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建设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362234.jpg)
- 卫鸿初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05534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1
第一节我国社会发展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
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1
目 录1
第一章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1
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1
第一节我国社会发展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
二、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
二、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特征1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特征10
社会生产力1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14
社会生产力1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14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20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20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22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22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和主要内容28
第二章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28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28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和主要内容28
第二章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28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28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29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29
三、实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35
三、实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35
第二节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36
第二节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36
一、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37
一、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37
二、经济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39
二、经济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39
一、把加快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41
一、把加快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41
第三节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41
第三节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41
二、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44
二、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44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45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45
四、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48
四、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48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49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49
一、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的主要弊端50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50
一、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的主要弊端50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50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必然性52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必然性52
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4
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4
第二节公有制经济55
第二节公有制经济55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56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56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57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57
三、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形式63
三、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形式63
一、个体经济64
第三节其它所有制经济64
第三节其它所有制经济64
一、个体经济64
二、私营经济65
二、私营经济65
三、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66
三、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66
第四章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经69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69
济体制69
第四章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经69
济体制69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69
越的阶段70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70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70
越的阶段70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和规律75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和规律75
第二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82
一、经济体制及其选择原则82
第二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82
一、经济体制及其选择原则82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84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84
三、改革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86
三、改革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86
一、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88
第三节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88
一、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88
第三节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88
二、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前进92
二、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前进92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95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95
第五章建立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97
第一节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97
一、经济机制97
第一节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97
第五章建立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97
一、经济机制97
二、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特征98
二、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特征98
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99
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99
第二节建立责权利紧密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102
一、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是深化改革的要求102
一、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是深化改革的要求102
第二节建立责权利紧密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102
二、实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105
二、实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105
三、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108
三、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108
第三节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10
第三节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10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110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110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113
的重要组成部分113
的重要组成部分113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113
三、自觉利用市场机制,改革价格体系114
三、自觉利用市场机制,改革价格体系114
第四节逐步健全宏观经济调节体系120
一、建立宏观经济调节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120
的重要特征120
的重要特征120
一、建立宏观经济调节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120
第四节逐步健全宏观经济调节体系120
二、逐步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节体系121
二、逐步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节体系121
的多种分配方式126
第六章完善分配方式,科学指导消费126
的多种分配方式126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12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12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126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126
第六章完善分配方式,科学指导消费126
二、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127
二、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127
三、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条件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132
三、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条件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132
四、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几种关系134
四、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几种关系13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13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139
一、消费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39
一、消费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3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消费的引导与调节14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消费的引导与调节142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45
篇七章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145
第一节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45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45
篇七章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145
第一节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45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47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47
三、全方位的对外开放149
三、全方位的对外开放149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151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151
一、发展对外贸易,改革外贸体制152
第二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改革外贸体制152
第二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改革外贸体制152
一、发展对外贸易,改革外贸体制152
二、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157
二、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157
三、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159
三、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159
一、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162
第三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162
一、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162
第三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162
二、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163
二、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163
三、沿海开放区165
三、沿海开放区165
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68
一、民主的含义以及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168
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68
一、民主的含义以及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168
第八章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68
第八章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68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171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171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74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74
第二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175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75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75
第二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17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81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81
一、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的必要性187
一、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的必要性187
第三节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87
第三节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87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89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89
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192
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192
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93
一、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93
一、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93
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93
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199
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199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迫切性202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迫切性202
一、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204
第一节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04
第九章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204
第一节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04
第九章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204
一、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204
二、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性质208
二、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性质208
三、人民政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210
三、人民政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210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21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212
第二节按“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212
第二节按“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21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和重大意义21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和重大意义213
第三节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15
第三节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15
一、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216
一、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216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18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18
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20
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20
第十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4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2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2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24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24
第十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4
成败的大事22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227
成败的大事22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227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22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229
一、理想建设232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232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232
一、理想建设232
二、道德建设235
二、道德建设235
三、纪律建设237
三、纪律建设237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39
一、教育科学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239
位和作用239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39
一、教育科学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239
位和作用239
二、改革教育和科技体制243
二、改革教育和科技体制243
第四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245
的精神文明245
一、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45
一、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245
的精神文明245
第四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245
二、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46
二、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46
三、正确坚持精神文明领域的对外开放247
三、正确坚持精神文明领域的对外开放247
四、批判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249
四、批判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249
第十一章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50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50
的根本保证250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250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250
的根本保证250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50
第十一章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50
二、共产党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中实现正确领导255
二、共产党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中实现正确领导255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56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56
第二节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260
一、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260
一、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260
第二节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260
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从严治党262
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从严治党262
后记267
后记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