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夏建中主编;罗战友,陆江,曹宇春等参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9974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土力学-教材;工程地质-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工程地质3
第1章 概述3
1.1 地质学3
1.2 工程地质学3
1.3 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4
1.4 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5
1.5 工程地质学基本任务5
第2章 矿物与岩石6
2.1 矿物6
2.1.1 矿物的种类6
2.1.2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7
2.1.3 矿物的鉴定方法8
2.2 岩石9
2.2.1 岩浆岩9
2.2.2 沉积岩11
2.2.3 变质岩12
第3章 地质构造14
3.1 地质年代14
3.1.1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14
3.1.2 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15
3.1.3 地质年代表15
3.2 岩层产状16
3.3 褶被构造16
3.3.1 褶被要素17
3.3.2 褶皱的野外识别17
3.3.3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17
3.4 断裂构造17
3.4.1 节理18
3.4.2 断层18
3.5 地质图20
3.5.1 地质图的类型20
3.5.2 地质图的规格20
3.5.3 阅读地质图20
第4章 地下水21
4.1 基本特征21
4.2 地下水的性质21
4.2.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21
4.2.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22
4.3 地下水类型22
4.3.1 包气带水22
4.3.2 潜水23
4.3.3 承压水23
4.3.4 裂隙水23
4.3.5 岩溶水23
4.3.6 泉水23
4.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23
4.4.1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24
4.4.2 动水压力产主流砂和潜蚀24
4.4.3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24
4.4.4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24
第5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问题25
5.1 风化作用25
5.1.1 物理风化作用25
5.1.2 化学风化作用25
5.1.3 生物风化作用26
5.1.4 岩石风化程度和风化带26
5.2 河流地质作用27
5.2.1 流水的侵蚀作用27
5.2.2 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27
5.3 滑坡与崩塌29
5.3.1 滑坡的定义及构造29
5.3.2 滑坡的分类31
5.3.3 滑坡的发育过程31
5.3.4 滑坡的影响因素32
5.3.5 崩塌33
5.4 岩溶与土洞34
5.4.1 岩溶34
5.4.2 土洞与潜蚀35
5.4.3 岩溶与上洞的工程地质问题36
思考题36
第二部分 土力学39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39
1.1 绪 论39
1.1.1 与土相关的工程问题39
1.1.2 土的生成39
1.2 土的三相组成40
1.2.1 固体颗粒41
1.2.2 土中水48
1.2.3 土中气体50
1.3 土的物理状态50
1.3.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50
1.3.2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7
1.4 土的结构与构造62
1.4.1 土的结构62
1.4.2 土的构造63
1.5 土的工程分类64
1.5.1 土的分类原则和方法64
1.5.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土分类系统65
1.5.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分类系统67
1.6 土的压实性71
1.6.1 土的击实原理72
1.6.2 击实试验及其影响因素72
思考题76
习题76
第2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78
2.1 概述78
2.2 土的渗透定律——达西定律79
2.2.1 渗流试验与达西定律79
2.2.2 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80
2.3 渗透系数的确定81
2.3.1 实验室内测定渗透系数81
2.3.2 现场测定法82
2.3.3 经验估算法83
2.4 渗透系数影响因素84
2.5 成层土的渗透系数85
2.5.1 水平渗流情况86
2.5.2 垂直渗流情况86
2.6 二维渗流与流网87
2.6.1 渗流连续方程87
2.6.2 流网及其特征87
2.6.3 流网的应用88
2.7 渗流力及渗透变形90
2.7.1 渗流力90
2.7.2 渗透变形90
思考题93
习题94
第3章 土中应力计算96
3.1 概述96
3.2 土中的应力状态96
3.2.1 应力应变关系假定96
3.2.2 地基土中几种应力状态97
3.3 自重应力的计算98
3.3.1 均质土层中的自重应力98
3.3.2 有地下水时的自重应力99
3.3.3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99
3.3.4 土坝和路基的自重应力99
3.4 基底压力的分布与简化计算100
3.4.1 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100
3.4.2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101
3.4.3 基底附加压力103
3.5 附加应力的计算104
3.5.1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土中附加应力计算104
