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约的解释 规则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合约的解释 规则与应用
  • 杨良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593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982页
  • 文件大小:204MB
  • 文件页数:1012页
  • 主题词:国际贸易-贸易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合约的解释 规则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1 合约承诺是绝对与严格责任1

2 道德与法律2

2.1 英国普通法对合约没有善意的要求3

2.2 英国普通法只针对合约条文或合约本身违反公共政策4

3 法律的肯定性、可循性与公平之间的冲突6

4 如何解释合约9

4.1 找出双方的订约意图10

4.2 何谓订约意图11

4.3 解释合约不接受订约方主观意图12

4.3.1 不接受原因之一:主观意图难以证明13

4.3.2 不接受原因之二:对另一订约方不公平14

4.3.3 不接受原因之三:对第三人不公平14

4.3.4 不接受原因之四:无法准确提供法律意见15

4.3.5 不接受原因之五:影响合约本身的有效性15

4.3.6 不接受原因之六:失去肯定性/可循性16

5 文字的解释16

5.1 根据字典的一般性解释的做法17

5.2 根据字典的一般性解释的局限19

5.2.1 局限之一:只能解释个别文字,无法解释整体的合约19

5.2.2 局限之二:文字有多个解释而要看合约语境20

5.2.3 局限之三:技术性文字或专业术语22

5.2.4 总结22

6 合理与否的关系23

6.1 什么是不合理的约定23

6.2 以一个合理人士的角度来解释文字24

6.3 越不合理的约定就越要写得清楚24

6.4 法院或仲裁庭选择最合理的解释25

6.5 商业合约尽量以商业合理性的角度解释25

6.6 假设订约方不会不合理约定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29

7 传统解释合约的做法30

7.1 总结传统解释合约的做法31

7.2 传统解释合约做法的弊病32

7.3 以前有关先例的介绍33

8 近年来解释合约的做法34

8.1 Charter Reinsurance Co Ltd v.Fagan36

8.2 Mannai Investments Co Ltd v.Eagle Star Life Assurance Co Ltd38

8.3 Investors Compensation Scheme v.West Bromwich Building Society43

8.4 BCCI v.Ali44

8.5 The“Starsin”46

8.6 Rainy Sky SA and others v.Kookmin Bank49

第二章 合约的达成与内容56

1 概述56

2 解释双方是否已经达成有约束性的合约56

2.1 案例之一:Pagnan SpA v.Feed Products Ltd57

2.2 案例之二:RTS Flexible Systems Ltd v.Molkerei Alois Miller Gm-bH & Co KG61

2.3 案例之三:Proton Energy Group SA v.Orlen Lietuva61

2.4 杨大明律师的相关伦敦仲裁案件62

3 正式与非正式合约65

4 文件表面看来是双方同意了的全部合约65

5 工作合约(working contract)67

6 初步合约(preliminary contract)69

6.1 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69

6.2 安抚函(letterof comfort)70

6.3 过渡合约(bridging or interim contract)72

6.4 互锁合约(lock-out contract)73

7 补充协议或多个合约74

7.1 情况一:补充协议或第二份合约是想超越原合约74

7.2 情况二:补充协议或第二份合约与原合约有相同的地位76

7.3 情况三:补充协议或第二份合约是想被合并在原合约77

8 合并其他文件78

8.1 合约成功合并其他文件的先决条件79

8.2 被合并文件与主合约起矛盾的情况83

8.3 合并标准格式合约或条文83

8.3.1 标准格式合约的两大类别84

8.3.2 有不同版本的标准格式合约是合并哪一份86

