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安市志 1989-2005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安市志 1989-2005 上
  • 临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8023883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10页
  • 文件大小:203MB
  • 文件页数:844页
  • 主题词:临安市-地方志-1989~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安市志 1989-2005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政区3

第一章 建置沿革3

第一节 境域变迁3

第二节 撤县设市3

第三节 境域勘界4

第二章 行政区划5

第一节 区划调整5

第二节 现有区划6

第二编 自然环境11

第一章 气候11

第一节 气候特征11

第二节 气候资源12

第三节 天气现象14

第二章 水系 水文16

第一节 太湖水系17

第二节 钱塘江水系18

第三节 水文20

第三章 植被23

第一节 植被类型24

第二节 木本植物名录27

第三节 国家保护植物54

第四章 野生动物54

第一节 野生动物名录55

第二节 野生动物保护61

第三节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62

第五章 自然灾害63

第一节 气象灾害63

第二节 地质灾害66

第三节 生物灾害67

第六章 土地资源68

第一节 总量与分布68

第二节 土地后备资源71

第七章 水资源71

第一节 水资源量71

第二节 水力资源72

第三节 水质73

第四节 温泉75

第八章 矿藏资源75

第一节 金属矿75

第二节 非金属矿76

第三编 生态环境保护81

第一章 环境质量81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82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82

第三节 声环境质量83

第四节 土壤环境质量84

第二章 环境治理84

第一节 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85

第二节 行业污染整治86

第三节 环境整治87

第三章 流域治理87

第一节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88

第二节 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89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90

第四章 生态建设91

第一节 生态示范区建设91

第二节 生态市建设92

第三节 饮用水源保护94

第四节 环境保护宣传94

第五章 环境管理95

第一节 区域环境监测95

第二节 污染源管理96

第三节 环境监察执法97

第四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97

第四编 自然保护区101

第一章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1

第一节 地质地貌101

第二节 水文 土壤 气候106

第三节 自然资源109

第四节 保护区管理121

第二章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

第一节 地质地貌124

第二节 水文 土壤 气候126

第三节 植物128

第四节 动物130

第五节 保护区管理135

第三章 自然保护小区136

第一节 概况136

第二节 保护对象137

第五编 土地矿产管理143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143

第一节 国有土地143

第二节 集体土地144

第二章 地籍管理145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145

第二节 土地登记发证146

第三节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147

第四节 地籍档案148

第三章 建设用地管理148

第一节 计划用地148

第二节 用地审批149

第三节 土地有偿使用150

第四节 基准地价152

第五节 土地储备154

第六节 征地补偿154

第七节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155

第八节 税费156

第四章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158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8

第二节 土地开发159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160

第五章 地质矿产管理160

第一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161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61

