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美水文测验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美水文测验比较研究
  • 王俊,陈松生,赵昕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4987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水文测验-对比研究-中国、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美水文测验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美国水文测验工作概览3

第1章 自然地理3

1.1地理位置3

1.2地形地貌4

1.3气候特征5

1.4河流水系5

1.4.1墨西哥湾水系6

1.4.2太平洋水系8

1.4.3大西洋水系9

1.4.4白令海水系9

1.4.5大湖群10

第2章 水文站网11

2.1水文测验机构11

2.2水文站网概况13

2.3测站运行管理14

第3章 基础设施15

3.1测验河段基础设施15

3.1.1水准点15

3.1.2简易测验码头16

3.2水位观测设施16

3.2.1水尺16

3.2.2水位自记井19

3.3流量测验设施21

3.3.1水文缆道及缆车21

3.3.2测流堰槽23

3.3.3在线测流设施24

3.4生产用房25

3.4.1仪器房25

3.4.2仪器仓库27

第4章 技术装备29

4.1水位观测设备29

4.1.1自记水位计29

4.1.2存储设备31

4.2流量测验设备33

4.2.1水文测船33

4.2.2水文绞车33

4.2.3机械式流速仪36

4.2.4电磁流速仪38

4.2.5声学流速仪39

4.2.6 ADCP40

4.2.7光学流速仪42

4.3泥沙测验设备43

4.4降水观测设备45

4.5数据采集平台46

4.6水文巡测车47

第5章 水文仪器中心49

5.1历史沿革49

5.2项目计划52

5.3技术服务53

5.4仪器研制54

第6章 水文信息采集55

6.1测验断面的选取55

6.1.1基本原则55

6.1.2断面选取55

6.2水位观测56

6.3流量测验57

6.3.1垂线流速测验方法57

6.3.2流量测验方法59

6.3.3起点距、水深测量70

6.3.4测验频次70

6.3.5精度评价70

6.3.6质量保证与控制71

6.4泥沙测验72

6.4.1测验方式72

6.4.2测验方法72

6.4.3测次布置73

6.5雨量观测73

第7章 水文信息传输与处理75

7.1水文信息传输75

7.2水文信息处理76

7.2.1概况76

7.2.2数据审查76

第8章 水文信息系统81

8.1系统简介81

8.2发展过程82

8.3系统架构82

8.3.1数据存储方案82

8.3.2物理组成82

8.4主要功能模块83

8.4.1内部组件83

8.4.2外部组件83

8.5 NWIS Web简介84

8.5.1概况84

8.5.2主要功能86

8.5.3数据网络86

第二篇 中美水文测验关键理论与技术比较89

第9章 流量测验比较89

9.1流量测验的方案选择89

9.1.1测验原理与数据处理89

9.1.2测验断面选择90

9.1.3测速垂线、流速测点与测速历时91

9.2单次流量测验的精度评价93

9.2.1美国的主观评价93

9.2.2中国的成果检查94

9.2.3主观评价的意义95

9.3控制条件变化的判断、流量验证加测与关系曲线修订96

9.3.1方法概述96

9.3.2英国的方法96

9.3.3美国的方法97

9.3.4方法比较98

第10章 水位流量关系率定比较101

10.1基本概念101

10.1.1控制101

10.1.2断流流量高程102

10.1.3槽蓄量的影响102

10.1.4数据边界条件103

10.2坐标系104

10.2.1直角坐标104

10.2.2对数坐标105

10.3美国水文的率定格式111

10.3.1率定曲线表111

10.3.2率定数据描述符112

10.4水位流量率定116

10.4.1定线形状116

10.4.2不稳定河道技术要点119

10.5美国的复杂情况的率定123

10.5.1水位率定的变率124

10.5.2比降率定方法134

10.6有人工调节控制结构的率定140

10.6.1指标流速率定141

10.6.2偏角器率定142

10.6.3磁流速仪站的率定143

10.6.4声学流速仪率定145

10.7美国的计算机率定分析146

10.8中国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147

10.8.1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147

10.8.2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150

10.9中国的水位流量关系定线方法154

10.9.1关系曲线的绘制154

10.9.2低水放大图的绘制155

10.9.3编制推流时段表155

10.9.4绘制逐时水位过程线156

10.9.5突出点的检查分析156

10.9.6定线158

10.9.7编制水位流量关系推流表159

10.10中美两种坐标系比较159

10.11中美水位流量关系和测站控制比较160

10.11.1水位流量关系160

10.11.2测站控制及其变化161

第11章 流量资料整编比较163

11.1美国的连续流量资料推算164

11.1.1对野外数据的要求164

11.1.2基面校正与水位记录校正165

11.1.3流量测验记录166

11.1.4流量定线166

11.1.5流量成果推算169

11.1.6测站特性分析173

11.1.7进度表文档174

11.1.8质量保证175

11.2中国的河道站流量资料整编175

11.2.1单一曲线法175

11.2.2临时曲线法176

11.2.3改正水位法178

11.2.4改正系数法179

11.2.5连时序法180

11.2.6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181

11.2.7其他整编方法182

11.3中美定线整编方法比较182

11.3.1两类方法的基本特征182

11.3.2中美两国的不同选择184

11.3.3水力因素型和时序型的优劣185

第12章 泥沙测验比较189

12.1美国泥沙采样器189

12.2美国泥沙测验方法与技术190

12.2.1采样站点选取191

12.2.2采样设备选择与维护191

12.2.3悬移质泥沙测验方法191

12.2.4垂线水样采集方法192

12.2.5表层采样193

12.2.6输沙率测验193

12.2.7选点法采样197

