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千古食趣 说说吃的那些事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千古食趣 说说吃的那些事儿
  • 曼姝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4884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204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饮食-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千古食趣 说说吃的那些事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中国饮食漫谈2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2

有巢氏教民食用果实、猎取禽兽2

伏羲氏创立渔业与畜牧业2

燧人氏钻木取火3

神农氏尝百草4

黄帝教民蒸谷为饭5

教民稼穑的始祖:后稷6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7

夏商周:饮食文化的初步形成时期7

中国饮食初步形成期的特点8

秦至宋: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时期10

中国饮食文化蓬勃发展时期的特点12

元明清:饮食文化的成熟繁荣时期15

中国饮食文化成熟繁荣时期的特点17

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18

第三章 饮食的意境21

色21

香22

味23

名24

形25

境26

第四章 中国著名饮食思想28

儒家主张:民以食为天28

孔子的饮食思想29

孟子的饮食见解30

老子的饮食之道31

庄子简朴的饮食观32

李渔的饮食养生观33

第五章 中国著名治食人物35

彭祖:食物养生的祖师35

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35

易牙:鲁菜始祖36

太和公:炙鱼名天下37

梵正:才情出众的女厨师37

膳祖:唐朝女名厨38

董小宛:让美食饶有情致38

萧美人:糕点贵比金39

第六章 中国重要饮食典籍40

《礼记·内则》:中国最早的饮食文献40

《黄帝内经》:食疗的基础理论著作41

《饮食须知》:食物搭配需宜忌43

《吴氏中馈录》:女厨编著的饮食典籍44

《备急千金要方》:药王的食疗理论精粹45

《随园食单》:文人厨者的经典46

《饮膳正要》:营养学专著47

《遵生八笺》:养生玩物之作48

《食经》:序遗文,垂示来世48

《齐民要术》:“水引”面向全世界48

《艺文类聚·食物部》:“酪苏”的故事49

第七章 中国著名的百年老店50

全聚德50

东来顺50

龙抄手51

松鹤楼52

陈麻婆豆腐店52

景阳观52

六味斋53

厚德福54

信远斋54

六必居55

同和居55

稻香村56

柳泉居饭庄56

第八章 中国历史名宴58

满满汉全席58

鹿鸣宴58

孔府宴59

千叟宴60

琼林宴61

鹰扬宴61

会武宴62

曲江宴62

烧尾宴63

全驴宴64

合拢宴64

板桥宴65

全羊宴65

洛阳水席66

第二篇中国食材文化68

第一章 中国食材概览68

食材是中国饮食的基础68

中国食材的积累进步68

中国食材的文化分类68

第二章 五谷为养70

何以五谷为养70

稷调脾胃70

小麦补心气71

稻补肺气72

黍虚损72

菽补精髓73

第三章 五果为助75

清香又营养的水果75

多汁爽口的荔枝75

梨能清喉降火76

小草莓中的大健康76

柑橘富含维生素C77

中华仙果水蜜桃77

甜糯香脆的栗子78

香脆可口的枣79

味甘性温的菠萝80

酸酸甜甜的杏81

清肺润肺的西瓜81

第四章 五畜为益82

万年畜牧历史82

五畜之首:豕82

肉中骄子:牛83

冬吃羊肉赛人参83

强筋健骨的马肉84

荤中之素:兔肉84

鸡、鸭、鹅85

四大家鱼86

冬季补香肉86

高蛋白美食:蝉87

中秋前后的螃蟹美88

蚱蜢:可食可药88

墨斗鱼:食疗佳品89

蛤蜊:天下第一鲜89

第五章 五菜为充91

五菜文化91

藿、芥、茆、韮、菘92

润泽肌肤的茭瓜92

水中之宝:藕93

开胃的笋93

菌中皇后:香菇94

延缓衰老的山药94

清热生津的冬瓜95

“千金菜”:莴苣95

如意菜:豆芽96

赛人参的白萝卜97

“菌中之冠”银耳97

营养又“排石”的黑木耳98

功效多多的洋葱98

补气又止咳的南瓜98

能防癌的花椰菜99

第六章 五味为和100

五味之料100

醋文化101

糖文化102

葱蒜姜文化103

辣椒文化104

盐文化105

酱文化107

郫县豆瓣108

酱油文化109

卤汁文化111

花椒文化111

蚝油文化113

阳江豆豉文化114

胡椒文化115

第三篇中国菜系文化118

第一章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118

