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跃动的青春 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十年的工作与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跃动的青春 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十年的工作与思考](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4381887.jpg)
-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140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跃动的青春 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十年的工作与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1
目 录实践的脚步,跃动的青春(代序) 强卫1
理论篇综述: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2
第一章 大厦之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哲学基础4
第一节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4
专栏目录理论篇第一章观点:实践:社会发展和发展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5
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7
文摘:《实践论》摘录8
观点:三个代表的实践性1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社会实践的哲学基础13
第二节 行动之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义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13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是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1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18
第三节领袖与实践:透视社会实践意义的独特视角20
主义的诞生:马、恩、列青年时代的社会实践20
深入工农:青年毛泽东的社会实践21
诗歌:《赠父诗》22
文摘:《学生之工作》节选25
文摘:《〈兴国调查〉前言》(1931年1月26日)节选27
文摘:《寻乌调查》第四章目录28
文摘:《整顿党的作风》节选30
事件:毛岸英“补课”32
赴法勤工俭学:青年周恩来、邓小平的社会实践32
事件:孔子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35
第四节知行之间:中国传统哲学与教育思想中的社会实践观35
人物:爱国诗人陆游38
人物:破万卷书,行万里路39
趣话:陶行知改名41
第二章 实践育人:大学生修身成才与社会实践43
高等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43
第一节总论:大学生与社会43
高校与社会44
社会与学生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45
大学生社会化46
第二章访谈:访青少年研究中心黄志坚教授49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5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54
第二节修身与社会实践56
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57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任务58
文摘: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节选)59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面向社会61
文摘:关于颁布试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节选)63
思想政治素质64
名言64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修身64
良好道德情操67
第三节成才与社会实践72
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国发〔1993〕4号文件节选)74
完善知识结构与社会实践74
学术评论:珀瑞发展模型79
健全心理素质与社会实践80
提高社交能力与社会实践82
第四节创新与社会实践83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节选84
创新能力的内涵84
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86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89
历程篇93
历程篇综述:实践的脚步,跃动的青春94
第一节 实践教育传统的历史溯源98
第三章 扬帆启航:改革开放前期的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98
注重实践教育是党培养和教育青年的重要传统99
历程篇第三章人物: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对青年的定位100
观点:毛泽东谈减轻青年学生的学习负担101
观点:毛泽东谈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教育102
“文革”十年对共青团工作的冲击105
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和青年的思想状况107
第二节大学生社会实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萌芽107
观点:邓小平谈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08
文摘: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109
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萌芽113
访谈:访原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袁纯清114
第三节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动和推广116
讲话:《立足改革、大胆突破、为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观摩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118
北京师范学院在中学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121
活动:北京师范学院在高中建立基地122
首都大学生赴上海宝钢考察123
活动:首都大学生赴宝钢参观调研,座谈时提出的问题124
城乡联谊、智力支农126
第四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面展开130
文件:《共青团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校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节选)131
宣传法律,认识国情——首都大学生上街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32
活动:宣传法律,认识国情132
“百乡挂职,智力支农”134
文摘:在大兴挂职的大学生致全县人民一封信134
百乡千厂挂职智力支农137
首都大学生“社会主义在中国”主题社会实践138
观点:青年与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138
观点: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139
访谈:访中国青年报李学谦总编辑142
讲话:李克强同志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1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148
处于深化发展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背景148
第一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化发展阶段(1992—1998年)148
第四章 繁花似锦:走向新时代的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148
第四章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三个阶段149
重大事件激发民族自豪感150
事件:“再道一声小平您好”151
资料:朱镕基深情寄语香港同胞152
事件:九八抗洪153
教育体制改革154
经济改革压力下的就业彷徨154
大学生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155
数字: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心态调查156
社会实践的转折157
转变:从“受教育”到“作贡献”157
“改革百点”实践营158
改革开放与当代大学生使命159
报道:清华科技服务团大别山首战告捷160
大学生百县千乡科技文化服务工程161
访谈:李克强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62
“两大工程”的推出与“万支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队暑期科技文化行动”163
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奉献中锻炼才干165
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行动167
资料:首都大学生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纪实168
以史为镜,爱国成才168
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169
报道:4万彩虹志愿者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170
活动:世妇会志愿活动171
这一时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172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173
走向新世纪173
“四个统一”与“五点希望”173
著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174
名词:“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175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76
观点:周强谈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177
名词:“三个代表”重要论断178
三个代表精神指引下178
资料: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栋梁——首都大学生学习十六大精神报告会侧记18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8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181
观点:WTO对大学生就业有何影响?182
申奥成功与 入WTO182
资料:高科技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184
高新技术突飞猛进184
“三下乡”正式定名186
访谈: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陈光浩谈“三下乡”186
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入创新发展新时期186
活动:我们的爱心放飞的希望——北京科技大学“希望工程”社会实践团190
抗洪救灾募捐小分队191
投身西部大开发192
资料: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情况最终统计表193
博士生服务团195
