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风俗通史丛书 民国风俗 全彩插图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风俗通史丛书 民国风俗 全彩插图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538169.jpg)
- 高洪兴,徐吉军,林永匡,徐华龙,王有钧著;陈高华,徐吉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3215695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81页
- 文件大小:152MB
- 文件页数:793页
- 主题词:风俗习惯史-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风俗通史丛书 民国风俗 全彩插图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导言12
第一章 饮食12
第一节 基本特征12
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12
二、多元开放的饮食文化13
三、崇洋与尚奢的饮食14
四、饮食层次的不平衡16
第二节 饮食结构与方式18
一、饮食结构18
二、饮食方式27
第三节 西餐风俗30
一、西餐的传入30
二、西菜馆在大都市的普及32
三、上层社会的西餐饮食34
四、西餐流行的原因及影响34
第四节 饮酒与饮茶风俗37
一、饮酒风俗38
二、饮茶风俗39
第五节 社会各阶层的饮食生活44
一、上层人士的饮食生活44
二、知识分子的饮食生活45
三、平民百姓的饮食生活45
四、少数民族的饮食习尚49
第六节 饮食思想与养生观念54
一、饮食思想54
二、养生观念58
第二章 穿着62
第一节 新旧交替62
一、传统与变化62
二、洋布与土布68
三、崇尚与非议71
第二节 特征渐现79
一、俭朴79
二、模仿81
三、改良84
四、发展94
第三节 时代繁华107
一、争辩107
二、时装110
三、搭配123
四、差别128
五、形体135
第四节 新的个性143
一、传统与现代143
二、皮装与绒线146
第三章 居住与建筑156
第一节 居住的择居卜宅与选址风尚156
一、居住建筑的功能属性156
二、择居卜宅与选址风尚1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居住的建筑161
一、乡土居住建筑与生活习尚162
二、城镇居住建筑与生活新风时尚166
第三节 住宅的装饰与起居用具184
一、住宅装饰与时尚特点185
二、住宅居室的布置191
三、民国时期住宅的起居用具193
第四章 交通202
第一节 新旧运载工具的并行202
一、机械动力交通工具202
二、畜力交通工具207
第二节 水路交通工具214
一、船214
二、筏216
第三节 人力及人力交通工具219
一、轿子219
二、滑竿220
三、手推车221
四、黄包车222
五、自行车224
六、三轮车226
七、肩挑背驮步行227
第四节 新型交通方式影响下的出行及其行为观念的变化231
一、穿越时空的风情画231
二、行旅时空观念的变化232
三、外出旅行习尚234
四、近代交通方式、交通规则下的出行习俗236
五、女性出行的解放239
第五节 传统出行观念的延续241
一、安土重迁习惯依然存在241
二、启程242
三、路途习俗249
四、传统船运生活习俗的延续257
五、交通习俗的地域性264
第五章 生育274
第一节 祈子274
一、结婚仪式中的祈子274
二、送子神灵与瑞物278
三、节令祈子285
第二节 怀孕与分娩289
一、胎儿性别预测289
二、孕期注意事项290
三、产前准备293
四、分娩296
第三节 产妇与新生儿习俗304
一、坐月子304
二、新生儿309
第四节 从三朝到周岁321
一、三朝、五朝、七朝等321
二、满月327
三、百日【附四个月】331
四、周晬332
五、起名333
第五节 护佑婴孩儿童的习俗339
一、关煞339
二、拜干亲341
三、寄名出家与烧替身344
