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视原理与接收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视原理与接收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282377.jpg)
- 高厚琴,杨盈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866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视原理与接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电视原理1
第一章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1
1.1 人眼的视觉特性1
1.1.1 视敏特性1
1.1.2 亮度感觉2
1.1.3 亮度层次4
1.1.4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4
1.1.5 视角惰性和闪烁感觉5
1.2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6
1.2.1 电视传像的基本过程6
1.2.2 图像的顺序传送7
1.3 电视扫描原理8
1.3.1 逐行扫描8
1.3.2 隔行扫描11
1.4 扫描波形对重现图像的影响14
习题16
第二章 黑白全电视信号18
2.1 黑白全电视信号18
2.1.1 图像信号18
2.1.2 复合消隐脉冲19
2.1.3 复合同步脉冲20
2.1.4 黑白全电视信号22
2.2 电视图像信号的频带23
2.2.1 图像信号的最低频率Fmin23
2.2.2 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Fmax24
2.3 电视图像信号的频谱27
2.3.1 静止图像信号的频谱27
2.3.2 活动图像信号的频谱29
习题29
第三章 电视信号的调制传输31
3.1 视音频基带信号的调制传输31
3.2 图像信号的调制32
3.2.1 残留边带调幅32
3.2.2 调制极性35
3.3 伴音信号的调制36
3.3.1 伴音信号的调频方式36
3.3.2 调频伴音的有关参数37
3.4 电视频道和电视制式38
3.4.1 电视频道38
3.4.2 电视制式42
习题43
第四章 电视摄像器件45
4.1 CCD固体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45
4.1.1 电荷的存储45
4.1.2 信号电荷的注入46
4.1.3 信号电荷的转移47
4.1.4 信号电荷的输出49
4.2 CCD摄像器件50
4.2.1 线阵式摄像器件50
4.2.2 面阵式摄像器件51
4.2.3 电子快门54
习题54
第五章 黑白电视显像管55
5.1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55
5.1.1 黑白显像管的构成55
5.1.2 显像管的电子枪55
5.2 显像管的静电聚焦57
5.2.1 静电聚焦原理57
5.2.2 静电透镜58
5.2.3 显像管电子枪中的静电透镜60
5.3 显像管中电子束的偏转60
5.3.1 磁偏转原理60
5.3.2 光栅枕形失真及其校正62
5.4 偏转线圈的结构64
5.4.1 水平(行)偏转线圈64
5.4.2 垂直(场)偏转线圈64
5.4.3 中心位置调整磁片64
5.5 显像管的荧光屏65
5.5.1 荧光粉65
5.5.2 屏幕金属化66
5.5.3 荧光屏上图像的对比度66
5.6 显像管的调制特性和电视系统的总传输特性67
5.6.1 显像管的调制特性67
5.6.2 电视系统的总传输特性68
5.6.3 电视系统的γ校正70
习题70
第六章 三基色原理和三基色信号71
6.1 三基色原理71
6.1.1 基准光源71
6.1.2 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72
6.1.3 三基色原理73
6.2 CIE物理三基色(RGB)计色系统75
6.2.1 基色量单位(R)、(G)、(B)的确定75
6.2.2 相对色系数及RGB色度图75
6.2.3 分布色系数76
6.3 CIE标准三基色(XYZ)计色系统78
6.3.1 基色单位(X)、(Y)、(Z)的确定78
6.3.2 色系数XYZ与RGB的关系80
6.3.3 XYZ(x-y)色度图80
6.3.4 XYZ计色系统的分布色系数83
6.4 彩色电视中的三基色84
6.4.1 显像三基色的选择84
6.4.2 亮度公式85
6.4.3 混色曲线86
6.5 三基色信号87
6.5.1 三基色信号的产生87
6.5.2 三基色信号的校正89
习题94
第七章 彩色电视显示器件96
