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光光纤通信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光光纤通信网
  • 杨淑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154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光纤通信-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光光纤通信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3

前言3

网 络 篇3

第一章概论3

1.1网络时代的信息网络3

1.1.1信息网络是网络时代的突出象征3

目 录3

1.1.2现有基础网络的局限性4

1.1.3 呼唤新一代的网络5

1.2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12

1.2.1 IP网络12

1.2.2光网络15

1.3.1 下一代的新型网络应具备的特性19

1.3.2向新一代网络迈进19

1.3全光网是下一代的新型网络19

第二章全光光纤网23

2.1全光网特性23

2.1.1全光网概念23

2.1.2全光网的性能24

2.1.3全光网类型25

2.2全光网结构27

2.2.1全光网的构成27

2.2.2全光网的分层结构30

2.2.3全光网的物理拓扑结构31

2.2.4全光网的逻辑拓扑结构32

2.3全光网管理33

2.3.1全光网的管理需求33

2.3.2全光网的管理功能34

2.3.3全光网的管理系统35

2.4.1 网络的存活性概念36

2.4网络的存活性36

2.4.2光层保护和恢复38

2.4.3网络的逻辑重构40

第三章光传送网41

3.1概述41

3.1.1光传送网概念41

3.1.2光传送网模型42

3.1.3光传送网的应用44

3.2光传送网的体系结构45

3.2.1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45

3.2.2光传送网层间适配50

3.2.3光传送网的物理连接52

3.3光传送网网元54

3.3.1光分插复用器的性能54

3.3.2几种主要类型的光分插复用器55

3.3.3光交叉连接的性能59

3.3.4几种主要类型的光交叉连接62

3.4光传送网管理64

3.4.1光传送网的网络管理基本需求64

3.4.2光层网络管理需求65

3.4.3连接监测技术68

3.5光传送网的存活性72

3.5.1光传送网的存活技术72

3.5.2光信道结构和数字包封72

3.5.3光信道操作、维护和管理75

3.5.4光网络的保护和恢复技术75

3.6网络的优化79

3.6.1流量模型80

3.6.2路由和波长配置82

3.6.3网络拓扑特性85

3.6.4网络的重构87

3.6.5智能网管88

第四章智能光网络92

4.1 概述92

4.1.1智能型光网络的兴起92

4.1.2智能光网络类型92

4.2 自动交换光网络93

4.2.1 自动交换光网络体系结构93

4.2.2 自动交换光网络平面间的交互作用94

4.3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智能光网络102

4.3.1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提出102

4.3.2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智能光网络结构105

4.3.3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管理110

第五章光分组交换网络115

5.1概述115

5.2.1光突发交换技术116

5.2光突发交换网络116

5.2.2光突发交换网络的结构118

5.2.3光突发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119

5.3光标记交换网络121

5.3.1多协议波长交换121

5.3.2光标记交换122

5.3.3全光分组标记交换网络结构123

5.3.4全光分组标记交换网络实验124

5.4光分组交换网络125

5.4.1光分组交换网络性能125

5.4.2光分组交换网络结构126

5.4.3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126

5.4.4光存储器件和光逻辑器件128

第六章光纤接人网131

6.1概述131

6.1.1接入网概念131

6.1.2接入网结构134

6.2现有的光接入网137

6.2.1窄带的光接入网137

6.2.2光纤同轴混合网143

6.2.3以太网接入146

6.3无源光网络154

6.3.1 APON154

6.3.2 EPON157

6.3.3全光接入网160

第七章光互联网络163

7.1网络互联163

7.1.1网络互联163

7.1.2全光网络互联163

7.2 IP网络164

7.2.1 Internet网络164

7.2.2 TCP/IP167

7.2.3 IPv6173

7.3全光互联网络176

7.3.1光网络互联技术176

7.3.2 IP融和技术178

7.3.3向全光Internet演进180

第八章光网络应用183

8.1全光试验网184