第三节 地质灾害防治162

第六章 土地执法监察162

第一节 法制宣传162

第二节 执法监察163

第三节 创建活动164

第六编 人口167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67

第一节 人口总数16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68

第三节 人口自然变动169

第四节 人口普查170

第二章 人口构成170

第一节 性别构成170

第二节 年龄构成172

第三节 文化构成174

第四节 职业构成174

第五节 民族构成176

第六节 姓氏构成179

第三章 人口流动与管理180

第一节 迁徙流动180

第二节 农转非181

第三节 户籍管理182

第四章 婚姻家庭183

第一节 婚姻183

第二节 家庭184

第五章 计划生育185

第一节 宣传教育186

第二节 生育服务186

第三节 生育管理187

第四节 计划生育状况188

第七编 城乡建设191

第一章 建设规划191

第一节 总体规划191

第二节 专项规划192

第三节 规划管理193

第二章 勘测设计194

第一节 测绘194

第二节 勘察195

第三节 设计195

第三章 城市建设196

第一节 道路 桥梁 防洪堤196

第二节 城市交通199

第三节 供电 供水 供气200

第四节 路灯与景观灯202

第五节 广场 园林 绿化202

第六节 环境卫生与排污203

第七节 市政工程与设施管理204

第四章 建筑业204

第一节 建筑队伍204

第二节 建筑施工205

第三节 建筑业管理206

第五章 小城镇建设208

第一节 於潜镇208

第二节 昌化镇209

第三节 岛石镇211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211

第一节 规划编制211

第二节 工程实施212

第七章 城市管理213

第一节 市容管理213

第二节 城市执法管理214

第八编 交通217

第一章 公路217

第一节 杭徽高速公路217

第二节 省道218

第三节 县道220

第四节 乡道223

第五节 村道223

第六节 专用公路223

第七节 车站225

第八节 公路管理225

第二章 水路226

第一节 航道226

第二节 渡口227

第三章 桥梁与隧道227

第一节 公路桥228

第二节 特殊结构桥230

第三节 古桥231

第四节 隧道231

第四章 运输232

第一节 公路客运232

第二节 公路货运233

第三节 青山航道运输234

第五章 管理234

第一节 公路运输管理234

第二节 水路运输管理236

第三节 交通稽查236

第九编 水利239

第一章 水库 山塘239

第一节 大型水库240

第二节 中型水库240

第三节 小型水库242

第四节 山塘245

第二章 水力发电站246

第一节 华光潭梯级电站246

第二节 青山殿水利枢纽工程电站247

第三节 其他电站247

第三章 排灌防洪248

第一节 溪堤堰坝249

第二节 渠道 渡槽 隧洞251

第三节 排灌253

第四节 水土保持253

第四章 防汛防旱255

第一节 组织体系255

第二节 防御工作255

第三节 抢险救灾256

第五章 管理257

第一节 工程管理257

第二节 灌溉管理258

第三节 水政管理259

第十编 邮政电信263

第一章 邮政263

第一节 邮政机构263

第二节 邮政网络264

第三节 寄递业务266

第四节 邮政储汇268

第五节 报刊发行268

第六节 邮品269

第二章 电信270

第一节 电报270

第二节 固定电话271

第三节 便携电话275

第四节 无线通信276

第五节 数据通信277

第三章 移动电话277

第一节 移动通信业务277

第二节 联通通信业务279

第十一编 经济总情283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283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283

第二节 林业体制改革285

第三节 工业体制改革286

第四节 流通体制改革289

第五节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290

第六节 金融体制改革291

第七节 计划体制改革292

第八节 粮食体制改革293

第九节 其他体制改革294

第二章 经济结构295

第一节 产业结构295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298

第三节 投资结构300

第四节 劳动力结构302

第三章 人民生活304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304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305