8.3.2.1 合并订约时生效的版本的大原则与例外86

8.3.2.2 合并订约后的程序或实体上的修改87

8.3.2.3 合并条文没有明示规定但被裁定订约后仲裁规则的修改也被合并的先例88

8.3.3 合并一份不存在的标准格式合约或条文89

8.4 合并其他合约89

8.4.1 合并不熟悉的其他合约的危险89

8.4.2 租约提单合并租约条文90

8.4.2.1 对提单合并租约相对严格的原因91

8.4.2.2 提单合并的只能是与货物运输有直接关系的内容94

8.4.2.3 提单合并的只能是文书租约条文95

8.4.2.4 提单合并的租约条文的其他局限96

8.4.2.5 提单合并哪一份租约的疑问99

8.4.3 租约提单合并租约仲裁条文102

9 根据行动合并的合约条文105

10 合约格式之争107

11 序言110

12 文件/条文的抬头与条文外的注脚111

13 口头合约与部分文书部分口头合约112

13.1 部分文书部分口头合约与文书合约的区分113

13.2 解释部分文书部分口头合约是一个事实与法律问题的混合113

13.3 把部分文书部分口头合约的解释当作是事实与法律问题的混合的弊病114

第三章 内部解释合约118

1 需要整体解释合约且给每一条文/文字有一定解释118

2 整体解释合约之一:两条不同条文之间的协调119

2.1 例子一:协调租约中的保费与加保费的矛盾121

2.2 例子二:协调油轮程租合约中的承租人承诺指定马上可挂靠泊位与免算装卸时间条文的矛盾122

2.3 例子三:协调法院管辖与仲裁条文之间的矛盾123

2.4 例子四:香港对合约内香港法院、美国法院与纽约仲裁的矛盾条文作出的协调或漠视/删除128

2.5 例子五:协调雇佣合约对解雇员工条文的矛盾129

3 整体解释合约之二:相同文字应该有统一解释129

4 整体解释合约之三:两条不同条文起直接矛盾130

5 起矛盾条文之间给予分量的轻重132

5.1 分量轻重要看订约方刻意显示的重点与选择的文字132

5.2 手写/打字条文超越印本条文132

5.3 面窄与特别针对一件事的条文超越广泛与一般性的条文134

5.3.1 案例之一:The“Brabant”134

5.3.2 案例之二:The“Mariasmi”135

5.3.3 案例之三:Sabah Flour v.Comfez136

5.3.4 案例之四:The“Eternity”137

5.4 文字超越数字137

5.5 主合约中的文字与目的超越合并文件中的文字137

5.6 说明不管其他条文怎样说140

6 整体解释合约之四:假定双方不会约定多余的内容143

6.1 不同意这一假设的说法144

6.2 什么是多余内容144

6.2.1 例子之一145

6.2.2 例子之二145

6.2.3 例子之三146

6.2.4 例子之四146

7 合约删除部分148

7.1 印本条文被删除是否可解释为订约双方的订约意图是相反的地位之争149

7.2 解释合约不应该考虑删除部分的原因与说法150

7.3 解释合约应该考虑删除部分的原因与说法151

7.4 目前英国法律在这一方面的地位153

7.5 有关删除内容应否考虑的实例介绍之一153

7.6 有关删除内容应否考虑的案例介绍之二154

7.7 有关删除内容应否考虑的案例介绍之三156

8 拟订得差劲的合约158

9 “为什么不说清楚?”159

10 明显不完整的条文160

11 含糊162

12 不肯定164

12.1 不肯定的情况165

12.1.1 不肯定情况之一:无法给条文/文字任何解释166

12.1.2 不肯定情况之二:有太多可能的解释167

12.1.3 不肯定种类之三:协议将来达成协议(agreement to agree)168

12.1.3.1 协议将来达成协议无效的原因168

12.1.3.2 协议将来达成协议有效的情况169

12.2 不肯定导致的后果170

12.2.1 合约不肯定是否有效或只是不肯定条文/文字不被执行170

12.2.2 尚未履行与已经部分履行的不同对待171

12.2.3 不肯定不是无效的案例之一:The“Agios Lazaros”172

12.2.4 不肯定不是无效的案例之二:The“Tropwind”173

12.2.5 不肯定不是无效的案例之三:Ashburn Anstalt v.Arnold175

13 合约记录错误的做法:合约变更与解释合约作出纠正175

13.1 合约变更176

13.1.1 关于合约变更的权威说法176

13.1.2 合约变更的救济适用的错误180

13.1.2.1 商业决定错误没有救济可言180

13.1.2.2 合约其他错误类别与不同救济181

13.1.3 申请合约变更不需要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共同/分享订约意图业已足够181

