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应用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应用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421572.jpg)
- 宋昭峥,王军,蒋庆哲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51143177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表面活性剂-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应用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界面与表面1
1.2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1
1.3 弯曲液体表面的现象5
1.3.1 弯曲液体表面下的附加压力5
1.3.2 Young-Laplace公式5
1.3.3 毛细现象6
1.3.4 液体的表面曲率的关系——Kelvin公式8
1.3.5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11
1.4 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13
1.4.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14
1.4.2 表面活性原理-表面吸附和溶液内部自聚14
1.5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5
1.5.1 按亲水基分类15
1.5.2 按溶解性分类16
1.5.3 按相对分子质量分类16
1.5.4 按用途分类16
1.5.5 特种表面活性剂16
1.6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16
1.6.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7
1.6.2 离子表面活性剂17
1.6.3 混合表面活性剂19
1.7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19
1.8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性质20
1.8.1 溶解性20
1.8.2 化学稳定性21
1.8.3 安全性和温和性22
1.8.4 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性)24
1.9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25
参考文献27
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28
2.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8
2.1.1 羧酸盐型28
2.1.2 磺酸盐型30
2.1.3 硫酸酯盐类表面活性剂31
2.1.4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32
2.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3
2.2.1 胺盐类RNH2HX34
2.2.2 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34
2.2.3 杂环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5
2.3 两性表面活性剂36
2.3.1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37
2.3.2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38
2.3.3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40
2.3.4 卵磷脂41
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3
2.4.1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3
2.4.2 多元醇表面活性剂45
2.4.3 聚醚46
2.4.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应用47
2.5 混合型表面活性剂47
2.5.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48
2.5.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8
2.6 特种表面活性剂48
2.6.1 氟表面活性剂48
2.6.2 硅表面活性剂50
2.7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50
2.7.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51
2.7.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用途52
2.8 两种新型表面活性剂52
2.8.1 孪连表面活性剂53
2.8.2 Bola型表面活性剂56
参考文献58
第3章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61
3.1 表面过剩和Gibbs公式61
3.1.1 过剩量(吸附量)61
3.1.2 Gibbs吸附公式61
3.1.3 Gibbs公式意义63
3.1.4 Gibbs公式的实验证实63
3.2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64
3.2.1 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量的计算64
3.2.2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等温线及标准吸附自由能的计算65
3.2.3 影响表面吸附的物理化学因素65
3.2.4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状态66
3.3 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67
3.3.1 液-液界面张力67
3.3.2 C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应用67
3.3.3 吸附等温线68
3.3.4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及超低界面张力69
3.4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70
3.4.1 固体表面的特点70
3.4.2 吸附等温线种类71
3.4.3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上吸附的影响因素74
3.4.4 吸附机理77
3.4.5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对固体表面的影响79
3.4.6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应用81
参考文献82
第4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相性质84
4.1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84
4.2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胶团化作用84
4.2.1 胶团形成的机理85
4.2.2 胶团形成的理论处理86
4.3 胶团的结构与形状和大小88
4.3.1 胶团的结构88
4.3.2 胶团的大小和形状90
4.4 临界胶束浓度95
4.4.1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95
4.4.2 临界胶束浓度与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关系97
4.5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100
4.5.1 增溶的特点100
4.5.2 增溶量的测定101
4.5.3 增溶的方式102
4.5.4 增溶作用的平衡常数103
4.5.5 增溶作用的影响因素104
4.5.6 增溶作用的应用107
参考文献108
第5章 润湿作用110
5.1 接触角与杨氏方程110
5.1.1 接触角110
5.1.2 杨氏方程111
5.2 润湿类型111
5.2.1 沾湿112
5.2.2 浸湿112
5.2.3 铺展114
5.3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115
5.3.1 低能表面的润湿性质115
5.3.2 高能表面上的自憎现象117
5.3.3 润湿热117
5.3.4 影响润湿作用的因素118
5.4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120
5.4.1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120