第十二编 农业309

第一章 种植业309

第一节 耕作制度演变309

第二节 粮油作物310

第三节 经济作物314

第二章 养殖业317

第一节 蚕桑317

第二节 畜禽319

第三节 渔业322

第三章 生态农业324

第一节 规划324

第二节 基础设施325

第三节 生态农业示范区325

第四章 农业科技325

第一节 农业区划325

第二节 科技推广体系326

第三节 农业示范园区327

第四节 农业龙头企业329

第五节 农业信息化331

第五章 农业机械331

第一节 耕作插播机械332

第二节 排灌植保机械333

第三节 收获运输机械333

第四节 茶叶机械334

第五节 农产品加工机械334

第六节 其他机械336

第七节 农机服务337

第六章 农业管理337

第一节 农村经济管理337

第二节 农业行政执法340

第十三编 林业346

第一章 森林资源346

第一节 林地资源346

第二节 森林蓄积346

第三节 森林分布347

第四节 古树名木348

第五节 县树银杏350

第二章 森林公园350

第一节 国家级森林公园350

第二节 省级森林公园351

第三节 杭州市级森林公园351

第三章 林业科技351

第一节 科技推广352

第二节 林业标准化353

第三节 科技成果354

第四节 国际示范林355

第五节 对外交流356

第四章 营林356

第一节 林木种苗356

第二节 造林育林357

第三节 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359

第四节 生态保护工程360

第五节 产业化基地建设362

第五章 林业产品363

第一节 木材363

第二节 竹材363

第三节 杨桐 柃木364

第四节 花卉苗木365

第五节 林副产品366

第六章 森林防火367

第一节 森林火灾367

第二节 火灾预防368

第三节 火灾扑救369

第四节 综合治理370

第五节 护林联防370

第七章 森林病虫防治370

第一节 防治措施371

第二节 森林植物检疫372

第八章 林场 合作社373

第一节 国有林场373

第二节 乡村林场374

第三节 专业合作社375

第九章 林业管理376

第一节 林地管理376

第二节 采伐管理377

第三节 运输管理378

第四节 林业治安378

第五节 山林纠纷调处380

第十四编 名特产383

第一章 山核桃383

第一节 中国山核桃之乡383

第二节 分布与产量384

第三节 加工与销售384

第四节 山核桃节386

第二章 竹笋386

第一节 中国竹子之乡386

第二节 加工与销售388

第三章 茶叶390

第一节 栽培390

第二节 采茶391

第三节 制茶392

第四节 名茶392

第四章 白果 山茱萸 於术393

第一节 白果393

第二节 山茱萸393

第三节 於术394

第五章 昌化石395

第一节 分类395

第二节 开采396

第三节 加工397

第四节 销售397

第五节 “国石”评展397

第六节 鸡血石研究会398

第六章 其他特产399

第一节 石蛙 石耳 石斑鱼399

第二节 豆腐干400

第十五编 工业403

第一章 主导产业与总量403

第一节 电线电缆404

第二节 纺织服装405

第三节 医药化工407

第四节 纸与纸制品408

第五节 节能灯409

第六节 电子电器410

第七节 食品411

第二章 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412

第一节 国有企业412

第二节 集体企业414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416

第四节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18

第五节 私营企业418

专记:乡镇企业420

第三章 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420

第一节 目标任务420

第二节 建设成果420

第四章 产品创优421

第一节 名牌产品421

第二节 著名商标422

第五章 技术进步422

第一节 技术创新423

第二节 技术改造427

第三节 技术协作430

第六章 工业经济开发区430

第一节 临安经济开发区431

第二节 工业功能区432

第七章 工业管理433

第一节 行业管理433

第二节 质量管理434

第三节 企业驻外机构管理435

专记:“5818”工程442

第十六编 商贸442

第一章 商业布局442

第一节 网点布局442

第二节 连锁超市443

第三节 主要商贸企业443

第四节 专业市场444

第五节 特色街446

第六节 会市447

第七节 域外市场447

第八节 电子商务448

第二章 粮油流通448

第一节 购销449

第二节 储运451

第三章 物资流通452

第一节 计划外物资购销452

第二节 价格管理453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454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54