13.1.4 共同同意(a common accord)182

13.1.5 显露的共同同意(outward expression of accord)182

13.1.6 一个持续性的订约意图(a continuing intention)185

13.1.7 合约变更后必须能够正确记录双方真正的共同/分享订约意图187

13.1.8 申请方的疏忽导致合约记录错误能否要求变更?188

13.1.9 完整合约条文可否排除合约变更?188

13.1.10 合约错误记录单方的订约意图能否要求变更?189

13.1.11 对文件/合约变更的抗辩191

13.1.12 合约变更的案例193

13.2 通过解释合约纠正明显错误194

13.2.1 合约变更与通过解释合约作出纠正的区别194

13.2.2 案例之一196

13.2.3 案例之二196

13.2.4 案例之三197

13.3 其他合约错误197

13.3.1 错误(共同或单方面)的成因198

13.3.2 错误(共同或单方面)令合约空与无效案例不多的原因198

13.3.3 合约明示或默示分摊责任/风险是排除了错误的救济199

13.3.4 错误(共同或单方面)主要权威先例的说法200

13.3.5 普通法与衡平法的救济202

13.3.6 共同错误204

13.3.7 单方面错误206

13.3.7.1 单方面错误搞错对方身份206

13.3.7.2 其他的单方面错误208

13.3.8 non est factum210

14 私人字典211

14.1 权威说法211

14.2 私人字典属于共识性禁止反供的说法212

14.3 谈判除外规则与私人字典的关系212

14.3.1 不理会谈判除外规则的案例之一:The“Karen Oltmann”214

14.3.2 不理会谈判除外规则的案例之二:New Hampshire Insurance Company v.MGM Limited214

14.3.3 不理会谈判除外规则的案例之三:Nicholson v.Markham215

14.3.4 不理会谈判除外规则的案例之四:Proforce Recruit case215

14.3.5 不理会谈判除外规则的案例之五:Jones v.Bright Capital Ltd215

14.3.6 不理会谈判除外规则的案例之六:香港仲裁215

14.4 私人字典与合约变更的关系216

15 文字的排列与标点符号217

第四章 其他内部解释合约的主要规则220

1 解释合约主要规则的作用220

2 其余解释规则之一:标准格式的印本条件222

2.1 标准格式合约的优点与缺点222

2.2 标准格式合约会有的倾向性223

2.3 劳合社所拟定的标准格式保单——S.G.保单的有趣历史223

2.4 标准格式合约条文/文字必须有肯定性/可循性的说法225

2.5 解释立法条文/文字有同样的肯定性/可循性的重要性227

2.6 标准格式合约条文/文字的解释应否考虑个别案件的本质说法229

2.7 标准格式有肯定性/可循性先例下商业人士可以更改合约条文或行动补救的做法230

3 其余解释规则之二:整体解释商业合约的结果应该尽量合理233

4 其余解释规则之三:双方同意不合理事情必须用清楚无误的条文/文字237

4.1 权威的说法237

4.2 什么是清楚无误/肯定的条文/文字会是法院/仲裁庭的印象239

4.3 解释“一次过”合约条文/文字的不肯定/不可预测240

5 其余解释规则之四:针对规则243

5.1 适用的两种情况243

5.2 情况之一:免责条文的获利方244

5.3 情况之二:拟定合约条文/文字的获利方245

5.4 适用在特定本质与类别的合约或订约方的身份的例子247

5.4.1 例子之一:保险合约247

5.4.2 例子之二:担保合约248

5.4.3 例子之三:安抚函250

5.4.4 例子之四:批地契约250

5.4.5 例子之五:消费者合约251

5.4.6 例子之六:特定合约条文251

5.5 适用该解释规则只在条文/文字上有含糊的情况252

5.6 适用该解释规则要谨慎的说法253

6 其余解释规则之五:解释合约尽量令它有效而不是无效255

7 其余解释规则之六:特别针对一件事情但不提其他同类事情260

8 其余解释规则之七:同类规则262

8.1 支持同类规则的原因263

8.2 排除同类规则的写法/做法264

8.3 特定事项需要是“同类”才适用同类规则265

8.3.1 权威说法265

8.3.2 什么是“同类”266

8.3.3 特定事项不属于同类就不适用同类规则的说法268

8.4 对同类规则不认同的说法269

8.5 即使同类规则不适用,兜底性语言/文字还是应该受局限的说法271

8.6 部分例子介绍273

8.6.1 例子一:Wilson v.Whateley273

8.6.2 例子二:The“Agios Nicolas”273

8.6.3 例子三:Reilly v.National Insurance & Guarantee Corporation Ltd274

9 其余解释规则之八:分配解释276

10 其余解释规则之九:假设订约方不能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获利277

10.1 权威说法278

10.2 案例介绍之一:The“Afrapearl”279

10.3 案例介绍之二:伦敦仲裁280

10.4 案例介绍之三:New Zealand Shipping v.Societe des Ateliers etc de France281

10.5 案例介绍之四:Cetelem SA v.Roust Holding Ltd282

11 其余解释规则之十:假设以清楚文字排除或改变法律地位283

11.1 例子一:排除《仲裁法》的默示地位284

11.2 例子二:排除抵销权利的Gilbert-Ash(Northern)Ltd v.Mod-ern Engineering(Bristol)Ltd284

11.3 例子三:Stocznia v.Latvian Shipping285

12 其余解释规则之十一:假设是合法286

12.1 例子之一:租约中有关无单放货的条文287

12.2 例子之二:需要符合法律要求才会是合法的合约287

13 其余解释规则之十二:如果是由律师草拟的文件假设有法律的定义289

14 其余解释规则之十三:假设订约方不会不合理约定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292