3.5.2 矩形面积上各种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106
思考题116
习题116
第4章 土的压缩性及沉降计算118
4.1 概述118
4.2 土的压缩性指标119
4.2.1 侧限压缩试验和压缩曲线119
4.2.2 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指数121
4.2.3 土的压缩模量和体积压缩系数123
4.2.4 回弹曲线和再压缩曲线124
4.2.5 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125
4.2.6 压缩模量与变形模量的关系127
4.3 沉降计算129
4.3.1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130
4.3.2 规范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136
4.3.3 对沉降计算方法的讨论143
4.4 应力历史对土变形的影响143
4.4.1 前期固结压力与土层天然固结状态判断143
4.4.2 考虑前期固结压力的地基沉降量计算144
4.5 沉降与时间的关系148
4.5.1 孔隙水与土骨架的压力分担作用148
4.5.2 有效应力原理149
4.5.3 饱和土的一维固结理论151
4.5.4 固结度的概念和计算155
4.5.5 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160
4.5.6 地基的允许变形与减小沉降危害的措施163
思考题166
习题166
第5章 土的抗剪强度169
5.1 概述169
5.2 土的强度理论169
5.2.1 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169
5.2.2 莫尔一库伦破坏理论170
5.2.3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172
5.3 抗剪强度试验方法175
5.3.1 三轴试验175
5.3.2 直剪试验178
5.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179
5.3.4 十字板剪切试验179
5.3.5 总应力法及有效应力法180
5.4 土的强度特性181
5.4.1 土的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181
5.4.2 砂土的强度特性183
5.4.3 黏性土的强度特性184
5.4.4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主要影响因素186
5.5 孔隙压力系数188
5.5.1 等向应力△σ3作用下的孔隙压力△u3和孔隙压力系数B188
5.5.2 偏应力作用下的孔隙压力△u1和孔隙压力系数A189
5.5.3 不同试验条件下孔隙压力增量△u190
思考题191
习题191
第6章 土压力193
6.1 概述193
6.2 挡土墙侧的土压力194
6.2.1 土压力种类194
6.2.2 土压力与挡土墙位移关系194
6.2.3 土压力的影响因素195
6.3 静止土压力计算195
6.3.1 产生条件195
6.3.2 静止土压力计算公式195
6.4 朗肯土压力理论197
6.4.1 基本原理197
6.4.2 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后大小主应力的关系式198
6.4.3 朗肯主动土压力199
6.4.4 朗肯被动土压力计算200
6.4.5 常见情况的土压力计算203
6.5 库伦土压力理论207
6.5.1 基本原理207
6.5.2 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208
6.5.3 无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计算210
6.5.4 黏性土土压力的库伦理论211
6.5.5 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伦土压力理论的比较212
思考题213
习题213
第7章 土坡稳定分析215
7.1 概述215
7.2 无黏性土土坡的稳定分析215
7.3 均质黏性土土坡的整体稳定分析217
7.3.1 均质黏性土坡的整体稳定分析法217
7.3.2 黏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费伦纽斯条分法218
7.3.3 边坡稳定分析的毕肖普法220
7.4 泰勒图表法222
7.5 非圆弧滑动的普遍条分法——简布法223
7.6 不平衡推力传递法227
7.7 最危险滑裂面的确定方法228
7.8 边坡稳定分析的工程应用230
7.8.1 边坡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230
7.8.2 土坡的允许坡度230
7.8.3 关于挖方边坡和天然边坡231
7.8.4 滑坡防治231
思考题232
习题233
第8章 地基承载力234
8.1 概述234
8.2 地基的三种破坏模式234
8.3 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237
8.3.1 极限平衡区的界限方程式237
8.3.2 临塑荷载238
8.3.3 临界荷载238
8.3.4 对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的评价239
8.4 地基的极限荷载240
8.4.1 普朗德尔极限承载力理论240
8.4.2 太沙基承载力理论241
8.4.3 梅耶霍夫(G. G. Meyerhoff)极限承载力公式244
8.4.4 汉森极限承载力公式245
8.4.5 魏锡克极限承载力公式247
8.4.6 承载力公式的若干问题248
8.5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250
8.5.1 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原则250
8.5.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1
思考题252
习题253
第9章 土的动力特性254
9.1 概述254
9.2 土的动力特性254
9.2.1 急速荷载下土的特性254
9.2.2 循环荷载下土的特性255
9.3 地震257
9.3.1 概述257
9.3.2 地震强度257
9.4 液化258
9.4.1 液化原因258
9.4.2 液化危害类型258
9.4.3 液化判别方法259
9.4.4 抗液化措施260
参考文献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