第二节 农副产品经营455

第三节 国内购销457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销售458

第五章 经济协作459

第一节 物资协作45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作459

第三节 国内招商引资459

第六章 医药经营460

第一节 中西药购销460

第二节 药品经营管理461

第三节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461

第四节 药价462

第五节 药政管理463

第七章 专卖463

第一节 烟草专卖463

第二节 盐业专营464

第三节 烟花爆竹管理465

第八章 对外经济贸易465

第一节 对外贸易465

第二节 外资利用467

第三节 境外投资468

第十七编 房地产业471

第一章 房地产开发471

第一节 开发企业471

第二节 城镇开发472

第三节 青山湖周边开发473

第四节 主要住宅小区选介475

第二章 房地产管理477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477

第二节 旧城改造与房屋拆迁479

第三节 房产交易与产权产籍480

第四节 公房管理480

第十八编 旅游483

第一章 旅游景区483

第一节 天目山风景旅游区483

第二节 青山湖风景旅游区485

第三节 大明山风景旅游区487

第四节 浙西大峡谷风景旅游区489

第五节 太湖源风景旅游区490

第六节 临安新十景491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建设500

第一节 旅游规划500

第二节 景区开发500

第三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501

第四节 AAAA级景区达标502

第三章 旅游市场503

第一节 旅游线路503

第二节 宣传促销503

第三节 旅游节庆505

第四章 旅游服务506

第一节 旅游公司与旅行社506

第二节 住宿餐饮507

第三节 旅游商品508

第四节 旅游交通508

第五节 休闲娱乐508

第六节 农家乐509

第五章 旅游管理509

第一节 行业管理509

第二节 景区保护510

第三节 质量安全监督511

第十九编 服务业519

第一章 住宿餐饮业519

第一节 宾馆519

第二节 餐饮521

第二章 生活服务业522

第一节 美容美发522

第二节 沐浴业523

第三节 摄影扩印524

第四节 洗染业525

第五节 修理业525

第六节 其他服务业526

第三章 家政服务业527

第一节 卫生保洁527

第二节 保姆家教528

第三节 管理培训528

第四章 装修装潢业528

第一节 住宅装修528

第二节 装修管理528

第五章 休闲服务业529

第一节 茶馆529

第二节 咖啡馆530

第三节 健身房530

第六章 物业管理业530

第一节 物业管理沿革530

第二节 物业管理企业531

第七章 中介服务业532

第一节 拍卖业532

第二节 典当业533

第三节 房产中介533

第四节 职业介绍534

第五节 婚姻介绍534

第六节 其他中介534

第二十编 金融537

第一章 银行业537

第一节 机构538

第二节 业务539

第三节 电子化建设547

第四节 监管548

第五节 外汇管理549

第六节 金融安全区建设550

第二章 保险业551

第一节 机构551

第二节 业务552

第三章 证券业555

第一节 上市公司556

第二节 证券业务与监管556

第三节 期货557

第四章 其他金融活动557

第一节 企业债券与企业内部集资557

第二节 同业拆借558

第三节 担保公司558

第二十一编 财政税务561

第一章 财政管理561

第一节 财政收入561

第二节 财政支出562

第三节 预算管理565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566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566

第六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568

第七节 政府采购568

第八节 国债569

第九节 会计管理569

第二章 国家税务570

第一节 国税征收570

第二节 办税服务572

第三节 国税稽查572

第三章 地方税务573

第一节 地税征收574

第二节 征收管理575

第二十二编 经济管理581

第一章 计划581

第一节 计划管理581

第二节 计划编制583

第三节 投资项目管理586

第二章 物价588

第一节 商品价格588

第二节 房地产价格593

第三节 服务价格594

第四节 物价管理599

第三章 统计601

第一节 统计制度与方法601

第二节 统计调查603

第三节 统计信息技术606

第四节 统计服务607

第四章 工商行政607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608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610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611

第四节 广告管理613

第五节 商标管理613

第六节 经济监督检查615

第七节 市场管理616

第八节 企业信用工程618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618

第一节 计量管理618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620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621

第四节 技术监督执法622

第五节 特种设备管理622

第六章 安全生产623

第一节 安全监察623

第二节 安全管理625

第三节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625

第七章 审计626

第一节 国家审计626

第二节 内部审计629

第三节 社会审计630

第二十三编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633

第一章 党代表大会633

第一节 市(县)党代表大会633

第二节 乡镇党代表大会634

第三节 出席历届省、杭州市党代会代表名单634

第二章 中共临安市(县)委635

第一节 市(县)委常设工作机构635

第二节 市(县)委常委会成员637

第三节 市(县)委扩大会议与重要决策638

第四节 政策研究640

第五节 党史研究642

第三章 纪检监察643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643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645

第三节 案件查处与纠风治乱646

第四章 组织建设648

第一节 党员648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649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651

第四节 机关党务建设652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654

第五章 宣传教育655

第一节 时政宣传655

第二节 对外宣传655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656

第四节 干部教育657

第五节 党校教育培训657

第六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659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660