14.1 案例一:The“Epaphus”293

14.2 案例二:The“New Prosper”294

15 总结内部合约解释规则295

第五章 有先例/立法作出过解释的条文/文字298

1 解释合约是法律问题298

2 不受先例约束的说法301

3 标准格式合约的解释应该受先例约束的说法303

4 法院长期作出肯定解释的条文/文字应该受先例约束的说法305

5 先例约束性对解释合约的有效性成疑305

6 先例作出解释的单词介绍306

6.1 例子之一:月306

6.2 例子之二:天307

6.2.1 天或日历天308

6.2.2 子夜规则308

6.2.3 法律不理会一天的部分时间308

6.3 例子之三:现金309

6.4 例子之四:条件310

6.5 例子之五:保证313

6.6 例子之六:补偿(indemnity)314

6.6.1 补偿与担保的区分315

6.6.2 补偿是否是一种损失赔偿?317

6.6.3 补偿下因果关系的中断317

6.7 例子之七:必须与可能319

7 先例作出解释的条文介绍319

7.1 例子之一:程租与买卖合约下的装卸时间与滞期费停算条文319

7.2 例子之二:程租合约下的中止条文322

8 约束性先例有所改变带来的不肯定326

9 合约的定义条文328

10 立法对文字作出定义333

11 正本文件与最佳证据规则334

第六章 外部解释合约——订约时的背景/语境337

1 序言337

1.1 传统解释看来是双方接受的完整文书合约条文/文字的做法337

1.2 文字表达的不足之处339

1.3 目前解释看来是双方接受的完整文书合约条文/文字要考虑的三个方面340

1.3.1 合约的本质340

1.3.2 订约的背景341

1.3.2.1 事实背景341

1.3.2.2 法律背景343

1.3.3 根据合约语境(本质与背景)解释有关条文/文字的案例344

1.3.4 传统与新趋势在解释合约时对证明合约语境的外来证据态度的改变345

2 口头证据规则348

2.1 什么是口头证据348

2.2 不接受口头证据/合约以外的外来证据的原因348

2.3 例外情况下可接受外来证据/口头证据349

2.3.1 例外一:文件并非是被订约双方意图当作完整的合约350

2.3.2 例外二:附带保证/协议351

2.3.3 例外三:合约变更353

2.3.4 例外四:对文字有怀疑或解释困难下才看周围环境353

2.3.5 例外五:合约标的或订约方身份354

2.3.6 例外六:技术与科学性用语355

2.3.7 例外七:商业习惯做法/惯例或术语356

2.3.8 例外八:年代久远的文件356

2.3.9 例外九:外语357

2.3.10 例外十:不是被告所意向订的合约的有关事实以及损害合约成立的事实357

2.3.11 例外十一:合约归类或假局的合约357

2.3.12 例外十二:合约文字有一种以上解释,而其中一方指出双方谈判时有约定的解释358

2.3.13 总结对口头证据规则的例外360

2.4 支持口头证据规则的说法360

2.5 目前剩下不被接受的外来证据361

2.5.1 不被接受的外来证据之一:谈判除外规则361

2.5.1.1 不接受谈判证据的原因361

2.5.1.2 谈判除外规则的例外之一:订约时的背景362

2.5.1.3 谈判除外规则的例外之二:合约双方的目的363

2.5.1.4 谈判除外规则的例外所带来的问题364

2.5.1.4.1 问题之一:难以区分哪些谈判证据可以接受或不能接受365

2.5.1.4.2 问题之二:哪一个阶段作出谈判证据是否可以接受的决定366

2.5.1.4.3 问题之三:事后解释合约条文/文字会受影响367

2.5.2 不被接受的外来证据之二:订约后双方的行为367

2.5.2.1 排除订约后双方的行为的证据的案例一:James Miller & Partners Ltd v.Whitworth Street Estates(Manchester)Ltd369

2.5.2.2 排除订约后双方行为的证据的案例二:Schuler v.Wickman369

3 口头合约与部分口头部分文书合约的不同对待370

4 放开外来证据/口头证据的缺点与批评371

4.1 批评之一:令诉讼费用昂贵与时间延长372

4.2 批评之二:有危险法官/仲裁员重写合约或错判376

4.3 批评之三:合约涉及第三人的疑惑或/与不公平377

4.4 批评之四:已经有明确先例作出解释或明确做法的合约条文/文字380

4.5 批评之五:带来法律的不肯定381

4.6 批评之六:订约方会对文书合约的拟定怠慢383

4.7 对批评的总结383

5 支持放开外来证据/口头证据的说法384

5.1 支持原因之一:与国际接轨384

5.2 支持原因之二:可以通过案件的管理控制外来证据387

5.3 支持原因之三:有关口头证据的规则已经不成规则与太多例外388

5.4 支持原因之四:有不少情况确有帮助找出真正订约意图388

6 外来证据/口头证据与合约本身起冲突时的证据分量390

7 外来证据/口头证据的背景/语境须是订约时双方都知道或能合理知道391

8 订约方单方面的主观意图不被接受392

9 如何以外来证据/口头证据协助解释合约条文/文字393

10 外来证据/口头证据与无损害特权394

11 对放开外来证据/口头证据的展望395

12 有关放开外来证据/口头证据协助解释合约条文/文字的英国先例397

12.1 英国案例之一:Prenn v.Simmonds398

12.2 英国案例之二:The“Diana Prosperity”399

12.3 英国案例之三:Investors Compensation Scheme c.West Bromwich Building Society400

12.4 英国案例之四:NLA Group Ltd v.Bowers406

12.5 英国案例之五:The BOC Group v.Centeon407

12.6 英国案例之六:The“RioAssu”409

12.7 英国案例之七:Canterbury Golf International Ltd v.Yoshimoto409

12.8 英国案例之八: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Europe)Ltd v.Egan411

12.9 英国案例之九:GE Frankona Reinsurance Ltd v.CMM Trust No 1400413

13 其他普通法国家法院的先例与看法415

13.1 澳大利亚案例之一:Pacific Carriers Ltd v.BNP Paribas416

13.2 澳大利亚案例之二:Royal Botanic Gardens and DomainTrust v.South Sydney City Council417

13.3 澳大利亚案例之三:Secured Income Real Estate(Australia)Ltd.v.St.Martins Investments Pty.Ltd418

13.4 澳大利亚案例之四:Franklins Pry Ltd v.Metcash Trading Ltd418

13.5 新加坡案例:Zurich Insurance(Singapore)Pte Ltd v.B-Gold Interior Design & Construction Pte Ltd419

13.6 香港案例:Jumbo King Ltd v.Faithful Properties Ltd & Ors419

14 中国船厂在伦敦仲裁的中间裁决420

15 总结429

第七章 默示条文431

1 序言431

2 默示条文的性质与分类432

3 默示类别之一:法律的默示434

3.1 法律默示的考验标准434

3.2 立法默示436

3.2.1 针对合约类别之一:货物买卖与《货物销售法》436

3.2.2 针对合约类别之二:保险合约与《海上保险法》438

3.3 普通法默示440

3.3.1 类别之一:雇佣合约440

3.3.2 类别之二:房屋租赁合约444

3.4 法律默示下不同性质合约的分类445

4 默示类别之二:事实的默示445

4.1 事实默示的权威先例:The“Moorcock”446

4.2 The“Moorcock”先例带来大量的同类案例447

4.3 另一个事实默示考验之“好事第三人”先例:Reigate v.Union Manufacturing与Shirlaw v.Southern Foundries(1926)Ltd449

