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与冲突管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与冲突管理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615004.jpg)
- 顾新,吴绍波,全力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5142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应用-企业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与冲突管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6
1.2.1 组织内部的冲突与冲突管理的研究现状8
1.2.2 组织之间的冲突与冲突管理的研究现状19
1.2.3 当前研究的不足24
1.3 研究框架25
1.3.1 提出本研究的理由25
1.3.2 研究意义27
1.3.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8
1.3.4 内容结构31
第2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与冲突管理概述34
2.1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内涵34
2.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分类36
2.2.1 动机冲突37
2.2.2 过程冲突37
2.2.3 知识冲突38
2.2.4 学习冲突38
2.3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存在形态39
2.3.1 潜在冲突40
2.3.2 知觉冲突41
2.3.3 意向冲突41
2.3.4 行为冲突42
2.3.5 结果冲突43
2.4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管理43
第3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的理论分析46
3.1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识别46
3.1.1 组织内部因素46
3.1.2 组织间的因素50
3.1.3 环境因素54
3.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模型56
3.2.1 利益因素56
3.2.2 结构因素58
3.2.3 知识因素62
3.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利益、结构、知识三维模型69
3.3.1 利益不协调时的冲突状态71
3.3.2 利益协调时的冲突状态71
第4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的实证分析73
4.1 结构方程概述73
4.1.1 AMOS软件简介75
4.1.2 建立结构方程76
4.1.3 SME模型评价76
4.2 研究假设和实证研究模型79
4.2.1 研究假设79
4.2.2 实证研究模型的构建80
4.3 调查问卷设计80
4.3.1 问卷的基本内容80
4.3.2 变量界定81
4.3.3 测度指标82
4.3.4 数据收集及其有效控制83
4.4 研究结果84
4.4.1 调查问卷回收86
4.4.2 描述性统计分析86
4.4.3 相关分析89
4.4.4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90
4.4.5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因素分析结构模型评价95
4.5 SEM检验结果分析98
4.5.1 利益因素对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影响100
4.5.2 结构因素对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影响101
4.5.3 知识因素对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影响101
4.6 进一步讨论102
4.6.1 利益因素对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影响的途径102
4.6.2 知识因素对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影响的途径102
4.6.3 结构因素对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影响的途径103
第5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分析106
5.1 冲突分析的研究现状106
5.2 冲突分析模型110
5.2.1 冲突分析的基本过程110
5.2.2 冲突分析模型的基本要素111
5.2.3 冲突分析模型的稳定性分析114
5.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分析模型117
5.3.1 冲突分析模型的建立117
5.3.2 稳定性分析119
第6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水平评价122
6.1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水平层次结构模型122
6.1.1 冲突动因层次结构模型122
6.1.2 冲突演变层次结构模型123
6.1.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水平层次结构模型124
6.2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水平评价——模糊综合评价125
6.2.1 确定模糊集125
6.2.2 确定冲突水平评价指标因素权重126
6.2.3 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129
6.2.4 模糊矩阵129
6.3 模型运用131
6.3.1 判断矩阵131
6.3.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权重计算133
6.3.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存在形态权重计算134
6.3.4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水平评价134
第7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的稳定性框架模型136
7.1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的博弈模型建立138
7.2 知识链组织合作与冲突的稳定性条件分析140
7.2.1 两个成员的合作收益均大于背叛收益的稳定性条件141
7.2.2 两个成员的合作收益均小于背叛收益的稳定性条件143
7.3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的稳定性结构的启示146
7.4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的稳定性框架149
第8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的契约机制152
8.1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合作契约概述152
8.1.1 契约的概念与特征153
8.1.2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契约的一般框架154
8.2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契约的功能155
8.2.1 现代契约理论的契约功能156