第六章 统一战线664

第一节 统战政策落实664

第二节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664

第三节 党外干部工作665

第四节 其他统战工作666

第二十四编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669

第一章 人大代表669

第一节 代表选举669

第二节 历届省、杭州市人大代表670

第三节 代表工作671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672

第一节 市(县)人民代表大会672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74

第三章 人大常务委员会675

第一节 机构与制度675

第二节 重要会议675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676

第四章 主要工作677

第一节 决定重大事项678

第二节 监督工作679

第三节 议案工作682

第四节 人事任免工作683

第五节 重要日常工作684

第二十五编 地方人民政府687

第一章 市(县)人民政府687

第一节 工作制度687

第二节 会议制度688

第三节 政府工作部门与直属机构689

第四节 区公所694

第五节 市(县)政府领导成员694

第二章 乡镇人民政府696

第一节 建制沿革696

第二节 机构设置696

第三章 施政辑要697

第一节 重要会议697

第二节 重要政务699

第三节 主要政绩701

第四章 外事 侨务 港澳台事务703

第一节 外事704

第二节 侨务705

第三节 港澳事务705

第四节 台湾事务706

第五章 信访工作707

第一节 信访制度707

第二节 来信来访708

第三节 市长公开电话710

第二十六编 地方政治协商会议713

第一章 政协委员713

第一节 委员产生与构成713

第二节 省、杭州市政协在临安的委员714

第二章 政协会议715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议715

第二节 常委会会议717

第三节 主席会议719

第三章 组织机构720

第一节 政协常委会组成720

第二节 政协办事机构721

第三节 历届政协主席会议成员721

第四章 政协工作722

第一节 提案工作722

第二节 视察调研723

第三节 社情民意与信息724

第四节 联谊与其他活动725

第五节 文史资料工作726

第二十七编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工商联729

第一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729

第一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临安市(县)委员会729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临安市(县)委员会731

第二章 工商业联合会 商会732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732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主要活动733

第三节 商会734

第二十八编 地方人民团体737

第一章 市(县)总工会737

第一节 组织建设737

第二节 维权工作739

第三节 经济技术活动739

第四节 宣传教育741

第五节 帮扶活动742

第二章 共青团临安市(县)委743

第一节 组织建设743

第二节 主要活动745

第三章 市(县)妇女联合会747

第一节 组织建设747

第二节 主要活动748

第四章 市(县)科学技术协会750

第一节 组织建设750

第二节 科学普及751

第三节 培训752

第四节 技术服务754

第五节 学术活动754

第五章 市(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755

第一节 组织建设755

第二节 主要活动756

第六章 市(县)残疾人联合会757

第一节 组织建设758

第二节 主要活动758

第二十九编 人事763

第一章 机构编制管理与改革763

第一节 行政机构编制管理763

第二节 事业机构编制管理764

第三节 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765

第四节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768

第二章 公务员管理770

第一节 队伍建设770

第二节 制度建设772

第三章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773

第一节 队伍状况773

第二节 人事管理773

第四章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774

第一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774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775

第五章 退休干部管理776

第一节 日常管理776

第二节 退休待遇777

第六章 工资福利管理777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777

第二节 工资调整778

第三节 津(补)贴 奖金 福利待遇779

第七章 人才资源开发780

第一节 组织领导780

第二节 人才与国外智力引进781

第三节 人才培训781

第四节 人才市场建设782

第三十编 劳动与社会保障785

第一章 劳动就业785

第一节 用工制度785

第二节 就业安置786

第三节 下岗再就业786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787

第二章 劳动管理788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788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788

第三节 劳动监察789

第四节 劳动仲裁791

第三章 职业培训791

第一节 就业前培训791

第二节 在职培训791

第三节 再就业培训792

第四节 技能考核793

第四章 社会保险793

第一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93

第二节 农村养老保险795

第三节 医疗保险795

第四节 失业保险796

第五节 职工工伤保险796

第六节 生育保险797

第七节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97

第三十一编 政法801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801

第一节 “严打”治乱801

第二节 “平安临安”创建802

第三节 青少年教育803

第四节 队伍建设803

第二章 公安804

第一节 刑事侦查804

第二节 经济案件侦查805

第三节 国内安全保卫805

第四节 治安管理806

第五节 消防管理807

第六节 交通管理808

第七节 指挥中心810

第八节 监管场所管理810

第九节 经济文化保卫811

第三章 检察811

第一节 经济检察811

第二节 刑事检察812

第三节 渎职侵权检察813

第四节 监所检察813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813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813