报道:百万学子三下乡——博士团志愿服务供求两旺196
活动:博士团“绿色服务”西部行197
成就:团十四大以来社会实践重要成果198
报道:大运会志愿服务总团在清华誓师200
北京彩虹志愿者200
实践“三个代表”202
报道:博士走出校园实践“三个代表”205
“十六大”精神宣讲团207
报道:首都大学生十六大精神宣讲团走进社区208
抗击“非典”209
首都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210
报道:首都大学生老区行赴延安地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212
青春奥运,活力北京213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214
第五章 蓦然回首: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20年经验谈221
第一节 20年来社会实践发展的特点221
社会实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221
社会实践的萌芽阶段(1980—1983年)222
社会实践的启动推广阶段(1983—1987年)222
社会实践的全面展开阶段(1987—1991年)223
社会实践的深化发展阶段(1992—1997年)224
社会实践的创新服务阶段(1998年至今)225
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改进和丰富227
社会实践的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227
社会实践主体的多元化228
社会实践的形式不断改进和丰富229
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231
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不断探索232
社会实践由分散开展到分散和组织相结合232
第二节20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235
从战略高度缺乏对社会实践工作的深层次认识236
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不够科学规范238
实践内容有待丰富,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241
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进一步推进社会实践的深化和完善242
社会实践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限制因素制约243
整合高校资源、打造品牌方面存在欠缺244
社会实践的资源意识、创新精神有待加强245
特色篇247
特色篇综述:八仙过海,各展其长248
社会实践从自发到自觉的、有组织的发展251
第六章 姹紫嫣红:各有特色的高校社会实践251
一、理论宣讲251
1.以专长服务社会,用热情谱写青春251
2.大学生“文明使者”宣讲活动254
3.与时代并进,让青春闪光256
二、科技扶贫258
1.爱心万里行258
2.’99清华希望营258
3.河北涞源支教扶贫实践260
4. “手拉手”扶贫支教活动262
5.情系西部,共享母爱265
6.裁云作衣赠万家266
三、社会调查268
1.车协远征创神奇268
2.军工之行271
3.走进潇湘,走近入世后的国有企业273
4.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的新关系调研274
5.希望工程大型实践考察——百县考察276
1.爱心奉献扬正气——志愿者法律援助278
四、法律宣传278
2.心系农村——全国农村法治发展状况调查团280
五、文艺宣传282
1.以艺术实践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282
2.高雅艺术进校园283
六、医疗服务285
1.“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85
2. “爱心家园”关爱活动287
七、环境保护289
1.绿色北京——首都贡献行动289
2.珍爱我们的家园——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291
1.百名大学生基层挂职锻炼293
八、首都贡献行动293
2.彩虹工程295
3.心系弱势群体弘扬雷锋精神298
4.参与毛主席纪念堂的群众接待工作299
5.参与重要外事活动中的语言服务301
九、博士团302
1.博士生报告团302
2.博士团石油行305
1.民工学校306
十、区校共建306
2.科普进社区308
3.区校共建实践团311
1. “我的祖国”京港交流营313
十一、对外交流313
2.中美英语夏令营314
展望篇317
展望篇综述:新的起点,新的飞扬318
第七章 他山之石: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发的思考320
第一节 国外大学生实践活动综合解析320
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背景320
社会环境321
政策导向323
目前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模式327
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开展模式327
以社会服务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开展模式329
校园扩展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331
产、学、研结合方式实践活动开展模式332
第二节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发的思考335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335
大学生社会实践拓展方向的思考336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的综合化336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标的战略化338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拓展渠道的思考339
结构日趋网络化339
状态日趋稳定化340
第一节高校对社会实践的组织和领导342
第八章 众志成城:社会实践的组织依托342
建立组织机构,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一协调343
制定政策制度,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持久开展344
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344
提供智力支持,使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345
提供资金保障,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345
高校共青团受党的委托,为社会实践提供思想上的指导346
第二节共青团对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实施346
展望篇第八章文摘:胡锦涛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348
高校共青团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组织者,为社会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50
高校共青团通过社会实践成为青年、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351
高校共青团承担着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工作353
访谈: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关成华展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354
第三节 社会对高校社会实践的支持和协调356
建立协调机构,畅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356
访谈:访《中国青年》杂志常务副总编成晓明357
提供政策支持,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59
建立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使社会实践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360
提供物质保障,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360
提供实践和教育素材,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361
配备相应的指导力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361
第一节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新形势362
第九章走向未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展望362
深入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建功立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363
第九章新闻:北京高校将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365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社会实践提出新的要求366
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社会实践366
深化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367
知识经济对社会实践的挑战368
第二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走向371
制约因素及今后推进社会实践工作的基本思路37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走向预测372
网站: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网址376
第三节 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性发展379
社会实践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按照价值规律和教育规律运作379
高校社会实践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379
社会实践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380
社会实践与经济建设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不断推进社会实践市场化383
社会实践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383
促进社会实践创新性发展的运作机制384
加强组织体系的设置与管理是推进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可靠保证385
完善管理机制,促进高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386
组织手段多样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89
实践主体多元化,注重发挥不同层次的主体的作用395
实践内容注重实效,保证大学生和社会双向受益399
实践方式灵活多样,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401
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402
充分利用高校与社会资源的互补性403
高校优化自身资源配置406
影响高校与社会优势互补的因素407
创新的战略,建立社会实践的品牌效应407
访谈:青年问题专家刘庆龙谈新世纪、新青年408
附 录411
高度重视、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20年之际的思考 教育部社政司411
共青团中央及共青团北京市委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关的事件416
参考文献433
后 记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