4.4 默示条文必须满足五个条件的先例:BP Refinery v.Shire of Has-tings451

4.4.1 事实默示条件之一:默示的条文一定要合理453

4.4.2 事实默示条件之二:合约有商业效力所必须455

4.4.3 事实默示条件之三:订约时可以假设双方理所当然或异口同声地同意这个说法456

4.4.3.1 批评之一:问题怎样设计会影响答案456

4.4.3.2 批评之二:问题越复杂就越难假设订约双方会简单同意458

4.4.3.3 批评之三:问题可否一直问459

4.4.3.4 默示条文是否要同时满足“商业效力”与“好事第三人”两个考验?460

4.4.4 事实默示条件之四:默示条文必须能够清楚地表达461

4.4.5 事实默示条件之五:默示条文不能与明示条文起冲突463

5 默示类别之三:惯例/商业习惯做法/过往行为的默示465

5.1 惯例/商业习惯做法465

5.2 能够被接受为惯例/商业习惯做法的条件467

5.2.1 条件之一:肯定与普及468

5.2.2 条件之二:出名与订约时不知道也会受到约束471

5.2.3 条件之三:合理472

5.2.3.1 基本法律大原则或规则下不合理472

5.2.3.2 合约明示条文或架构下不合理473

5.3 过往行为的默示475

6 法律的默示与事实的默示对“必须性”的不同要求476

7 默示条文近期的一些重要改变、说法与做法479

7.1 其他有关默示条文分类的说法479

7.2 “一个连续光谱上的图案”的说法480

7.3 Belize先例带来对默示条文、合约解释与合约变更的重大改变484

7.3.1 默示条文与合约变更的关系484

7.3.2 默示条文与解释合约的关系485

7.3.3 Attorney General of Belize v.Belize Telecom Ltd先例487

7.3.4 对Belize先例不同看法的说法与判例489

8 默示条文与证据491

9 默示条文与完整合约条文的关系492

10 法律/事实默示条文的例子493

10.1 默示条文例子一:履约需要对方先给通知493

10.2 默示条文例子二:双方必须给予协助/合作让对方顺利履行合约494

10.3 默示条文例子三:合约一方不能通过自己的错误获利497

10.4 默示条文例子四:经纪人的佣金合约501

10.5 默示条文例子五:合约期限的默示502

10.5.1 允许作出合理通知终止合约的先例503

10.5.2 怎样才算是“合理”的通知?504

10.5.3 合约期限有含糊不清的明示规定能否作出默示?504

10.6 默示条文例子六:关于价格的默示506

10.7 默示条文例子七:履行合约标准的默示508

11 默示合约512

第八章 合约的变数条件条文515

1 承诺性条件与变数条件的不同515

1.1 什么是承诺性条件515

1.2 什么是变数条件516

1.3 商业社会为什么需要变数条件517

1.4 变数条件通常的用语517

2 变数先决条件不同类别的权威说法518

2.1 《Chitty on Contracts》有关变数先决条件的不同类别519

2.2 Masters v.Cameron澳大利亚先例有关“以签署合约为准”的变数先决条件的不同类别520

2.3 North SeaEnergy Holdings N.V.v.Petroleum Authority of Thai-land英国先例有关变数先决条件的不同类别522

2.4 早期对不同类别的变数先决条件不明确判法的先例523

2.5 法院或仲裁庭近期倾向解释一个变数先决条件是合约履行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合约成立的先决条件525

3 后续条件526

3.1 后续条件的定义526

3.2 如何认定是先决条件或是后续条件526

3.3 后续条件下法律默示的合约责任532

3.3.1 需要履行部分责任的合约方必须诚实、善意、采取合理步骤532

3.3.2 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步骤533

3.3.3 双方需要合作与不能有过错令后续条件不成熟533

4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一:subject to contract535

5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二:subject to details536

6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三:subject to logical amendments/altera-tions537

7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四:subject to fmance538

7.1 变数先决条件或后续条件是对买方单方面有利或买卖双方都有利?539

7.2 变数先决条件或后续条件涉及单方面的满意是主观或客观的考验540

8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五:subject to satisfaction of544

9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六:subject to approval/permission547

10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七:租船与国际商品买卖的subject to stem548

11 常见的变数先决条件例子之八:不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变数549

12 变数先决条件条文的例子549

第九章 善意谈判协议与条文551

1 不肯定不予解释的典型:善意551

2 为何抗拒善意553

3 善意适用之一:裁量权557

3.1 行使合约裁量权必须善意并考虑对方的利益与公平合理557

3.1.1 先例之一:Tillmanns & Co.v.SS.Knutsford Ltd557

3.1.2 先例之二:Weinberger v.Inglis557

3.1.3 先例之三: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Spain v.North of England S.S.Co..Ltd557

3.1.4 先例之四:The“Vainqueur Jose”558

3.1.5 先例之五:The“Product Star”558

3.1.6 先例之六:Gan Insurance Co Ltd v.Tai Ping Insurance Co Ltd(No.2 )559

3.1.7 先例之七:Paragon Finance pic v.Nash与paragon Finance plc v.Pender559

3.1.8 先例之八: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 v.Hyman560

3.1.9 先例之九:Ying Ho Co Ltd & Others and Secretary for Justice560

3.1.10 先例之十:Lymington Marina Ltd v.MacNamara561

3.1.11 先例之十一:Socimer International Bank Ltd v.Standard Bank London Ltd561

3.1.12 先例之十二:JML Direct Ltd.v.Freesat UK Ltd562

3.1.13 先例之十三:Compass Group UK and Ireland Ltd v.Mid Es-sex Hospital Services NHS Trust562