第四章 审判814

第一节 职能与审判方式815

第二节 刑事审判816

第三节 民事审判816

第四节 行政审判817

第五节 执行817

第六节 申诉与审判监督818

第五章 司法行政818

第一节 法制宣传818

第二节 人民调解819

第三节 法律服务820

第四节 法律援助820

第五节 安置帮教821

第六节 公证事务821

第七节 律师事务822

第三十二编 军事825

第一章 军事机构825

第一节 市(县)国防动员委员会825

第二节 市(县)人民武装部826

第三节 区、乡镇街道、部门人民武装部826

第二章 驻军826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826

第二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27

第三章 训练与后勤827

第一节 军事训练827

第二节 后方勤务828

第四章 兵役829

第一节 兵役制度829

第二节 兵员征集830

第三节 安置 优抚831

第五章 后备力量834

第一节 民兵834

第二节 预备役部队836

第六章 国防动员 人民防空838

第一节 国防潜力调查838

第二节 国防教育838

第三节 人民防空840

第三十三编 民政845

第一章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845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845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社区)846

第二章 拥军优抚848

第一节 拥军优属849

第二节 退役安置851

第三节 烈士褒扬抚恤851

第三章 救济扶助852

第一节 赈灾救济853

第二节 扶贫工程854

第三节 社会救济855

第四章 社会福利856

第一节 五保人员供养856

第二节 残疾职工权益保障856

第三节 弃婴收养857

第四节 慈善事业857

第五节 福利生产858

第六节 福利彩票858

第五章 社会事务管理859

第一节 民间组织登记管理859

第二节 婚姻管理860

第三节 收容遣送与救助861

第四节 地名管理862

第五节 殡葬管理866

第六节 老龄工作867

第三十四编 教育871

第一章 学前教育871

第一节 幼儿园设置871

第二节 幼儿教育管理体制872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873

第二章 九年制义务教育874

第一节 中小学校设置874

第二节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879

第三节 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880

第四节 学校选介881

第三章 高中教育892

第一节 普通高中教育892

第二节 职业高中教育894

第三节 中专教育896

第四节 技工学校896

第五节 学校选介897

第四章 成人教育900

第一节 广播电视大学900

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901

第三节 农民教育902

第四节 职工教育902

第五节 老年大学903

第五章 特殊教育904

第一节 智残儿童教育904

第二节 聋哑少儿教育905

第六章 教师906

第一节 教师队伍906

第二节 教师培训912

第三节 教师待遇913

第七章 教育体制914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制914

第二节 办学体制914

第三节 招生制度915

第四节 布局调整915

第五节 民办教育916

第六节 督导评估916

第八章 办学条件917

第一节 教育经费管理917

第二节 校舍建设918

第三节 教学设备919

第四节 勤工俭学920

第五节 教育基金921

第九章 教育研究921

第一节 教育科研921

第二节 教学研究922

第十章 浙江林学院922

第一节 发展概况922

第二节 人才培养923

第三节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926

第四节 社会服务927

第五节 校区建设928

第三十五编 科技931

第一章 科研科技成果931

第一节 科研成果931

第二节 技术专利934

第二章 科技应用935

第一节 农林科技935

第二节 工业科技937

第三节 卫生科技938

第四节 环境科技939

第五节 气象测报939

第六节 白蚁防治942

第三章 科技活动943

第一节 科普宣传943

第二节 科技培训944

第三节 科技合作945

第四节 科技服务945

第五节 科技创新946

第六节 科技示范基地949

第四章 科技管理949

第一节 科技计划949

第二节 科技市场950

第三节 科技项目管理951

第五章 科研机构与队伍952

第一节 科研机构952

第二节 推广网络953

第三节 科技队伍954

第三十六编 文化艺术957

第一章 民间艺术957

第一节 民间歌谣957

第二节 民间灯彩958

第三节 民间工艺959

第四节 民间传说960

第五节 民间器乐960

