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B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B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586419.jpg)
- 朱雪梅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5698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B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提出1
二、研究主旨3
(一)探寻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3
(二)把握高职教育发展基本走向4
(三)解构与重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6
三、关键概念界定10
(一)职业教育10
(二)高等职业教育13
(三)发展模式20
四、文献研究综述23
(一)关于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演进的研究23
(二)关于不同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31
(三)关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35
(四)关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38
(五)主要文献基本评述42
五、研究问题、线索、内容与方法44
(一)研究问题44
(二)研究线索45
(三)研究内容46
(四)研究方法48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50
一、相关理论基础50
(一)现代化理论50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58
(三)人力资本理论62
二、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关键要素69
(一)系统运行:政府、市场(企业)、院校机构的参与方式69
(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与学术性高等教育的关系71
(三)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素的组合关系71
三、本研究分析框架72
(一)以服务社会为中心73
(二)互进发展:高职教育在服务社会经济中发生模式演进74
(三)适应发展:高职教育在服务本国实际中形成特色模式77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79
一、学徒制模式——高职教育的原生型80
(一)农业社会背景考察80
(二)学徒制职教模式的产生与发展85
(三)学徒制职教模式特征91
二、“工厂-学校”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制度化96
(一)工业社会背景考察97
(二)现代高职教育产生与发展101
(三)“工厂-学校”高职教育模式特征108
三、多元合作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繁盛110
(一)信息社会背景考察111
(二)高职教育的多元发展115
(三)多元合作高职教育模式特征117
四、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演进规律120
(一)以服务社会为中心:高职教育与人类社会互进发展120
(二)传统与变迁:高职教育与社会文化适应发展123
(三)对峙与融合: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消长124
(四)汇聚与分化:高职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源流128
第三章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132
一、美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133
(一)自由、平等、多元的文化传统133
(二)实用主义价值取向134
(三)经济发展与工业文明135
二、美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137
(一)服务经济生产:赠地学院与传统教育改造138
(二)满足社会需求:从初级学院到社区学院141
(三)促进生涯发展:从STW到STC战略145
三、多功能一体化发展模式特征148
(一)一体化的教育体制148
(二)多功能综合化教育模式150
(三)学术与职业的融合151
(四)密切服务于社区需要和经济发展152
第四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155
一、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155
(一)重商崇技的文化传统156
(二)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的历史沿袭156
(三)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157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与制度规约158
二、德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159
(一)工业化阶段与工业学校体系的发展(“二战”前)159
(二)经济高速发展与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的建立(“二战”后至1975年)160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多层次发展(1975年至今)161
三、双轨双元制发展模式特征166
(一)高职教育与高等学术教育体系双轨互通166
(二)学校、企业合作的双元制教育模式168
(三)全民职业教育169
(四)企业广泛参与170
第五章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172
一、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172
(一)英国传统与多元文化173
(二)产业结构与社会需求173
二、澳大利亚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174
(一)服务社会:高级教育学院的产生与发展(“二战”后至1975年)174
(二)促进经济:技术与继续教育体系建立(1975年至20世纪末)178
(三)技能立国:技术与继续教育体系拓展(21世纪至今)183
三、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市场化发展模式特征185
(一)基于国家资格认证框架(AQF)的混合体系186
(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188
(三)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运作189
第六章 不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191
一、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关键要素比较191
(一)实施机构191
(二)运行机制193
(三)教育体制195
(四)培养模式196
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197
(一)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目标有侧重197
(二)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存在阶段性198
(三)高职教育与学术教育融合发展199
三、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要素202
(一)文化基础:高职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适应202
(二)经济基础: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与互动204
(三)政治基础:高职教育发展有赖于政府推动205
四、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207
(一)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207
(二)高职教育密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209
(三)高职教育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10
第七章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之形成212
一、中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212
(一)教育救国:实业教育初兴(1949年之前)212
(二)政治至上:劳动大学与半工半读(1949—1978年)215
(三)服务社会:职业大学的建立及其分化(1978年至20世纪末)216
(四)推动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勃兴(20世纪末至今)218
二、政府主导学校本位发展模式的特征222
(一)双轨并行而不互通222
(二)政府主导自上而下224
(三)学校本位企业缺位225
三、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227
(一)体系不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缺乏等值与互通227
(二)封闭办学,与产业界互动不足228
(三)行政推动,院校发展同质化230
(四)人文割裂,人的发展被忽视231
(五)文化贬抑,社会吸引力不足231
第八章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之重构234
一、国际视野下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新趋向234
(一)各类各层次教育间有效转换互通234
(二)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参与235
(三)高职教育功能综合化235
(四)融入终身教育体系236
(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7
二、多元融合: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新框架239
(一)全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239
(二)从双轨隔离走向双轨并行互通243
(三)从学校本位走向产学研合作247
(四)从政府主导走向院校自主发展249
(五)构建多功能融合的高职教育机构252
(六)构建“育人”与“制器”并重的高职培养体系253
结语256
一、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演进256
二、不同国家高职教育实践形态258
三、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与重构261
参考文献264
后记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