3.2 合约履行选择权/裁量权与真正或绝对选择权的分别562

3.3 订约自由下针对选择权/裁量权的用字/措辞566

4 善意适用之二:投标566

4.1 公共工程合约之附带协议567

4.2 私人工程之附带协议568

5 合约之善意569

5.1 善意谈判协议569

5.2 善意谈判条文573

5.2.1 与善意谈判协议不同573

5.2.2 合约中协议将来达成协议的条文在以前的情况574

5.2.2.1 以合约的价格为例576

5.2.2.2 以合约的货物数量为例578

5.2.3 协议将来达成协议或善意谈判条文必须肯定579

5.2.4 协议将来达成协议不明示善意是否能默示?581

6 近期判明示善意要求条文是有效的案例583

6.1 案例之一:Berkeley Community Villages Ltd v.Pullen583

6.2 案例之二:CPC Group Ltd.v.Qatari DiarReal Estate Investment Co584

6.3 案例之三:Gold Group Properties Ltd v.BDW Trading Ltd586

6.4 案例之四:Compass Group UK and Ireland Ltd v.Mid Essex Hos-pital Services NHS Trust588

6.5 案例之五:HSBC Institutional Trost Services(Singapore)Ltd v.Toshin Development Singapore Pte Ltd589

7 善意——如何掌握轻重与适用于实际案件592

7.1 双方谈判主观或客观592

7.2 善意不要求合约一方牺牲利益593

7.3 不诚实、隐瞒、误述等行为显然违反善意594

7.4 法院什么时候介入594

7.5 合约如果有其他针对性的条文594

8 仲裁条文中的协议将来达成协议595

9 总结协议将来达成协议与善意条文的原则598

第十章 时间规定重要602

1 概述与历史602

2 目前英国法律对合约中时间规定的地位604

3 第一种情况:合约明示时间规定重要(expressed to be of essence)607

3.1 对时间规定解释的大原则607

3.2 不同写法的明示规定609

3.2.1 时间规定重要609

3.2.2 时间规定是条件条文610

3.2.3 写明违反时间规定的后果611

3.2.3.1 写明有选择权可终止合约611

3.2.3.2 造船合约中写明延误的后果612

3.2.3.3 写明延误作出滞期费通知的后果613

3.2.3.4 写明延误作出货损货差通知的后果614

3.2.3.5 其他类别合约中写明延误的后果616

3.2.3.6 写明以选择终止合约为后果带来的分叉原则(The Bifurcated Principle)617

3.2.4 写明另一方的履行是取决于对方依照规定时间履行621

3.2.5 其他的写法621

3.2.5.1 写法被视为显示重要的先例之一:Gill & Duffus SA v.Societe pour l'Exportation des Sucres SA622

