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深圳市志 社会风俗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深圳市志 社会风俗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400326.jpg)
- 深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123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20页
- 文件大小:373MB
- 文件页数:1042页
- 主题词:深圳市-地方志;风俗习惯-介绍-深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深圳市志 社会风俗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物志3
概述3
第一章 人物传略5
黄舒5
黄石6
文天祥6
文应麟6
何真6
汪鋐7
李茂材7
刘稳8
吴大训8
丘体乾8
潘楫 潘甲第9
张家玉9
陈文豹9
王来任9
麦世球 麦?10
靳文谟10
舒懋官10
陈桂籍10
王寿仁11
蔡珍 蔡学元11
郑姚11
刘起龙11
赖云台12
赖恩爵12
郑士良12
陈观海13
黄远香13
郑金14
郑照14
黄耀庭14
王存善15
刘铸伯15
黄学增15
李淑桓16
卓凤康16
卢耀康17
张金雄17
黄友17
周振熙18
梁鸿钧18
黄闻19
梁金生19
刘黑仔20
林文虎20
官文森21
周寿臣21
郑毓秀22
陈烟桥22
陈郁23
何湘子24
尹林平24
潘冠良25
王作尧25
蓝造26
叶荫芸27
杨康华27
黄远28
凌道扬29
曾生29
贺方军31
梁湘31
郑哲32
臧金贵32
释本焕33
高森祥33
王建业34
张甲袖34
第二章 人物录35
第一节 深圳市领导人物35
第二节 先进模范人物66
一、全国劳动模范66
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1
三、国家级“三八”红旗手80
第三节 国家级专家85
第三章 人物表93
第一节 建市前地方官员93
一、明代历任新安知县名表(1573~1644年)93
二、清代历任新安知县名表(1646~1819年)94
三、近代晚清新安知县名表(1840~1911年)96
四、民国时期宝安县知事、县长名表(1912~1949年)97
五、新中国建立后至深圳建市前宝安县长(革委会主任)名表(1949~1979年)98
六、深圳建市前中共宝安县委书记名表(1926~1979年)99
第二节 革命烈士100
一、土地革命时期及其以前牺牲的革命烈士名表(1900~1937年)100
二、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名表(1937~1945年)100
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名表(1945~1949年)117
四、新中国建立后牺牲的烈士名表(1949~2000年)133
五、港、澳、台胞及华侨参加深圳革命斗争烈士名表136
第三节 先进模范140
一、广东省先进生产(工作)者140
二、广东省劳动模范144
三、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51
四、广东省“三八”红旗手(1979~2000年)154
五、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979~2000年)159
第四节 优秀专家160
一、光机电科学优秀专家(2000年)160
二、电子科学优秀专家(2000年)161
三、计算机与通讯科学优秀专家(2000年)163
四、化工与新材料科学优秀专家(2000年)164
五、农业医药科学优秀专家(2000年)166
六、能源科学优秀专家(2000年)167
七、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专家(2000年)169
八、经济学优秀专家(2000年)170
第五节 文明市民171
一、深圳市第一届文明市民名表(1990年)171
二、深圳市第二届文明市民名表(1992年)173
三、深圳圳市第三届文明市民名表(1996年)174
四、深圳圳市第四届文明市民名表(1998年)175
五、深圳市第五届文明市民名表(1999年)177
宗教志181
概述181
第一章 佛教184
第一节 历史概况184
第二节 佛教寺庵185
一、历史上的佛教寺庵185
二、弘法寺186
第三节 僧尼和居士188
第四节 宗教活动190
第五节 公益事业191
第六节 对外及对港台交往192
第七节 宗教组织192
第二章 伊斯兰教194
第一节 历史概况194
第二节 清真寺195
第三节 教职人员和信徒195
一、教职人员195
二、信徒195
第四节 宗教活动196
一、日常宗教活动196
二、节日宗教活动196
第五节 公益事业197
第六节 对外及对港澳台交往197
第七节 宗教组织197
第三章 天主教198
第一节 历史概况198
第二节 天主教堂199
一、历史上的教堂199
二、新时期堂点201
第三节 神职人员和教徒204
一、神职人员204
二、教徒206
第四节 宗教活动207
第五节 公益事业208
一、兴学办慈善208
二、救济难民209
三、公益慈善事业209
第六节 对外及对港澳台交往210
第七节 宗教组织211
一、修会组织211
二、深圳市天主教爱国会212
第四章 基督教213
第一节 历史概况213
第二节 基督教堂和神学院214
一、基督教堂214
二、神学院校218
第三节 教牧人员和教徒219
一、教牧人员219
二、教徒223
第四节 宗教活动224
一、堂点活动224
二、礼拜与聚会225
第五节 公益事业227
一、兴学办教227
二、慈善事业229
第六节 对外及对港澳台交往230
第七节 宗教组织231
一、新中国建立前在深圳圳传教的教会组织231
二、深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深圳市基督教协会232
三、深圳圳市基督教“两会”工作233
第五章 宗教管理234
第一节 工作机构234
第二节 管理工作234
一、宗教活动场所管理235
二、宗教团体组织管理237
三、宗教活动管理237
四、宗教教职人员管理237
附录241
一、深圳市佛教协会章程241
二、深圳市伊斯兰教协会章程243
三、深圳市天主教爱国会章程244
