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局部网络软件硬件及其协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局部网络软件硬件及其协议
  • 何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1533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局部网络软件硬件及其协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篇局域网络结构与软件1

第一章导论1

§1.1概述1

§1.2网络的标准化1

§1.3 CSMA/CD3

§1.4 Intel局域网络9

§1.5 82586系统概述11

第二章82586局域网络协处理器17

§2.1 82586局域网络协处理器概述17

§2.2 82586的发送功能23

§2.3 82586的接收功能27

§2.4 82586的网络管理和诊断功能28

§2.5 82586与主机CPU的交互作用30

§2.6 82586的初始化36

§2.7 82586的控制38

§2.8作用命令48

§2.9帧接收70

§2.10总线接口75

§2.11 网络接口硬件83

§2.12配置参数86

§2.13 82586的内部体系结构91

§2.14 82586的特性参数94

§3.1概述103

§3.2 82586与系统的安装103

第三章82586编程103

§3.3 82586处理程序104

§3.4 82586的初始化109

§3.5简单命令处理109

§36高级命令处理111

§3.7帧接收处理115

§3.8组合接收和命令处理120

第四章82501串行接口121

§4.1 82501Ethernet串行接口概述121

§4.2功能描述123

§4.3接口举例128

§4.4 82501的特性参数128

第五章82586的应用134

§5.1最小82586系统总线速度134

§5.2设置82586FIFO的门限值136

§5.3最小缓冲区容量137

§5.4系统配置138

§5.6实用双端口存贮器设计144

§5.5计算唯一多路地址144

§5.7 iNA960传输机与网络软件154

附录A iSBC186/51通信计算机结构图167

附录B Hash计算软件清单167

附录C 82586双端口存贮器设计交互式诊断软件清单172

第二篇 局域网络IEEE标准:802.3—载波侦听多路存取/冲突检测(CSMA/CD)方法及物理层规范说明217

第一章IEEE802.3引言217

§1.1 CSMA/CD概述217

§1.2符号表示法219

§1.3参考文献220

§2.1范围和应用领域222

§2.2服务概述222

第二章MAC服务规范说明222

§2.3详细的服务规范说明223

第三章介质存取控制帧的结构225

§3.1概述225

§3.2 MAC帧的组成结构226

§3.3位传输顺序和无效MAC帧228

§4.1介质存取控制方法的功能模型229

第四章介质存取控制229

§4.2 CSMA/CD介质存取控制方法形式规范说明232

§4.3与邻近层的接口249

§4.4具体实现252

第五章网络管理253

第六章PLS服务规范说明254

§6.1范围及应用领域254

§6.2服务概述254

§6.3详细的服务规范说明255

第七章物理信令(PLS)和连接单元接口(AUI)规范说明257

§7.1范围257

§7.2功能规范说明259

§7.3 信号特性268

§7.4电气特性270

§7.5交换电路功能描述278

§7.6机械特性280

第八章介质连接单元和基带介质规范说明(类型10BASE5)283

§8.1范围283

§8.2 MAU功能规范说明285

§8.3 MAU-介质电气特性291

§8.4同轴电缆的特性294

§8.5同轴中继干线电缆连接器296

§8.6系统考虑298

§8.7环境规范说明301

§9.1中继器装置和中继器单元规范说明304

第九章中继器单元304

§9.2中继器单元状态图输入和输出定义306

附录A参考文献308

附录B模拟系统指南与概念308

附录C MAC子层状态图313

第一章概述318

§1.1范围318

及物理层规范说明318

第三篇局域网络IEEE标准802.4:令牌传递总线存取方法318

§1.2关于定义的说明319

§1.3参考文献319

§1.4一致性320

§1.5令牌方法概述320

§1.6 MAC层的内部结构321

§1.7物理层与传输介质322

§1.8存取方式的特性325

§1.9本标准的组成326

§2.1 LLC-MAC服务概述327

第二章LLC-MAC接口服务规范说明327

§2.2 LLC实体交互作用细节328

第三章站点管理-MAC接口服务规范说明330

§3.1站点管理-MAC服务概述330

§3.2与站点管理实体交互作用的细节332

第四章帧格式338

§4.1帧组成分量338

§4.2帧类型枚举343

§4.3附录345

第五章MAC子层工作过程347

§5.1基本工作过程348

§5.2存取控制机(ACM)的状态354

§5.3接口机描述359

§5.4接收机描述360

§5.5发送机描述362

§5.6再生中继器描述363

§6.1 MAC定义365

第六章MAC子层的定义及要求365

§6.2发送次序366

§6.3延迟标记367

§6.4其它要求367

§6.5竞争算法中地址位的使用369

§6.6 MAC子层内的任选370

§6.7委托发送权371

第七章存取控制机(ACM)的形式描述372

§7.1变量和函数372

§7.2存取控制机的形式描述378

第八章MAC—物理层接口服务规范说明410

§8.1LAN物理层服务概述410

§8.2与物理层实体交互作用的详细规范说明411

第九章通用站点管理-物理层接口服务规范说明414

§9. 1 LAN物理层管理服务概述414

§9.2与站点管理实体交互作用的详细规范说明416