3.2.5.2 写法被视为是显示重要的先例之二:Harold Wood Brick Co Ltd v.Ferris622

3.2.5.3 写法被视为是显示重要的先例之三:The“Seaflower”623

3.2.6 合约整体的解释624

3.2.6.1 例子之一:L Schuler AG v.Wickman Machine Tool Sales Ltd624

3.2.6.2 例子之二:The“Luxmar”625

4 第二种情况:合约默示时间规定是重要(implied to be of essence)628

4.1 法律默示时间规定是否重要628

4.1.1 英国法律对肯定性的重视629

4.1.2 什么是商业合约632

4.2 默示有关时间规定的两个方面635

4.2.1 默示之一:考虑合理时间的因素635

4.2.1.1 订约时存在的因素与周边环境635

4.2.1.2 合约履行时存在的因素与周边环境638

4.2.2 默示之二:考虑时间规定是否重要的因素640

4.2.2.1 考虑之一:合约承诺的本质是什么640

4.2.2.2 考虑之二:时间规定所针对的承诺尺度642

4.2.2.3 考虑之三:与合约其他条文或其他相关合约责任的关系643

4.2.2.4 考虑之四:对无辜方有否其他救济644

4.3 单方面合约/选择权647

4.4 中国船厂在造船期间发生不可抗力事项的延误通知649

5 第三种情况:通知使得时间变为重要(notice making time to be essence)653

5.1 序言653

5.2 通知使得时间变为重要的做法来自衡平法院654

5.3 通知使得时间变为重要的做法使用的两种情况655

5.4 通知使得时间变为重要的做法被视为对方违约/毁约的证明656

5.5 如何作出正确的通知使得时间变为重要658

5.5.1 重要方面之一:通知的时间658

5.5.2 重要方面之二:通知的内容660

5.5.3 重要方面之三:通知的效力662

5.6 通知使得时间变为重要是否适用于其他合约或商业合约662

6 合约因轻微延误被没收财产/丧失合约的救济664

6.1 救济之一:立法664

6.2 救济之二:衡平法的管辖权664

6.3 衡平法对土地/房屋买卖的没收财产涉及买方已经做了工作的救济667

6.4 没收财产/丧失合约的衡平法救济在近期的先例看前景667

第十一章 延误672

1 延误定义672

2 期租合约——什么是停租事项带来的时间损失或延误?674

3 国际货物买卖与程租合约——装卸时间与滞期费678

4 工程合约/造船合约的时间损失或延误682

4.1 不可抗力事项的延误683

4.1.1 要求承建商作出延误通知683

4.1.2 准时作出延误通知的困难686

4.1.3 准确作出延误通知的困难687

4.1.4 延误通知有关延误程度688

4.2 雇主或其雇员的延误与妨碍原则689

4.3 承建商(分承建商/供应商)或其雇员造成的延误690

4.4 销约期690

4.5 承建商向分承建商/供应商索赔691

4.6 工程计划692

4.7 关键路径方式694

4.7.1 应用关键路径分析的例子696

4.7.2 “平行的关键路径”上的延误分析700

4.8 总结702

5 妨碍原则702

5.1 妨碍原则适用在国际货物/商品买卖合约与程租合约702

5.2 妨碍原则适用在工程/建筑合约与造船合约704

5.3 承建商/船厂必须证明妨碍原则带来工程延误705

5.4 妨碍原则使完工日期变为无限期706

5.5 妨碍原则在合约有明示条文针对时不适用708

5.6 妨碍原则与同步延误710

5.6.1 什么是同步延误710

5.6.2 船舶保险的“同时有多个近因”的说法711

5.6.3 工程合约同步延误的对立面问题712

5.6.4 妨碍原则在同步延误是否适用712

5.6.5 分摊的说法714

5.6.6 主因的说法716

5.6.7 Malmaison方式716

5.6.8 同步延误下的延期费用/赔偿718

5.7 妨碍原则下不必是雇主的错误行为造成720

第十二章 惯用条文之一721

1 免责条文(exception clause)721

1.1 先例中对免责条文作出的定义与分类721

1.2 立法与权威说法对免责条文作出的定义与分类722

1.3 区分免责条文与合约其他条文的原因724

1.4 履行风险分摊条文与免责条文的区分724

1.5 对双方都会有好处的条文不是免责条文726

1.6 解释免责条文的传统做法728

1.6.1 订约自由下法院对免责条文的敌意解释728

1.6.2 对免责条文作出扭曲解释与近期的否定729

1.6.3 对免责条文作出分开解释与近期的否定731

1.6.4 解决在订约方强弱悬殊的情况下订约自由被滥用的办法之一:立法禁止订约自由732

1.6.5 解决在订约方强弱悬殊的情况下订约自由被滥用的办法之二:基本违约的说法733

1.7 近年解释免责条文的做法734

1.7.1 先例之一:Photo Productions Ltd v.Securicor Transport Ltd735

1.7.2 先例之二:Ailsa Craig Fishing Co Ltd v.Malvern Fishing Ltd736

1.7.3 针对免责条文的三种不同程度的严格性737

1.7.4 目前仍有的相悖理论(doctrine of repugnancy)738

1.7.4.1 案例之一:Firestone Tyre Ltd.v.Vokins & Co.Ltd739

1.7.4.2 案例之二:Suisse Atlantique Societe D'Armement Maritime SA v.NV Rotterdamsche Kolen Centrale739