四、深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章程245
风俗志251
概述251
第一章 经济习俗256
第一节 农业256
一、迎春256
二、完田节256
三、开镰、挂镰257
四、换田力257
五、气象农谚257
六、灾害禳祷258
第二节 渔业、蚝业258
一、渔业258
二、蚝业260
第三节 商业261
一、圩市262
二、货郎担263
三、商店开张263
四、牙祭263
五、无情鸡264
第二章 生活风俗265
第一节 服饰265
一、广府人服饰265
二、客家人服饰266
三、渔民服饰268
四、服饰新潮269
第二节 饮食269
一、传统主食269
二、特色饮食270
三、饮食新潮流272
第三节 住宅273
一、建筑型制273
二、建宅习俗274
三、乔迁习俗275
四、住宅变化275
第四节 交通276
一、市内公共交通276
二、个性化交通276
第五节 娱乐277
一、舞狮、舞龙、舞麒麟、舞鱼灯277
二、客家山歌279
三、娱乐发展新趋势283
第三章 节日 神诞285
第一节 传统节日习俗285
一、春节285
二、元宵节288
三、清明节289
四、端午节290
五、七巧节291
六、中秋节292
七、重阳节293
八、冬至节293
九、小年夜293
第二节 神诞、祭祀习俗294
一、祭土地神及伯公神、天神、井神、门神294
二、谭公神诞294
三、天后诞294
四、关帝诞295
五、观音诞295
六、盂兰盆节295
七、起金日296
八、灶君诞辰296
九、打醮节296
第四章 人生礼仪298
第一节 婚姻嫁娶298
一、择配298
二、定亲过礼298
三、哭嫁299
四、嫁娶礼仪300
五、回门与圆月301
六、渔民婚俗301
七、陋俗302
八、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302
第二节 生老病死303
一、生育303
二、老有所养304
三、疾病防治305
四、举丧殡葬306
方言志311
概述311
第一章 深圳客家方言、粤方言音系314
第一节 深圳客方言音系314
一、深圳客方言声母314
二、深圳客方言韵母314
三、深圳客方言声调315
四、深圳客方言语音特点315
五、客方言声韵母拼合321
六、客方言同音字323
第二节 深圳粤方言音系334
一、深圳粤方言声母335
二、韵母335
三、深圳粤方言声调336
四、深圳粤方言语音特点336
五、粤方言声韵母拼合343
六、粤方言同音字345
第三节 深圳客方言、粤方言标音举例358
一、客方言标音举例358
二、粤方言标音举例363
第二章 深圳客方言、粤方言词汇370
一、天文、地理370
二、时令、时间371
三、农事、农具371
四、庄稼、植物372
五、虫鱼鸟兽372
六、房屋、器具373
七、身份、称谓374
八、身体、五官375
九、病痛、医疗375
十、衣服、穿戴376
十一、饮食起居376
十二、红白大事377
十三、民间信仰、诉讼377
十四、商业、手艺378
十五、文化、娱乐378
十六、动作、心理379
十七、方向、位置379
十八、人称、指代380
十九、形容性状380
二十、虚词381
二十一、数词、量词381
第三章 深圳客家方言、粤方言语法382
第一节 深圳客家方言语法特点382
一、客家方言特殊的词缀382
二、客家方言特殊的语序382
三、客家方言特殊的比较句383
四、客家方言特殊的动态助词383
五、客家方言用“畀”表示被动383
六、客家方言用“将”表示处置383
七、客家方言数量的表达383
第二节 深圳粤方言语法特点384
一、粤方言特殊的词缀384
二、粤方言特殊的语序384
三、粤方言特殊的比较句384
四、粤方言特殊的动态助词384
五、粤方言用“畀”表示被动385
六、粤方言用“将”表示处置385
七、粤方言数量的表达385
第三节 深圳客家方言、粤方言语法例句385
文物志389
概述389
第一章 文博机构3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2
一、市级文物管理机构392
二、区级文物管理机构393
三、镇级文物管理机构395
第二节 博物馆395
一、公立(集体)博物馆395
二、私立、混合博物馆399
第三节 文物商店399
第二章 地下古遗址与遗迹401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401
一、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401
二、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403
第二节 商周时期遗址408
一、商时期408
二、春秋战国时期411
第三节 唐至清时期遗址416
第三章 古窑址与窖藏419
第一节 古窑址419
第二节 窖藏420
第四章 墓葬422
第一节 古墓葬422
一、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墓葬423
二、汉代墓葬424
三、东晋、南朝墓葬425
四、隋唐宋元墓葬427
五、明清墓葬428
第二节 历史人物墓429
第五章 古民居434
第一节 广府式民居434
第二节 客家式民居468
第三节 广、客混合式民居499
第四节 散存民居514
第五节 中西合璧式民居520
第六章 古城寨宗祠书室庙宇523
第一节 古城寨523
一、南头古城(又名新安故城)523
第二节 宗祠525
第三节 书塾577
第四节 庙宇587
第七章 碉楼及其他建筑598
第一节 碉楼598
第二节 其他建筑611
一、塔阁611
二、牌坊(楼)612
三、桥梁613
四、商铺、会馆、医院614
五、烟墩 炮台614
六、革命纪念建筑616
七、历史名人故居618
八、帝国主义侵华建筑620
九、古井620
第八章 馆藏文物624
第一节 化石 石器 玉器624
一、化石624
二、石器625
三、玉器626
第二节 陶瓷器627
一、新石器时代627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628
三、唐代628
四、宋(金)元时期629
五、明清时期630
第三节 青铜器631
一、商时期631
二、西周时期631
三、春秋时期633
四、战国时期634
五、两汉至三国634
第四节 铁器 金银器635
一、铁器635
二、金银器635
第五节 书法 绘画 印章636
一、书法636
二、绘画639
三、印章642
第六节 砖刻 石雕(刻)碑刻643
一、砖刻643
二、石雕644
三、碑刻644
第七节 革命文物651
第八节 其他文物653
第九章 文物保护与文物安全654
第一节 文物调查654
一、1956年文物调查654