12.2.8单沙取样197

12.2.9测验频次198

12.2.10水样处理198

12.3美国泥沙资料整理方法198

12.4中美泥沙测验比较198

12.4.1测验方式方法198

12.4.2测沙垂线布设200

12.4.3测沙垂线水样采集方法200

12.4.4测次分布201

12.4.5测验方案精度验证201

12.4.6室内水样分析方法201

12.4.7颗粒级配分析方法202

12.4.8新仪器的应用202

第13章 感潮河段的水文测验比较203

13.1感潮河段水文现象203

13.2国内外河口测验研究现状204

13.2.1美国河口204

13.2.2长江河口207

13.2.3其他河口211

13.3思考和启示213

13.3.1测验整编213

13.3.2测验信息化214

13.3.3测验工作中心215

13.3.4站网分布及功能215

第三篇 中美水文测验运行管理比较219

第14章 水文巡测219

14.1美国水文巡测工作分析及探讨219

14.1.1测站设施建设简便化,主要测验设备专业化219

14.1.2水文巡测工作的管理及运行220

14.1.3美国水文巡测有利条件简析220

14.2我国水文巡测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221

14.2.1水文要素监测方面222

14.2.2防洪报汛压力较大222

14.2.3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222

14.3中国实现水文巡测的技术路线及方法222

14.3.1巡测区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223

14.3.2巡测时机分析223

14.3.3巡测时机选择224

14.3.4巡测方法及路线225

14.3.5巡测配备条件226

14.3.6巡测方案编制227

14.4小结228

第15章 质量管理229

15.1美国水文测验的质量管理特点229

15.1.1统一技术标准230

15.1.2严格操作流程230

15.1.3定期进行检查230

15.1.4重视职工培训231

15.1.5注重人才规划231

15.1.6加强质量管理232

15.2中国水文测验质量管理特征232

15.2.1了解表现形式233

15.2.2把握质量特性233

15.2.3重视质量管理234

15.2.4创新质量体系235

15.2.5加强技术创新235

15.3思考和启示236

15.3.1提高顾客满意度236

15.3.2规范标准流程237

15.3.3融合工作制度237

15.3.4注重队伍建设238

15.3.5梳理质量组织239

第16章 技术标准体系241

16.1中国技术标准与技术文献241

16.1.1技术标准241

16.1.2技术文献242

16.2美国技术标准的层次结构243

16.2.1技术文献243

16.2.2技术报告243

16.2.3技术备忘录245

16.3美国技术标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245

16.4中美技术标准比较分析245

第四篇 美国水文体制研究249

第17章 美国水文机构249

17.1美国内政部249

17.2美国地质调查局250

17.2.1基本情况250

17.2.2组织机构250

17.3水资源处252

17.3.1水计划办公室253

17.3.2水商业运行办公室253

17.3.3业务办公室253

17.3.4管理部门253

17.4水科学中心254

17.5非USGS水文机构255

17.5.1美国陆军工程兵团255

17.5.2美国国家气象局256

17.5.3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258

17.5.4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259

17.6中美水文机构比较260

17.6.1中国水文机构260

17.6.2美国水文机构261

第18章 美国水文预算机制263

18.1美国联邦政府预算263

18.1.1主要预算管理机构和职能263

18.1.2联邦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264

18.1.3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264

18.1.4美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265

18.2 USGS部门预算情况265

18.2.1 USGS及水资源处预算情况265

18.2.2 USGS水文测验预算266

18.3 USGS业务经费分析268

18.3.1经费实际来源268

18.3.2合作对象269

18.3.3合作形式269

18.3.4预算形式269

18.3.5收支两条线与财政转移支付270

18.4美国水文横向“创收”问题270

18.4.1美国水文横向服务对象271

18.4.2美国水文职工收入与横向服务的关系271

18.4.3美国水文横向服务对事业发展的影响271

第19章 美国水文人事制度273

19.1美国公务员制度概况273

19.1.1美国公务员管理机构273

19.1.2美国公务员人事分类制度275

19.2美国水文职工的人事管理277

19.2.1水文职工的两个序列277

19.2.2水文职工的岗位分工279

19.3美国水文人事制度分析281

第20章 美国水文薪酬制度283

20.1美国公务员薪酬构成283

20.1.1薪金284

20.1.2福利285

20.1.3保险285

20.2美国公务员工资调整机制286

20.3美国公务员工资调查制度287

20.4美国水文职工工资状况288

第21章 水文文化建设291

21.1美国水文文化建设291

21.1.1用爱国主义凝聚人心力量291

21.1.2用宗教观念维系思想道德291

21.1.3用法律法规规范社会行为292

21.1.4用国家文化熏陶思想观念292

21.1.5用榜样激励英雄主义精神292

21.1.6用单位文化感染每位职工293

21.2长江水文文化建设293

21.2.1水文从业人员行为准则293

21.2.2长江水文文化建设现状294

21.3思考和启示295

21.3.1不断丰富水文发展理念文化内涵295

21.3.2大力构建水文行业核心价值体系295

21.3.3全面加强水文行业思想道德建设295

21.3.4努力建设水文文化发展制度体系296

21.3.5全力打造水文特色文化元素宣传296

21.3.6全面加强水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96

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