5.4.2 提高液体的润湿能力120
5.5 润湿剂121
5.6 润湿剂的应用122
5.6.1 矿物的泡沫浮选122
5.6.2 织物防水防油125
5.6.3 润湿剂在农药中的应用127
5.6.4 剩余石油的开采129
5.6.5 润湿反转剂130
参考文献130
第6章 乳状液131
6.1 乳状液的性质131
6.1.1 颗粒大小及分布132
6.1.2 乳状液的光学性132
6.1.3 乳状液的黏度133
6.1.4 电性质133
6.2 乳状液的类型鉴别和影响因素134
6.2.1 乳状液的类型鉴别134
6.2.2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134
6.3 乳状液的稳定性137
6.3.1 界面张力137
6.3.2 界面膜137
6.3.3 界面电荷139
6.3.4 黏度140
6.3.5 液滴大小及其分布140
6.3.6 温度效应140
6.4 乳化剂141
6.4.1 表面活性剂141
6.4.2 高分子乳化剂143
6.4.3 固体粉末143
6.5 乳化剂的选择与乳状液的制备143
6.5.1 乳化剂的选择143
6.5.2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145
6.5.3 乳状液的配制方法145
6.5.4 乳化设备147
6.5.5 影响分散度的因素148
6.6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149
6.6.1 分层150
6.6.2 乳状液的变型及影响因素151
6.6.3 乳状液的分层、絮凝和聚结152
6.7 破乳153
6.7.1 破乳速度153
6.7.2 破乳方法154
6.7.3 破乳剂破乳的基本原理155
6.7.4 破乳剂156
6.8 乳状液的应用158
6.8.1 原油的破乳158
6.8.2 乳状液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159
6.9 微乳状液161
6.9.1 微乳液的类型162
6.9.2 性质162
6.9.3 微乳液形成机理163
6.9.4 微乳状液的制备164
6.9.5 应用165
6.10 多重乳状液169
6.10.1 多重乳状液的制备169
6.10.2 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170
参考文献171
第7章 泡沫分散体系174
7.1 泡沫的性质174
7.1.1 分类174
7.1.2 泡沫产生的条件175
7.1.3 泡沫的破坏机制175
7.2 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作用176
7.2.1 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177
7.2.2 泡沫稳定性178
7.3 泡沫性能的测定186
7.4 起泡剂188
7.4.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88
7.4.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189
7.4.3 EO系非离子型189
7.4.4 蛋白质类189
7.4.5 固体粉末189
7.4.6 其他189
7.5 稳泡剂190
7.5.1 天然产物190
7.5.2 高分子化合物190
7.5.3 合成表面活性剂190
7.6 消泡190
7.6.1 罗斯假说191
7.6.2 消泡机理192
7.7 消泡剂193
7.7.1 天然产物及其改性产物194
7.7.2 有机硅型消泡剂194
7.7.3 固体颗粒型消泡剂195
7.7.4 颗粒内含水的消泡剂195
7.8 影响消泡剂效力的因素196
7.8.1 消泡剂的溶解度196
7.8.2 加溶196
7.8.3 表面电荷197
7.8.4 起泡液的性质198
7.8.5 消泡剂本身的性质198
7.9 泡沫及消泡的应用199
7.9.1 泡沫灭火剂199
7.9.2 泡沫浮选199
7.9.3 泡沫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201
参考文献202
第8章 洗涤作用205
8.1 洗涤作用的简介205
8.1.1 污垢205
8.1.2 污垢的黏附205
8.1.3 洗涤过程206
8.1.4 洗涤剂的作用207
8.2 液体污垢的去除208
8.3 固体污垢的去除210
8.3.1 固体污垢的去除机理210
8.3.2 固体污垢分段去除过程中体系的能量210
8.3.3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污垢去除过程中的作用211
8.4 洗涤作用的影响因素212
8.4.1 表面张力213
8.4.2 吸附作用213
8.4.3 增溶作用215
8.4.4 乳化作用216
8.4.5 泡沫作用216
8.4.6 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216
8.4.7 洗涤剂的浓度217
8.5 洗涤力的测定217
8.5.1 采用人工污垢测定去污力217
8.5.2 采用自然污垢测定去污力218
8.6 洗涤剂219
8.6.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19
8.6.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20
8.7 助洗剂221
8.7.1 螯合剂:磷酸盐类222
8.7.2 pH调节剂223
8.7.3 漂白剂224
8.7.4 荧光增白剂224
8.7.5 酶225
8.8 填充剂或辅助剂226
8.8.1 填充剂226
8.8.2 促溶剂227
8.8.3 抗结块剂227
8.8.4 柔和剂与柔软剂227
8.8.5 钙皂分散剂227
8.8.6 香精229
8.8.7 其他230
8.9 家用洗涤剂配方230
8.10 干洗231
8.11 洗涤剂配方的发展趋势231
参考文献233
第9章 分散与聚集作用234
9.1 分散体系的形成234
9.1.1 分散法234
9.1.2 凝聚法237
9.2 分散体系的稳定性239
9.2.1 DLVO理论241
9.2.2 高聚物对胶体的稳定作用244
9.3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稳定作用245
9.3.1 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作用245
9.3.2 表面活性剂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作用247
9.4 分散剂与超分散剂248
9.4.1 分散剂的选择248
9.4.2 水介质中使用的分散剂248
9.4.3 有机介质中的分散剂249
9.5 聚沉作用253
9.6 凝聚作用254
9.7 絮凝作用255
9.8 聚集剂258
9.8.1 无机凝聚剂258
9.8.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258
9.8.3 天然产物絮凝剂260
9.9 絮凝与分散的应用261
9.9.1 絮凝与分散在油田钻井液中的应用261
9.9.2 表面活性剂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264
9.9.3 絮凝技术及其在矿物分选中的应用267
9.9.4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268
参考文献269
第10章 表面活性剂复配272
10.1 理想体系和非理想体系272
10.1.1 理想体系——同系物混合体系272
10.1.2 非理想体系276
10.2 无机电解质279
10.2.1 无机电解质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279
10.2.2 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81
10.3 极性有机物281
10.3.1 长链脂肪醇282
10.3.2 短链醇的影响283
10.3.3 强水溶性极性有机化合物284
10.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285
10.5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287
10.5.1 表面活性287
10.5.2 提高混合物溶解性的方法290
10.5.3 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291
10.5.4 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双水相293
10.5.5 增溶行为294
10.6 表面活性剂和高聚物复配体系296
10.6.1 非离子型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96
10.6.2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离子型聚合物复配体系298
10.6.3 两性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复配体系300
10.6.4 疏水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301
10.6.5 混合溶液的增溶作用302
10.6.6 表面活性剂-高聚物复配体系的应用304
参考文献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