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不痛手法绝招:百病针灸治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不痛手法绝招:百病针灸治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4461902.jpg)
- 杨元德,杨颖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18589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针灸不痛手法绝招:百病针灸治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络腧穴1
第一节 经络学说简要1
一、经络与经络学说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2
四、十二经脉的分布与交接2
五、奇经八脉的特点与作用3
六、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与临床作用4
七、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与临床作用5
八、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与临床作用6
九、十五络脉的特点和作用6
十、经脉的标本根结知要7
十一、气街与四海的临床应用8
十二、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9
十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0
十四、经络实质的观点10
第二节 腧穴知识简要11
一、腧穴的意义与分类11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11
三、特定穴及临床应用12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18
第二章 无痛针灸法21
第一节 毫针刺法21
一、针刺练习21
二、针刺前的准备21
三、无痛针法的准备23
四、针刺方法25
五、针刺补泻29
六、留针与出针30
七、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31
第二节 灸法34
一、灸法的意义与作用34
二、灸法种类35
三、灸法注意事项37
第三节 穴位贴敷疗法37
第四节 拔罐法40
第五节 舌针43
第六节 头针45
第七节 耳针48
一、耳针疗法的意义48
二、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49
三、耳穴的临床应用51
四、注意事项52
第八节 其他针法52
一、三棱针52
二、皮肤针54
三、水针法55
第三章 针灸处方总论57
第一节 常用辨证知要57
一、八纲辨证57
二、病因辨证58
三、脏腑常见疾病辨证60
四、气血辨证66
五、经络辨证67
第二节 针灸处方原则69
一、常用治法与处方总则69
二、处方内容及选穴原则72
三、常用处方配穴法73
第四章 无痛针法治疗疾病75
第一节 脑神经疾病75
一、嗅神经障碍75
二、视神经炎76
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76
四、视神经萎缩77
五、动眼神经瘫痪77
六、滑车神经瘫痪78
七、三叉神经痛78
八、外展神经瘫痪79
九、面神经瘫痪79
十、舌咽神经痛80
十一、舌咽神经瘫痪80
十二、副神经瘫痪81
十三、迷走神经瘫痪81
十四、舌下神经瘫痪82
十五、前庭神经炎82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82
一、头痛82
二、偏头痛84
三、枕神经痛84
四、紧张性头痛85
五、中风85
六、周围神经疾患86
七、梅尼埃病87
八、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87
九、肋间神经痛88
十、脑动脉硬化症88
十一、坐骨神经痛89
十二、失眠89
十三、神经衰弱90
十四、癔病90
十五、精神分裂症91
十六、抑郁症91
十七、原发性低血压91
十八、癫痫92
十九、皮肌炎92
二十、重症肌无力93
二十一、硬皮病94
二十二、震颤麻痹94
二十三、多发性硬化症94
二十四、假性延髓瘫痪95
二十五、共济失调95
二十六、脊髓空洞症96
二十七、发作性睡病96
二十八、老年性和早老性痴呆症97
二十九、痉挛性斜颈97
三十、不宁腿综合征98
三十一、面肌痉挛98
三十二、咀嚼肌痉挛98
三十三、腓肠肌痉挛99
三十四、股外侧皮神经炎99
三十五、竞技综合征99
三十六、幻肢痛100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100
一、冠心病100
二、心律失常102
三、原发性高血压102
四、低脉压综合征103
五、心绞痛103
六、高脂血症103
七、心脏神经官能症103
八、单纯性甲状腺肿104
九、甲状腺功能亢进104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05
十一、桥本甲状腺炎105
十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5
十三、白细胞减少症106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106
一、急性鼻窦炎106
