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走向与战略构想 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走向与战略构想 1卷
  • 张湛彬,张国华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501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走向与战略构想 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卷3

第一篇 经济发展走向与战略构想3

一、中国经济改革将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作最后的定型3

二、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开放倒逼改革的态势必将形成28

三、高层人士认为:中国下一轮改革的基点定位于同WTO规则对接76

四、加入WTO迫使我国相关管理体制和政策向国际惯例靠拢136

五、中央决策层:中国市场化走向定位于公正和效率两大目标151

六、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呼唤重铸信用中国176

七、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180

八、江泽民: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难题193

九、合理分摊改革成本、增强公众对改革的心理预期219

十、中国政府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粮食的战略构想237

十一、经济学家认为:打破二元分治宽容农民进城就是对改革的促进251

第二篇 经济改革走向与战略构想273

一、路径并不十分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重重难题273

二、激励制度的缺位与“59岁现象”呼唤对人力资本定价305

三、企业通过股市圈钱的新着数及政府管制的新趋向329

四、民营企业第一代创业“强人”的不适应及家族式管理的整合348

五、经济学家认为:非国有经济参与“体制内”改革的条件已趋于成熟362

六、面对农民的生产条件要重点研究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386

七、从城市利益偏好看农村政策的扭曲和改革走势398

八、中国农业必须在种植业结构战略调整中寻找新的出路416

九、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是农村下步改革的重点440

十、中国应对反倾销调查应在技术上有所突破456

第三篇 政治法制走向与战略构想479

一、江泽民在中央党校阐述将要写进十六大的重要理论和思想47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代领导集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经验484

三、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行为方式的转换515

四、新世纪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政治走向逐渐清晰的发展态势572

五、加入WTO提升了中国政府自身改革的推动力597

第二卷631

六、中国政府将要开辟一条吸收优秀人才的制度化通道631

七、体制变迁与挤压下的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走向657

八、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与发展713

九、渐进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分阶段的层层突破742

十、制度转轨的成本与治理中国腐败问题的政治措施798

十一、当今渐多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防范措施829

十二、西部大开发的政治价值及未来走向855

十三、从“法轮功”泛滥看社会控制新机制的不健全867

十四、当代中国的“黑社会”构成、状况及警示872

十五、从伊犁事件看恐怖主义在中国大陆存在的形态及对中国的影响880

第四篇 文化建设走向与战略构想889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主旋律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889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与走势905

三、加入WTO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935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和主权国家的对策986

五、新世纪中国政府构建创新的文化环境的趋向1015

六、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态势与产业特征的显现1028

一、新世纪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核心竞争能力1061

第五篇 科教发展走向与战略构想1061

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学说将引发一场革命1087

三、为改革开放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文社会科学1109

四、博士后制度构筑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的高地1117

五、中科院废除职称评聘制的明确指向和示范效应1144

六、信息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趋向1151

七、世纪初高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国家产业走向1157

第六篇 社会发展走向与战略构想1181

一、共同富裕既是最终目标、也是阶段性目标1181

二、中国政府解决第三次失业高峰的战略构想1201

三、普通劳动者必须转变就业模式: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1225

第三卷1225

四、中国政府八大扶贫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向1252

五、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贫困是一种社会痛苦指数1266

六、社会保障:转型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稳定器1284

七、转型时期高收入阶层的形成、现状及走向评析1341

八、婚姻法:国家权力与私人生活的博奕1376

九、中国宗教政策的长期稳定及发展前景1394

十、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积极回应1407

一、中国人口发展趋向及缓解战略构想1423

第七篇 人口资源走向与战略构想1423

二、一个“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国家痛苦而艰辛的抉择1448

三、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1464

四、从“晚、稀、少”政策创造生育率下降奇迹看中国未来人口走势1487

五、“生态环境”的破坏与触目惊心的社会发展成本1514

第八篇 道德重建走向与战略构想1539

一、“德治”与“法治”并重并非等量齐观1539

二、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支持性资源1556

三、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经济伦理新观念1571

一、中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保证措施1611

第九篇 国防外交走向与战略构想1611

二、中国应对美国“太平洋锁链”的战略构想1647

三、应对国防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美TMD系统的战略准备1664

四、南海的“圈地”风潮及中国政府的态度1689

五、要警惕林林总总的“中国威胁论”背后的图谋1707

六、中美日俄大国战略关系的调整与走势1729

七、中国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和特殊地位1750

八、“妥协是解决国际争端实现‘双赢’的一种手段”1769

九、中美两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的联系与合作1799

十、陈水扁言行评析及台湾政治走势1808

第四卷1833

第十篇 “十五”工业规划与发展战略1833

“十五”工业规划与发展战略行业规划1833

附篇:中国走向与战略构想背景资料2075

中国新走向的源头2075

中国新走向人力资源的准备2097

中国新走向的农业起点2106

为中国工业发展积累的一次经验2122

中国农业新走向的基础2128

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2135

中国新走向源于一个这样的政治设定2143

中国政治新走向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创新2152

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2169

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功能2174

“严打”的巨大效应产生了持久的影响2185

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及外交政策的走向2189

“军队工作要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219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2201

从“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路径2223

乡镇企业的崛起和面临的问题2239

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法定地位224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2256

形成和确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269

用“星火”计划推动农村改革2274

用“火炬”计划推动高技术产业2283

制定“八六三”高新技术追踪计划2295

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303

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参与“国际大循环”2313

洋浦开发的决策是正确的2321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2331

废除终身制,建立第三代领导集体2343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2358

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2368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390

努力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2399

修建三峡工程的动议和决策2409

开展从严治党的反腐败斗争2427

控制通货膨胀与实施宏观调控2434

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税制的实施2441

制定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纲领2447

积极推进社会发展的两个根本转变2454

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2462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是方向、形象2469

旗帜·灵魂·标志2473

国企改革的步步为营:先外围,后核心2478

让中央决策层辗转难眠的国企艰难处境2482

高层分析国企问题的症结所在:体制束缚2485

药方:抓大放小与产权改革2489

国企为什么破产难?2493

头号难题:下岗失业与国企改革的纠缠2495

来自国务院的稽查特派员2498

股份制与国企改革的深化2500

破企业与破银行的艰难选择2502

债转股:解困高招,还是骗人把戏?2505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的金融高风险让决策层忧心如焚2510

挥向金融体制的四板斧2514

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背后“算盘”2519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的高层决策2523

刘鸿儒出山组建中国证监会2527

史美伦出任证监会副主席所传达的高层信息2532

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纷扰与对策2536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大辩论2540

五项改革的第一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546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策略2552

农民负担与第三次重大改革——税费改革的出台2555

中央决定建设对外开放的根据地2561

渐进式对外开放战略的选择2564

对外开放的态度和高层对策选择2567

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开放25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