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两汉农业与乡村聚落的考古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两汉农业与乡村聚落的考古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516095.jpg)
- 刘兴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5238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农业生产资料-出土文物-考古-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秦两汉农业与乡村聚落的考古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既往研究和简单述评2
二 选题依据和基本思路5
第一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农具体系7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农具7
一 从甲骨文“农”字说起8
二 考古发现的石、蚌、骨农具12
三 关于商周青铜农具的讨论13
四 从木农具认识青铜手工工具的意义21
五 商周农业生产中的农具体系22
第二节 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农具26
一 铁农具的普及和利用26
二 以铁农具为主的农具类型33
第三节 先秦两汉农具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的形成58
一 铁农具的推广及其意义58
二 农具的发展和传统农业农具体系的定型64
第二章 牛耕的起源和汉代的牛耕67
第一节 牛耕的起源与早期的牛耕67
一 牛耕的起源67
二 早期的牛耕78
第二节 汉代犁耕中的驾牛方式和用具80
一 汉画像所见的牛耕方式80
二 二牛抬杠中耕牛的颈索系衡套驾法83
三 单牛独辕的偏系套驾法88
四 套驾用具的发展96
第三节 汉代铁犁及安装使用中的相关问题98
一 汉代以前犁的形式及发展趋势99
二 考古发现的汉代铁犁的类型101
三 汉代铁犁的安装和使用102
四 汉代铁犁与汉代的耕作方式105
第四节 从《盐铁论》“大器”说到汉代的牛耕108
一 《盐铁论》所说的“大器”问题109
二 从汉代铁犁的制造看“大器”112
三 汉代牛耕普及和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116
第三章 农田形态和作亩形式122
第一节 农田考古的发端122
第二节 先秦田亩的演变127
一 先秦时期的田亩127
二 田亩形式和畎亩法130
第三节 “南亩”“东亩”与田亩方向的意义134
一 关于“南亩”“东亩”134
二 亩的方向决定道路的方向135
三 道路的方向关系到国家安全136
第四节 汉代的农田形式137
一 汉代的旱田138
二 汉代的宅田140
三 汉代的水田142
四 关于梯田的一点看法146
第四章 农田灌溉和水利技术148
第一节 水井灌溉148
一 水井的演变149
二 井灌的发展155
第二节 龙首渠的开凿和井渠的起源157
一 龙首渠与井渠问题157
二 秦始皇帝陵的排水暗渠159
三 春秋战国井渠法的应用161
四 井渠法源于中国163
第三节 陂塘灌溉164
第五章 作物品种的演变与时空分布170
第一节 考古发现的作物信息来源170
一 直观的作物遗存171
二 出土文字所见作物173
三 画像材料175
四 农田遗迹和田地模型176
五 其他待开发的信息来源177
第二节 农田杂草研究的前景和意义179
一 作物有基本稳定的伴生杂草179
二 杂草和作物有相同的生长环境181
三 杂草也曾是人们的食物来源183
第三节 先秦两汉时期主要作物的起源和发现185
一 粟186
二 黍194
三 稻195
四 麦196
五 大豆198
六 麻201
七 高粱203
附:关于汉代“玉米”问题的讨论207
第四节 作物遗存的时空分布与组合演变209
一 作物遗存的时空分布与作物的推广209
二 作物组合演变的考古学观察215
三 五谷考述227
第五节 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物选择236
一 作物的种类选择236
二 作物内部的品种选育240
第六章 粮食的储存和消费过程中的粮罐244
第一节 考古发现的储粮设施245
一 考古发现的仓储遗址245
二 东周至汉代墓葬中的仓囷模型249
第二节 储粮设施的性质和分类254
一 公有粮仓255
二 私有粮仓256
第三节 储粮方式和粮食消费过程中的粮罐258
一 私有粮仓的储粮方式258
二 容器类存粮器具及其使用259
三 从仓储到食用过程的其他方式263
第七章 乡村聚落和农民的生活266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乡村聚落266
一 基层聚落的主要名称267
二 里与聚的关系270
第二节 乡村聚落的多种形式274
一 大城中带有围墙的里居275
二 有围墙的邑里276
三 没有围墙的相对集中的里居278
四 散居形式的自然聚落279
第三节 里居与田舍(庐)283
一 田庐辨析283
二 田宅及其空间布局292
第四节 农业人口和农民的生活295
一 农业人口和城市中的农民295
二 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协作299
结语315
一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315
二 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和传统农业的形成316
三 余论317
主要参考文献319
一 工具书、资料集319
二 基本古籍320
三 著作321
四 发掘报告322
五 论文324
附:甲骨文字形及辞例引书简称334
后记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