二、1980~1984年深圳市第一次文物普查654
三、1999~2000年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654
第二节 文物保护656
一、保护办法657
二、保护范围657
三、保护标志657
四、保护档案657
第三节 文物维修660
第四节 文物安全661
一、防火防盗661
二、白蚁防治662
第五节 社会文物管理662
一、文物市场管理662
二、民间收藏663
三、文物鉴定663
四、流散文物征集663
编后记664
中英街志667
概述667
第一章 街区概貌673
第一节 中英街风貌673
第二节 街区格局673
一、华界街区673
二、英界街区675
第三节 禁区内公共设施676
一、华界禁区内公共设施676
二、英界禁区内公共设施678
第二章 街区沿革680
第一节 清代《迁海令》和中英街的早期移民680
一、沙头角及附近地区村庄682
二、东和圩682
三、沙头角“十约”683
第二节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685
第三节 中英勘界和《香港新租界合同》687
第四节 中英街的形成、二次勘界及其后的整修690
一、日占时期的“中兴街”691
二、民国后期的二次勘界694
三、新中国成立后街区两次整修694
第三章 街区管理696
第一节 华界管理697
一、行政区划隶属697
二、海关699
三、社会治安管理700
四、工商行政管理700
五、驻守部队701
六、人口管理702
七、华界禁区管理702
第二节 英界管理703
一、管理机构703
二、土地管理704
三、国籍管理704
四、治安管理705
五、驻守部队705
六、禁区管理706
第四章 贸易707
第一节 中英街店铺概况707
第二节 购金热713
第三节 店铺选介714
一、华界店铺选介714
二、英界店铺选介715
第五章 渔业 盐业717
第一节 渔业717
第二节 盐业718
第六章 民俗 文化719
第一节 岁时节日719
一、春节719
二、元宵节720
三、清明节720
四、端午节720
五、七巧节720
六、盂兰节721
七、中秋节721
八、重阳节721
九、冬至721
第二节 生活习俗721
一、风水择日721
二、宗祠祭祖721
三、民间与宗教信仰721
四、太平清醮723
五、婚嫁生育723
六、丧葬724
七、食品724
八、服饰穿戴724
第三节 传统艺术725
一、客家山歌725
二、鱼灯舞725
三、麒麟舞726
第四节 方言727
第五节 艺术作品727
一、粤剧727
二、大型歌舞728
三、歌曲728
四、舞蹈728
五、摄影728
第七章 边民往来729
第一节 过境耕作729
第二节 生活往来730
第三节 经贸合作730
第四节 文化交往732
第五节 政治往来733
第八章 名胜 景观735
第一节 名胜古迹735
一、界碑735
二、中英街古榕737
三、中英街古井737
四、沙栏吓村737
五、吴氏宗祠738
六、沙栏吓天后宫738
七、沙头角关厂旧址739
八、桥头街碉堡739
第二节 历史文化景点739
一、回归广场739
二、中英街历史博物馆740
第九章 历史事件741
第一节 民众抗“税”斗争741
第二节 收复沙头角741
第三节 解放沙头角742
第四节 沙头角事件743
第五节 “九七”庆回归744
附录745
1980~2000年中共中央及国家领导人视察中英街一览表745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摘录746
《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摘录747
文献辑录750
一、重要文件750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交通部报送国务院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1979年1月6日)750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设立深圳市和珠海市的决定(1979年1月23日)751
国务院关于广东省设置深圳、珠海市的批复(1979年3月5日)751
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1979年4月)752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1979年5月5日)755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1979年7月15日)756
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报告(1979年6月6日)758
试办深圳出口特区实施条例(草案)(1979年8月5日)762
关于制定试办深圳出口特区实施条例的若干问题说明(1979年8月5日)764
关于深圳市建制问题的意见(1979年10月17日)766
关于改变深圳市和珠海市体制的通知(1979年11月26日)76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的批示(1980年5月16日)767
附: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1980年3月30日)768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0年4月15日,自1980年8月26日施行)772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座谈会纪要》(1981年1月21日)774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解决蛇口工业区问题的座谈会纪要(1981年3月13日)776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和管理问题的请示报告(1981年5月4日)777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1981年7月19日)779
附: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7月12日)780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领导班子配备等问题的会议纪要(1981年8月21日)787
关于恢复宝安县建制的几项政策措施(1981年9月18日)788
