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原理 原书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学原理 原书第3版
  • (美)曼昆(N. Gregory Mankiw)著;梁小民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2677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34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764页
  • 主题词: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学原理 原书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言3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3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4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4

1.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5

1.1.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6

1.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6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7

1.2.1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8

1.2.2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8

1.2.3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9

1.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10

1.3.1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10

1.3.2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1

1.3.3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12

结论13

内容提要13

复习题13

问题与应用14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7

2.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18

2.1.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19

2.1.2假设的作用19

2.1.3经济模型20

2.1.4我们的第一个模型:循环流向图20

2.1.5我们的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22

2.1.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4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24

2.2.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4

2.2.2华盛顿的经济学家25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26

2.3.1科学判断的不同27

2.3.2价值观的不同27

2.3.3感觉与现实27

2.4出发吧28

内容提要29

复习题29

问题与应用29

附录2A绘图:简单的复习31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9

3.1一个现代经济寓言40

3.1.1生产可能性40

3.1.2专业化与贸易42

3.2比较优势原理44

3.2.1绝对优势44

3.2.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44

3.2.3比较优势与贸易45

3.3比较优势的应用46

3.3.1老虎·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46

3.3.2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47

结论48

内容提要49

复习题49

问题与应用49

第二篇供给与需求(Ⅰ):市场如何运行55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55

4.1市场与竞争56

4.1.1竞争市场56

4.1.2竞争:完全及其他57

4.2需求57

4.2.1需求曲线: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57

4.2.2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58

4.2.3需求曲线的移动59

4.3供给62

4.3.1供给曲线: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62

4.3.2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63

4.3.3供给曲线的移动63

4.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65

4.4.1均衡66

4.4.2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67

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71

内容提要72

复习题73

问题与应用73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77

5.1需求弹性78

5.1.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78

5.1.2计算需求价格弹性79

5.1.3中点法:计算百分比变动和弹性的更好方法之一80

5.1.4各种需求曲线80

5.1.5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82

5.1.6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83

5.1.7其他需求弹性85

5.2供给弹性86

5.2.1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86

5.2.2计算供给价格弹性87

5.2.3各种供给曲线87

5.3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89

5.3.1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89

5.3.2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91

5.3.3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92

结论94

内容提要94

复习题94

问题与应用95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97

6.1价格控制98

6.1.1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98

6.1.2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02

6.1.3对价格控制的评价105

6.2税收105

6.2.1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06

6.2.2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07

6.2.3弹性与税收归宿109

结论112

内容提要112

复习题112

问题与应用112

第三篇供给与需求(Ⅱ):市场和福利117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117

7.1消费者剩余118

7.1.1支付意愿118

7.1.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119

7.1.3低价格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120

7.1.4消费者剩余衡量什么121

7.2生产者剩余122

7.2.1成本与销售意愿122

7.2.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123

7.2.3高价格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124

7.3市场效率125

7.3.1仁慈的社会计划者125

7.3.2市场均衡的评价126

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130

内容提要131

复习题131

问题与应用131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135

8.1赋税的无谓损失136

8.1.1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136

8.1.2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139

8.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140

8.3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税收变动而变动142

结论146

内容提要146

复习题146

问题与应用146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149

9.1贸易的决定因素150

9.1.1没有贸易时的均衡150

9.1.2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151

9.2贸易的赢家和输家152

9.2.1 出口国的得失152

9.2.2进口国的得失153

9.2.3关税的影响155

9.2.4进口配额的影响157

9.2.5贸易政策的结论159

9.3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160

9.3.1工作岗位论160

9.3.2国家安全论161

9.3.3幼稚产业论161

9.3.4不公平竞争论162

9.3.5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162

结论164

内容提要165

复习题165

问题与应用166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171

第10章外部性171

10.1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173

10.1.1福利经济学:回顾173

10.1.2负的外部性173

10.1.3正的外部性175

10.2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176

10.2.1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176

10.2.2科斯定理177

10.2.3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是总有效178

10.3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179

10.3.1管制179

10.3.2庇古税和补贴179

10.3.3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180

10.3.4对污染经济分析的批评182

结论183

内容提要184

复习题184

问题与应用184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187

11.1不同类型的物品188

11.2公共物品189

11.2.1搭便车者问题189

11.2.2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190

11.2.3成本-收益分析是一个难题192

11.3公有资源193

11.3.1公有地悲剧193

11.3.2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194