7.1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96
7.1.1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特点96
7.1.2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工作原理97
7.1.3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动会聚99
7.1.4 彩色显像管的白平衡及调整102
7.2 彩色液晶显示器件104
7.2.1 液晶显示原理104
7.2.2 液晶的应用物理特性105
7.2.3 液晶的电光效应*106++++7.2.4 液晶显示器件108
7.2.5 液晶显示屏112
7.3 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114
7.3.1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114
7.3.2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及特点116
7.3.3 驱动技术118
习题119
第八章 兼容制彩色电视120
8.1 亮度信号及色度信号120
8.1.1 亮度信号及频谱120
8.1.2 色度信号及频谱122
8.1.3 编码矩阵123
8.1.4 混合高频原理124
8.1.5 恒定亮度原理及γ校正的影响125
8.2 频谱间置126
8.2.1 亮度、色度信号的频谱间置126
8.2.2 正交平衡调幅127
8.2.3 亮度、色度信号间的串扰129
8.3 同步检波与色同步信号131
8.3.1 同步检波原理131
8.3.2 色度信号的同步检波132
8.3.3 色同步信号133
8.3.4 标准彩条信号134
8.3.5 色度矢量长度和相角所包含的信息137
8.4 NTSC制139
习题143
第九章 逐行倒相(PAL)制彩色电视145
9.1 相位失真和逐行倒相145
9.1.1 PAL制的特点145
9.1.2 PAL制对相位失真的补偿原理146
9.2 PAL制副载频的选择146
9.2.1 1/4行间置146
9.2.2 25Hz偏置150
9.3 PAL色同步信号153
9.3.1 PAL色同步信号的作用及产生153
9.3.2 PAL色同步信号的频谱及带宽154
9.3.3 色同步信号的迂回消除155
9.4 PAL编码器157
9.4.1 V副载波逐行倒相157
9.4.2 PAL编码器158
9.5 PAL解码器159
9.5.1 简单PAL(PALs)解码器159
9.5.2 标准PAL(PALD)解码器160
9.5.3 标准PAL(PALD)解码器原理框图166
9.6 PAL制的主要性能167
习题167
第十章 高清晰度电视(HDTV)169
10.1 现行电视广播制式的缺陷169
10.2 HDTV的基本技术参数170
10.3 HDTV电视系统174
10.3.1 HDTV发展概况174
10.3.2 全数字HDTV系统简述175
10.3.3 MPEG-2标准简介177
10.4 HDTV的信道编码和传输系统183
10.4.1 概述183
10.4.2 美国ATSC地面广播采用的8-VSB调制方式185
10.4.3 有线电视系统采用QAM系统187
10.4.4 PSK调制189
10.4.5 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190
习题192
参考资料:SECAM制简介193
第二篇 电视接收技术198
第十一章 高频调谐器198
11.1 全频道电子调谐器199
11.1.1 电子调谐器原理199
11.1.2 电子调谐器电路201
11.1.3 UHF调谐器204
11.2 红外遥控选台系统206
11.2.1 电压合成遥控选台系统207
11.2.2 频率合成遥控选台系统211
习题214
第十二章 电视中频通道和伴音通道216
12.1 电视中频通道216
12.1.1 对中频通道的基本要求216
12.1.2 中频通道电路218
12.2 伴音通道225
12.2.1 伴音通道的组成225
12.2.2 伴音通道电路225
习题228
第十三章 PALD解码器229
13.1 色度通道229
13.1.1 色带通滤波放大器229
13.1.2 梳状滤波器231
13.1.3 同步检波器234
13.2 副载波恢复电路235
13.2.1 基准副载波恢复电路235
13.2.2 V副载波恢复电路241
13.3 亮度通道242
13.3.1 对亮度通道的要求及组成242
13.3.2 亮度信号处理电路243
13.4 解码矩阵电路246
13.4.1 G-Y矩阵电路246
13.4.2 基色矩阵电路246
13.5 附属电路247
13.5.1 自动色饱和度控制(ACC)电路247
13.5.2 自动消色器(ACK)电路248
习题248
第十四章 行、场扫描电路250
14.1 同步分离电路250
