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辞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辞典](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4350015.jpg)
- 杨会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665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2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辞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部分 江泽民同志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章导读1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
出版说明1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9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去9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10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11
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13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13
发展要有新思路16
发展要有新思路16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16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16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17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19
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3
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5
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25
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26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8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31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3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34
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34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37
“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40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43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6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6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47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48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5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5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52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54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54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6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7
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59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62
关于讲政治64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66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67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67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67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68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68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69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70
要经常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73
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73
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宗旨和几点希望75
第二部分 论点介绍77
(一)高举旗帜77
1.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77
2.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79
3.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82
4.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83
5.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86
6.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91
7.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95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96
9.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98
(二)基本路线100
1.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
2.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01
3.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102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04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106
6.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107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8
8.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09
9.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111
1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113
11.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114
12.四项基本原则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115
1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17
1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118
15.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和平演变”120
1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21
17.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23
18.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5
(三)初级阶段126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做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126
2.必须搞清楚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29
3.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133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35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137
6.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139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140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2
(四)市场经济142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43
3.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145
4.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146
5.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148
6.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50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51
8.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152
9.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154
10.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55
11.要积极利用包括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在内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157
12.要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158
1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160
14.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发展161
15.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163
16.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64
17.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66
18.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168
19.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69
20.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171
21.要防止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172
(五)深化改革173
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73
2.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175
3.体制创新是为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进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176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善于根据实际进行创新178
5.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179
6.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180
7.深化改革必须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182
8.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83
9.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185
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87
11.“抓大放小”,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188
12.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190
13.必须把减轻农民负担,提到我们党的宗旨和农村政权稳定的高度来认识191
14.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193
15.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195
16.加强宏观调控,深化财税改革196
17.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197
18.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199
19.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200
20.努力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202
21.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203
22.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205
23.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207
24.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8
2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210
26.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211
27.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212
28.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214
(六)扩大开放215
1.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15
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217
3.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219
4.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221
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22
6.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对外开放224
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将严格遵循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226
(七)经济特区229
1.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229
2.经济特区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231
3.经济特区要带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在实践“三个代表”方面发挥表率作用233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35
(八)振兴中华235
2.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现代化、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236
3.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238
4.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240
5.依靠科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41
6.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243
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44
8.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46
9.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247
10.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既包括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包括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249
11.21世纪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250
1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252
13.“五种精神”是我们在新世纪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254
(九)坚持发展255
1.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255
2.发展要有新思路259
3.要支持基础性科学研究,增强科技发展后劲262
4.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264
5.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266
6.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268
7.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270
8.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273
9.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275
10.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278
11.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279
(十)科教兴国281
1.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281
2.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85
3.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90
4.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292
5.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295
6.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99
7.星火计划是我国科技界的创举303
8.要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及其产业领域占领一席之地307
9.人类基因组序列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310
10.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315
11.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320
12.我国怎样应对知识经济社会324
13.保护知识产权328
(十一)可持续发展331
1.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331
2.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332
3.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334
4.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336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37
8.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339
7.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341
(十二)西部开发342
1.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342
2.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345
3.进行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在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348
4.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351
5.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是逐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354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356
(十三)政治文明356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7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358
4.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360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61
6.扩大基层民主,让人民直接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362
7.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364
8.领导班子建设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365
9.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67
10.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69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70
(十四)依法治国370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72
3.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374
4.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377
(十五)以德治国380
1.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380
2.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383
3.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385
4.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387
1.坚持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一项关系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388
(十六)统一战线388
2.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继续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390
3.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392
4.民族、宗教无小事393
5.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395
(十七)民族团结397
1.民族问题是关系我们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397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99
3.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402
4.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405
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409
(十八)政治协商411
1.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同舟共济、安危与共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和发展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11
2.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415
3.人民政协五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418
(十九)精神文明420
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20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23
3.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424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426
5.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428
6.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430
7.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432
8.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434
9.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36
(二十)反腐倡廉438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438
2.要把注重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440
3.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442
4.要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445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447
(二十一)党指挥枪447
2.“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449
3.严守政治纪律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451
4.发展国防科技工业452
5.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459
(二十二)统一祖国464
1.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464
2.香港顺利回归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465
3.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467
4.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68
5.我们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70
6.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仅是广大台胞、特别是台湾工商业者的强烈呼声,而且成为台湾未来济发展的实际需要472
7.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民族分裂主义473
8.维护西藏稳定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是西藏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475
9.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476
(二十三)外交政策478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78
2.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正在加快,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480
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481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83
5.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84
6.在中国,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486
7.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487
8.坚持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有所作为、绝不当头的方针处理国际事务489
9.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490
(二十四)党的领导492
1.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92
2.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494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496
4.希望全党上下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499
5.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很有意义503
1.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06
(二十五)“三个代表”506
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07
3.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510
4.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514
5.现在的私营企业主,是在我们党的改革政策和带头致富号召下发展起来的,许多人本来就是劳动者516
6.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实现了理论创新517
7.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523
8.“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524
9.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525
10.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推进体制创新526
11.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528
1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530
1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533
1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535
15.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37
16.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538
17.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541
18.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极端重要的543
19.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546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48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551
22.正确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553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555
2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558
25.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561
26.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必须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563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566
第三部分 附录 江泽民著作篇目索引570
1989年570
1990年574
1991年577
1992年580
1993年581
1994年585
1995年589
1996年593
1997年598
1998年602
1999年605
2000年610
2001年615
2002年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