八大菜系与中国饮食文化118

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119

八大菜系的形成背景119

第二章 鲁菜文化122

鲁菜文化的历史背景122

鲁菜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122

鲁菜的风味流派125

鲁菜名馔126

第三章 苏菜文化138

苏菜文化溯源138

苏菜的四大地方风味139

苏菜名馔141

第四章 川菜文化156

川菜的文化溯源156

川菜的烹制特点157

川菜名馔157

第五章 粤菜文化167

粤菜文化溯源167

粤菜文化的特点167

粤菜名馔168

第六章 闽菜文化181

闽菜文化溯源181

闽菜的主要用料183

闽菜的烹调特点184

闽菜名馔185

第七章 湘菜文化193

湘菜发展的“基因”193

湘菜的特点194

湘菜名馔195

第八章 浙菜文化202

浙菜的组成部分202

浙菜的烹调特点202

浙菜发展的优势203

浙菜名馔205

第九章 徽菜文化218

徽菜的起源218

徽菜的原料218

徽菜的烹饪特点219

徽菜名馔219

第十章 中国其他地方菜系文化228

京菜文化228

天津菜文化232

鄂菜文化235

秦菜文化239

晋菜文化245

豫菜文化247

云南菜文化252

东北菜文化254

台湾菜文化257

第四篇中国茶文化262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262

茶的起源262

茶圣陆羽与他的《茶经》264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265

唐朝:茶文化的兴起265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266

元、明、清:茶经济向世界传播267

第二章 中国茶具269

茶具的起源269

唐代茶具270

宋代茶具271

元代茶具273

明代茶具274

清代茶具277

第三章 中国茶类280

乌龙茶(青茶)类280

黑茶类281

绿茶类282

红茶类284

黄茶类285

白茶类285

紧压茶类286

萃取茶类288

保健茶类288

果味茶类289

花茶类289

第四章 名茶简介290

庐山云雾290

六安瓜片290

西湖龙井291

洞庭碧螺春292

太平猴魁293

蒙顶茶294

君山银针295

武夷岩茶296

普洱茶297

白毫银针298

安溪铁观音299

祁门红茶300

第五章 茶道中的传统文化302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302

“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302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303

茶与中国诗词304

茶与美术306

饮茶之境307

第六章 中国茶馆文化310

唐代茶馆的出现310

宋代茶馆文化的兴盛311

元明时期的茶馆314

清代茶馆的发展315

四川茶馆文化316

杭州茶馆文化318

广东茶馆文化320

北京茶馆文化322

第五篇中国酒文化326

第一章 酒的起源和发展326

酿酒起源的传说326

酒的发展328

酒的分类方法330

酒的种类332

第二章 历史长河酒飘香336

茅台酒336

汾酒337

五粮液酒337

西凤酒338

泸州老窖339

古井贡酒340

全兴大曲酒341

董酒342

剑南春酒343

双沟大曲343

黄鹤楼酒344

郎酒345

衡水老白干345

酒鬼酒346

即墨老酒347

武陵酒348

沱牌曲酒348

第三章 饮酒的情趣350

有趣的酒名350

各式的酒具351

多样的饮酒方式353

繁复的酒规354

富有情趣的酒令355

敬酒357

第四章 酒俗358

传统酒文化中的礼与德358

祭酒酒俗359

婚嫁酒俗360

生丧酒俗361

日常酒俗362

第五章 酒与艺术364

音乐中的酒文化364

诗中的酒文化365

画中的酒文化366

对联中的酒文化367

书法中的酒文化368

古典名著中的酒文化369

第六篇中国饮食礼俗372

第一章 饮食礼仪372

先秦时期的饮食礼仪372

重教、敬贤、养老374

宴饮之礼376

待客之礼376

座次礼仪377

进食礼仪378

第二章 年节 食俗380

立春食俗380

春节 食俗381

元宵节 食俗382

二月二食俗383

清明节 食俗384

立夏食俗385

端午节 食俗385

夏至食俗386

立秋食俗386

七夕节 食俗387

中秋节 食俗388

重阳节 食俗389

立冬食俗389

冬至食俗390

腊八节 食俗390

第三章 人生礼仪食俗392

订婚食俗392

出阁食俗393

洞房食俗394

妊娠食俗394

分娩食俗395

三朝食俗396

寿诞食俗396

丧葬食俗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