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586359.jpg)
- 于晓青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2998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法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动机和目的1
二、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研究现状3
三、研究上的不足11
四、本书研究方法15
五、本书研究内容16
第一章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历史沿革20
第一节 中国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历史沿革20
一、中国古代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20
二、中国近代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34
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法源的法理与学说38
第二节 国外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历史沿革40
一、大陆法系国家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历史沿革40
二、英美法系国家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历史沿革48
第二章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含义及地位53
第一节 法律渊源的概念及分类53
一、法律渊源的概念53
二、法律渊源的分类72
第二节 法理与学说的含义75
一、法理的含义75
二、学说的含义81
三、法理与学说的关系85
第三节 法理与学说的法源地位86
一、法理与学说作为既存的法86
二、法理的法源地位99
三、学说的法源地位102
四、法理学说与其它非正式渊源104
第三章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107
第一节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必要性107
一、司法实践需要法理与学说108
二、我国法理学说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的现状110
第二节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可行性113
一、理论的实践功能使法理与学说可以成为法源113
二、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具有思维方法上的支持119
三、法理学说与司法实践具有同一性、互动性121
第三节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合理性121
一、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不必然导致司法专横125
二、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不违反三权分立原则130
三、依据法理与学说创制裁判规范的权力与生俱来132
四、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134
第四章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可接受性135
第一节 法理与学说具有规范属性135
一、法理与学说具有规范属性的事实135
二、法理与学说具有规范属性的内在原因137
三、法理与学说具有规范属性的外部原因158
四、法理与学说转化为法规范的方式161
第二节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理性论据165
一、法理与学说是理性表达165
二、法庭辩论程序体现论辩理性167
三、可普遍化原则是价值判断的理性依据170
四、裁判说理程序体现论证理性170
第三节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能为社会认同与接受173
一、当事人和律师是运用法理与学说的先行者173
二、法官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认同与接受法理学说作为法源178
三、当事人和一般社会公众认同与接受法理学说作为法源184
第五章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表现形态189
第一节 法理作为法源的表现形态189
一、价值判断和词语技术是裁判规范的构成要素190
二、依法理指引寻找正确的裁判规范190
三、依法理指引解释法律191
四、依法理指引创制裁判规范193
五、司法裁判依法理说理194
第二节 学说作为法源的表现形态196
一、学说参与个案法律性质的认定196
二、依据学说解释法律和创制裁判规范200
三、司法裁判依学说说理204
第三节 司法裁判应依据法理回应民意208
一、司法裁判中依据法理回应民意的现实考量208
二、司法裁判中依据法理回应民意的理论根据210
三、司法裁判中依据法理回应民意的方式212
四、法理在司法回应民意时的有限性及其弥补217
第六章 选择运用法理与学说的方法219
第一节 选择法理与学说的方法219
一、选择法理的方法219
二、选择学说的方法226
第二节 司法裁判运用法理与学说的方法241
一、案件定性中法理与学说的运用方法242
二、法律适用中运用法理与学说的方法243
三、裁判文书中依据法理与学说说理的方法254
第七章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规制258
第一节 运用法理与学说的前提限制258
一、法律存在模糊性258
二、法律存在不确定性场景259
三、法律呈现漏洞259
四、适用制定法将导致非正义后果260
第二节 法理与学说适用范围的限制及其差异261
一、法理与学说可适用于公、私法案件261
二、法理与学说在公、私法案件适用中的限制264
第三节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应遵循的原则269
一、与制定法相一致相协调原则269
二、可普遍化原则270
三、情境原则270
四、惯性原则271
第四节 法理与学说作为法源的可控性及其补救方法271
一、法理与学说在司法运用中的缺陷271
二、法理与学说缺陷之可控性及其利用272
三、以修辞方法弥补法理与学说在司法运用中的缺陷273
结语276
参考文献278
后记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