8.2.2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契约的基本功能再认识158
8.3 知识链的契约功能实现的设计163
8.3.1 契约的激励功能设计163
8.3.2 契约的协调功能设计164
8.3.3 契约的认知功能的实现165
8.4 知识链组织之间利益分配冲突协调的契约机制166
8.4.1 模型建立166
8.4.2 不考虑知识溢出的利益冲突揭示及最优契约设计168
8.4.3 考虑知识溢出的利益冲突揭示及最优契约设计170
8.5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分工冲突协调的契约机制173
8.5.1 知识分工决策机制174
8.5.2 知识分工中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机制182
第9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的自实施机制189
9.1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的关系契约机制190
9.1.1 关系契约的理论简单回顾190
9.1.2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关系契约模型的基本假设192
9.1.3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关系契约的基本模型及其可执行性分析194
9.1.4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关系契约的可自执行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96
9.2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的信任机制201
9.2.1 信任的涵义202
9.2.2 信任在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中的作用203
9.2.3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的信任机制的博弈分析206
9.2.4 提升知识链组织之间信任的途径208
第10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的第三方管理机制212
10.1 第三方冲突管理机构的建立213
10.1.1 专业知识213
10.1.2 独立性214
10.1.3 权威性214
10.2 第三方冲突管理机构在冲突协调中的作用215
10.2.1 保证知识链成员收益的合理分配215
10.2.2 第三方冲突管理机构可以公正评估知识链成员的绩效216
10.2.3 对知识链冲突进行事实调查216
10.3 知识链引入第三方冲突管理机构协调收益分配的数理模型217
10.3.1 模糊层次分析法217
10.3.2 Shapley值分析方法221
第11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关系强度调节机制225
11.1 关系强度的理论回顾226
11.2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关系强度与合作效率的理论分析与假设228
11.2.1 关系强度与知识链内部知识获取的效率228
11.2.2 关系强度与知识链外部的信息获取效率230
11.2.3 关系强度与知识链组织之间的交易选择效率232
11.3 变量界定233
11.3.1 信任度234
11.3.2 互动频率234
11.3.3 资源的相互依赖程度235
11.3.4 资产专用化程度235
11.4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237
11.5 实证结果238
11.5.1 用因子分析测度知识链组织的关系强度指标238
11.5.2 合作效率与关系强度的回归分析结果241
11.6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关系强度的调节246
11.6.1 提高关系强度的途径247
11.6.2 降低关系强度的途径248
第12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协同机制251
12.1 协同理论的简单回顾252
12.2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机制254
12.2.1 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征254
12.2.2 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协同效应的来源分析255
12.2.3 知识协同机会识别机制256
12.2.4 知识协同过程机制258
12.3 知识链组织合作创新外部环境协同机制——以技术轨道形成为例265
12.3.1 技术轨道的概念266
12.3.2 知识链组织合作创新的技术轨道形成优势266
12.3.3 知识链组织技术轨道形成的外部环境约束268
12.3.4 知识链组织技术轨道形成的外部环境的协同管理273
12.3.5 技术轨道形成的外部环境协同的案例分析——我国TD-SCDMA联盟的案例研究274
第13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管理策略280
13.1 冲突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影响280
13.2 二维冲突管理理论283
13.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策略三维模型287
13.3.1 模型构建287
13.3.2 变量定义290
13.3.3 变量测度与策略选择290
13.4 模型应用294
13.4.1 自身实力评价294
13.4.2 对手实力评价297
13.4.3 组织自身实力及其对手实力与冲突水平综合评价298
13.4.4 评价与建议298
第14章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管理专家系统299
14.1 专家系统概述299
14.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管理专家系统基本结构301
14.2.1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分类301
14.2.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管理专家系统的结构305
14.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管理专家系统的设计307
14.3.1 知识库307
14.3.2 案例匹配308
14.3.3 规则推理309
14.3.4 算例309
第15章 结束语314
15.1 主要结论314
15.1.1 构建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三维模型314
15.1.2 构建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水平评价模型315
15.1.3 构建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协调的稳定性框架315
15.1.4 研究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利益冲突协调及机会主义行为控制机制315
15.1.5 研究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价值创造机制316
15.1.6 构建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管理策略三维模型316
15.1.7 构建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专家管理系统317
15.1.8 建立了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管理的理论体系317
15.2 不足与展望317
参考文献319
后记355
表3-1 囚徒困境61