结论:产权的重要性197

内容提要198

复习题198

问题与应用198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201

12.1美国政府的财务概况202

12.1.1联邦政府203

12.1.2州与地方政府205

12.2税收和效率207

12.2.1无谓损失207

12.2.2管理负担208

12.2.3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209

12.2.4定额税209

12.3税收与平等211

12.3.1 受益原则211

12.3.2能力纳税原则211

12.3.3税收归宿与税收平等214

结论: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216

内容提要217

复习题217

问题与应用217

第五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223

第13章生产成本223

13.1什么是成本224

13.1.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224

13.1.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225

13.1.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225

13.1.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226

13.2生产与成本226

13.2.1生产函数227

13.2.2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228

13.3成本的各种衡量230

13.3.1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231

13.3.2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231

13.3.3成本曲线及其形状232

13.3.4典型的成本曲线233

13.4短期与长期成本235

13.4.1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235

13.4.2规模经济与不经济236

结论237

内容提要237

复习题238

问题与应用238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41

14.1竞争市场242

14.1.1竞争的含义242

14.1.2竞争企业的收益243

14.2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244

14.2.1一个简单的利润最大化例子244

14.2.2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曲线245

14.2.3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246

14.2.4覆水难收与其他沉没成本248

14.2.5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248

14.2.6用我们的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249

14.3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250

14.3.1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251

14.3.2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251

14.3.3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仍旧经营的原因252

14.3.4短期与长期的需求移动253

14.3.5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253

结论:在供给曲线背后255

内容提要256

复习题256

问题与应用256

第15章垄断259

15.1产生垄断的原因260

15.1.1垄断资源261

15.1.2政府创造的垄断261

15.1.3 自然垄断262

15.2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263

15.2.1垄断与竞争263

15.2.2垄断者的收益264

15.2.3利润最大化265

15.2.4垄断的利润267

15.3垄断的福利代价269

15.3.1无谓损失270

15.3.2垄断的利润是否是一种社会代价271

15.4对垄断的公共政策272

15.4.1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272

15.4.2管制273

15.4.3公有制274

15.4.4无所作为274

15.5价格歧视276

15.5.1关于定价的一个寓言276

15.5.2这个故事的寓意277

15.5.3价格歧视分析277

15.5.4价格歧视的例子278

结论:垄断的普遍性280

内容提要281

复习题281

问题与应用282

第16章寡头287

16.1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288

16.2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289

16.2.1 双头的例子289

16.2.2竞争、垄断和卡特尔290

16.2.3寡头的均衡291

16.2.4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293

16.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295

16.3.1囚徒困境295

16.3.2作为囚徒困境的寡头296

16.3.3囚徒困境的其他例子297

16.3.4囚徒困境与社会福利299

16.3.5人们有时能合作的原因300

16.4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301

16.4.1贸易限制与反托拉斯法301

16.4.2关于反托拉斯政策的争论303

结论306

内容提要306

复习题306

问题与应用307

第17章垄断竞争311

17.1有差别产品的竞争312

17.1.1短期中的垄断竞争企业312

17.1.2长期均衡313

17.1.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315

17.1.4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316

17.2广告317

17.2.1关于广告的争论317

17.2.2作为质量信号的广告319

17.2.3品牌320

结论321

内容提要321

复习题322

问题与应用322

第六篇劳动市场经济学327

第一章 生产要素市场327

18.1劳动需求328

18.1.1竞争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329

18.1.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329

18.1.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331

18.1.4什么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332

18.2劳动的供给333

18.2.1工作与闲暇的权衡取舍333

18.2.2什么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334

18.3劳动市场的均衡334

18.3.1劳动供给的移动335

18.3.2劳动需求的移动336

18.4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338

18.4.1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338

18.4.2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339

结论340

内容提要340

复习题341

问题与应用341

第19章收入与歧视345

19.1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346

19.1.1补偿性工资差别346

19.1.2人力资本347

19.1.3能力、努力和机遇348

19.1.4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350

19.1.5超级明星现象350

19.1.6高于均衡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351

19.2歧视经济学352

19.2.1劳动市场歧视的衡量352

19.2.2雇主的歧视行为353

19.2.3顾客与政府的歧视行为355

结论356

内容提要356

复习题357

问题与应用357

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359

20.1不平等的衡量360

20.1.1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360

20.1.2贫困率363

20.1.3衡量不平等中的问题364

20.1.4经济流动性365

20.2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366

20.2.1功利主义366

20.2.2 自由主义367

20.2.3 自由意志主义368

20.3减少贫困的政策369

20.3.1最低工资法369

20.3.2福利370

20.3.3负所得税371

20.3.4实物转移支付371

20.3.5反贫穷计划和工作激励372

结论373

内容提要374

复习题374

问题与应用374

第七篇深入研究的论题379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379

21.1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力380

21.2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81

21.2.1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382

21.2.2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383

21.2.3两个极端的无差异曲线的例子384

21.3最优化:消费者的选择385

21.3.1消费者的最优选择386

21.3.2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387

21.3.3价格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389

21.3.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389

21.3.5需求曲线的推导390

21.4三种应用392

21.4.1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392

21.4.2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393

21.4.3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396

结论:人们真的这样想吗398

内容提要398

复习题398

问题与应用399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401

22.1不对称信息402

22.1.1隐蔽性行为:委托人、代理人及道德危险402

22.1.2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和次品问题403

22.1.3为传递私人信息发信号404

22.1.4引起信息披露的筛选405

22.1.5不对称信息与公共政策405

22.2政治经济学406

22.2.1孔多塞投票悖论406

22.2.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407

22.2.3中值选民是王408

22.2.4政治家也是人409

22.3行为经济学410

22.3.1人并不总是理性的410

22.3.2人们关心公正412

22.3.3人并不总是一致的413

结论413

内容提要414

复习题414

问题与应用414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419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419