8.1.1 美国光网络技术协会试验网(ONTC)184

8.1.2美国全光试验网(AON)185

8.1.3泛欧光网(OPEN)187

8.1.4法国的Alcatel全光网188

8.2多波长光网络试验网189

8.2.1 美国多波长光网络(MONET)189

8.2.2波分复用及电子交换的光网络(WEST)191

8.3.1 城域光网络(METON)192

8.2.3泛欧光子传送叠加网(PHOTON)192

8.3区域光网络试验网192

8.3.2光广域网(SuperNet)193

8.3.3泛欧光核心网和接入网(PEILICAN)193

8.4光IP互联网络196

8.4.1 日本NTT的光子传输系统196

8.4.2德国知识社会的创新通信网(KomNet)200

8.4.3利用OXC的IP光联网207

技 术 篇213

第九章光网络链路213

9.1光网络链路特性213

9.1.1光纤的类型和频谱资源213

9.1.2光纤的损耗和全波光纤216

9.1.3光纤色散和色散光纤221

9.1.4光纤的偏振及保偏光纤225

9.1.5标准单模光纤的改进227

9.2光纤的非线性及非线性光纤228

9.2.1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228

9.2.2非线性光纤234

9.3光纤的传输理论237

9.3.1光线理论237

9.3.2模式理论240

9.3.3光束理论248

第十章光网络用器件260

10.1概述260

10.1.1光网络用光无源器件的特点及类型260

10.1.2光网络用有源器件的特点及类型261

10.2新型的光无源器件结构263

10.2.1光纤光栅263

10.2.2硅基平面波导267

10.2.3聚合物平面波导268

10.2.4微电子机械系统和微光电机械系统269

10.3光选择器件和光补偿器件271

10.3.1光滤波器271

10.3.2光纤色散补偿器276

10.3.3光非互易器件277

10.4光网络用新型激光器件279

10.4.1半导体激光器特性279

10.4.2分布反馈激光器288

10.4.3量子阱激光器288

10.4.4垂直腔面发光激光器289

10.4.5可调谐激光器组件290

10.4.6光纤激光器290

10.5光接收器件293

10.5.1光接收机系统293

10.5.2高速光电探测器293

10.5.3光接收机的噪声特性及灵敏度296

第十一章光放大技术303

11.1 概述303

11.2掺杂光纤放大器304

11.2.1基本原理304

11.2.2掺铒光纤放大器305

11.2.3掺铥光纤放大器313

11.2.4其他掺杂光纤放大器和掺铒平面波导放大器315

11.3光纤拉曼放大器316

11.3.1光纤拉曼放大器原理317

11.3.2光纤拉曼放大器结构和特点318

11.3.3研究热点319

11.3.4应用322

11.4半导体光放大器323

11.4.1半导体光放大器原理323

11.4.3半导体光放大器特点325

11.4.2半导体光放大器结构325

第十二章光调制技术327

12.1光调制原理及特性327

12.2铌酸锂光调制器329

12.3电吸收调制器333

12.4电吸收调制-分布反馈激光器333

第十三章光编码技术336

13.1光编码技术336

13.1.1光编码技术的发展336

13.1.2光编码技术的研究热点338

13.2光正交码339

13.2.1光正交码的定义339

13.2.2光正交码的类型341

13.2.3光正交码的构造方法341

13.2.4光正交码的特性348

13.2.5适用于光码分复用通信系统的修正光正交码355

13.3光时域编码357

13.3.1光时域编码原理357

13.3.2固定光纤延时线编码器358

13.3.3可调等重光正交码编码器359

13.3.4可调变重光正交码编码器和解码器361

13.4光频域编码363

13.4.1光频域编码原理363

13.4.2光谱幅度编/解码器364

1 3.4.3光栅-掩模板频域编/解码器366

13.4.4马赫曾德编/解码器367

13.4.5光纤光栅的频域光编/解码器369

13.4.6阵列波导光栅编/解码器370

第十四章光信道多路复用和光网络多址技术372

14.1概述372

14.2.1波分复用原理及优点374

14.2光波分复用技术374

14.2.2波分复用器件375

14.2.3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试验378

14.3光时分复用技术383

14.3.1光时分复用原理383

14.3.2光时分复用器/解复用器384

14.3.3光时分复用系统试验385

14.4光码分复用技术388

14.4.1光码分复用原理及特点388

14.4.2光码分复用/解复用器389

14.4.3光码分复用系统试验390

第十五章光交换技术393

15.1概述393

15.2空分光交换394

15.2.1空分光开关394

15.2.2光纤全光开关397

15.2.3集成光开关398

15.2.4微光电机械系统光交换400

15.3时分光交换404

15.4波分光交换405

15.4.1波分光交换的原理405

15.4.2光波长变换器406

15.5码分光交换410

附录412

附录1语音信号量化标准412

附录2国际5号码412

附录3数字图像压缩标准415

附录4 ITU-T关于WDM系统波长安排421

缩略语423

主要参考文献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