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丽华章 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壮丽华章 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
  • 李资源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09671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壮丽华章 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的现状和基本思路1

(一)关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宏观研究2

(二)关于抗战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研究5

(三)关于地方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研究6

(四)关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意义和启示研究13

(五)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的基本思路15

二、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6

(一)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的主要内容17

(二)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研究方法18

三、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的意义和学术创新19

(一)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意义19

(二)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研究的学术创新21

第一章 抗日战争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23

一、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贡献23

(一)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23

(二)直接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25

(三)组织领导工青农妇革命运动28

二、少数民族与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33

(一)发动工农群众声援和配合北伐33

(二)采取各种形式支援北伐战争36

(三)踊跃报名参军投身北伐战争38

三、土地革命时期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41

(一)建立革命武装创建红色政权41

(二)积极投身土地革命洪流44

(三)大力支援红军长征47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52

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问题的严重性52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内蒙古的侵略52

(二)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55

(三)披着“提倡回教”外衣挑拨回汉关系56

二、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和民族政策的新发展56

(一)党关于团结各族人民抗日救亡的主张56

(二)抗战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新发展58

三、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62

(一)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的政治政策62

(二)组织少数民族参加抗战的经济政策67

(三)团结少数民族参加抗战的文化政策71

第三章 东北与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74

一、东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74

(一)党的号召与东北抗日斗争的兴起74

(二)少数民族与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78

(三)东北各族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79

二、内蒙古人民的抗日斗争81

(一)内蒙古人民抗日斗争的兴起81

(二)中共西蒙工委与百灵庙暴动83

(三)大青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84

三、东北和内蒙古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87

(一)满族群众的抗日斗争87

(二)朝鲜族人民的抗日活动91

(三)蒙古族群众的抗日斗争93

(四)赫哲族的抗日斗争95

(五)鄂伦春族的抗日斗争96

(六)达斡尔族的抗日斗争98

(七)鄂温克族的抗日斗争99

第四章 西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01

一、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开赴前线对日作战101

(一)青海骑兵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作战101

(二)宁夏马家军开赴绥西抗战104

(三)海固回民起义和“回民抗日骑兵团”的成立106

二、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09

(一)新疆各族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109

(二)陕西回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111

(三)宁夏各民族人民抗日救亡活动113

(四)甘肃东乡、保安、裕固等族的抗日活动115

三、少数民族民众的抗日捐献活动117

(一)新疆抗日救国后援会的抗日募捐117

(二)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的抗日募捐118

(三)新疆回族民众的抗日捐献活动120

(四)哈萨克—柯尔克孜文化促进会的抗日募捐121

四、少数民族为保障国际交通线畅通的贡献122

(一)抗战时期西北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线122

(二)少数民族保障交通线畅通的重要作用124

第五章 华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26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侵略及其残暴统治126

(一)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与侵略126

(二)日本侵略者对华北地区的残暴统治128

二、中国共产党发动华北人民抗战的方针政策130

(一)揭露日本离间我国民族关系阴谋130

(二)呼吁各少数民族同胞抗日救国131

三、华北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斗争132

(一)冀中回民支队的抗日武装斗争133

(二)渤海回民支队的抗日武装斗争140

(三)华北其他回民武装的抗日斗争146

四、华北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149

(一)蒙古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49

(二)回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50

(三)回族抗日英烈血染疆场154

第六章 华中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58

一、少数民族在武汉抗战时期的贡献158

(一)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59

(二)积极参加抗日武装斗争161

(三)武汉沦陷后回族人民的抗日斗争165

二、湘鄂西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67

(一)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168

(二)土家、苗等少数民族与鄂西会战171

(三)湘西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174

(四)湘西苗族革屯抗日军的抗日斗争176

(五)湖南其他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77

三、豫皖赣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78

(一)河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78

(二)安徽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83

(三)江西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86

第七章 西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190

一、西南各民族武装力量的抗日斗争190

(一)云南各族将士的浴血抗战190

(二)广西各族将士英勇杀敌197

(三)四川各族青年积极参军抗战199

(四)黔南事变与布依等民族的武装斗争201

二、云南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203

(一)云南少数民族抗日救亡的兴起204

(二)云南少数民族抗日救亡活动的发展205

(三)云南少数民族参加修路储粮支援前线206

三、广西和贵州少数民族人民抗日救亡活动208

(一)广西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208

(二)贵州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209

四、川藏地区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212

(一)四川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213

(二)西藏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218

第八章 华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224

一、日本对海南的侵略和殖民统治224

(一)海南岛的沦陷224

(二)日本对海南资源的疯狂掠夺226

二、中国共产党与华南各民族的抗日斗争228

(一)琼崖抗日独立队的武装斗争228

(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积极抗战230

(三)发动组织少数民族抗战231

三、华南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233

(一)积极投入抗击日寇的侵略斗争233

(二)各族男女齐上阵奋勇杀敌235

(三)广州等地回族同胞的抗日救亡237

第九章 东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239

一、台湾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39

(一)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和殖民统治239

(二)高山族同胞抗日斗争的历程243

(三)台湾少数民族与雾社起义244

(四)台湾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特点和意义247

二、福建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50

(一)日本对福建的侵略及残暴统治250

(二)福建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251

(三)福建少数民族抗日救亡活动255

三、江浙沪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58

(一)江苏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58

(二)浙江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60

(三)上海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62

第十章 抗战时期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意义和启示268

一、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特点268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民族政策268

(二)参加抗战的少数民族群众空前广泛269

(三)抗日武装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密切结合270

(四)前方对日作战与后方支援遥相呼应273

二、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重大意义274

(一)壮大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274

(二)粉碎了日本企图制造民族分裂的阴谋276

(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279

(四)推动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281

(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285

三、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启示287

(一)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287

(二)培育的抗战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289

(三)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291

(四)世界各民族团结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292

参考文献295

代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