14.1.1 同步分离电路的作用、要求和组成*250++++14.1.2 幅度分离电路251
14.1.3 宽度分离电路251
14.2 行扫描电路253
14.2.1 行扫描电路的作用、组成和特点253
14.2.2 行振荡电路及行频脉冲形成电路253
14.2.3 行激励电路255
14.2.4 行输出电路256
14.2.5 行自动频率控制(AFC)电路262
14.3 场扫描电路263
14.3.1 场扫描电路的作用、组成和特点263
14.3.2 场振荡及场锯齿波形成电路264
14.3.3 场输出电路265
14.3.4 场扫描非线性补偿电路270
14.4 光栅枕形失真校正电路270
14.5 自动消磁针电路272
习题272
第十五章 电视机中的开关电源274
15.1 开关电源的组成及分类274
15.1.1 开关电源的组成274
15.1.2 开关电源的分类275
15.2 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与工作原理275
15.2.1 串联式开关电源(即串联式换能器)275
15.2.2 并联式开关电源276
15.2.3 变压器耦合并联式开关电源277
15.2.4 开关电源的激励方式279
15.2.5 开关电源的干扰280
15.3 开关电源电路介绍280
15.3.1 串联型开关电源电路介绍280
15.3.2 变压器耦合并联型开关电源电路介绍282
习题284
第十六章 大屏幕、多制式彩色电视接收机285
16.1 大屏幕多制式彩色电视机的特点285
16.2 准分离伴音系统和PLL完全同步检波286
16.2.1 准分离伴音系统286
16.2.2 PLL完全视频同步检波286
16.3 大屏幕电视机的亮度、色度分离电路287
16.3.1 多制式电视机中NTSC制的亮、色分离电路287
16.3.2 PAL制的亮、色分离电路288
16.4 大屏幕多制式彩电的制式切换电路288
16.4.1 图像中频系统的切换方法288
16.4.2 伴音中频信号的选通和鉴频回路参数的改变289
16.4.3 50/60Hz场频切换290
16.4.4 行振荡频率切换291
16.4.5 多制式彩色副载频的切换291
16.5 大屏幕电视机的画质改善电路291
16.5.1 水平动态勾边电路291
16.5.2 垂直轮廓补偿电路292
16.5.3 速度调制(VM)电路292
16.5.4 黑电平扩展电路(黑电平伸长电路)293
16.6 NICAM728数字伴音系统294
16.6.1 NICAM728系统的编码原理294
16.6.2 NICAM728信号解码原理300
习题300
第十七章 数字电视机302
17.1 数字电视机的特点和组成302
17.1.1 数字电视机特点302
17.1.2 数字电视机基本组成302
17.2 数字滤波器303
17.2.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304
17.2.2 数字滤波器电路305
17.3 数字电视机309
17.3.1 视频信号的数字处理309
17.3.2 同步扫描的数字处理313
17.3.3 伴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318
17.4 提高图像质量的数字技术319
17.4.1 逐行扫描显示技术——行插入法319
17.4.2 闪烁消除技术——场插入法320
17.5 画中画彩色电视机321
17.5.1 子画面的形成处理322
17.5.2 子画面的插入处理325
习题326
第十八章 电视接收新技术327
18.1 投影电视327
18.1.1 投影电视的特点与分类327
18.1.2 投影电视的特殊部件和要求328
18.1.3 投影电视的基本原理329
18.1.4 投影电视机电路333
18.2 等离子体显示器电路原理335
18.2.1 AC PDP显示器的组成335
18.2.2 驱动技术336
18.2.3 接口电路337
18.3 液晶电视机338
18.3.1 液晶电视机的组成和特点339
18.3.2 液晶电视机的驱动电路原理339
18.3.3 液晶电视机的彩色显示341
18.4 数字视频广播接收技术341
18.4.1 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342
18.4.2 数字有线电视接收机342
18.4.3 数字地面广播接收机342
18.4.4 全制式数字视频广播接收机344
18.5 机顶盒*345+++18.5.1 早期的机顶盒345
18.5.2 数字机顶盒347
18.6 视频点播系统350
18.6.1 真视频点播(TVOD)系统350
18.6.2 准视频点播(NVOD)系统352
18.6.3 有线电视加扰收费系统353
习题355
附录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357
参考文献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