1.7.4.3 案例之三:Evans(J)&Son(Portsmouth)Ltd v.Merzario(Andrea)Ltd739

1.7.4.4 案例之四:The“TFL Prosperity”739

1.7.4.5 案例之五:The“Chanda”741

1.7.4.6 案例之六:Motis v.Dampskibsselskabet742

1.7.4.7 案例之七:The“Irbenskiy Proliv”742

1.7.4.8 案例之八:Internet Broadcasting Corp v.MAR LLC(t/a MARHedge)744

1.8 什么是严格解释744

1.8.1 什么是清楚无误之一:不可能有误解745

1.8.2 什么是清楚无误之二:条文/文字只能有一个解释745

1.8.3 什么是清楚无误之三:不要用新词或怪字745

1.8.4 什么是清楚无误之四:与合约其他条文一并看会带来含糊745

1.8.5 什么是清楚无误之五:条文/文字有一个以上的解释745

1.8.6 什么是清楚无误之六:条文/文字必须严格针对要求免责的事项746

1.9 疏忽免责条文的解释748

1.9.1 对疏忽的免责条文必须严格解释的原因748

1.9.2 除非相悖理论适用,否则必须给免责条文一定的意思749

1.9.3 疏忽免责条文解释的三个考验751

1.9.4 其他试图对疏忽或过错免责的条文/文字…………………………754.1.9.4.1 “liability at common law”754

1.9.4.2 “whatsoever”754

1.9.4.3 “wilful neglect or default”/“wilful misconduct”756

1.9.4.4 “at sole risk”758

1.9.4.5 “act or omission”760

1.9.4.6 金康租约的免责条文761

1.10 针对欺诈的免责条文762

1.11 针对损失赔偿限制的条文763

1.11.1 金额上作出限制764

1.11.2 损失种类上作出局限765

1.11.2.1 什么是间接或/与结果性损失?765

1.11.2.2 需要局限利润损失赔偿的原因766

1.11.2.3 局限利润损失赔偿的类别必须明示规定767

1.12 1977年英国《不公平合约法》768

2 补偿条文(indemnity clause)770

3 时效条文(time limit clause)772

3.1 合约时效条文要求索赔方必须开始诉讼773

3.2 商业合约其他类别的时效条文774

3.3 其他类别时效条文的理由774

3.4 其他类别的合约时效条文的有效通知775

3.5 严格解释时效条文的先例775

第十三章 惯用条文之二779

1 不可抗力条文(force majeure clause)779

1.1 合约受阻针对订约后情况有重大改变的不足之处779

1.2 “不可抗力”一词的定义781

1.3 不可抗力条文应该针对的方面782

1.3.1 针对的事项是什么?782

1.3.1.1 不同版本不可抗力条文的介绍782

1.3.1.2 应该包括在force majeure一词中的事项784

1.3.1.3 不可抗力事项怎样影响合约的履行785

1.3.2 作出通知的责任787

1.3.2.1 作出通知的原因787

1.3.2.2 通知的时限787

1.3.2.3 通知的细节/内容787

1.3.2.4 不及时/准确作出通知的后果788

1.3.3 发生不可抗力事项的后果789

1.3.4 有争议时谁裁定790

1.4 不可抗力条文是否是免责条文790

1.5 不可抗力条文是否适用针对规则792

1.6 不可抗力条文是否适用同类规则794

1.7 不可抗力事项在依赖的订约方的控制以外795

1.8 不可抗力事项无法合理在订约时针对795

1.9 不可抗力事项是依赖的订约方无法合理避免或控制796

1.10 不可抗力事项是依赖的订约方订约时已知道的798

1.11 如果有替代履行办法通常不能依赖不可抗力条文800

1.12 举证责任802

1.13 总结802

2 完整合约条文(entire agreement clause)802

2.1 完整合约条文的本质805

2.2 完整合约条文的好处807

2.3 完整合约条文的坏处808

2.4 完整合约条文的有关先例808

2.4.1 案例之一:Alman and Benson v.Associated Newspapers Group Ltd808

2.4.2 案例之二:Thomas Witter v.TBP Industries Ltd809

2.4.3 案例之三:Deepak Fertilisers and Petrochemicals Corp v.ICI Chemicals & Polymers Ltd810

2.4.4 案例之四:Inntrepreneur v.East Crown811

2.4.5 案例之五:Exxonmobil Sales and Supply Corp v.Texaco Ltd812

2.4.6 案例之六:Infiniteland Ltd v.Artisan Contracting Ltd813

2.4.7 案例之七:Proforce Recruit Ltd v.Rugby Group Ltd814

2.4.8 案例之八:Peekay Intermark Ltd v.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814

2.4.9 案例之九:Springwell Navigation v.JP Morgan Chase Bank815

2.4.10 案例之十:AXA Sun Life Services Plc v.Campbell Martin Ltd818

第十四章 惯用条文之三820

1 最终与有约束力条文(final and binding clause)820

1.1 商业合约与证书/证明821

1.2 对人证书与对物证书822

1.3 证书/证明只是多了一重保障或多了一份文件证据824

1.4 合约规定证书/证明是最终与有约束力造成合约禁止翻供825

1.4.1 文字上造成合约禁止翻供825

1.4.2 证书/证明必须有针对性与清楚明确才能造成合约禁止翻供825

1.5 国际货物买卖约定以装港检查为终的条文826

1.5.1 近期有关重要先例之一:The“Mercini Lady”827

1.5.2 近期有关重要先例之二:RG Grain Trade LLP v.Feed Factors International Ltd828

2 专家决定(expert determination)829

2.1 专家决定与仲裁的区别829

2.2 专家决定针对技术性争议有合约的约束力830

2.3 专家决定针对技术性争议的好处831

2.4 专家决定会被法院否定的理由831

2.5 专家决定不能偏离双方的委任与指示的错误/疏忽832

2.5.1 专家决定可管辖的范围来自双方的约定833

2.5.2 如何区分是否在重要层面偏离了委任/指示的错误/疏忽834

2.5.3 总结专家决定职权范围的说法837

2.6 专家决定不能偏私838

2.6.1 决定的专家是否需要合理与善意?838

2.6.2 专家决定是否必须遵循自然公正的天条?839

3 视为条文(deeming clause)843

3.1 如何解释视为条文843

3.2 “视为”一词的两个不同解释844

3.3 单方面的视为条文没有法律效力845

3.4 视为条文的作用之一:扩大特定条文/文字的一般性解释846

3.5 视为条文的作用之二:假设/约定一个事实847

3.6 视为条文的作用之三:说明合约双方之间的后果847

3.6.1 通知/文件视为收到或送达847

3.6.2 日后不得对事实或情况提出异议849

3.6.3 外来事件/不可抗力事项的后果851

3.7 视为条文的作用之四:造成合约禁止翻供853

3.8 视为条文的作用之五:对合约承诺/责任作出局限853

4 法院管辖条文(court jurisdiction clause)854

4.1 专属管辖权条文与非专属管辖权条文的区分855

4.2 合约同时明示适用英国法对英国法院有专属管辖权的影响859

4.3 法院管辖条文的范围861

4.3.1 法院管辖条文本质上与仲裁条文一样有宽松解释861

4.3.2 双方有多个合约,各有不同的法院管辖条文862

4.3.3 独立原则865

5 适用法条文(choice of law clause)866

5.1 默示适用法条文867

5.2 明示适用法条文的解释868

5.3 明示适用超国家体的法律869

5.4 针对仲裁条文的明示适用法条文871

6 保密条文(confidentiality clause)874

7 知识产权条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lause)879

第十五章 有关解释合约的香港仲裁案件883

1 香港仲裁案件之一883

2 香港仲裁案件之二897

3 香港仲裁案件之三912

4 香港仲裁案件之四923

案例目录9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