四、穿戴习俗346
五、家中奉祀护身神349
六、痘疹350
七、应对小孩疾病的法术352
八、小孩受惊的习俗357
九、其他护佑习俗359
第六节 成年礼364
一、冠笄礼遗俗364
二、出关369
三、出花园370
四、十二岁成年礼372
第六章 婚姻376
第一节 政策制度376
一、民国政府层面的立法376
二、人民政权层面的立法378
第二节 婚姻观念380
一、争取婚姻自由381
二、男女平等,一夫一妻383
三、离婚与再婚385
第三节 婚姻形式390
一、同居391
二、抢婚393
三、指腹婚394
第四节 婚嫁礼仪395
一、择偶途径395
二、征婚399
第五节 婚礼仪式403
一、旧式仪俗403
二、新式婚礼404
三、新旧合璧的婚礼407
四、集团结婚409
五、教堂婚礼412
第七章 丧葬416
第一节 传统丧葬礼俗的延续416
一、僧道超度416
二、风水术418
三、烧活419
第二节 厚葬风气的炽盛422
一、地方志中的厚葬记载422
二、力求观美的厚葬场面424
第三节 传统丧葬观念的转化429
一、进步人士对传统丧葬礼俗的批判429
二、新式丧葬观的提出438
第四节 传统丧葬礼俗的变革443
一、民国新式丧葬礼仪的制定443
二、新式丧葬礼俗的初步确立446
第八章 商业贸易462
第一节 集市贸易462
一、集市的名称与种类462
二、赶市风俗466
第二节 庙市贸易468
一、盛行南北的庙会活动468
二、庙市的举办时间472
第三节 商店的店名与幌子、招牌476
一、商家字号与匾额476
二、幌子478
三、招牌482
第四节 传统服务业的经营风俗487
一、旅馆业487
二、典当业490
三、浴池业493
第五节 摊贩与货郎的经商风俗497
一、定点式摊贩497
二、流动摊贩499
第六节 商业经营方式和交易风俗507
一、广告宣传507
二、礼仪服务511
三、市声与代声516
四、讨价还价与“真不二价”522
五、现金交易与“秋后算账”524
六、名目繁多的销售方式526
七、伙计辞退、惜字及商铺迷信530
第九章 民间宗教信仰534
第一节 自然崇拜与灵物崇拜534
一、天地崇拜534
二、日月星辰崇拜537
三、气象崇拜540
四、山川水火崇拜551
五、动植物崇拜555
第二节 卜筮、星相与禁忌风俗562
一、巫风与巫术562
二、卜筮和星相风俗565
三、避讳与禁忌578
第三节 祭祀风俗580
一、尊孔风气580
二、关公、岳飞祭祀584
三、祖先祭祀588
四、祖师祭祀593
第四节 神灵信仰与活动605
一、神灵信仰605
二、烧香礼佛620
三、赛会活动623
四、社会各界对神鬼迷信的非议和激烈抨击639
第十章 岁时646
第一节 新式节日的出现646
一、政府倡导下的新历法与新节日646
二、新历法下西式节日在民间的渐行660
第二节 传统节日的传承及其节俗665
一、传统节日传承的坎坷历程665
二、得以延续的传统节日及其节俗670
三、节日节俗地域性差异继续维持677
第三节 传统节日的变化682
一、官方主导的节日节俗的消亡682
二、被视为迷信的节日节俗的消减684
三、基于其他因素发生变更的传统节日689
四、新节俗在传统节日中的发展693
第十一章 游艺700
第一节 娱人游艺700
一、说唱曲艺700
二、民间小戏711
三、杂技与魔术715
第二节 自娱游艺718
一、民间器乐718
二、民间歌舞723
第三节 竞技游艺729
一、民间体育竞技729
二、民间游戏733
第十二章 交际738
第一节 相见礼俗738
一、传统拜跪礼的革除738
二、西式脱帽鞠躬礼的实施与推广741
三、握手礼的流行与传统礼节的遗存744
四、军礼的盛行747
五、相见时的礼貌用语747
第二节 称谓风俗749
一、大人、老爷、少爷等名称的逐步革除749
二、同志、先生等称谓的使用与流行751
三、社交上的家族称呼753
第三节 男女交往风俗757
一、清末民初男女之间的礼教之防757
二、对“男女大防”封建礼教观的抨击759
三、“男女社交公开”口号的提出761
四、男女社交自由的实践活动764
第四节 社交风俗与礼仪769
一、拜访作客769
二、礼品馈赠771
三、洋式名片的流行775
四、宴会请客777
后记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