第十章单信道相位连续FSK总线物理层规范说明419

§10.1术语表419

§10.4单信道相位连续FSK总线介质概述420

§10.3兼容性考虑420

§10.2 目标420

§10.5相位连续FSK总线物理层概述421

§10.6物理层接口服务规范说明的通用站点管理的详细应用422

§10.7单信道相位连续FSK总线物理层的功能、电气和机械规范说明422

§10.8环境规范说明425

§10.9标记426

第十一章单信道相位连续FSK总线介质“层”规范说明427

§11.1术语表427

§11.2目标428

§11.3兼容性考虑428

§11.4相位连续FSK总线介质“层”概述429

§11.5参考文献430

§11.6单信道相位连续总线介质“层”的功能、电气和机械规范说明430

§11.7环境规范说明431

§11.8传输通路延迟考虑432

§11.11附录——单信道相位连续FSK总线LAN介质的构造指南433

§11.10网络规模433

§11.9文档433

第十二章单信道相位相干FSK总线物理层规范说明436

§12.1术语表436

§12.2 目标437

§12.3兼容性考虑437

§12.4单信道相位相干FSK总线介质概述438

§12.5相位相干总线物理层概述438

§12.7单信道相位相干FSK总线物理层的功能、电气和机械规范说明439

§12.6物理层接口服务规范说明的通用站点管理的详细应用439

§12.8环境规范说明443

§12.9标记444

第十三章单信道相位相干FSK总线介质“层”规范说明445

§13.1术语表446

§13.2 目标446

§13.3兼容性考虑447

§13.4相位相干FSK总线介质“层”概述447

§13.6单信道相位相干FSK总线介质“层”的功能、电气和机械规范说明448

§13.5参考文献448

§13.7环境规范说明450

§13.8传输通路延迟考虑452

§13.9文档452

§13.10网络规模452

§13.11附录—构造单信道相位相干FSK总线局域网络介质的指南452

第十四章宽带总线物理层规范说明456

§14.1术语表456

§14.2 目标457

§14.4单电缆宽带总线介质的工作概述458

§14.3兼容性考虑458

§14.5双电缆宽带总线介质的工作概述459

§14.6宽带总线物理层概述459

§14.7参考文献460

§14.8物理层接口服务的通用站点管理规范说明的详细应用461

§14.9宽带总线物理层的功能、电气和机械规范说明461

§14.10环境规范说明472

§14.12附录—对于2个MAC-符号/Bd和4个MAC-符号/Bd信令的规则473

§14.11 标记473

§1 4.13附录-详细的扰频/鉴频过程479

第十五章宽带总线介质“层”规范说明480

§15.1术语表481

§15.2 目标482

§15.3兼容性考虑482

§15.4宽带总线介质“层”概述482

§15.5参考文献484

§15.6宽带总线介质“层”的功能、电气和机械规范说明484

§15.7环境规范说明487

§15.8传输通路延迟的考虑489

§15.9文档489

§15.10网络规模490

附录A用作服务规范说明的模型490

A.1服务层次490

A.4 N-层服务原语的分类491

A.5交互作用特性491

A.3服务规范说明491

A.2 N层接口491

第四篇局域网络IEEE标准802.5:令牌环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说明492

第一章导论492

§1.1范围492

§1.2定义492

第二章概述494

§3.1格式496

第三章格式和程序496

§3.2字段描述497

§3.3介质存取控制(MAC)帧502

§3.4计时器504

§3.5标志505

§3.6优先权寄存器与堆栈505

§3.7等待缓冲器505

第四章令牌环协议506

§4.1概述506

§4.2规范说明509

第五章服务规范说明519

§5.1 MAC向LLC提供的服务519

§5.2 PHY向MAC提供的服务521

§5.3 MAC向NMT提供的服务522

§5.4PHY向NMT提供的服务526

第六章物理层528

§6.1符号编码528

§6.4符号定时529

§6.3数据信令速率529

§6.2符号译码529

§6.5等待时间缓冲器530

第七章站点连接规范一屏蔽双绞线531

§7.1概述531

§7.2站点与环路的耦合531

§7.3环路存取控制532

§7.4信号特性533

§7.8介质接口连接器(MIC)535

§7.7电磁敏感度535

§7.6安全和接地要求535

§7.5可靠性535

§7.9参考文献537

附录局部管理的地址的分层结构538

第五篇Ethernet技术规范540

第一章概述540

§1.1导论540

§1.2参考文献541

§1.3设计目标和非设计目标541

第二章Ethernet结构的功能模型543

§2.1分层544

§2.2数据链路层544

§2.3物理层545

§2.4 Ethernet工作原理和功能模型546

第三章层间接口548

§3.1用户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548

§3.2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接口549

§4.1数据链路层概述与模型550

第四章Ethernet数据链路层规范550

§4.2帧格式551

§4.3帧发送553

§4.4帧接收554

§4.5数据链路层的程序模型555

第五章Ethernet物理层规范:基带同轴电缆系统567

§5.1物理层概述与模型567

§5.2收发器电缆兼容性接口规范572

§5.3同轴电缆兼容接口规范575

§5.4收发器规范577

§5.5通道逻辑578

§5.6通道配置要求581

§5.7环境要求582

附录A术语583

附录B关于地址和型号以及许可证的说明585

附录C CRC的实现方法586

附录D收发器电缆的驱动器与接收器的实现方式587

附录E帧间恢复588

热门推荐