23.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420

23.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422

23.2.1 “GDP是市场价值……”422

23.2.2 “所有的……”422

23.2.3 “最终……”422

23.2.4 “物品与劳务&”423

22.2.5 “生产的……”423

23.2.6 “一个国家之内……”423

23.2.7 “……在某一既定时期内……”423

23.3 GDP的组成部分424

23.3.1消费425

23.3.2投资425

23.3.3政府购买425

23.3.4净出口425

23.4实际GDP与名义GDP426

23.4.1一个数字例子427

23.4.2 GDP平减指数428

23.5 GDP与经济福利430

结论433

内容提要433

复习题433

问题与应用434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437

24.1消费物价指数438

24.1.1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438

24.1.2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440

24.1.3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442

24.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444

24.2.1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444

24.2.2指数化445

24.2.3实际与名义利率446

结论447

内容提要447

复习题448

问题与应用448

第九篇 长期中的实际经济453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453

25.1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454

25.2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456

25.2.1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456

25.2.2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457

25.3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459

25.3.1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460

25.3.2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461

25.3.3来自国外的投资461

25.3.4教育463

25.3.5产权和政治稳定464

25.3.6自由贸易464

25.3.7研究与开发465

25.3.8人口增长467

结论:长期增长的重要性470

内容提要470

复习题470

问题与应用470

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473

26.1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474

26.1.1金融市场474

26.1.2金融中介机构476

26.1.3总结478

26.2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479

26.2.1一些重要的恒等式479

26.2.2储蓄与投资的含义480

26.3可贷资金市场481

26.3.1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481

26.3.2政策1:储蓄激励482

26.3.3政策2:投资激励484

26.3.4政策3: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485

结论487

内容提要488

复习题488

问题与应用488

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491

27.1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492

27.2风险管理494

27.2.1风险厌恶494

27.2.2保险市场495

27.2.3特有风险的多元化495

27.2.4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取舍496

27.3资产评价497

27.3.1基本分析497

27.3.2有效市场假说498

27.3.3市场非理性499

结论501

内容提要501

复习题501

问题与应用501

第28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503

28.1失业的确认504

28.1.1如何衡量失业504

28.1.2失业率衡量了我们想要衡量的内容吗508

28.1.3失业者没有工作的时间有多长508

28.1.4为什么总有些人是失业者509

28.2寻找工作510

28.2.1为什么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510

28.2.2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510

28.2.3失业保障511

28.3最低工资法513

28.4工会和集体谈判514

28.4.1工会的经济学514

28.4.2工会对经济是利是弊516

28.5效率工资理论516

28.5.1工人的健康517

28.5.2工人流动率517

28.5.3工人的努力程度517

28.5.4工人素质518

结论519

内容提要520

复习题520

问题与应用520

第十篇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525

第29章货币制度525

29.1货币的含义526

29.1.1货币的职能527

29.1.2货币的种类527

29.1.3美国经济中的货币529

29.2联邦储备体系531

29.2.1美联储的结构531

29.2.2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531

29.3银行与货币供给532

29.3.1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532

29.3.2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533

29.3.3货币乘数534

29.3.4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535

29.3.5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536

结论538

内容提要538

复习题538

问题与应用538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541

30.1古典通货膨胀理论543

30.1.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543

30.1.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均衡543

30.1.3货币注入的影响545

30.1.4调整过程简述546

30.1.5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546

30.1.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547

30.1.7通货膨胀税550

30.1.8费雪效应551

30.2通货膨胀的代价552

30.2.1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谬误552

30.2.2皮鞋成本553

30.2.3菜单成本554

30.2.4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554

30.2.5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555

30.2.6混乱与不方便556

30.2.7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556

结论560

内容提要560

复习题560

问题与应用561

第十一篇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565

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565

31.1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566

31.1.1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566

