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家谱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家谱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4460330.jpg)
- 王鹤鸣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6069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家谱-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家谱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什么是家谱1
二、家谱的种类6
三、家谱的沿革12
四、家谱的价值17
经编25
一、中国家谱的起源27
(一)中国家谱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27
(二)口传家谱30
(三)父系口传家谱从母系口传家谱发展而来36
(四)结绳家谱40
(五)甲骨家谱44
(六)青铜家谱46
二、中国家谱的诞生50
(一)周代完整系谱的出现51
(二)史官修谱制度57
(三)《帝系篇》、《世本》的问世58
(四)汉代谱学的发展63
三、中国家谱的兴盛(上)71
(一)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的原因72
(二)谱学著作和谱学世家76
(三)家谱内容和特点80
四、中国家谱的兴盛(下)85
(一)唐代官修谱牒发展的原因85
(二)三次规模巨大的官修谱牒87
(三)私修家谱迅猛发展92
(四)家谱内容93
(五)家谱种类99
(六)谱学名家100
(七)唐代皇族谱牒103
五、中国家谱的转型107
(一)宋代官修公谱废绝、私修家谱兴盛107
(二)欧阳修、苏洵创立五世图式谱法112
(三)宋代谱学变革116
(四)朱熹的谱学思想121
(五)简介《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130
(六)宋代皇族谱牒134
(七)呈过渡形态特征的元代家谱138
六、中国家谱的完善145
(一)明代家谱数量大幅上升145
(二)朱元璋的“圣谕六言”147
(三)明代家谱以朱熹“三纲五常”伦理思想为宗旨149
(四)家谱体例、内容的完善153
(五)祠堂、祠产164
(六)规模宏大的会通谱、统宗谱168
(七)程敏政的谱法与谱辨172
七、中国家谱的普及178
(一)清代、民国时期家谱体例与明代比较178
(二)清代、民国时期家谱数量激增181
(三)家谱续修186
(四)领谱、藏谱和验谱188
(五)章学诚的谱学理论191
(六)少数民族编修家谱205
(七)清代玉牒226
(八)孙中山的三篇谱序232
(九)20世纪谱学名家238
八、中国家谱的新修247
(一)台湾地区编修家谱简况247
(二)大陆地区编修家谱简况251
(三)海峡两岸、海内外宗亲共同编修新谱255
(四)新谱对旧谱的继承与创新259
(五)特大型会通谱、统宗谱263
(六)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269
纬编277
一、中国家谱的体例、内容(上)279
(一)谱名279
(二)祖先像赞281
(三)目录283
(四)修谱名目285
(五)谱序288
(六)凡例292
(七)恩荣录295
(八)谱论299
(九)姓氏源流303
(十)世系306
二、中国家谱的体例、内容(下)313
(一)传记313
(二)家法315
(三)风俗礼仪318
(四)祠堂323
(五)坟茔327
(六)族产331
(七)契约334
(八)艺文338
(九)字辈、排行341
(十)领谱字号345
三、中国家谱的数量349
(一)中国家谱知多少349
(二)中国主要藏谱单位355
(三)国外主要藏谱单位360
四、中国家谱的姓氏366
(一)存世中国家谱的姓氏366
(二)中华姓氏的起源372
(三)中华姓氏发展轨迹375
(四)中华姓氏的特点386
五、中国家谱的体与魂——以徽州家谱为例393
(一)中国家谱以欧、苏五世图式为躯体393
(二)中国家谱以朱熹理学思想为灵魂407
六、中国家谱的图像416
(一)祖先像416
(二)住宅图422
(三)祠堂图426
(四)坟墓图435
(五)其他图442
七、中国家谱功能的嬗变448
(一)萌芽阶段:优生功能448
(二)兴盛阶段:政治功能454
(三)普及阶段:伦理功能458
(四)新修家谱:文化功能463
八、《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469
(一)著录家谱文献书目历史回顾469
(二)《中国家谱总目》的立项475
(三)《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经过478
(四)《中国家谱总目》的特点482
(五)编纂《中国家谱总目》的意义485
附录一 上海图书馆整理、开发家谱资料工作大事记(1996—2001)487
附录二 中国家谱论文索引(1874—2008)493
附录三 主要家谱网站名录523
后记:迟到的研究工作的春天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