表3-2 利益不协调时的冲突状态70
表3-3 利益协调时的冲突状态70
表4-1 SEM判断标准78
表4-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结构方程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对应关系83
表4-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结构方程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对应关系85
表4-4 样本组织类型分布87
表4-5 样本组织研发人数分布87
表4-6 人员构成分布87
表4-7 与他人合作中发生冲突频率88
表4-8 在合作中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时发生冲突频率88
表4-9 样本总体描述性统计89
表4-10 样本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90
表4-11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调查问卷表信度分析91
表4-12 KMO与Bartlett's检验93
表4-13 各变量的因子载荷93
表4-14 旋转后的各变量因子载荷94
表4-15 总体方差被解释情况94
表4-16 适合度分析表98
表4-17 SEM模型的路径参数估计结果99
表4-18 初始SEM模型各变量的方差99
表4-19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分析检验结果101
表5-1 冲突双方局势表117
表5-2 冲突双方可行局势表118
表5-3 冲突中成员1的偏好向量表119
表5-4 冲突中成员2的偏好向量表119
表5-5 冲突的稳定分析表120
表6-1 判断矩阵标度方法128
表6-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9
表6-3 常见的模糊算子运算模型130
表6-4 D-C、L冲突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查131
表6-5 C-Ci冲突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查132
表6-6 C1-C1j冲突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查132
表6-7 C2-C2j冲突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查132
表6-8 C3-C3j冲突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查132
表6-9 L-Li冲突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查133
表7-1 知识链组织合作与冲突的博弈收益矩阵139
表9-1 存在约束条件下知识链成员的博弈收益矩阵208
表10-1 知识投入、创新性努力、承担的风险判断矩阵219
表10-2 归一化处理结果220
表10-3 成员B可以从知识链中得到的收益224
表11-1 知识链组织关系强度的界定题项236
表11-2 知识链组织的合作效率的界定题项237
表11-3 关系强度的KMO样本测度结果239
表11-4 总方差分解表240
表11-5 因子负荷值表241
表11-6 模型总体参数表241
表11-7 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242
表11-8 模型总体参数表242
表11-9 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243
表11-10 模型总体参数表243
表11-11 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244
表11-12 模型总体参数表245
表12-1 知识协同机会评估示例表257
表13-1 冲突与知识链组织绩效关系表282
表13-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水平为弱的情况下策略选择287
表13-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水平为中的情况下策略选择288
表13-4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水平为强的情况下策略选择288
表13-5 区域空间所对应冲突策略288
表13-6 变量测度指标体系291
表13-7 自身实力指标及满意值294
表13-8 关联系数296
表13-9 组织自身实力及其对手实力与冲突水平综合评价表298
表14-1 属性值为1,冲突水平为UW的冲突模糊控制表312
表14-2 各条规则对当前情况的匹配度表313
图1-1 技术路线图32
图2-1 知识冲突的四阶段发展模式39
图2-2 冲突的存在形态和演变过程40
图3-1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三维动因模型示意图70
图4-1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关系模型80
图4-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结构方程模型84
图4-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修订假设模型85
图4-4 初始SEM模型路径图96
图4-5 修订后SEM模型路径图和路径系数(Unstandardized estimates)96
图4-6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修正模型(Standardized estimates)97
图5-1 冲突分析过程112
图5-2 稳定性分析的-般过程116
图6-1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动因层次结构123
图6-2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存在形态层次结构模型124
图6-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水平层次结构模型124
图7-1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与冲突的稳定性框架150
图8-1 不考虑知识溢出的知识投入的反应函数169
图8-2 考虑知识溢出的知识投入的反应函数171
图9-1 完全无约束条件下的信任博弈207
图11-1 总体合作效率与关系强度散点图245
图11-2 总体合作效率与关系强度的二次曲线拟合246
图12-1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协同模型256
图12-2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协同过程图259
图12-3 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图261
图12-4 技术选择与创新潜力270
图12-5 市场因素制约273
图12-6 我国TD联盟的知识链构成275
图13-1 冲突与知识链组织绩效关系图282
图13-2 Blake-Mouton冲突管理策略图284
图13-3 Thomas冲突管理方式图285
图13-4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策略三维模型289
图14-1 专家系统基本结构302
图14-2 模糊专家系统基本结构305
图14-3 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管理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图306
图14-4 案例推理过程图310
图14-5 冲突水平梯形隶属函数311
图14-6 自身实力梯形隶属函数311
图14-7 对手实力梯形隶属函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