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文艺创作规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文艺创作规律
  • 张居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279·47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文艺创作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姚雪垠1

艺术规律初探1

一、形象思维的规律17

概述与比较17

中国古代名家的论述22

陆机〔晋〕22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22

刘勰〔梁〕26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26

指物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29

钟嵘〔梁〕29

皎然〔唐〕30

万物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30

严羽〔宋〕32

诗有别材,诗有别趣32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34

茅盾34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关系34

朱光潜35

文艺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叉35

使用35

形象思维是各种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38

姚雪垠38

王朝闻39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和欣赏的规律39

王汶石40

形象思维的过程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40

交互进行的过程40

艾青42

形象思维是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互相补充”42

李泽厚43

形象思维的规律和特点43

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50

亚里士多德〔希腊〕50

外国名家的论述50

婆罗多牟尼〔印度〕51

艺术具有别情、别味51

莎士比亚〔英国〕54

诗人的想象为从来没有人知道的东西构成54

形体54

伏尔泰〔法国〕55

积极想象和判断力一道才能发挥作用55

黑格尔〔德国〕58

文艺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58

形象58

诗人用形象来思考61

别林斯基〔俄国〕61

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62

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63

屠格涅夫〔俄国〕64

作家的思想、感情常常同来自内心和自然界64

的形象交融在一起64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65

艺术的创作应当尽可能在生动的图画和65

个别的想象中具体地表现一切65

艺术作品应有特殊的趣味66

泰戈尔〔印度〕66

高尔基〔苏联〕68

形象思维以对现实生活的广博知识为依据68

二、文艺反映生活的基本规律69

概述与比较69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74

刘勰〔梁〕74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74

白居易〔唐〕76

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76

叶燮〔清〕78

文章 者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78

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80

康有为〔近代〕80

狄葆贤〔近代〕81

小说反映现实之妙谛81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84

鲁迅84

艺术的真实并非历史的真实84

郭沫若85

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85

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85

周立波86

从生活到作品是一个复杂的辩证过程86

的创作规律89

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有机结合是历史小说89

姚雪垠89

丁玲92

从生活中发现真理并使它形象化92

王汶石94

文学创作的铁的规律94

吴强97

根据实际生活虚构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97

外国名家的论述99

塞万提斯〔西班牙〕99

摹仿自然、反映现实愈加妙肖,作品也愈99

见完美99

诗歌创作过程被某些特定的规律所制约100

华兹华斯〔英国〕100

巴尔扎克〔法国〕108

艺术家心中应有一面把宇宙事物集中的镜子108

按照社会的永恒法则——真、美描绘社会的111

运动111

别林斯基〔俄国〕115

诗歌是在一种观点之下反映生活的复杂115

多彩的凸出镜子115

现实之于艺术正如土壤之于在它怀抱里116

培养着的植物一样116

文学的真实是比现实底部分的事实更高级的117

高尔基〔苏联〕117

李箕永〔朝鲜〕118

革命文学应描绘历史进展过程的画幅118

海明威〔美国〕121

从经验中汲职的东西越多想象越真实121

小林多喜二〔日本〕122

写“什么”必须是独一无二,高度的集中122

三、文艺塑造人物的规律125

概述与比较125

中国古代名家的论述132

人物之出既“留心损益”又“事纪其实”132

李渔〔清〕所写之人,有虚有实134

蒋大器〔明〕134

闲齐老人〔清〕136

摹写人物穷神尽相136

曹雪芹〔清〕139

写人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139

金人瑞〔清〕143

一人一面一性格,都似旧时熟识143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145

鲁迅145

人物的模特儿是拚凑起来的脚色145

难就难在画人物的灵魂147

让人物走自己性格发展的路148

茅盾151

应当由人物生发出故事151

从人物的行动中写出环境153

姚雪垠158

典型论要符合创作实践的规律158

曲波161

把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加以典型化161

外国名家的论述165

巴尔扎克〔法国〕165

艺术形象是实在人物的再现,并且还高于165

实在人物165

文学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170

别林斯基〔俄国〕170

在典型里普遍和特殊达到有机的融和171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172

深刻揭示人物心理过程的形态和规律172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76

典型不应该只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应176

具有代表性的特点176

高尔基〔苏联〕177

文学典型是根据抽象化和具体化的法则177

创造出来的177

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180

海明威〔美国〕180

四、文艺作品构成的规律183

概述与比较183

中国古代名家的论述188

孔子188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188

陆机〔晋〕189

诗缘情而绮靡189

刘勰〔梁〕192

文附质,质待文192

皎然〔唐〕195

真于性情,尚于作用,不顾词彩,风流自然195

文者以适用为本,辞者犹器之刻镂绘画196

王安石〔宋〕196

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197

刘大魁〔清〕197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199

柳青199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199

一个根本规律199

王朝闻201

生活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独创性应当统一201

姚雪垠204

《李自成》的具体内容和结构形式204

诗歌要有动人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210

何其芳210

王汶石211

为高度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211

外国名家的论述213

黑格尔〔德国〕213

具体内容与艺术形象互相吻合213