第六节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960

第二章 群众文化961

第一节 农村文化961

第二节 社区文化962

第三节 校园文化962

第四节 老年文化963

第五节 文化下乡964

第六节 群众文化活动964

第七节 群众文化场馆965

第三章 钱鏐研究966

第一节 钱鏐研究会966

第二节 理论研究966

第四章 文学艺术967

第一节 文学967

第二节 音乐 舞蹈968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969

第五章 戏剧 影视 曲艺970

第一节 创作与表演970

第二节 演出团体971

第三节 演映971

第四节 影视取景972

第六章 图书馆973

第一节 市(县)公共图书馆973

第二节 乡镇图书馆974

第三节 学校图书馆975

第四节 工会图书馆976

第七章 档案976

第一节 档案馆976

第二节 档案管理977

第三节 开发利用978

第四节 教育科研978

第八章 文化市场979

第一节 文化市场类别979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980

第九章 地方志981

第一节 市(县)志981

第二节 专志 部门志 镇村志982

第三节 《临安年鉴》983

第四节 地方志资源开发与利用984

第三十七编 文物987

第一章 文物保护单位987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7

第二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90

第三节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92

第二章 历史文化古街 古村995

第一节 河桥老街995

第二节 株川传统民居群997

第三章 馆藏文物998

第一节 藏品分类998

第二节 珍贵文物998

第三节 传世文物999

第四章 考古发掘1000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遗存考古发现1000

第二节 新石器考古发现1000

第三节 功臣寺遗址考古发现1001

第四节 钱氏王室墓葬考古发掘1001

第五节 “天目瓷”窑址群考古发现1002

第六节 纪年墓考古发掘1002

第五章 文物管理1003

第一节 文物收集1003

第二节 文物展览1004

第三节 古建筑维修1005

第四节 规范管理1006

第五节 执法1006

第三十八编 新闻传媒1009

第一章 广播电视1009

第一节 有线广播1009

第二节 调频广播1010

第三节 临安电视台1012

第四节 区乡广播电视站1015

第二章 报纸网站1015

第一节 报纸1015

第二节 网站1018

第三十九编 医疗卫生1021

第一章 医疗1021

第一节 市(县)属医院1021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1027

第三节 民营医院1028

第四节 医疗设备1028

第五节 医疗队伍1028

第六节 医疗下乡1028

第七节 医政管理1029

第二章 疾病控制1030

第一节 疫情监测1030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1030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1032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1033

第五节 计划免疫1034

第六节 疾控中心1035

第三章 保健1035

第一节 妇女儿童保健1035

第二节 其他保健1037

第四章 公共卫生1039

第一节 食品卫生1039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1040

第三节 学校卫生1040

第四节 农村改水改厕1041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1041

第六节 卫生监督机构1044

第五章 红十字会1044

第一节 救灾济困1044

第二节 无偿献血1045

第三节 其他活动1045

第六章 医疗卫生改革1045

第一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045

第二节 公费医疗制度改革1047

第三节 农村医疗体制改革1047

第四节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1048

第四十编 体育1051

第一章 学校体育1051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体育达标1051

第二节 体育传统项目1051

第三节 学校体育运动会1052

第四节 体育教师与教研1053

第二章 群众体育1053

第一节 农民体育1053

第二节 职工体育1053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1056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1057

