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参考标准与审查运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参考标准与审查运用
  • 马剑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673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职务犯罪-证据-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参考标准与审查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1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1

三、职务犯罪案件的分类3

第一部分 总论7

第一章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收集7

第一节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形式特点7

一、证据的基本特性7

二、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形式的特点8

第二节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收集的主要内容9

一、犯罪主体的证据9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据9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10

四、犯罪客体11

五、量刑情节11

第三节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审查判断的一般方法13

一、单个证据的审查13

二、综合审查判断证据17

三、证明方法18

第二章 职务犯罪案件证据运用中的两个问题19

第一节 纪律检查机关调取证据的可采性分析19

一、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具有转换的条件和必要性19

二、纪检监察调查的证据转换为刑事诉讼证据的条件20

第二节 两个证据规定对职务犯罪案件证据运用的影响21

一、两个证据规定的主要内容21

二、两个证据规定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24

第二部分 贪污贿赂犯罪45

第三章 贪污罪45

第一节 贪污罪犯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46

一、贪污罪犯罪主体证据内容46

二、贪污罪犯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48

第二节 贪污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52

一、贪污罪客观方面证据内容52

二、贪污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53

第三节 贪污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57

一、贪污罪主观方面证据内容57

二、贪污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57

第四节 贪污罪疑难问题分析59

一、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贪污罪犯罪对象分析59

二、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罪主体身份分析61

三、贪污罪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区别63

第五节 再生证据在职务犯罪中的运用65

一、再生证据的概念及特点65

二、再生证据的分类66

三、再生证据的价值67

四、再生证据在职务犯罪中的运用68

第四章 挪用公款罪77

第一节 挪用公款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79

一、挪用公款罪客观方面证据内容79

二、挪用公款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82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84

一、挪用公款罪主观方面证据内容84

二、挪用公款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85

第三节 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分析88

一、挪用公款罪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区别88

二、挪而未用行为的认定89

三、借贷公款行为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90

第五章 受贿罪100

第一节 受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01

一、受贿罪客观方面证明内容101

二、受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04

第二节 受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05

一、受贿罪主观方面证明内容105

二、受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06

第三节 受贿罪的疑难问题分析108

一、正常的礼尚往来与借礼尚往来名义行受贿之实的区别108

二、以借为名的受贿行为的审查判断109

三、斡旋受贿与受贿罪的区别111

四、事后受贿的认定112

第四节 受贿罪中“一对一”的证据分析115

一、受贿罪案件证据的主要特点115

二、“一对一”证据解读115

三、“一对一”证据的审查116

四、特殊侦查手段的运用117

第六章 行贿罪129

第一节 行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30

一、行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内容130

二、行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31

第二节 行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33

一、行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内容133

二、行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33

第三节 行贿人作证的法律后果134

一、污点证人作证制度概述135

二、有关污点证人制度的建议135

第七章 介绍贿赂罪142

第一节 介绍贿赂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43

一、介绍贿赂罪客观方面证据内容143

二、介绍贿赂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44

第二节 介绍贿赂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46

一、介绍贿赂罪主观方面证据内容146

二、介绍贿赂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46

第三节 介绍贿赂罪疑难问题分析147

一、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中斡旋受贿的区别147

二、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区别150

三、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共同犯罪的区别151

第八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154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156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证据内容156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158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59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内容159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60

第三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63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内容163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64

第四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疑难问题分析165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区别165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的区别165

第九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168

第一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169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证据内容169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171

第二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72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客观方面证据内容172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73

第三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疑难问题分析174

一、私分国有资产行为与滥发奖金、福利等违反财经纪律的区别174

二、分支机构或内设部门能否成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175

三、“小金库”是否为国有资产175

四、私分国有资产罪与私分罚没财物罪的区别176

第十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79

第一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81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客观方面证据内容181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182

第二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疑难问题分析183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财产范围认定183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与隐瞒境外存款罪的区别184

第三节 刑事推定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运用185

一、刑事推定的概念185

二、刑事推定的价值186

三、推定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运用187

第三部分 渎职犯罪193

第十一章 滥用职权型渎职犯罪193

第一节 滥用职权型渎职犯罪193

一、滥用职权型渎职犯罪的特点193

二、滥用职权型渎职犯罪的具体罪名194

三、滥用职权罪与其他渎职犯罪的关系198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200

一、滥用职权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201

二、滥用职权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02

三、滥用职权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03

第三节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206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207

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08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08

四、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认定中需要区分的几个问题209

第四节 私放在押人员罪210

一、私放在押人员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211

二、私放在押人员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12

三、私放在押人员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12

第十二章 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228

第一节 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概述228

一、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的特点228

二、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的具体罪名229

三、玩忽职守罪与其他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的关系233

第二节 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认定233

一、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特点233

二、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35

三、玩忽职守型渎职罪因果关系的认定236

四、认定玩忽职守型渎职罪因果关系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240

第三节 玩忽职守罪240

一、玩忽职守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42

二、玩忽职守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45

第四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246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47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48

第五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249

一、环境监管失职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251

二、环境监管失职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51

三、环境监管失职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52

第十三章 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263

第一节 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概述263

一、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的特点263

二、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的具体罪名263

三、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与其他渎职犯罪的关系269

第二节 徇私的理解与认定271

一、“徇私”在犯罪构成中的定位271

二、徇私的含义272

三、徇私的证明273

第三节 前案的理解与认定274

一、“前案”的含义274

二、前案的性质与认定274

第四节 徇私枉法罪278

一、徇私枉法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279

二、徇私枉法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80

三、徇私枉法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81

四、关于《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理解282

第五节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284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285

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86

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86

第六节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行为罪287

一、放纵制售伪劣商品行为罪主体证据参考标准288

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行为罪主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88

三、放纵制售伪劣商品行为罪客观方面证据参考标准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