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经学与戏曲 以清代经学家的戏曲活动和思想为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经学与戏曲 以清代经学家的戏曲活动和思想为中心
  • 张晓兰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409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经学-关系-古代戏曲-研究-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经学与戏曲 以清代经学家的戏曲活动和思想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意义1

第二节 清前经学与戏曲关系概述7

第三节 概念界定16

第一章 “经术昌明,无过今日”——清代经学之兴盛23

第一节 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盛行与清代经学的兴起24

第二节 清中叶汉宋之争与清代经学的鼎盛27

第三节 清末今古文之争与清代经学的新变37

第二章 经与经学向清代戏曲之渗透46

第一节 宗经传统与清代戏曲46

第二节 诗教理论与清代戏曲56

第三节 礼乐思想与清代戏曲64

一 忠孝节义思想的凸显66

二“今之乐,犹古之乐也”71

第四节 《周易》和《春秋》与清代戏曲81

第三章 经学语境下清代戏曲之特点及新变89

第一节 清代戏曲创作思想之新变:由情返理,以礼正情89

一 明代尤其晚明以“情”为最高崇尚的戏曲观90

二 清初戏曲观:由“情”向“理”的过渡94

三 清中叶及后期:由情返理,以礼正情96

第二节 清代戏曲的自娱化倾向102

第三节 清代戏曲的案头化倾向106

第四节 “曲以存史”——清代戏曲的征实化倾向113

一 虚与实的辩证——清人“传奇”观的本质114

二 题材取向的征实化——清代历史剧、时事剧、“自述体”剧的兴盛120

三 “曲以存史”——清人“曲史”意识的兴起126

第五节 “学人之曲”——清代戏曲的学术化倾向131

一 “曲人之曲”与“才人之曲”131

二 “学人之曲”概念的提出133

三 清代“学人之曲”的表现特征141

四 “学人之曲”的优长与弊端148

第六节 清代戏曲的尊体观149

一 清代戏曲的错位尊体观153

二 清代戏曲的本位尊体观164

三 余论:关于清代“雅部衰落,花部兴起”的讨论——兼谈各体文学的尊卑之辨和雅俗之辨175

第四章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活动181

第一节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创作197

一 清代曲家的学人化倾向197

二 参与戏曲创作的清代经学家身份分析200

三 清代经学家参与戏曲创作之原因204

四 清代经学家剧作题材及内容207

五 清代经学家剧作特点和倾向228

第二节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研究243

一 清代戏曲考证兴盛之原因——由“尊德性”向“道问学”的转变244

二 清代经学家的古乐学研究248

三 清代经学家的曲韵、曲唱研究和曲谱编纂257

四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校注、收藏、刊刻、版本考证与目录编纂261

五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本事、戏曲史研究和戏曲曲辞的考证评论265

第三节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题跋、题词——以《桧门观剧绝句》及诸家和诗和题词为例274

一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题跋274

二 清代经学家的戏曲题词281

三 《桧门观剧绝句》及诸家和诗和题词——清代经学家参与戏曲题词现象之范例291

第四节 清代经学家的观剧活动301

第五节 清代经学家与曲家、文人的交游312

一 扬州设局删改剧曲所形成的经学家、文人与曲家交游圈312

二 扬州盐商的戏曲活动所形成的经学家、文人与曲家交游圈314

三 清代学人幕府所形成的经学家、文人与曲家交游圈317

第五章 清初经学家的戏曲思想321

第一节 清初理学家戏曲思想综述322

第二节 黄宗羲与戏曲——明清之际学术观与戏曲观之典型327

第三节 毛奇龄与戏曲——清代戏曲研究考据方法之兴起333

一 毛奇龄戏曲观:主情说与风化说336

二 毛奇龄连厢词例及拟连厢词二种338

三 《毛西河论定西厢记》353

第六章 清中叶汉学家的戏曲思想364

第一节 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和对戏曲的定位364

第二节 清代经学家对戏曲的矛盾态度及原因371

第三节 凌廷堪与戏曲——清代乐学、礼学与戏曲之互渗376

一 《论曲绝句三十二首》377

二 《燕乐考原》383

三 《梅边吹笛谱》中的曲学理论385

四 戏曲观、文学观与学术观之互渗388

第四节 焦循与戏曲——乾嘉学派戏曲研究之典范392

一 焦循的戏曲著作392

二 焦循学术观与戏曲观403

三 焦循文学观与戏曲观414

四 焦循的戏曲研究方法423

五 焦循对王国维戏曲研究之影响426

第七章 清末经学家的戏曲思想430

第一节 清末经学家戏曲思想综述430

第二节 俞樾与戏曲——戏曲“有功经学”435

一 戏曲剧作436

二 戏曲理论批评448

三 俞樾学术观与戏曲观463

四 俞樾的文学观与戏曲观466

第三节 刘师培与戏曲——清代汉学殿军之戏曲研究470

一 戏曲的起源——戏曲与乐舞、祭祀471

二 戏曲的形成——戏与曲剧477

三 刘师培戏曲观受戏曲改良思潮的影响485

四 刘师培戏曲观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和贡献488

第四节 王国维与戏曲——中学与西学交融的范例491

一 王国维治学的三个阶段493

二 王国维对清代戏曲尊体理论之推动498

三 王国维的戏曲研究——“东海西海,此心此理”504

结论516

参考文献519

后记5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