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川近现代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四川近现代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409318.jpg)
- 李西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535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法律-思想史-四川省-近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四川近现代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四川近现代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的研究意义、现状、方法和路径1
一、四川近现代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的研究意义1
二、四川近现代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的研究现状2
三、四川近现代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的研究方法和路径4
第二章 廖平的政法思想6
一、生平简介6
二、廖平政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
三、廖平的“变法改制”思想9
四、“反对革命,孔学治理全球”思想13
第三章 杨锐的维新变法思想20
一、生平简介20
二、杨锐的爱国思想21
三、从“洋务思想”到“维新思想”23
第四章 宋育仁的政法思想28
一、生平简介28
二、宋育仁政法思想的历史地位29
三、宋育仁对法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31
四、宋育仁对议会制度的崇尚35
五、宋育仁对刑法教育功能的认识和对监狱制度改革的建议40
六、宋育仁对法律教育的认识41
七、宋育仁的经济法制思想43
八、宋育仁政法思想的核心——“复古改制”52
九、从中国传统法文化视角看中国书生宋育仁的忠与孝58
第五章 刘光第的法律思想67
一、生平简介67
二、刘光第为人与为官68
三、刘光第变法的思想基础70
四、刘光第的变法思想74
五、刘光第对西学的看法和态度79
六、刘光第对于“外国民政议院”的态度80
第六章 吴虞的反封建法律思想81
一、生平简介81
二、中国的旧法律以儒家的礼义为根本82
三、旧法律旧道德必须进行批判与改革,建设新法律新道德85
四、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学理论来批判中国传统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87
五、吴虞的法治观93
第七章 吴玉章的宪法思想96
一、生平简介96
二、吴玉章法律思想的演进历程97
三、对中国政治思想特征的分析101
四、对欧美民主宪法运动的剖析103
五、对中国近代宪法运动的归纳106
六、吴玉章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法思想107
七、吴玉章宪政思想演变对当代的启示119
第八章 邹容的革命思想122
一、生平简介122
二、邹容生活的时代背景123
三、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历程124
四、《革命军》所体现的革命思想126
第九章 张颐的法哲学思想135
一、生平简介135
二、对“黑格尔国家成员等级及其伦理划分观点”的批判136
三、自由意志与法律137
四、张颐对黑格尔著作中伦理与法律关系的解读140
五、张颐同黑格尔在婚姻家庭观上的异同142
第十章 晏阳初的教育公平与民主思想150
一、生平简介150
二、平民教育运动——晏阳初的平等教育思想153
三、乡村建设运动——社会基层利益共容和谐相处的社会治理162
四、“第五自由”——晏阳初的自由观168
五、政治民主168
第十一章 蒙文通的政治法律思想177
一、生平简介177
二、蒙文通的“平等”思想178
三、蒙文通的“革命”思想182
第十二章 周太玄的民族独立与民主自由法律思想189
一、生平简介189
二、周太玄的民族独立思想189
三、周太玄的民主自由思想193
第十三章 贺麟的法治观196
一、生平简介196
二、法治的内涵196
三、法治的类型197
四、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201
第十四章 巴金的法治思想204
一、生平简介204
二、无政府主义与法治思想204
三、巴金在社会活动中体现出的法治思想208
四、巴金作品中体现出的法治思想213
五、巴金的法治思想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217
第十五章 唐君毅对中西民主政治的解读218
一、生平简介218
二、唐君毅对中西民主政治的解读219
第十六章 范长江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234
一、生平简介234
二、自由思想——以新闻言论自由为中心235
三、民主思想——以人民群众的“知情”和“表达心声”为中心239
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242
五、民本、民生思想246
六、范长江思想形成的一些重要原因248
主要参考文献251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