31.1.2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568

31.1.3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相等569

31.1.4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570

31.1.5总结571

31.2国际交易的价格:实际与名义汇率573

31.2.1名义汇率573

31.2.2实际汇率574

31.3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576

31.3.1购买力平价的基本逻辑576

31.3.2购买力平价论的含义576

31.3.3购买力平价论的局限性578

结论580

内容提要580

复习题580

问题与应用581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583

32.1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584

32.1.1可贷资金市场584

32.1.2外汇市场586

32.2开放经济的均衡587

32.2.1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588

32.2.2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588

32.3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590

32.3.1政府预算赤字590

32.3.2贸易政策591

32.3.3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593

结论595

内容提要596

复习题596

问题与应用596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601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601

33.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602

33.1.1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602

33.1.2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602

33.1.3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604

33.2解释短期经济波动604

33.2.1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605

33.2.2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605

33.3总需求曲线606

33.3.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606

33.3.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608

33.4总供给曲线610

33.4.1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线610

33.4.2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611

33.4.3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新方法612

33.4.4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613

33.4.5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615

33.5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616

33.5.1总需求移动的影响617

33.5.2总供给移动的影响620

结论623

内容提要623

复习题623

问题与应用624

第34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影响627

34.1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628

34.1.1流动偏好理论629

34.1.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631

34.1.3货币供给的变动632

34.1.4利率目标在美联储政策中的作用633

34.2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635

34.2.1政府购买的变动635

34.2.2乘数效应635

34.2.3支出乘数的公式636

34.2.4乘数效应的其他应用637

34.2.5挤出效应637

34.2.6税收变动638

34.3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639

34.3.1 支持积极的稳定政策639

34.3.2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641

34.3.3自动稳定器642

结论643

内容提要643

复习题644

问题与应用644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647

35.1菲利普斯曲线648

35.1.1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648

35.1.2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49

35.2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650

35.2.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650

35.2.2预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652

35.2.3 自然率假说的自然试验654

35.3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657

35.4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659

35.4.1牺牲率659

35.4.2理性预期与无代价地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660

35.4.3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661

35.4.4格林斯潘时代662

结论665

内容提要665

复习题666

问题与应用666

第十三篇最后的思考671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671

36.1货币与财政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672

36.1.1赞成: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672

36.1.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努力稳定经济672

36.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674

36.2.1赞成: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674

36.2.2反对:货币政策不应该根据规则制定675

36.3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676

36.3.1赞成:中央银行应该以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676

36.3.2反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677

36.4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678

36.4.1赞成: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678

36.4.2反对:政府不应该平衡其预算679

36.5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680

36.5.1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680

36.5.2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682

结论682

内容提要683

复习题683

问题与应用684

术语表687

索引6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