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前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前教育学
  • 齐桂林,白丽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5523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学前教育-教育理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前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目标透视1

本章导读2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5

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6

四、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7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8

一、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意义9

二、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方法10

知识回顾10

活动体验11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13

目标透视13

本章导读14

第一节 教育概述14

一、教育的含义14

二、教育的属性15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含义与组成要素16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16

二、学前教育的四个组成要素17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原则17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17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18

知识回顾21

活动体验22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23

目标透视23

本章导读24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24

一、教育目的24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25

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26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任务29

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29

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30

知识回顾31

活动体验31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33

目标透视33

本章导读34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34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历史34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35

三、影响学前教育方案的理论38

第二节 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学前教育41

一、家庭与学前教育41

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与学前教育44

三、社区、其他机构和渠道与学前儿童教育46

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学前儿童教育47

五、社会政治体制与学前儿童教育47

第三节 儿童教育生态学与学前教育49

一、教育生态学49

二、儿童教育生态学50

三、儿童教育生态学的内容50

知识回顾55

活动体验55

第四章 学前儿童57

目标透视57

本章导读58

第一节 儿童观与学前儿童发展观58

一、历史上的儿童观58

二、儿童发展观61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特点63

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63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68

第三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儿童发展69

一、教育主导和促进儿童更全面充分地发展70

二、学前教育要受社会时代要求和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制约70

知识回顾71

活动体验72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教师75

目标透视75

本章导读76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76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76

二、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化发展77

三、学前儿童教师资格78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78

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78

二、学前儿童教师职业角色80

三、学前儿童教师的劳动特点82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素养84

一、学前儿童教师的身心素养84

二、学前儿童教师的知识素养85

三、学前儿童教师的能力素养85

四、学前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90

知识回顾93

活动体验93

第六章 教师与儿童的关系95

目标透视95

本章导读96

第一节 教师与儿童关系概述96

一、教师与儿童关系的含义96

二、教师与儿童关系的类型96

三、影响教师与儿童关系的因素98

第二节 理想教师与儿童关系的建立99

一、教师与儿童建立平等的关系99

二、教师要充分信任学前儿童100

三、教师要民主公正地对待儿童100

四、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儿童100

五、教师要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儿童101

知识回顾101

活动体验102

第七章 学前教育环境103

目标透视103

本章导读104

第一节 学前教育环境概述104

一、学前教育环境的定义104

二、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104

第二节 学前教育环境的创设原则106

一、安全性原则106

二、一致性原则107

三、适宜性原则107

四、参与性原则108

五、开放性原则109

六、经济性原则110

第三节 学前教育机构主题环境建设110

一、从艺术领域的角度,主题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美110

二、从科学领域的角度,主题环境的创设要积累感性经验111

三、从社会领域的角度,主题环境的创设要增强自信心113

知识回顾114

活动体验115

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117

目标透视117

本章导读118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118

一、课程内涵的演变与发展118

二、幼儿园课程119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21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122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设置122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124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25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125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分类127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要求127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129

一、幼儿园课程的实施129

二、幼儿园课程的评价130

知识回顾131

活动体验132

第九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133

目标透视133

本章导读134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质135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135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135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136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138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类型138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139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140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143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指导的类型143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指导的技能143

第四节 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158

一、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159

二、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种类159

三、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161

四、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175

知识回顾178

活动体验179

第十章 幼儿游戏181

目标透视181

本章导读182

第一节 幼儿游戏概述182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182

二、游戏的教育作用184

三、幼儿游戏的种类185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指导189

一、幼儿游戏指导的基本要求189

二、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指导190

三、幼儿有规则游戏的指导198

第三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202

一、对游戏主题的评价202

二、对游戏准备的评价205

三、对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评价208

四、对幼儿表现的评价210

知识回顾212

活动体验213

第十一章 幼儿园日常活动217

目标透视217

本章导读218

第一节 幼儿园日常活动及其功能218

一、幼儿园日常活动及其特点218

二、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功能219

第二节 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组织与指导220

一、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内容和要求220

二、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组织指导225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活动227

一、劳动227

二、节日活动228

三、运动会228

四、亲子活动228

五、郊游230

知识回顾231

活动体验232

第十二章 幼儿园保育工作233

目标透视233

本章导读234

第一节 幼儿园保育工作概述234

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性234

二、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现状235

第二节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要求及内容236

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要求236

二、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内容237

三、保育员如何开展工作239

知识回顾240

活动体验241

第十三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和小学的关系目标透视243

本章导读244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244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作用244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特点245

三、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原则246

四、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和内容247

五、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注意事项249

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教育250

一、幼儿园与社区教育250

二、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251

三、发挥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优势,为社区建设出力252

四、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注意事项252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253

一、儿童入小学不适应的主要表现253

二、幼儿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254

知识回顾257

活动体验257

附录259

附录1 幼儿园工作规程259

附录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66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72

附录4 教师资格条例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