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管理学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4516038.jpg)
- 顾士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0523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管理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管理导论1
第一章 管理的本质1
第一节 管理及其特点1
管理的涵义1
管理的历史3
管理的一般特点6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和职能7
管理的性质7
管理的具体职能8
第三节 管理原理10
效益原理10
系统原理12
能级原理14
人本原理15
弹性原理16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17
职能分析与过程分析17
本书的结构18
第二章 管理对象和目的21
第一节 管理系统21
管理对象与管理系统21
管理系统的构成23
管理系统的特性25
管理时间与管理空间27
管理环境分析29
第二节 管理信息33
管理对象与管理信息33
管理信息的特性34
管理信息的处理35
管信息功能的提高37
第三节 管理效益40
管理的目的:管理效益40
管理效益的评价43
管理效益的提高47
第二篇 管理过程论50
第三章 筹划过程50
第一节 筹划:管理的主观活动过程50
筹划的涵义50
筹划过程的特性52
筹划体系分类52
第二节 筹划过程的职能与作用56
预测:筹划的必要前提56
决策:管理的关键所在58
计划:实践的具体指南60
第三节 筹划的程序和原则62
筹划的一般程序62
筹划的科学原则65
第四章 实施过程66
第一节 实施:管理的客观活动过程69
决策计划的实施及其意义69
实施过程的特性70
第二节 实施过程的职能与作用71
组织:系统要素的合理组合71
指挥:群体意志与行动的统一74
协调:总体功能的有效保证76
第三节 实施的程序和要求78
实施的一般程序78
实施的基本要求80
第五章 控制过程84
第一节 控制:促使主、客观活动统一的过程84
控制的一般涵义84
控制过程的形成86
控制过程的特性88
控制的前提条件90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方式和程序91
控制的基本方式91
控制的一般程序99
第三节 控制功能的强化102
控制功能与系统的稳定性102
改善外部输入条件104
提高控制系统的素质106
第六章 激励过程109
第一节 激励:强化管理主体功能的过程109
人的行为规律109
激励和激励力112
激励影响人的行为过程115
第二节 激励的原则和方式118
激砺的科学原则118
激励的基本方式120
第三节 激励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24
激励在管理中的地位124
激励的基本职能125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126
第三篇 管理体制论128
第七章 管理体制的一般原理128
第一节 建立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128
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128
管理体制的功能129
建立管理体制的客观依据130
第二节 管理体制的动力原理131
管理体制的动力结构131
管理体制的动力激励133
管理体制的动力转化135
第三节 管理体制的组织原理136
能级与功能最大化原理136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理137
权责对等与才职相称原理139
弹性原理140
相对封闭原理142
第四节 管理体制的协调原理143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143
纵向与横向相统一的原理147
第八章 微观管理体制149
第一节 微观管理的领导制度149
党政工组织的相互关系及作用149
行政负责制154
职工民主管理157
第二节 微观管理组织形式158
微观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159
微观管理组织形式发展的新趋势161
第三节 经济(岗位)责任制165
经济(岗位)责任制的基本内容165
经济(岗位)责任制的主要形式169
实施经济(岗位)责任制的客观条件170
第九章 宏观管理体制173
第一节 宏观管理体制的结构173
宏观管理体制的总体考察173
决策系统175
信息系统177
调节系统179
监督系统180
第二节 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82
命令型管理模式183
自治型管理模式184
集中与分散结合型管理模式186
宏观管理体制的选择187
第三节 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189
宏观管理体制的稳定与变革189
宏观管理体制变革的症候和条件191
我国宏观管理体制的现实与变革193
第四篇 管理方法论196
第十章 一般管理方法196
第一节 行政方法196
行政方法及其特点196
行政方法的作用和必要性198
行政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199
第二节 经济方法200
经济方法及其特点200
经济方法的作用201
经济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201
第三节 法律方法202
法律方法及其特点202
法律方法的作用和必要性203
法律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204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204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及其特点204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205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适用条件206
第五节 诸种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207
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07
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的基本要求209
第十一章 管理技术211
第一节 管理技术的本质规定性211
管理技术的特性211
定性和定量技术的功能互补213
第二节 系统筹划技术215
预测技术215
决策技术221
评价技术227
第三节 实施控制技术231
全面计划管理231
实施技术和计划评审232
线性规划234
目标管理235
系统行为分析237
ABC分类控制法239
最优化控制技术242
第四节 模拟及模型化技术243
模拟及模型243
模型化244
模型化步骤245
第五篇 管理领导论247
第十二章 领导与领导集团247
第一节 领导者247
领导、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涵义247
领导者的主要管理功能——决策250
领导者的管理素质251
第二节 领导的管理演进255
领导的家长式管理255
领导的硬专家管理256
领导的软专家管理257
领导的专家集团管理257
第三节 领导集团的群体结构258
知识结构258
能力结构260
年龄结构261
性格结构263
组织结构264
第十三章 领导方式266
第一节 领导方式的转换形式——决策方式266
静态分析:集权型和分权型266
动态分析:集权型和分权型的结合268
决策程序和方法的比较269
第二节 领导方式的选择271
领导的管理环境271
领导的管理对象273
领导者的抉择276
第三节 智囊制度279
智囊的历史渊源279
现代智囊团的产生280
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281
第十四章 领导的管理方法283
第一节 管理方格283
管理方格理论283
管理方格定向285
第二节 管理文化291
管理文化的内涵291
管理文化的属性和特征293
管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295
建立管理文化的途径296
第三节 人际关系298
人际关系的概念298
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300
领导者的人际吸引力304
第四节 公共关系306
社会现代化和公共关系306
领导者的公共关系职能310
领导者的公共关系素质312
处理公共关系的一般原则314
第六篇 管理思想论315
第十五章 西方管理思想315
第一节 古典管理学派315
管理思想的先驱315
科学管理思想318
古典组织理论321
第二节 行为科学学派325
人际关系学派325
行为科学学派327
第三节 现代管理学派333
社会系统学派333
决策理论学派335
权变理论学派337
管理科学学派339
第十六章 中国管理思想3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34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34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要344
第二节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351
民族资产阶级的管理思想351
解放区的管理思想355
第三节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体系359
努力挖掘我国管理思想的历史宝库359
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361
合理吸收国外管理思想的精华36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体系364
后记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