别林斯基〔俄国〕216

文艺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活的有机统一216

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必须具体地和形式融合217

在一起217

诗的实质是美的形式依附美的灵魂218

惠特曼〔美国〕218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220

作品的内容通过形象透露出来220

杜勃罗留波夫〔俄国〕221

把真善美在优美而明确的形象中表现出来221

小林多喜二〔日本〕224

为了使内容具体化,应该作些形式上的224

努力224

五、文艺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226

概述与比较226

文辞气力,通变则久231

刘勰〔梁〕231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231

皎然〔唐〕234

作者须知复变之道234

何景明〔明〕235

领会神情,不仿形迹235

袁宏道〔明〕238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238

黄遵宪〔近代〕239

取古诗神理体法而不袭其貌239

鲁迅241

没有“拿来主义”便没有新文艺241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241

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243

周扬244

我国文艺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规律244

“推陈出新”完全符合文艺发展的正常规律247

何其芳248

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是为了今天艺术上的248

革新和创造248

公木253

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253

尊重、继承而不是摹仿古代作家的作品257

圣·艾弗蒙〔法国〕257

外国名家的论述257

杨格〔英国〕259

让我们的智慧从古典作品中得到食物,却259

不要吞灭我们的才能259

雨果〔法国〕261

艺术遵循自己的法则不停步地发展261

普希金〔俄国〕264

诗歌要发展必须遵奉本民族文学的风习,264

并改革陈腐的艺术形式264

惠特曼〔美国〕266

伟大的诗人根据过去和现在构成将来的一致266

从各民族文学中汲取营养创造新文学268

塔哈·侯赛因〔埃及〕268

日丹诺夫〔苏联〕271

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学遗产才能推进271

文学的发展271

纳盖德拉〔印度〕272

在继承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现代文学272

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规律277

概述与比较277

刘勰〔梁〕283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283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283

汤显祖〔明〕287

奇僻荒诞之中“讨真趣”287

幔亭过客〔清〕289

文不幻不文,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289

龚自珍〔清〕290

受天下之瑰丽,写人间之雄诗290

梁启超〔近代〕292

小说未能出理想派和写实派范围292

王国维〔近代〕295

理想与写实二派之分之难分295

郭沫若297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辩证统一297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297

周扬298

共产主义理想应当是我们创作的灵魂298

林默涵304

作家要从现实中看到理想304

姚雪垠307

“两革”相结合的初步探索307

郭小川311

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文艺311

创作的客观规律311

这两条道路显示出来313

诗人的天才只有通过摹仿现实、表现理想313

席勒〔德国〕313

外国名家的论述313

雨果〔法国〕318

艺术除了其理想部分以外,还有尘世的和318

实在的部分318

高尔基〔苏联〕32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两个321

主要潮流32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必须结合起来322

卢那察尔斯基〔苏联〕323

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列着还可以有一种323

社会主义浪漫主义32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的综合325

法捷耶夫〔苏联〕325

金明洙〔朝鲜〕328

彻底的写实性和革命的浪漫性328

七、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基本规律332

概述与比较332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338

陆机〔晋〕338

达变而识次,意巧而言妍338

刘勰〔梁〕341

诗人比兴,触物圆览341

夸而有节 ,饰而不诬344

王夫之〔清〕346

诗文情景,妙合无垠346

刘大魁〔清〕348

即物以明理,即事以寓情348

王国维〔近代〕350

一切景语皆情语350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351

鲁迅351

使读者从对话里推见出人物来351

艺术技巧依赖作者人生观的深度和生活352

经验的广度352

茅盾352

王汶石355

怎样从生活中找出艺术表现的规律和方法355

柳青357

技巧主要从研究生活来的357

赵树理360

中国民间文艺传统的写法特点360

外国名家的论述364

雨果〔法国〕364

诗人的两只观察和想象的眼睛是他的艺术364

生命364

想象将永远是艺术家的手段367

冈察洛夫〔俄国〕367

高尔基〔苏联〕368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368

艺术家要善于从自己的主观印象中提炼出370

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东西370

真正的艺术拥有夸张的权利371

绥拉菲摩维奇〔苏联〕372

艺术细节 服从于作品的中心思想372

八、艺术教育的规律374

概述与比较374

孔子379

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379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379

曹丕〔魏〕381

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381

刘勰〔梁〕382

顺美匡恶,其来久矣382

吴沃尧〔清〕384

借小说之趣味,为德育之一助384

梁启超〔近代〕386

小说四力用之子善,则可以福亿兆人386

李大钊〔近代〕392

新文艺为新文明之先声392

文艺善于改变人们的精神393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393

鲁迅393

利用小说的力量改良社会394

王朝闻396

寓教于乐是艺术教育的规律396

杨沫402

通过艺术形象表明共产主义思想可以使人402

变得崇高美好402

罗荪403

共产主义思想体现在独创的人物形象中403

文艺能滋养心灵,使人变得高尚优美407

柏拉图〔希腊〕407

外国名家的论述407

亚里士多德〔希腊〕408

艺术的目的在于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408

贺拉斯〔罗马〕409

“寓教于乐”的作品才能留芳千古409

莱辛〔德国〕410

没有艺术教育意义的东西不配作为艺术410

反映的对象410

雪莱〔英国〕411

诗人的职责是把栩栩如生的形象所含的411

美德和情操传人读者心灵411

艺术能够十分成功地在读者中间传播教育414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414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415

艺术的作用在于用形象互相传达感情415

皮萨列夫〔俄国〕417

用鲜明的图画向读者证明一个真理417

日丹诺夫〔苏联〕421

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必须和那以社会主义421

精神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421

普列姆昌德〔印度〕423

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精神的享受和力量423

后记4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