第三章 体育竞赛1057

第一节 市(县)体育运动会1057

第二节 参加省、杭州市体育比赛1057

第三节 参加国家、国际体育比赛1058

第四节 承办重大体育比赛1059

第四章 体育设施与管理1061

第一节 体育设施1061

第二节 体育管理1062

第三节 体育产业与体育彩票1062

第四十一编 宗教1065

第一章 道教1065

第一节 宫观1065

第二节 洞霄宫1066

第二章 佛教1069

第一节 寺院1069

第二节 佛事活动1073

第三节 国际交流1075

第四节 韦驮道场与天目临济宗1076

第五节 寺院遗址1077

第三章 基督教1087

第一节 教堂1087

第二节 教会活动1088

第四章 天主教1088

第一节 教堂1089

第二节 教会活动1089

第五章 宗教事务管理1089

第一节 宗教政策落实1089

第二节 宗教事务管理1090

第四十二编 民俗1093

第一章 年节习俗1093

第一节 节日1093

第二节 庙会1097

第二章 礼仪习俗1101

第一节 婚嫁1101

第二节 生育1105

第三节 寿庆1106

第四节 丧葬1107

第三章 生活习俗1110

第一节 服饰1110

第二节 饮食1112

第三节 住宅1113

第四节 休闲1116

第五节 取暖照明1117

第四章 生产习俗1118

第一节 农事1118

第二节 饲养 狩猎1120

第三节 桥 渡 航1121

第五章 民间信仰1123

第一节 古树信仰1123

第二节 地方神崇拜1124

第三节 灵物信仰1127

第四节 其他信仰1129

第四十三编 方言1135

第一章 语音1135

第一节 三片的声韵调特点与内部差异1136

第二节 锦城方言声韵配合音节表1140

第三节 三片的单字音对照1141

第二章 词汇1150

第一节 词语特点1150

第二节 三片的常用词语对照1151

第三节 词语演变1162

第三章 语法1163

第一节 语法特点1163

第二节 锦城方言特色句与普通话对照1165

第三节 三片的常用句对照1167

第四节 方言俗语与歌谣1170

第四十四编 乡镇街道1183

第一章 锦城街道1183

第一节 经济1186

第二节 社会事业1189

第三节 特色地情1190

第二章 玲珑街道1191

第一节 总情1192

第二节 特色地情1195

第三章 青山湖街道1196

第一节 总情1197

第二节 特色地情1199

第四章 上甘街道1200

第一节 总情1201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03

第五章 板桥乡1204

第一节 总情1206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08

第六章 三口镇1209

第一节 总情1210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12

第七章 横畈镇1213

第一节 总情1214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17

第八章 高虹镇1218

第一节 总情1219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22

第九章 太湖源镇1223

第一节 总情1225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28

第十章 於潜镇1229

第一节 经济1231

第二节 社会事业1232

第三节 特色地情1234

第十一章 藻溪镇1235

第一节 总情1237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39

第十二章 西天目乡1240

第一节 总情1241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44

第十三章 千洪乡1245

第一节 总情1246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48

第十四章 横路乡1249

第一节 总情1250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52

第十五章 太阳镇1253

第一节 总情1255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57

第十六章 潜川镇1258

第一节 总情1259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61

第十七章 乐平乡1262

第一节 总情1263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66

第十八章 昌化镇1267

第一节 经济1269

第二节 社会事业1271

第三节 特色地情1273

第十九章 龙岗镇1274

第一节 总情1275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78

第二十章 河桥镇1279

第一节 总情1281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83

第二十一章 湍口镇1285

第一节 总情1286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88

第二十二章 清凉峰镇1289

第一节 总情1290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92

第二十三章 马啸乡1294

第一节 总情1295

第二节 特色地情1297

第二十四章 岛石镇1299

第一节 总情1301

第二节 特色地情1302

第二十五章 新桥乡1304

第一节 总情1304

第二节 特色地情1306

第二十六章 大峡谷镇1307

第一节 总情1309

第二节 特色地情1312

第四十五编 人物1317

第一章 人物传1317

第一节 古代人物1317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1320

第二章 人物录1323

第一节 烈士名录1323

第二节 先进个人名录1324

第三节 立一等功、大功人员名录1325

第四节 正地厅级领导名录1327

第五节 正师级以上军官名录1328

第六节 正高职称专业人士名录1328

文献辑存1333

一、重要文件1333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 工作的决定1333

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334

推进十大接轨 融入大都市参与长三角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1335

关于临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1337

建设生态经济强市的主要任务1339

关于完善工业扶持政策促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1344

二、重要文章1346

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1346

天目山告岭之战1347

周恩来在浙西临时中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1348

杜立特与贺扬灵往来书信1352

浙东行政公署第三区专员公署天目办事处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天目大队部布告1353

相约半个世纪的美国访问1354

美国总统布什的贺信1357

浙江临安五代吴越国康陵发掘简报(节选)1357

临安旧石器调查简报1362

三、碑铭1367

天柱观碑记1367

表忠观碑记1369

海会寺碑记1369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1370

洞霄宫碑记1371

狮子正宗禅寺碑记1372

重建钱怀柔明王庙碑记1373

还金亭碑记1373

告岭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文1374

国民党第三战区挺进第一纵队誓师碑铭1374

聚训堂碑记1374

浙西忠烈祠碑铭1374

昌化保卫战胜利纪念碑铭1375

四、诗词文赋1376

临安诗文1376

(一)锦城诗文1376

(二)玲珑山诗文1395

(三)双林山诗文1421

(四)洞霄宫诗文1431

於潜诗文1445

昌化诗文1462

天目山诗文1481

五、著述要目15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