关于深圳市府名称定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函(1981年12月21日)790
关于恢复宝安县的通知(1983年1月4日)790
国务院关于改革深圳市银行体制问题的批复(1984年5月7日)791
关于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边防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1985年8月31日)793
关于深圳市实行计划单列问题的报告(1988年3月17日)794
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批复(1988年10月3日)796
国务院关于调整经济特区和三个试点行业外汇留成比例的复函(1988年10月15日)797
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1989年11月15日)797
关于深圳特区企业股份制改革及证券市场情况的汇报(1990年11月20日)798
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 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1992年7月11日)802
国务院关于深圳市要求扩大特区范围改变宝安县体制问题的批复(1992年8月11日)802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广州等十六市行政级别问题的通知(1994年2月25日)803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1994年8月18日)803
附:深圳市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改革实施办法804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1995年2月19日)807
关于深圳市按副省级建制运行的情况报告(1996年9月16日)808
二、深圳法规目录(1992年至2000年)81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2
二、企业、公司、合伙812
三、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813
四、财政、统计、审计、发展改革813
五、贸工、旅游、保税区、公用事业、海事814
六、交通运输、信息814
七、规划国土、房地产、建设815
八、资源、环保、城市管理815
九、劳动与社会保障、人事816
十、公安、监察、司法、民政817
十一、教育、科技、文体、卫生818
十二、群众团体、侨务、宗教及其他818
三、统计数据819
深圳市各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总量及年均增长速度(1979~2000)819
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824
编修始末834
深圳明清时期地方志编纂史略834
《深圳市志》编纂始末836
修志文件选辑851
关于成立深圳市市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851
关于稳定和加强修志队伍的通知852
关于全面开展《深圳市志》编纂工作的通知853
市长李子彬在全市地方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854
市史志办主任陈宏在在全市地方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859
关于《深圳市志》的总体设计问题864
关于印发《〈深圳市志〉行文规则》(试行)的通知870
关于批转《〈深圳市志〉分志审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873
关于印发《〈深圳市志·人物志〉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876
关于加强《深圳市志》入志资料的保密与保管工作的通知879
关于《深圳市志》各分志领导人名录制表问题的通知880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一九九八年度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通报880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二○○○年度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882
关于调整《深圳市志》时间下限的通知884
《深圳市志》照片选录实施方案886
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做好《深圳市志》编纂工作的通知891
关于印发《〈深圳市志〉总纂方案》的通知892
关于印发《〈深圳市志〉总纂工作要点》的通知896
关于开展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的通知898
关于全面开展深圳市区志编纂工作的通知899
关于调整深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的通知901
市委秘书长戴北方在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902
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严衡山在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905
市史志办主任杨峰在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907
市常务副市长许宗衡在《深圳市志》教科文卫卷首发式上的讲话913
市史志办主任黄玲在深圳市志首发式上的讲话915
关于印发《深圳市地方志事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的通知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