内生产福利总值469

第一节对GDP的批判与修正469

一、GDP批判:简要的历史469

二、GDP局限性477

第二节 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理论框架477

一、国内生产福利总值478

二、正、负内部性生产福利价值480

三、国内生产福利总值的核算480

第三节 非正规性生产福利的核算483

一、地下生产福利核算483

二、负内部性生产福利核算488

三、自然资源环境成本估算491

四、社会管理成本的核算496

附录:我国综合环境经济社会核算体系设计498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国家调节504

第一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504

一、围绕市场和政府“失灵”的讨论50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解释508

第二节 马克思框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516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约束条件516

二、宏观经济运行的非均衡模型520

三、加入税收后的马克思经济平衡模型522

四、宏观调控机制525

第三节 马克思框架下的微观经济调控531

一、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定价模型531

二、反垄断机制533

三、价格机制535

四、劳动力市场机制536

附录:微观规制理论中的行政指导与社会规制537

第五编 国际经济过程547

第十三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与国际贸易547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547

一、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不平等交换理论547

二、巴兰的“依附论”及其扩展550

三、伊曼纽尔的“国际不等价交换论”与安德森的重新表述552

四、阿明的“中心一边缘论”556

五、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恶化论”557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不平等交换558

一、传统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局限558

二、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原因560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内涵与形式563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多变量模型564

一、基本函数设定565

二、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多变量模型566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中不平等交换扩展模型568

一、经济危机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模型568

二、国际贸易中的资源不平等交换模型569

三、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技术衍生效应模型570

附录: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经验分析与实证检验573

第十四章 美元霸权与国际汇率578

第一节 汇率理论发展与汇率制度变迁578

一、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578

二、汇率制度的变迁与美元霸权的确立584

三、中美汇率摩擦问题589

第二节 价值形态下的汇率决定模型593

一、汇率单变量决定模型593

二、“价值增值论”的汇率理论596

第三节 价格形态下的汇率决定模型599

一、汇率多变量决定模型599

二、汇率变动与利润转移理论603

第四节 美元霸权与汇率决定理论605

一、美元霸权下的汇率制度605

二、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分析607

附录:汇率理论的实证分析608

第十五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生产与分配615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环境生产理论615

一、传统的两部门模型下的环境问题616

二、扩展的两部门模型及其环境问题616

三、三部门模型、四部门模型及其环境问题617

第二节 全球公共产品的生产机制618

一、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要义619

二、国际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619

三、国际公共产品生产的一般模型621

第三节 共同产权条件下资源开发的博弈分析623

一、合作博弈与帕累托最优623

二、开环策略与开环均衡625

三、反馈策略与反馈均衡626

四、共同产权博弈均衡627

第四节 国际转移的博弈分析628

一、国际转移与国际公共产品628

二、国际外部性与越境环境问题的博弈分析630

三、国际环境合作的稳定条件634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与财富转移635

一、“四速”世界635

二、财富转移637

三、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财富转移的重要力量637

四、财富转移与减少贫困、分配不均638

五、财富转移与新的全球治理结构639

附录一:创建“世元”的可能性和实现路径640

附录二:全球范围家庭财富分配的分布和水平651

第十六章 尾论654

第一节“中国之谜”与“后华盛顿共识”654

一、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657

二、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661

三、新自由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665

第二节“中国模式”与“市场社会主义”668

一、中国模式之争668

二、中国模式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671

三、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7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678

一、“中国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本质特征678

二、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特征:“四主型”制度681

附录:目标、路径与绩效——中俄经济改革总体比较6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