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伦理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伦理学新论
  • 黄应杭编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2012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伦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伦理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西伦理思想史的逻辑考察27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考察27

一、伦理学的出发点:人性的善恶问题27

1.性善论28

2.性恶论29

3.性无善恶论31

4.性有善有恶论34

二、伦理学的归宿:理想人格的培养造就问题38

1.“仁义”的理想人格39

2.“兼爱”的理想人格41

3.“无为”的理想人格43

4.“有为”的理想人格46

三、伦理学的几对矛盾:义利、欲理(道)、利己与利他、志功、生死之辩49

1.义利之辩49

2.欲理(道)之辩52

3.利己与利他之辩56

4.志功之辩58

5.生死之辩59

第二章 西方伦理思想史的逻辑考察63

一、理性主义:以理性原则探讨幸福与“至善”的理论63

1.知识与美德的一致性64

2.道德表现为理性对情欲的节制69

3.合理利己主义是可能的75

4.幸福、“至善”是理性指导下的生活80

二、非理性主义:反叛传统,崇尚意志、情感、直觉、本能的理论85

1.理性不能为道德确立普遍准则87

2.道德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心理过程91

3.利己主义是人的本性96

三、信仰主义:把道德的“善”归结为上帝的理论100

1.道德来自上帝101

2.爱上帝是道德的最终信仰和希望104

3.道德上的“至善”就是走向上帝108

1.道德起源问题上不同观点的纷争113

一、道德的起源之谜113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伦理学的逻辑起点113

第二编 伦理学基本理论与逻辑体系的探寻113

2.道德起源的可能图景117

二、道德起源问题的逻辑分析121

1.道德:人性对自我的规范121

2.人性对动物性(兽性)的超越125

3.人是道德的动物128

三、人性问题与伦理学的逻辑起点130

1.伦理学对人性问题研究的意义130

2.以德性塑造人性132

3.道德:人性向善的实践理性135

第四章 道德的本质、历史类型及其发展规律138

一、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138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相对独立性138

2.道德的特殊本质:以“精神一实践”方式把握世界141

3.道德的特殊作用142

1.原始社会道德146

二、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146

2.奴隶社会道德148

3.封建社会道德151

4.资本主义道德153

5.社会主义道德157

6.共产主义道德160

三、道德发展的规律与进步趋势163

1.怎样理解道德发展的客观性163

2.道德规律的基本内容165

3.道德发展的进步趋势168

第五章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自由人性与规范必然性之关系173

一、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争议与结论173

1.伦理学基本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争论174

2.伦理学基本问题:自由人性和规范必然性的关系177

3.自由人性和道德规范必然性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伦理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82

二、自由人性与规范之必然:历史与现实的情形185

1.自由与必然问题的伦理思想史考察与评析185

2.道德生活实践中的自由与必然之关系188

3.理性与意志:实现自由人性的精神保障190

1.个体道德:必然与自由的结晶192

三、个体道德的历程:从必然走向自由192

2.个体道德的实践历程194

3.从规范的“十字架”走向心灵的自由升华196

4.在“自我立法”中获得更多的自由200

第六章 道德意识:内容、结构与发展阶段204

一、道德意识:对善与恶的认知204

1.善与恶的含义204

2.善恶观的具体表现207

3.形成完备而成熟的道德善恶意识215

二、道德自我意识和结构217

1.道德与道德自我意识217

2.道德意识的结构:认知、情感和意志219

3.道德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23

三、道德意识的发展:自发、自觉和自由224

1.道德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225

2.拥有成熟的道德意识228

3.道德意识的自由是道德实践自由的主体条件229

1.道德评价的含义及作用231

第七章 道德评价的标准与形式231

一、道德评价中的动机与效果231

2.道德评价:动机和效果的统一234

3.道德评价中的真、善、美问题238

二、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社会舆论240

1.社会舆论及传统习俗的评价力量240

2.社会舆论与内心辖念的相互作用243

3.荣誉在道德评价中的特殊作用245

三、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良心248

1.良心的内涵及本质249

2.良心的“道德一心理”特点251

3.良心的道德心理控制作用253

第八章 道德实践中的行为选择257

一、道德行为选择的可能性与根据257

1.行为与道德行为258

2.道德行为的选择260

3.道德行为的自由选择与责任263

二、道德义务: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265

1.义务是被意识到的道德责任266

2.义务感在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作用268

3.如何进行道德义务的选择271

三、道德冲突中的行为选择273

1.道德冲突的含义及表现274

2.道德冲突与自由选择277

3.道德冲突的解决:目的与手段的选择279

第九章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282

一、道德教育的过程与方法282

1.道德教育的任务与意义283

2.道德教育的过程及规律性特性285

3.道德教育的方法: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289

二、道德修养:可能性与现实性292

1.道德修养的可能性与实质292

2.“慎独”:道德修养方法和境界的统一297

3.道德修养的环节:内省、立志和实践301

4.现实的境界和理想的境界306

三、道德教育和修养的具体领域309

1.社会公德的教育与修养310

2.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修养312

3.爱情及婚姻家庭道德的教育与修养317

第十章 伦理学理论的逻辑归宿:理想人格塑造324

一、理想的追求与人生价值的实观324

1.人的本质与人生的理想325

2.人生理想的批判与建构327

3.幸福: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实现332

1.人格的现实与理想336

二、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塑造336

2.理想人格塑造中的真、善、美统一340

3.中西文化比较中的理想人格追求342

4.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中成为我们自己347

三、在理想与现实的对峙中造就理想人格351

1.理想人格追求中的痛苦与欢乐351

2.失败与成功的困顿与解脱357

3.生与死的超越:走向不朽362

参考文献367

后记3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