二、急性鼻炎106
三、感冒107
四、急性扁桃体炎108
五、急性气管炎108
六、支气管哮喘108
七、过度通气综合征109
八、慢性支气管炎109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110
一、食道、贲门痉挛110
二、呃逆110
三、胃下垂110
四、急、慢性胃炎112
五、胃酸过多112
六、慢性十二指肠溃疡112
七、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113
八、急、慢性结肠炎113
九、急性菌痢114
十、便秘114
十一、腹泻114
十二、麻痹性肠梗阻115
十三、反流性食管炎115
十四、呕吐116
十五、慢性浅表性胃炎116
十六、胃痉挛116
十七、过敏性结肠炎117
十八、溃疡性结肠炎117
十九、克罗恩病117
二十、糖尿病118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19
一、尿潴留119
二、尿失禁119
三、阴茎异常勃起120
四、不射精症121
五、慢性前列腺炎121
六、不育症122
七、遗精122
八、阳痿123
第七节 外科疾病123
一、血栓性深静脉炎123
二、胆囊炎、胆石症123
三、胆道蛔虫症125
四、单纯性阑尾炎125
五、肾绞痛、泌尿系结石125
六、颈淋巴结结核126
七、颈椎病126
八、颈肩痛127
九、肩背痛127
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28
十一、梨状肌综合征128
十二、腰椎后关节紊乱症128
十三、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129
十四、腱鞘囊肿129
十五、落枕130
十六、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130
十七、踝关节软组织损伤130
十八、腰扭伤131
十九、网球肘131
二十、足跟痛131
二十一、痔疮132
二十二、肛裂132
二十三、脱肛133
二十四、骨关节炎133
二十五、类风湿性关节炎134
二十六、风湿性关节炎134
二十七、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病)135
第八节 皮肤科疾病136
一、带状疱疹136
二、疣136
三、真菌性皮肤病137
四、斑秃138
五、痤疮138
六、黄褐斑138
七、银屑病(牛皮癣)139
八、湿疹139
九、接触性皮炎140
十、荨麻疹141
十一、天疱疮141
十二、丹毒142
十三、疖肿142
十四、皮下囊虫病143
十五、皮肤瘙痒症143
第九节 妇科疾病144
一、痛经144
二、白带异常145
三、闭经145
四、子宫脱垂146
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47
六、外阴瘙痒147
七、妊娠呕吐148
八、急性乳腺炎148
九、乳腺小叶增生148
十、产后乳汁不足149
十一、经前期紧张症149
十二、不孕症150
十三、外阴白斑病150
十四、更年期综合征150
十五、盆腔炎151
第十节 儿科病症152
一、流行性腮腺炎152
二、百日咳152
三、白喉153
四、猩红热154
五、脑病失语症154
六、小儿复感155
七、小儿面神经瘫痪155
八、夜惊症155
九、脑发育不全156
十、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57
十一、小舞蹈病157
十二、急、慢性胃炎158
十三、小儿幽门痉挛158
十四、单纯性消化不良159
十五、小儿便秘159
十六、小儿膀胱痉挛症160
十七、婴儿腹泻160
十八、小儿厌食症161
十九、营养不良症161
二十、小儿哮喘162
二十一、小儿鞘膜积液162
二十二、夜尿症163
第十一节 五官科疾病163
一、急性结膜炎163
二、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163
三、近视(儿童)165
四、单纯性白内障165
五、眼睑缘炎165
六、流泪症166
七、病毒性角结膜炎166
八、电光性眼炎166
九、视神经炎167
十、麻痹性斜视167
十一、视神经萎缩168
十二、睑腺炎168
十三、远视168
十四、色盲、色弱169
十五、中耳炎169
十六、神经性耳聋170
十七、聋哑170
十八、慢性鼻炎170
十九、慢性鼻窦炎171
二十、鼻出血171
二十一、喉炎171
二十二、声音嘶哑172
二十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172
二十四、复发性口腔溃疡173
二十五、急、慢性咽炎173
第十二节 各种急症174
一、高热昏迷174
二、惊厥抽搐174
三、休克175
四、中暑昏迷176
五、输液反应176
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76
七、急性胸痛177
八、溃疡病疼痛177
九、急性胃扩张178
十、脑血管痉挛178
十一、急性胃肠炎178
十二、伤寒179
十三、流行性乙型脑炎179
十四、运动病(晕车、晕船、晕飞机)180
十五、高山反应180
十六、日射病180
十七、急性淋巴管炎181
十八、急性湿疹181
十九、神经性皮炎182
二十、暴盲182
二十一、暴聋182
第十三节 减肥、美容及其他183
一、减肥183
二、美容184
三、戒酒185
四、戒烟186
五、戒毒187
六、抗衰老188
附录一 常用针灸歌诀190
附录二 针灸论文三篇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